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提档升级”的思考

2017-12-20 23:02徐耀辉
农民科技培训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农民培训职业

徐耀辉

海门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濒黄海,南倚长江,素有“江海门户”之称。近年来,通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业信息技能培训、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家庭农场主培训、大学生村官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等多种类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较为系统地培育各类农业从业人员3.93万人,至2016年底,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已达33.94%。笔者基于海门市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剖析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出现的问题,并就今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如何“提档升级”,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前阶段培训中出现的问题

(一)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缺乏统一领导与规划

农林牧、水产、农业资源开发、农机、农经、科协、妇联、共青团等各部门,根据自身职能相继开展了各种培训。但由于各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缺乏统一领导与规划,资源分散,合力不够,科学性、系统性、整体性不强。往往一个培训对象多次参加培训,而有的培训对象一次培训也没有参加;有些镇村市里许多部门去培训,而有的镇村很少有部门去办培训;有些技术培训多次,有些技术难以涉及。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出现了“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等走过场现象,缺乏必要的统一、协调和顶层设计。

(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参训对象组织难

海门地处沿海发达地区,农业从业人员大部分是55岁以上的老龄农民。受体力、财力的限制,他们生产的农产品主要是自给自足,投入和产出总量有限,不太在意生产成本核算,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组织培训学员难。据笔者对30個培训班3856名学员现场调查统计,“我要培训”学员占46.8%;“要我培训”学员占44.3%;对参加培训持无所谓态度的学员占8.9%。乡镇在组织农民参加培训时,都要求把培训班放到本乡镇,这样把学员交通费、午餐费省下来直接发给参训对象,以此吸引务农人员前来参加培训。

(三)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受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补助资金、培训条件限制及培训任务考核的影响,目前海门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总体上处于应急性阶段。培训内容比较狭窄,以常用的种养技术为主,一些先进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如生物技术、光伏技术、物联网技术、农产品储藏保鲜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等较少涉及。培训方式多以课堂集中面授为主,参观考察、基地实践、跟踪指导偏少。根据培训对象需求,分专题、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教育培训的不多,根据市场、农业企业和农业园区需求的定向型、订单型培训更是寥寥无几。

(四)师资队伍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受家庭、工作、进修机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少部分讲师所掌握的农业科技知识已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个别讲师甚至自己也搞不太清楚名目繁多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茬口,信口开河,张冠李戴,误导学员,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亟待更新;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相对较低,尤其是利用教育技术理论指导课程开发的能力偏弱,较难根据培训对象需求将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通俗易懂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有些兼职讲师制作PPT、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提档升级”的对策

(一)强领导,统规划,做好教育培训组织协调工作

1.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应形成党委、政府主导,农业部门牵头,财政、科技、教育、人社、妇联、共青团等多部门密切配合,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新格局。党委、政府要把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放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落实分管领导,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切实加强考核。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作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主阵地、主渠道,更应主动作为,发挥组织协调与基础服务功能,集聚吸纳各类农业院校参与培育工作,支持引导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园区等市场主体建设实训基地和农民田间学校。建立以公益性机构为主体,市场主体和多方资源共同参与的“一主多元”的教育培训体系。

2. 统一规划,归避重复

重复培训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面临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避免,关键在于统一规划。做到三个合理:即合理谋划全局,合理分解任务,合理选择专题。以海门市为例,合理谋划全局,即针对海门农业的实际情况,培训前各部门联合制定好培训规划,明确办班主体、时间、地点;合理分解任务,即年初根据乡镇农业从业人员数,将培训任务分解到乡镇,乡镇将任务分解到村,分村轮流开展培训,一般一期培训班1至3个村,不搞每次培训全镇村村务农人员都来参加;合理选择专题,即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全市确定40个左右培训专题,乡镇选定培训专题时,做到各个村前后几年培训的专题不同,客观上避免了培训对象受训内容重复的现象。

(二)立法规,分类型,做好教育培训对象遴选工作

1. 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

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经验。英国、美国、法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通过国家立法的方式来支持并不断强化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明确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地位,规定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对象,内容以及相关的经费投入。天津和甘肃也率先颁布了《农民教育培训条例》,促进和规范了本地区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因此,要借鉴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抓好农民教育培训法制建设,通过法律手段,将农业生产经营、农场继承与接受农业教育的程度挂钩,建立严格的农民教育培训制度,通过法律形式为农民接收教育培训的权益提供保障,促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发展轨道。

2. 分类型开展培训学员遴选

在全社会农业从业人员中,遴选出一批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有一定产业规模、文化素质较高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负责人等,将其作为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中,遴选出一批稳定从事农业作业、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将其作为专业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或直接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从业人员中,遴选出一批优秀的农村信息员、农村经纪人、农机服务人员、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将其作为专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endprint

(三)多形式,按需求,做好教育培训方式创新工作

1. 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传授农民最需要的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一是采用课堂教学与现场示范、参观考察、基地实习等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特别是讲授一项新技术,除了课堂理论知识讲解,还要注意生产实践活动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技术示范,和学员进行互动,让学员听得懂、学得会、愿意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二是开展跟踪指导服务,在集中培训结束后,组建讲师跟踪服务技术团队,及时进村入户,对参训人员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参训学员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三是进行线上教育培训,依托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和云上智农APP以及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农技耘”APP,整合农业专家和农技推广服务等线上资源,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员提供灵活便捷、智能高效的线上教学培训。

2. 按照农民需求开展教育培训

开展农民教育培训需求调查,引导和支持现有的农民教育培训机构主动与农民沟通,与用人单位协作,与市场接轨。以农民需求推动教育培训,以教育培训促进农民需求。一是开展订单式教育培训。根据农民自身生产经营的需要或者用人单位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教育培训机构邀请农技专家、对农民进行专题知识培训。二是委托农业企业、农业园区、农民合作社培训。通过政府财政支持,让农民在农业企业、农业园区、农民合作社里学习培训,可以从根本上改造农民,让农民既学到技术,又能获得劳动报酬,从而调动农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采取定向培养模式。政府出资将符合条件的对象送到农业大专院校接受短期、中期、长期培训甚至学历教育,并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使其学成后回到农村就业创业,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职业农民。

(四)建制度,提技能,做好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1. 建立师资队伍规章制度

按照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建立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的通知》要求,广泛吸纳农业农经部门、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高等院校、农广校、农业经营主体等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以及乡土人才,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制订《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管理办法》,明确专兼职讲师的基本要求、聘任条件、主要职责、享有的权益等内容,进一步规范专兼职讲师的聘任工作。出台《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专兼职讲师考评细则》,明确考核评价指标、操作程序,将教育培训对象满意度作为考核的核心指标。利用问卷调查、学员座谈、实地查验、线上考核等形式,对新型职业农民专兼职讲师进行科学考核,优胜劣汰,督促专兼职讲师注重授课效果,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2. 提升师资队伍教学技能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来的老师。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中的大部分讲师不是师范院校毕业生,没有系统地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有些讲师虽有过硬的专业技术,但缺乏与学员的沟通互动,达不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的效果。可以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师资培训班,提高讲师授课技能。一是开展教学基本功培训。邀请教育系统的专家,对新型职业农民师资队伍开展教学基本功培训,提高讲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现场管理能力、多媒体教学能力、洞察学员心理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技巧。二是开展专业知识继续教育培训。农业科技日新月异,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五花八门,定期邀请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推广机构的专家教授,对新型职业农民讲师队伍进行知识更新,加油充电,打造一支既掌握先进农业技术、又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五)重宣传,树典型,做好教育培训舆论导向工作

1. 多渠道搞好宣传发动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火不火,舆论宣传很重要。宣传渠道上,一是通過召开村小组长会、村民代表会、农村党员会、妇代会等会议进行培训宣传发动;二是通过在农贸市场、村部等人员流动较多的地方悬挂培训宣传横幅,以及在主要交通路线两侧民房墙体涂刷墙体广告,吸引农民眼球;三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进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公益性宣传;四是通过手机移动客户端、互联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型网络媒体进行宣传。宣传内容上,一要向农民讲清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现实意义、指导思想、方法步骤,让农民认识到教育培训的重要性、紧迫性,从而主动地接受教育培训;二要向参训农民讲透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有关实施意见、方针政策,以及党委政府最新出台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激励措施、扶持政策。

2. 树立新型职业农民典型

“村看村、户看户、种田不来看大户”,新型职业农民的辐射带动作用非常强,要有重点、多方式树立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致富典型,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一要开展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走访调查,在充分挖掘新型职业农民典型的基础上,遴选出一批扎根农村、事迹突出、带动能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将他们的优秀事迹汇编成册,以此让社会各界了解新型职业农民,为更多的人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借鉴。二要在新型职业农民成功人士领办创办的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立农民田间学校,或者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统一命名,规范挂牌,打造新型职业农民看得见的影响力。三要在报纸、网站、广播电台、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新闻媒体开设新型职业农民典型风采专栏,推出专访,举办各类评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尊农、爱农、兴农的良好氛围。

2012年以来,连续6个中央一号文件,以及中办、国办多个重要文件都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出了全面部署。特别是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单列一条强调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各级党委、政府对培育新型职业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如何“提档升级”,提高绩效,各地必须加以研究。基层农广校作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只有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剖析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才能保证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针对性、精准性和高效性,培育出一支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海门市分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民培训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