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在电力安全管理中的探索研究

2017-12-20 12:21杨雄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2期
关键词:安全管理互联网研究

杨雄

摘 要:"互联网+"技术是针对传统管理的转型和升级,利用互联网在信息、技术、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一种效率更高、资源更合理的新型模式,解放更多的劳动力进而从事更多的工作,给生产与生活带来更大的便捷性。

关键词:互联网+ 安全管理 研究

一、基础调查

从各类媒体上获取行业内外关于“互联网+”技术在电力行业内的先进理念、技术手段、管理方法和科学模式,探求“互联网+”的安全监督信息管控平台,通过实现节点管控、远程视频等方式实时开展安全监督,从而弥补现场安全督察的不足,特别是对小型分散作业、临时故障抢修、倒闸操作等,固化现场安全检查内容,提升可视化运维能力,有效遏制各类违章行为。

(一)外部形势

近几年来,国家一直在倡导“互联网+”思维,国务院在常务会议中提出了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的要求,这表明“互联网+”已经处在了国家级战略的高度。另外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化,现场工作量大大减少,工作人员也趋少,管理工作则相对复杂化,管理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因此,要全面实行安全生产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管理,在设备运行现场推行标准化管理,对开工前的每项工作,都要进行安全风险分析,把风险分析透,并使有关职工都清楚,通过这些管理手段增加强制化因素,实现安全工作不因领导注意力的转移,也不因员工素质差异而发生较大变化的目标。

(二)内部形势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越是如此,越需要我们稳妥有序推进,坚守安全底线,不可逾越安全红线,遵循“坚持安全可靠”这一重要原则。《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体制机制设计要遵循电力商品实时性、无形性、供求波动性、同质化等技术经济规律,保障电能的生产、输送和使用动态平衡,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提高电力安全可靠水平。

安全可靠,是电力高效运行的保障,是构建有效竞争电力市場结构的基石。在新电改起势之时,在加快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及体系的重要阶段,无论是推进跨省跨区电力市场交易、确保可再生能源发电保障性收购,还是保障电力电量整体平衡、放开售电侧市场,推进每一项具体工作时,必须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筑牢守护职工生命安全的保护线和防护墙。

二、方向研究

打破安全生产管理瓶颈,改变以往传统管理模式,将职责、制度、流程、标准和考核全面应用到安全监督工作中,加强作业现场的安全监督,通过将视频语音技术、设备识别巡检技术、人脸识别信息技术等纳入公司现场安全管理中,改变现场监督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减少人为瞒报、漏报、误操作、人员不到位等现象;通过安全管理流程匹配员工能从事的工作角色,以角色匹配月度绩效奖励,树立标杆,正能量带动人员工作热情;通过实现分级、分类、分层管理,形成运维、服务、配抢一体化的整体管理能力,拓宽督察视野,延伸管理深度,确保安全生产可控、在控、能控,全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三、核心环节

(一)严控风险点

针对输电、变电、配电等专业特点,精炼风险防范执行内容,在现场执行期间,工作负责人、工作监护人应用互联网+技术汇报现场执行情况,保证现场全过程的风险和质量管控到位。

(二)严把关键点

针对多专业配合作业,理清作业流程,融合多专业参与作业的管控节点,按照现场实际工作顺序设置相关专业的起始节点,如倒闸操作结束后,检修、输电、配电、电缆等方可开始工作,在前一个节点未完成的情况下,下一步不允许开始工作,从技术措施上可靠保证作业安全。

(三)严格准入关

将安全规程知识题库、安全意识测试题库、安全责任评价题库等纳为一体,通过员工的安全能力测试,按照计算机测试分值鉴定员工在作业现场应担当的角色,如分值高的担当工作负责人,分值较高的担当工作监护人、分值合格的担当工作班成员,不合格的不允许参加现场工作,管理人员同样测试是否具备现场到位资格,并与绩效考核挂钩,实现责任不同、绩效不同,充分激发员工的自主学习意识,切实提高自身安全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思想认识到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安全管理是确保公司长治久安的重要工作,只有全面认识到安全管理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才能将工作落实到位,确保顺利实施。

(二)组织领导到位

成立了保障领导组,加强全过程的组织和协调,下设专业小组,从方向研究、方案制订等方面做好各项工作,明确工作措施,确定责任人。

(3)保障支撑到位

充分发挥专业工作优势,联合相关专业部门共同联合编制研究方案,并争取获得上级单位的资金支持。

五、结语

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电力安全管理中的探索研究,计划建成安全监督一体化的远程监控平台,在深化应用的基础上大力提倡安全管理处处以习惯性遵章为准绳,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的主观能动性,营造一个以习惯性遵章为标准的安全生产氛围,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公司的安全管理文化,增强全体职工的凝聚力,使其劲往一处使,从而形成整体的安全意识,在和谐的氛围中实现安全生产,给安全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明信,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指南,济南:济南出版社,2007

[2]乔荣巨,供电企业现场安全管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杨 雄,男,1981年12月生,2008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学院,高级工程师,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

猜你喜欢
安全管理互联网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