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国馆君
情绪管理,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文/国馆君
欢欢是一个4岁的孩子,脾气极差,情绪非常不稳定,而且毫无克制能力。在家里,欢欢常常耍小性子,吃饭时一气之下就把汤碗打翻。欢欢的父母手足无措,打吧,不忍心,说理,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听得进去,只能吓唬几句:“欢欢,你这样是不对的。”“欢欢,你再这样,妈妈要打你了。”没用,欢欢还是哭闹。
儿童心理学家赵晓曦女士说:“这是典型的幼童情绪失控。”幼童情绪失控除了孩子肆意爆发负面情绪之外,还有另一种表现,就是过分压抑。
知乎上有一个妈妈说,她的孩子好像特别懂事,不管什么事都自己埋在心里,高兴的,不高兴的,都不喜欢跟别人分享。最严重的一次,女儿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遭遇几个同学欺负,被扇了几个耳光,钱也被抢了,孩子仍然是一言不发。后来这位妈妈是从老师那里得知这件事的,她顿时吓傻了:“这么大的事情,孩子怎么也没告诉我啊?”
妈妈在知乎上询问:“孩子这样,究竟是好还是不好?”“不好。”知名心理学家许映花说,“过分压制和过分发泄,都是情绪失控的表现。”
赵晓曦在一篇研究中指出,绝大部分孩子在有了负面情绪之后,通常会有两种表现:一是随意发泄出来,伤害别人,最后导致别人对自己产生排斥,以牺牲人际关系为代价;二是用生命力来压抑情绪,克制自己,把坏心情憋在心里,导致自己的成长和学习受到干扰。
欢欢是第一种,稍微有点不高兴就发泄出来,不考虑情绪发泄带来的后果。但这不是情绪管理,而是强硬地压制,情绪无法疏导,不严重的话,孩子未来也会活得很憋屈;严重的话,就是抑郁症。
多数父母在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时,都做错了。有一个问卷调查,问题是:当孩子伤心时,您会怎么做?一大半的父母说:“买点好吃的哄哄就行了。”另外一些父母说:“没事儿,让他回房间,自己想通就好了。”甚至还有父母用恐吓来阻止孩子哭闹。
知乎心理学专家喵猫女士总结这些方法为:交换,用一种高兴的事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忽视那些伤心的事情;无视,像不关自己的事情一样,让孩子自己解决;惩罚,恐吓孩子,阻止他哭闹。这些途径都是只在表面上让孩子暂时不哭闹,并没有让孩子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父母教育孩子情绪管理的第一步,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其次,父母必须要明白,情绪有好有坏,不要忽视坏情绪,要认真面对孩子的坏情绪。
伊顿《发现孩子》杂志上曾刊出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孩子的玩具被抢走了,孩子很生气,直接给人家一巴掌,事后还拒绝道歉。有的家长也许把关注点放在孩子暴力伤人上面,于是打骂孩子,但他忽略了孩子是因为玩具被抢了才非常生气。
在这个案例中,正确的做法是:第一步,察觉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懂得他生气的原因;第二步,接纳孩子的坏情绪,并表示理解他生气的原因;第三步,告诉孩子,即使生气也不能打人;第四步,亲自示范处理这种冲突的做法。
当你接纳孩子时,孩子就愿意配合你。而处理好孩子的情绪,就需要父母做好倾听者和理解者的角色,帮助孩子把坏情绪疏导出来,再进行教育,这样的做法,才会让孩子获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