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许海云,董 坤,方 曙
(1.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190)
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创新政策内容结构研究方法
王 超1,2,许海云1,董 坤1,2,方 曙1
(1.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190)
本文引入形式概念分析的理论,利用形式概念的核心数据结构——概念格,对创新政策的内容结构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创新链相关理论,从创新环节的角度出发,系统全面分析政策内容的结构特点。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基于概念格的形式概念分析可以很好地把握创新政策的内容结构特点,可以形象地展示创新政策中政策类目的关联程度以及政策类目之间的包含即延伸关系。
形式概念;概念格;创新链;创新政策;内容结构
当前,国内外对创新政策内容结构的研究因为缺少对政策结构全面、系统的剖析,难以让人综合把握。与此同时,形式概念分析作为数据挖掘的强有力工具,提供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数据分析和知识发现的方法,在信息检索、机器学习、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鉴于此,本文立足于形式概念分析理论,利用形式概念分析的核心数据结构——概念格,结合创新链相关理论,系统分析政策内容结构特点,以期为科技及其他相关人员提供深入、全面了解创新政策的途径。
当前创新政策的内容结构分析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1)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创新政策的组成要素将创新政策内容量化,以此判断创新政策的内容结构特点。卢章平[1]利用内容分析法,对比分析国家和地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内容结构在战略目标、政策着力点和实施效果上的区别。苏敬勤等[2]利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家创新政策和大连市创新政策进行对比分析,由此对比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张韵君[3]利用内容分析法和政策工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政策内容结构和特点。
(2)共词网络分析法。共词网络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文本挖掘工具提取创新政策的关键词,然后构建关键词共现网络,利用共词网络分析达到对创新政策内容结构的研究。例如,苏敬勤等[4]利用共词分析法对2000—2010年的中央和地方的创新政策内容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提取政策中的关键词,构建关键词共现网络,然后中心性分析和小团体识别来分析政策组成结构和内部关系。李晓昂[5]首先利用共词网络进行网络聚类和中心度分析,以分析创新政策的基本要素,然后从政策作用目标、作用对象和作用手段三方面对政策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结合两方面的结果,得出创新政策的一般性结构。张永安等[6]利用文本挖掘工具,构建科技结果转化转移政策三维机构框架,分析科技转化转移政策的内部关系和政策布局特点,找出政策中的薄弱环节。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利用内容分析和共词网络分析创新政策的内容结构,可以从政策内容本身进行分析,会得到较为深层次的分析结果。但是,内容分析法采用政策内容量化标准不一,无法全面、系统地反映创新政策的内容结构。同时,利用文本挖掘工具自动提取的政策关键词并不能完全表征政策主题,基于关键词构建的共现网络也并不能完全涵盖创新政策的内容。
蔡翔[7]将创新链定义为:创新链是科学知识、技术知识经过技术创新转移转化从而实现商业化产业化的过程,实质是系统分析、优化创新过程。许多学者依据创新职能对创新链的结构进行划分[8],他们一般将创新链分为三部分。Timmers[9]将创新链分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应用部署三部分,Turkenburg[10]认为创新链涉及研究、示范和扩散三个阶段。之后,有学者对创新链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从微观的角度来看,Bamfield[11]认为创新链由试探研究、工艺开发、试制、市场、生产及销售五个阶段构成。Sen[12]指出创新链包含创新思想、发明、研究论文、许可、产品。从宏观的角度来看,Larson和Brahmakulam[13]认为创新链涵盖三大环节,首先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其次是把应用转移到企业中去,最后是将企业利益及用户对象由地方扩张到整个国家。
综合前人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将创新链定义为涵盖将问题设想转化为科学理论、将科学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将实际应用转化为可生产产品、将产品转化为商品、将商品转化为产业化生产的一系列有序创新目标集合的链式流程。根据这些创新活动的目标,可以将创新链条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转移转化、商品化和产业化五个环节的创新活动,不同的创新活动环节有不同的创新目标,这些创新目标之间是上下衔接的,通过这种衔接将创新活动串联起来。
创新政策是以创新理论为依据,支持科学、技术、产业等多维度、全过程的创新活动的开展而制定[14],是将科学、技术、产业等方面的内容交叉重叠在一起,使科学、技术、产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政策。从创新链的定义和创新活动环节来看,创新链立足于创新全过程,结合创新链理论的创新政策研究切合创新政策的全视角。鉴于此,本文首先结合创新链相关理论,将创新政策内容结构研究立足于创新全过程,尝试将政策内容转化为形式概念,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利用形式概念分析实现对创新政策内容结构进行系统、全面、准确的剖析。
哲学中的概念是指由外延和内涵两部分组成的思想单元。基于对哲学中概念的理解,德国达姆施塔科技大学的Wille教授于1982年提出形式概念分析(Formal Concept Analysis,FCA)[15],实现了哲学中概念的形式化。在形式概念分析中,概念的外延代表该概念所涵盖对象的集合,概念的内涵代表这些对象所共有属性(特征)的集合。概念格是形式概念分析的核心数据结构,描述了对象和属性之间的关系,表明了概念间的特化和泛化关系[16],利用Hasse图可以简洁和形象地体现概念间的特化和泛化关系[17]。
形式概念分析的基础是形式概念与形式背景,形式概念分析可以通过四个定义展现所包含的数学变量和关系。
[定义1]一个形式背景即为一个三元组,设为B:=(O,A.R),其中O为对象集合,A为属性集合,R⊆O×A为O和A间的二元关系。集合O中的元素o称为形式对象,简称对象;集合A中的元素a称为形式属性,简称属性。一个对象和一个属性在关系R中记作(o,a)∈R或oRa,表示对象o具有属性a。
[定义2]设X是对象集合O的一个子集,Y是属性集合A的一个子集,定义:
f(X)={a∈A/∀o∈X,(o,a)∈I}为X中所有对象的属性的集合
g(Y)={o∈O/∀a∈Y,(o,a)∈I}为Y中所有属性的对象的集合
[定义3]设背景(O,A.R)中的一个形式概念为二元组(X,Y),其中X⊆O,Y⊆A,且满足f(X)=Y,g(Y)=X。则称X是概念(X,Y)的外延,Y是概念(X,Y)的内涵。
[定义4]设(X1,Y1)(X2,Y2)为形式背景(A,K.I)上的两个概念,而且X1⊆X2,Y2⊆Y1,则称(X1,Y1)是(X2,Y2)的子概念或称特化,(X2,Y2)是(X1,Y1)的超概念或称泛化,并记作(X1,Y1)≤(X2,Y2),这种偏序关系“≤”称为概念的“层次序”,(O,A.R)中所有概念的这种偏序集合会产生一种格结构,而这种由形式背景B:=(O,A.R)所诱导的格就是一个概念格L(B)。
Venter最早将概念格用于数据库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KDD),阐述了概念格技术在知识发现过程中的可视化和引导作用[18]。Wille认为概念是人类思想的基本单元,因此逻辑结构以及信息的逻辑结构都应建立概念和概念系统之上,而概念格作为概念系统的数学抽象可以辅助人们发现信息,进而创造知识[19]。Cimiano利用概念格实现文本语料的自动获取分类和层次概念[20]。国内学者已经尝试将形式概念分析理论应用于数字图书馆[21]、信息检索[22]、知识发现[23]、知识获取[24]等研究领域。但是,综合已有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尚未有研究涉及将形式概念分析应用于政策研究中。
由内涵和外延组成的概念是构成现实世界的思想单元。概念内涵体现的是认知事物的特征属性,概念外延体现的是认知事物的实例对象。而政策本质上反映国家统治阶级的思想和利益[25],通过概念这种思想单元可以更好地深入了解政策的本质。因而,利用基于形式概念分析所构造的创新政策领域的知识概念格,可以借助概念的对象与属性的偏序关系,呈现出创新政策知识节点按幂律分布的层级结构,层级间概念的多重继承关系则可以进一步形式化地揭示出创新政策潜在的、复杂的关联关系。鉴于此,本文尝试将形式概念分析应用于创新政策内容结构研究中,以期为科技及其他相关人员提供一种深入、全面了解创新政策内容的新途径。
首先,本文引入形式概念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将创新政策作为形式概念分析对象,以创新政策中的政策条目作为概念外延(对象集合),以政策分析类目作为概念内涵(属性集合)。
然后,构建政策条目—政策分析类目的形式背景(见表1),由形势背景引出创新政策形式概念分析的概念格。
表1 创新政策的形式背景数据结构
最后,利用Hasen图对创新政策的概念格进行形象的可视化表现,以层次网络的形式表现政策条目—政策分析类目的二元形式背景,即将政策条目—政策分析类目组成的数据结构转化为偏序形式。在Hasse图中,以政策条目—政策分析类目为形式背景生成的概念格将创新政策的内部结构通过层次化的网络格式展现出来。
Hasse图中一个节点就是概念格节点,即一个形式概念,节点之间存在偏序关系。创新政策形式概念节点中的属性(政策分析类目)是节点中对象(政策条目)所共有的属性,节点中的对象(政策条目)是具有节点属性(政策分析类目)的所有对象。
在Hasse图中,处于同一水平线的概念节点为一个层级,每个节点包含其直接下级节点的对象,每个节点继承其直接上级节点的全部属性。因此,每个节点对应的政策条目和政策分析类目可以根据概念格中的上下位关系找出来。形式概念通过这种层次化、网络化的方式,将以政策条目—政策分析类目这种二分网络表征的政策结构组织起来。同时,根据分析目标选择概念格中具体的概念,Hasse图会自动显示与该概念有关联的所有概念,形成特定概念的聚类分析。形式概念的聚类分析可以实现从宏观到微观政策结构的探索。同时,利用概念格Hasse图可以细粒度挖掘创新政策数据集中的关联规则,实现对创新政策规则知识结构的最佳阐释。
根据形式概念分析的相关理论,本文将创新政策转化为由政策条目(对象)集合和政策分析类目(属性)组成的政策结构单元,通过层次的形式概念网络将政策结构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本研究可以分为五个主要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步骤
第一步,获取数据:为了保证创新政策研究的全面性及有效性,将中央政府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中与创新政策相关的政策制定部门作为数据来源;将与创新有关的法律法规、公告、通知、规划、措施、决定、实施细则、办法、方案、政策、规定、条例、意见等作为分析对象,将具体政策文件中的政策条目作为分析单元。
第二步,确定创新政策的分析类目:政策分析类目也称为分析维度,是根据研究需要将创新政策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和标准。通过设定政策分析类目,可以确定政策分析单元的归属。
苏敬勤和李晓昂[4-5]对2000年以来的106篇创新政策内容实证研究发现,国内创新政策一般由政策目标、政策对象和政策手段三部分组成。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结果,本研究将政策分析类目分为三个维度:创新环节类目、政策作用对象类目和政策工具类目。
根据创新链的活动过程和目标,本研究将创新环节类目细分为基础研究类目、应用研究类目、转移转化类目、商品化类目、产业化类目,以创新环节类目为主分析类目。因创新链切合创新政策的全视角,以创新链各环节为分析类目,可以更全面把握创新政策涉及的创新活动环节和创新目标。这5个分析类目涵盖了整个创新活动,它们之间是相互衔接的。本研究将基础研究定义为将问题设想转化为科学理论,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应用研究是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转移转化是将实际应用成果由实验室转移到企业(市场/产业),转化为可被生产的产品形态;商品化是指转移转化后的科技成果以独立存在的产品形态,通过市场交换,将产品属性转换为商品属性,从而实现商品价值的过程。产业化是指商品化后以商品形态存在的科技成果,其销售和生产达到规模化程度的过程。产业化涉及的创新活动范围要远大于商品化的范围。
政策作用对象是政策的创新目标指向对象,是创新政策发挥作用的受影响者和承受者[26]。根据创新政策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以及创新链活动参与主体,可以将政策作用对象分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包括高校、科学院所)、企业。
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从政策工具的角度来看,政策是由一系列的基本政策工具构建而成[27]。当前,国内通用的政策工具类目[28-29]是依据Roththe paperll与Zegveld的思想,而将政策工具划分为供给型、环境型、需求型三种类型。本文的政策工具类目也采用该种方式,其中,供给型政策工具表现为创新政策对创新活动的推动力,它是政府资金、人员、技术等各种资源的供给,进而推动创新活动顺利进行;环境型政策工具表现为创新政策对创新活动的间接影响,主要通过塑造有利的政策环境间接促进创新活动;需求型政策工具表现为创新政策对创新活动的拉动力,通过政策提高市场对创新成果的需求量,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市场规模。
第三步,对文本性的创新政策内容数据化编码:对创新政策内容的深入研究离不开对政策文本内容的定性分析,就目前而言,单纯依赖于机器处理政策内容的结果可能并不十分理想。因此,本研究选择人工定性分析的方法来将文本化的创新政策内容数据化编码,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将文本形式的政策条目进行数据化编码,将第一条政策记录为1,将该政策下的第一条子政策记录为1A,以此类推(见表2)。其次,分析政策条目的语义内容,确定政策条目属于创新环节类目、政策作用对象类目和政策工具类目这3个维度中的具体子类目,如果政策条目属于某一类目,那么在该类目下记录为1。通过这种量化处理,将文本化的政策内容转化为数据化的形式。最后,为了保持内容编码的信度,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研究人员对同一创新政策进行编码,以保持编码结果的一致性。如果对某一编码结果出现分歧,重复评判政策内容,直到取得可接受信度为止。
表2 政策内容编码示例
第四步,获取形式概念背景:根据量化的创新政策内容结果,构建政策条目—政策分析类目组成的二元数据结构,然后形成创新政策的形式背景。
第五步,进行形式概念分析:利用Hasen图构建创新政策的概念格,探测创新政策的内容结构特点。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涉及强化科技同经济结合、创新成果同产业结合、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结合、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结合等方面的具体内容[30]。同年9月,又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31],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部署一系列改革举措。本研究以《若干意见》《实施方案》为研究对象,验证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创新政策内容结构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期把握创新政策的内容结构特点和动态变化特点。
根据政策所属的政策条目对两份政策分别进行编码,《若干意见》共编码87条内容分析单元,《实施方案》共编码135条内容分析单元。然后,根据已确定的政策分析类目,记录《若干意见》《实施方案》中的政策分析条目所属于各政策分析类目的量化数据,形成政策条目—政策分析类目组成的二元数据结构形式的创新政策的形式背景。
利用形式背景,可以获取创新政策《若干意见》《实施方案》的内容结构概念格(见图2、图3)。图中的每个圆圈代表一个概念,节点上由灰色标签标注的半圆代表该概念具有内涵(属性)— 政策分析类目,由白色标签标注的半圆代表该概念具有外延(对象)— 政策条目。
图3 创新政策《实施方案》概念格
(1)概念层次分析。概念格中,政策条目节点的层级越多,说明政策条目涉及的政策分析类目越复杂,政策条目的内容越丰富。政策条目节点的层级越少,说明政策条目涉及的政策分析类目复杂程度越低,政策条目的内容丰富程度降低。
《若干意见》的政策条目节点的层级共有6层,《实施方案》的政策条目节点的层级有4层。可见,发布时间略晚的《实施方案》中政策条目涉及的政策分析类目要比《若干意见》相对简单,政策条目内容丰富程度相对降低。
(2)概念格聚类分析。概念格中,上层概念节点的政策分析类目被下层节点继承,随着概念节点层级的深化,概念节点的政策分析类目越丰富,即下层级节点的政策分析类目在继承上层级政策分析类目的基础上拥有更宽泛的政策分析类目,因此可以通过概念节点政策条目的最高层级中的外延实现概念聚类。根据概念格中最高外延层级节点的分布,《若干意见》中主要概念聚类有3个:15D、15C、24B-22D-16C(见图2)。《实施方案》中主要概念聚类共有5个:2C-2B-2A-1F-1E-1D-1A、7B、7D-7A、29G-29E、27B(见图3)。
《若干意见》政策中,15D聚类涵盖的政策条目有14A、10D、10B、20C、20B、20A、3B、10A、7C、29C、6B、14B、1A、1D(见图4)。这些聚类继承了相同的政策分析类目,即转移转化类目和环境型类目(见表3),说明15D聚类中的政策条目主要是在创新活动的转移转化环节通过环境型政策工具发生作用的政策措施。《实施方案》政策中,2C-2B-2A-1F-1E-1D-1A聚类中政策条目主要是在应用研究环节利用环境型工具作用于企业的政策措施(见图5)。同样,可以分析两政策内容其余的主要聚类内涵。
图4 《若干意见》中15D聚类示意图
对比《若干意见》和《实施方案》的概念格聚类发现,《实施方案》的聚类数量要多于《若干意见》;从内容上看,《实施方案》比《若干意见》涉及的创新环节更多、政策作用对象更为明确(见表3),说明《实施方案》主要聚类的政策内容要更为细分、更具针对性。同时,两份政策的主要聚类都以环境型工具来实现政策目标,说明这些聚类的政策内容主要涉及通过塑造有利的政策环境,间接促进创新活动。
图5 《实施方案》中2C-2B-2A-1F-1E-1D-1A聚类示意图
《若干意见》概念聚类《实施方案》概念聚类概念聚类涉及政策分析类目概念聚类涉及政策分析类目15D转移转化、环境型2C-2B-2A-1F-1E-1D-1A应用研究、企业、环境型15C应用研究、环境型7B应用研究、科研机构、环境型24B-22D-16C基础研究、环境型7D-7A基础研究、科研机构、环境型29G-29E产业化、政府、环境型27B商品化、政府、环境型
(3)主要政策条目节点分析。概念格中,具有相同政策分析类目的政策条目会集中在同一个概念格节点中,如图2中的24B-22D-16C节点包括24B、22D、16C这3个政策条目。政策条目节点数量多,说明政策内容丰富;政策条目节点数量少,说明政策内容较为集中。其中,概念格网络会出现政策条目数量较高的节点,这些节点可被认为是概念格网络中的异常点。通过分析这些节点包含的政策条目数量异常情况,可以判断政策内容的侧重点,政策条目数量越多,越能把握政策的侧重内容。
《若干意见》的概念格中,政策条目节点数量多,且大多数包含1~2个政策条目,说明政策内容丰富且分散。图2中,26B-21D-21C-21A-16B、23C-23B-23A-22B-22A这2个节点的政策条目数量为5,远远多于其他节点,是概念格网络中的异常点。其中26B-21D-21C-21A-16B节点是关于基础研究环节利用环境型工具作用科研机构的政策措施(见图6);23C-23B-23A-22B-22A节点是关于基础研究环节利用供给型发生作用的政策措施(见图7)。
《实施方案》的概念格中,政策条目节点数量比《若干意见》要少,且政策条目数量超过5的异常节点有9个,说明《实施方案》政策内容更为集中(见图3),侧重点更明确。其中,政策条目数超过20的节点有1个,该节点关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环节利用环境型工具作用于科研机构;超过10的节点有1个,该节点关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环节对科研机构产生作用的政策措施;超过9的节点有2个,分别关于在创新链的5个环节中利用环境工具作用于政府的政策措施和商品化、产业化环利用环境型政策工具作用于政府的政策措施。
图6 26B-21D-21C-21A-16B节点
图7 23C-23B-23A-22B-22A节点
综上,《若干意见》较为侧重利用环境型和供给型工具作用于基础研究环节;而《实施方案》较为侧重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环节影响科研机构,还较侧重在创新活动全过程利用环境型工具影响政府。
(4)政策分析类目关联规则分析。最小支持度过大产生的关联规则较少,而最小支持度过小产生的关联规则过多,鉴于此,本研究利用概念格提取置信度为100%、最小支持度为3的政策分析类目规则,具体结果见表4。利用表4关联规则可以进行《若干意见》《实施方案》的结构进行深层次分析,发现《若干意见》的内容主要有以下特点:①作用于政府的政策贯穿创新活动的全过程,如规则4、5、10、13、16所示;②供给型政策工具是政策作用于政府的主要手段,如规则1、6、11、14、19、23所示;③不同的创新环节,政策作用于企业的手段不同,如规则7、12所示;④不同的创新环节,政策作用于科研机构的手段不同,如规则8、15、22、26所示;⑤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转移转化环节,同时作用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政策采用的手段不同,如规则9、18、24、25所示;⑥商品化和产业化环节的创新政策采用的工具是需求型工具,如规则21所示。
《实施方案》的内容主要有以下特点:①利用环境型工具作用于政府的政策贯穿于创新活动全过程,如规则7、10所示;②作用于企业的政策贯穿于创新活动全过程,且使用的政策工具不同,如规则6、14、17、18、22、26所示;③利用环境型工具作用于科研机构的政策贯穿于创新活动全过程,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环节还兼顾利用供给型工具,如规则1、8、13、19、21所示;④需求型工具主要用于商品化和产业化环节,如规则24、26所示。
《若干意见》《实施方案》两政策中,作用于政府的政策贯穿于创新活动全过程,但是使用的政策工具发生变化,前者以供给型工具为主,后者以环境型为主;《若干意见》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转移转化环节作用于科研机构,使用需求型工具和供给型工具,而《实施方案》对科研机构的影响贯穿于创新活动的始终,主要以环境型工具为主;两政策对企业的影响贯穿于创新活动全过程,各阶段使用的工具都不相同。
表4 政策分析类目关联规则
(1)从政策的整体结构来看,《若干意见》《实施方案》的政策内容在创新环节类目、政策作用对象类目和政策工具类目中的子类目都有涉及,说明是两份内容涵盖创新活动全过程,利用多种政策工具作用于政府、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的创新政策,是两份综合性的创新活动指导性文件。从概念格层次来看,《实施方案》政策条目节点的层级少于《若干意见》。发布时间略晚的《实施方案》中政策条目涉及的政策分析类目要比《若干意见》相对简单,政策条目内容丰富程度相对降低。从政策条目节点数量来看,《若干意见》政策条目节点数量多,且大多数包含1~2个政策条目,政策内容丰富且分散。《实施方案》政策条目节点数量相对较少,且包含的条目数多,政策内容侧重点明确,更具针对性。从概念格聚类来看,《实施方案》的聚类数量要更多,比《若干意见》涉及的创新环节更多、政策作用对象更为明确,《实施方案》主要聚类的政策内容要更为细分、更具针对性。
综上,《若干意见》涉及内容更为丰富,更具全面性,而《实施方案》内容更为细分、更具针对性,可见《实施方案》是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
(2)从政策内容来看,通过异常节点的分析发现,由《若干意见》到《实施方案》的政策内容侧重点发生变化,前者较为侧重利用环境型和供给型工具作用于基础研究环节;后者较为侧重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环节影响科研机构,还较侧重在创新活动全过程利用环境型工具影响政府。
《若干意见》《实施方案》中,作用于政府的政策内容贯穿整个创新活动,说明政府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主导地位,创新活动离不开政府参与和支持,但是两者所用的政策工具发展变化。《若干意见》以供给型工具为主,倾向利用资金、技术等资源的供给来支撑政府在创新活动的主导作用。而在《实施方案》中,以环境型工具为主,倾向塑造有利的政策环境,间接促进创新活动。
《若干意见》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转移转化环节作用于科研机构,使用需求型工具和供给型工具,而在《实施方案》中,对科研机构的影响贯穿扩展到整个创新活动,并且政策工具也发生变化,主要以环境型工具为主。两者之间的这种差异,体现了《实施方案》紧紧围绕科技体制改革,以打通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通道这一主旨。
《若干意见》《实施方案》中,在不同的创新环节,都对科研机构和企业采用的政策工具不尽相同。由此可见,两份政策对政府、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区别对待,体现了国家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对政产学研创新的重视,通过不同创新政策措施的引导,构建高效政、产、学、研的一体化创新体系。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基于概念格的形式概念分析可以很好地把握创新政策的内容结构特点,可以把握政策内容的动态变化特点。
创新政策多以文本形式存在,对大量政策内容系统、准确和高效地分析必然要进行量化处理,而政策内容分析单元以定量的方式记录到政策分析类目中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对政策的不同解读会得到不同的量化结果。因此,未来如何客观、准确地量化政策内容分析单元是深入进行政策内容研究的难点。本文侧重单项政策内容和结构的分析,如何将基于创新链的政策分析方法用于全部创新政策中,把握政策内容的演化,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1]卢章平,王晓晶.国家和地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对比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4):83-88.
[2]苏敬勤,李晓昂,许昕傲.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政策构成对比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06):15-21.
[3]张韵君.政策工具视角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2(04):43-47.
[4]苏敬勤,许昕傲,李晓昂.基于共词分析的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结构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09):110-115.
[5]李晓昂.质性分析视角下的创新政策结构与特征[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6]张永安,闫瑾.基于文本挖掘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内部结构关系与宏观布局研究[J].情报杂志,2016(02):44-49.
[7]蔡翔.创新,创新族群,创新链及其启示[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14(6):35-39.
[8]吴晓波,吴东.论创新链的系统演化及其政策含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24(12):58-62.
[9]TIMMERS P.Building effective public R&D programs[C].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1999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PICMET’99 portl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1999:430 vol.431.
[10]TURKENBURG W C.The innovation chain:policies to promote energy innovations[J].Ener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02:137-172.
[11]BAMFIELD P.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e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y[M].John Wiley & Sons,2006.
[12]SEN N.Innovation chain and CSIR[J].Current science,2003,85(5):570-574.
[13]LARSON E V,BRAHMAKULAM I T.Building a new foundation for innovation:results of a workshop for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M].Arlington,VA:Rand Corporation,2002.
[14]孙蕊,吴金希,王少洪.中国创新政策演变过程及周期性规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37(3):13-20.
[15]WILLE R.Restructuring lattice theory:an approach based on hierarchies of concepts[M].//Ordered sets.City:Springer,1982:445-470.
[16]谢志鹏,刘宗田.概念格与关联规则发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0,37(12):1415-1421.
[17]张文修,魏玲,祁建军.概念格的属性约简理论与方法[J].中国科学:E 辑,2005,35(6):628-639.
[18]VENTER F,OOSTHUIZEN G,ROOS J.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 using lattices[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1997,13(4):259-264.
[19]WILLE R.Why can concept lattices support 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theoretic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02,14(2-3):81-92.
[20]CIMIANO P,HOTHO A,STAAB S.Learning concept hierarchies from text corpora using formal concept analysis[J].J Artif Intell Res(JAIR),2005,24:305-339.
[21]滕广青,毕强.基于概念格的数字图书馆用户用法细分——数字图书馆用户使用方法的关联规则挖掘[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0,26(3):8-12.
[22]黄微,毕强,滕广青.基于概念格的数字图书馆用户检索行为序列模式挖掘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0,26(3):13-18.
[23]强宇,刘宗田,吴强,等.模糊概念格在知识发现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5,32(1):182-184.
[24]王燕,王国胤,邓维斌.基于概念格的数据驱动不确定知识获取[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08,20(5):636-642.
[25]谢少华.政策本质初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03(5):92-97.
[26]张艳,聂展.政策对象对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提升的影响[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9(1):73-75.
[27]顾建光.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意义,基础与层面[J].公共管理学报,2006(4):58-61.
[28]仲伟俊,蔡琦.科技政策分析框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22):23-27.
[29]赵筱媛,苏竣.基于政策工具的公共科技政策分析框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25(1):52-56.
[30]国务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EB/OL].[2017-02-03].http://www.gov.cn/xinwen/2015-03/23/content_2837629.htm.
[31]科技部.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EB/OL].[2017-04-19].http://www.most.gov.cn/kjbgz/201509/t20150925_121771.htm.
TheMethodfortheResearchofInnovationPolicyContentStructureBasedonFormalConceptAnalysis
Wang Chao1,2,Xu Haiyun1,Dong Kun1,2,Fang Shu1
(1.Chengdu Librar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hengdu 610041,China;2.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Beijing 100190,China)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formal concept analysis.It utilizes the core data structure of the formal concept—concept lattice,to analyze innovation policy content structure.Meanwhile,combining with the theory of innovation chain,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policy conten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innovation links.Then,the paper takes“Certain Opinions o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to Acceler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Issued by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and the State Council”and“Implementation Plans o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ystem”for examples to conduct empirical analysis.Through the empirical analysis,it is found that formal concept analysis based on concept lattice not only can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tent structure of innovation policy,but also vividly show the degree of relevance of policy categories in innovation polic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cy categories.
Formal concept analysis;Concept lattice;Innovation chain;Innovation policy;Content structure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6M590124),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资助项目(2016159)。
2017-03-28
王超(1988-),男,山东人,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博士生;研究方向:创新政策。
G312
A
(责任编辑 沈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