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振中国农村治理现代化前瞻

2017-12-20 13:18王亚华
农民科技培训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农民农村

专家简介:

王亚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公共事物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出版和发表中英文学术著作十余部、学术论文百余篇、内参报告近百件。主持数十项基金课题和国家部委课题,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科研成果获得多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当前中国正在全面推进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正在经历由创新大国向创新强国、信息大国向信息强国、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创业大国向创业强国的转变。2030年中国将全面进入城市化社会,会有约10亿人口居住在城市,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而农村人口将减少至4.5亿,农民人口规模依然非常庞大。

一、2030年中国农村展望

(一)2030年中国农业四大特征

一是成为世界农业生产的巨国。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一粮食生产大国,未来十几年粮食产量还可以进一步地增长,预计将会从目前的6.1亿吨增长到2030年的7亿吨左右,粮食生产空间布局更为合理。二是成为世界农产品的消费巨国。2030年中国的粮食需求总量达到7亿吨左右,供求基本实现平衡。同时农产品的消费结构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口粮消费量进一步减少,肉、蛋、奶和水产品等农产品的消费量将持续上升,质量需求大幅提升。三是成为全球农产品贸易大国。2030年中国的农产品进口占世界农产品贸易进口总量的比例将达到17%左右,同时出口额占比将达到10%左右。四是成为全球农业产业化强国。2030年中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68%,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

(二)2030年中国农村四大景象

一是城镇化率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口进一步减少。203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70%,农村人口减少为4.5亿人,城乡收入差距由当前的2.72︰1缩小为2︰1。二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结构性变革效应显著。2030年中国农业占GDP比重将由当前的8.6%减少为5%,农业劳动力占比由目前的27.7%减少为13.6%,一系列结构性变革也都将获得顯著成效。三是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乡土文化焕发新生。2030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番,按现价达到22000元左右。现代信息技术、科技创造和经营管理创新,如农村的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也将在农村得到迅速的推广和普及。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将给农民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农耕文化与民俗风情的不断挖掘和传承将推动农村社会文化生活的不断改善。四是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突破,农村更加宜居宜业。2030年中国农村的生态环境将实现全面恢复,农村硬化道路覆盖率95%、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0%、草原综合植被盖度60%,化肥施用量也将实现零增长。

(三)中国城乡一体化的四大趋势

从2030年中国农村的景象可以预见,未来十几年中国将进入城乡一体化大发展的时期,具体呈现为四大趋势:一是城镇化率的增速将放缓。未来中国的城镇化率增速将由每年的1.3%放缓至每年1.1%,城乡一体化将以更为稳步的速度向前推进。二是劳动力流动转变为城乡互动模式。从2011年起,中国的农民工总量增速已连续5年回落。2016年外出务工农民增长率为0.3%,较2015年下降0.1个百分点。农民工正在由原来的“孔雀东南飞”向“春暖燕回巢”转变。三是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返乡创业可以显著带动当地就业。2016年本地农民工增加374万人,增幅为3.4%。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势头迅猛。四是城乡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中国城乡之间的公共服务将迅速走向趋同;农民转移就业和市民化问题将得到更好解决;各级政府将形成公共服务成本的合理分担机制。

二、中国农村发展面临的四大挑战

为了实现2030年中国农村发展的愿景,现在还面临着来自四个方面的重大挑战。一是如何继续执行稳粮增收保耕的方针,包括如何挖掘粮食生产新潜力、如何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如何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等问题。二是如何继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包括如何在农村创造更多的就业,以及如何满足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新要求等问题。三是如何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如何扩大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如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何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等问题。四是如何改善农村社会治理,包括如何摆脱农村公共事物治理困境、如何有效落实村民自治等问题。

中国农村正普遍经历着公共事物治理的危机。目前,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出现了“发展悖论”现象: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硬件设施不断改善的同时,农村的公共事物却普遍呈现出衰败的景象。突出表现为,第一,人居环境恶化问题明显。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亿多吨,生活垃圾约1.2亿吨,大部分得不到有效处理。第二,农业面源污染程度加重。全国农药年使用量130多万吨,化肥施用量5900多万吨,大量化肥和农药进入土壤和水体导致土壤环境和水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第三,农村水土资源加速恶化。全国耕地退化面积已超过耕地总面积的40%,东北黑土层变薄,南方土壤酸化,华北平原耕层变浅,严重影响耕地产出。第四,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农村地区大量开采地下水,目前华北地区的灌溉对地下水的依赖度已经高达70%,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不断扩大,出现了全球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 。第五,抗旱能力下降。农村生态系统的恶化直接导致抗旱能力下降。新世纪以来我国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严重的旱情,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都遭受了很大的影响。

三、中国农村治理的现代化

随着农村治理实践的探索和经验的积累,农村治理变革的方向已经越来越清晰:民主与法治为基础,自治与共治为取向,最终目标是实现良治。未来十几年是中国农村大变革的时期,乡村振兴需要全面深化与系统加强农村治理,具体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把握。

(一)强化基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endprint

要加强现有乡村基层组织的职能,将政权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有机融合,并综合运用法律、行政、财政、金融等多种手段,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的人才供给和人才培养,使乡村基层组织有能力承担起组织农民、带领农民和团结农民的作用。加强乡镇一级的公共服务能力,增强村集体特别是村民小组的自组织能力,使其切实负责组织农民完善末级渠系,解决农田水利的“最后一公里”和领导力供给的问题。

(二)积极发展专业化服务和农村多元合作治理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鼓励农业专业化服务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的农村经营新模式,实现各环节的专业化服务。同时也要大力地发展多元合作治理,创造市场、社会等供给主体顺利平等进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领域的有利条件,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合作互动、共同驱动,实现对农村公共服务的合作供给。

(三)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农村电子政务服务

大力發展“互联网+农村”和“互联网+农业”,全面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将互联网平台打造成村干部与村民、村民与村民之间交互信息的平台,为汇聚民意、村务公开和民主监督提供便利,让互联网大大加快农村的变革和治理创新。

(四)重视和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

农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是如何充分发展农村的自主治理,这对于推进中国农村的系统治理有着根本性和长远性的意义。中国农村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的重视,另一方面更需要各个村庄能够实现有效的自主治理,即通过发挥老百姓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来管理好村庄的公共事物。必须要尊重农民的创新与实践,并由此发展出多样性的、符合地方特色的治理秩序。而有效的自主治理需要建立在良好的法制基础和文化环境之上。要不断加强农民的法治意识、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并借助传统和现代的多种文化资源,培育农村公共文化生活,激发农民参与农村公共事物治理的积极性,增强农民之间的沟通和互信,提高农民的自治与合作能力。

(五)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因地制宜推进制度创新

在稳定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放活农村土地的经营权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强调农村集体的集体所有权,并且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农村集体所有权的实现形式。同时,要结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的集体资产收入,实现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

在中国经济社会大变革的历史背景之下,农村治理问题必须要放在现代化战略的全局视野中统筹思考。农村治理是一盘大棋,环环相扣、互相嵌套,既需要有系统思维、通盘部署,也需要有历史的耐心、冷静对待。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农民丰收歌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促进农民增收 粮食部门责无旁贷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