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德育的关系的理论研究

2017-12-20 12:41钱双王长海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2期
关键词:基本功能育德道德教育

钱双+王长海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要使这项工作健康发展,必须对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地位和功能,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制度化的育人活动,它以有效地保障、促进和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健全的人格为目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高等德育的重要任务,是高校德育的一个独特子系统,在德育系统中处于基础地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兼具“育心”和“育德”功能,“育心”是基本功能,“育德”是派生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育整体的功能整合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立足心理,面向德育。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地位功能

1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1.1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应对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德育工作要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人类如何适应这些,并在变化中保持良好的发展,是学者们关注的共同话题。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高等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素质人才需要的必然选择

1.2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基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如果说学生成长的全过程都需要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对于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从心理发展的过程来看,大学生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其心理成分充满着特殊的矛盾现象。[2]这些成为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内在诱因。从这个角度看,相对其他年龄群体而言,大学生心理困惑加剧是一种必然现象。可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大学生发自内心的迫切要求。

而在德育实践中,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在一起,为德育整体效应发挥各自的独特作用。没有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德育是不完整,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同样是不完整的德育。

1.3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一个子系统

在德育中,各个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3]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同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四者又是相对独立的不同教育,具有各自特殊的教育领域和属性。共同发挥德育的整体效应。具体地说,这种相互联系表现为:思想教育是先导,政治教育是核心,道德教育是重点,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把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为德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既符合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规律的要求,也符合教育科学的要求;既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其他子系统的区别,突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又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子系统的有机联系,表明了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有限性和有条件性。

2 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价值

2.1 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完善和扩充德育目标和内容

在培养目标上,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职能都是“育人”,最终目标都是促进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具体目标层面,德育工作主要任务是形成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良好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在于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认知、健康的情绪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更为接近,学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更有利于完整人格的形成。

2.2 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延伸和优化德育途径和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在途径上不仅相似,而有些地方是相通的。疏导是解决矛盾的一种有效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在遵循聆听和疏导的原则。而德育中的疏导原则更注重说服。德育则要求教师指导学生领会典型人物的精神实质,通过模仿学习典型人物的行为达到德育的目的。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优化了德育方法。因此,德育同样可以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系列方法,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

2.3 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调整和强化德育功能和效果

高校德育有为学生成长服务的功能。这就是坚持面对全体学生,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任何一种思想品德,都是由“知”、“情”、“意”这三个心理成份构成,没有它们的充分健康发展,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产生。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正是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基础。正是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得到理解、慰藉,深入到了传统的高校德育达不到的地方,才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从而帮助学生改变看问题的角度,调整看问题的立场,建立新的思维方式,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受教育者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德育效果的大小,而这一切,又都来源于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制度化的育人活动,其特定的工作范围在心理领域。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功能。

3.1 育心: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功能

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从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到心理的亚健康、健康直至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呈现出一种连续的状态,可分为多个层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地由较低层次推向较高层次。由此,我们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功能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1)初级功能:[5]预防心理疾病,缓解心理障碍;(2)中级功能:优化心理品质,提高调节能;(3)高级功能:充分开发潜能,促进人格完善。

上述对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功能三个层次的划分,是就基本功能的内容特征而一言的。若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特征来看,有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而中级功能和高级功能却使尽可能多的大学生从心理健康教育中受惠。因而,中级功能和高级功能又是基本功能的主体。

3.2 育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功能

“育心”之外,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道德品质、审美能力乃至智力都会有促进作用,但这些积极作用是随着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而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品德教育的的不足,而心理健康教育的“育德”功能正是为有效地实施德育提供了这样一个不足,具体体现在认知图式、需要动力系统、自我教育能力的优化和强化方面。(1)[6]认知图式的优化;(2)动力系统的强化;(3)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对德育信息的接受并不是简单的机械的过程,而是在一定需要的驱使下带着某种情感进行的,需要和情感构成了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动力系统。需要是分为多个方面、多个层次的,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指导大学生认清和校正自己的需要,并引导他们不断地发展更高层次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育德”的功能,强调了不能因为有了心理健康教育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事实上,作为整个德育基本功能的“育德”,与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育心”都是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必备。“育德”功能主要是规范教育和价值教育;“育心”功能主要是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基础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有效功能。

参考文献

[1]江光荣.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页.

[2]黄希庭,郑勇合.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

[3]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975页.

[4]梁次红.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M].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第359-360页.

[5]郑日吕.大学生心理卫生[M].山东教育出版社,19%年版,第18-21页.

[6]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J].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5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基本功能育德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探求中考毕业班级足球的育德路径
新时代高校教师育德能力的提升途径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育德养正:幼儿园教育的理性回归
Analysis of Strategies and Procedures Employed in Translating Literary and Non—literary Tex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t Theory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水果的新家
博物馆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