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宝宝拥有健康情绪吗?
美国有位学者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喂养同一窝生的两只羊。不同的是,其中的一只羊旁边拴了一只狼;而另一只羊的旁边没有狼,虽然这只狼碰不到羊,但羊随时可以看见狼。不久,身旁拴着狼的那只羊由于恐惧而不愿进食,日渐消瘦最后死亡,另一只羊则长得非常健壮。这一实验的对象虽然不是人,但道理是相同的。在长期的消极情绪影响下,人或动物的生长都会受到影响。健康情绪在不同年龄有哪些表现呢?
3~4岁。情绪比较稳定,很少因为一点小事哭闹不止,不高兴时能听从成人的哄劝,较快平静下来。
4~5岁。能够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能接受他人的解释,不乱发脾气。以上两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情绪的调节还比较依赖外部。
5~6岁。情绪的内部调节能力有所发展,不仅能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还能知道是什么引起了自己某种消极的情绪,会努力化解消极情绪;能随着活动的需要,较快地转换情绪和注意。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情绪呢?
能对孩子的情绪给予理解和认同的家长,更容易为孩子营造出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孩子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安全感和信赖感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根基。
小宝在床头看到一块巧克力,他很高兴,正想吃的时候,妈妈说,睡觉之前不能吃巧克力。小宝很生气,生气得不想睡觉。
“巧克力甜甜的,真的很好吃,妈妈不让你吃,所以你很生气,对吗?”家长首先理解和接纳孩子吃不到巧克力所产生的情绪。
“可是现在要睡觉了,我们可以把巧克力放在你的柜子里,妈妈跟你拉个钩,明天起床就吃掉它。”告诉孩子,只是暂时不吃巧克力,它就在旁边的柜子里。
当孩子的情绪得到理解后,他才可能平静下来,接受新的建议,改变原有的想法,发自内心地去调整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在家长的压制下被动地作出行为的改变。
有的家长可能会疑惑,全盘地理解和认同孩子的情绪会不会宠坏孩子?情绪的理解和认同,指的是去接纳孩子的情绪,设身处地地理解体会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判断孩子的情绪是对还是错。要将情绪和行为分开来看,在接纳孩子的情绪之后,再去引导孩子认识他的行为是否合理,合理的行为应该是怎样的。家长不刻意去阻止或否定孩子的情绪,但要给孩子立下行为规矩,这是孩子要遵守的。
对于年龄小、情绪波动大的孩子,父母除了对他表示理解接纳外,还可以转移他的注意力,引导他做些愉快的事,从不愉快的情境中转换出来。
周末,爸爸妈妈带着小宝去游乐园玩,该结束了,小宝却哭闹着不肯离开。“小宝,我们得赶紧回家啦,家里的小兔子还在等着你呢,它都饿坏了。小兔子平时最爱吃你喂的胡萝卜了。”——家长告诉孩子还有其他好玩、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当孩子哭闹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用新的事情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听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时,就会开始想即将要做的事情,不愉快的情绪也随之消失。
当注意力被其他感兴趣的事物吸引后,孩子就无暇顾及正在做的事情了,因为大脑的资源是有限的,消极的情绪将会很快消失。
“说”情绪就是将情绪表达出来,可以用语言或者文字、绘画等方式表达出来。在表达情绪的时候,孩子的理性脑——大脑皮层已经开始工作了,不只是情绪脑——大脑的边缘系统在工作,这样一来,他们做出冲动行为的可能性就降低了。情绪既可以说给他人,向他人倾诉;也可以说给自己,和自己对话。
爸爸妈妈吵架了,小宝吓得哭了起来,听到哭声,爸爸妈妈停止了吵架。“小宝,你怎么了,为什么哭了?”妈妈问孩子哭的原因,关注孩子的情绪。
“妈妈,我好害怕……”孩子在妈妈的询问中说出了自己的情绪感受。
“爸爸妈妈刚才意见不统一,所以吵起来了,以后我们多注意。”爸爸妈妈意识到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及时调整自己的言行。
当孩子把情绪表达出来的时候,不仅使消极情绪得到发泄,还会得到别人的关注、安慰和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说的方式来宣泄不良情绪。“我生气得都快要爆炸了!”“我都火冒三丈了!”
运动和深呼吸会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有助于平复情绪。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做深呼吸练习。
“看,妈妈的肚子就像一个大气球,现在要给气球充气了!”妈妈给孩子示范如何吸气让肚子鼓起来。
“现在气球要放气了!”继续示范如何呼气。
“我们再重复3次给气球充气放气。”重复几次,就可能掌握深呼吸的方法。
当孩子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妈妈就可以提醒孩子做几次深呼吸。
检查深呼吸做得是否到位,可以把手放在腹部,吸气后感觉腹部鼓起,再慢慢呼气,感觉到腹部越来越瘪。
心理学家埃利斯认为情绪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合理的认知是许多消极情绪的源泉。孩子的不合理认知有哪些呢?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的、绝对化的要求。例如“给我买那辆小汽车!不然我就不回家!”“浩浩推倒了我的城堡,他一定要赔我的城堡,我再也不跟他玩了!”当不合理的认知得到改变,情绪也会发生变化。
不合理的认知改变起来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体怎么引导孩子呢?“你刚刚搭好的城堡被浩浩推倒了,你很难过,很生气。”——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接纳孩子的情绪是家长第一步要做的。
孩子可能还会边哭边喊:“我白搭了,都是浩浩干的,他把我的城堡推倒了!我要他赔我城堡,一模一样的城堡!”——给孩子发泄情绪的时间。
“也许浩浩不是故意的,他只是想跟你一起玩。”孩子在表达的过程中发泄出心中的不满,这时家长再引导孩子作新的思考,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
“他就是故意的!”孩子可能还在生气,家长可以问孩子开放性的问题:“那接下来让我们想想该怎么做呢?”也可以给孩子提供不同的思路来走出困难,如“那你是愿意自己重新搭一座新的城堡,还是邀请浩浩一起来搭呀?”
当孩子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去思考问题时,也就有可能自己想出办法解决困境。当困难得到了解决,消极的情绪也就消失了。
以上这五种方法并不孤立,而是相辅相成的。作为父母,我们要及时洞察孩子的情绪变化,让孩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情绪,当发现孩子情绪低落或反常时,要接纳、认同他们的情绪,引导他们找到一种合适的发泄方式,引导他们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父母也可以尝试运用以上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相信经过父母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大家一定会拥有健康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