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莹
【摘要】对于初中物理教学过程来说,虽然教学内容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都与实际生活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想要从物理层面上理解这些现象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基于这一点来说,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很好的辅助教师达到这一要求。本文将首先对针对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第二部分内容主要对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方法进行讨论,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物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131-02
思维导图这一概念进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也并不多,根据现有数据来看,这一教学法的应用能有效的提升学生对物理教学内容的学习效果,同时,通过思维导图的训练,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对文题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据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学物理课程的开展状况来看,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过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够深入等问题都是导致这一学科教学效果不达标的原因之一。本文将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现存问题
第一,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仅将重点放在了完成教学任务上,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根据现有数据来看,仍有一部分物理教师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大量的讲解占据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学生难以及时的针对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思考,导致出现很多同学上课听的懂,回家做练习又出错的现象,实际的教学效果自然也就难以保证。针对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来说,初中物理教师应主动的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训,以此来加强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第二,初中物理所涉及到的内容有很大一部分都属于概念、理念的范畴之内,此时,教师如果不能通过一定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很容易感到乏味无趣的。对于物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过程来说,教师应能从学生的反馈中分析学生掌握薄弱的内容,学生应能针对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但根据现状来看,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大部分都是无效的。部分物理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目标仅针对课本内容进行提问,或在提问时仅与班级内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交流,显然,这样的互动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实际的效用。
二、应用方案
(一)通过思维导图实现理論与实践的结合
对于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离不开实际的实践过程。基于这一理论来说,初中物理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从物理现象的实践过程中掌握物理概念。结合思维导图理念,教师引入新知识的过程应遵循以下步骤: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样过程,教师就能更好的引入新的知识点。
以初中物理中浮力部分的内容为例。在实际生活中与浮力有关的现象是非常常见的,教师可以在发放思维导图之后引导学生借助盆、体积相同的木块、铜块、铁块等器材来对实际的现象进行观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然能发现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漂浮状况的不同,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学生进行思考时,教师可以视学生整体的状况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学生分析这些物体间的不同,同时剔除无关的影响因素,最后得出结论。当学生初步的分析出正确的结论时,教师就可以进行新知识的讲解,并在课堂中对刚才的实践现象进行说明。
(二)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丰富互动形式
上文中已经提到,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将会对实际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来说,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将一个班级内的学生按照学生的不同状况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分组绘制针对同一问题的思维导图。
针对质量与密度相关内容的教学来说,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的思考可能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有效的对组内不同的意见进行讨论,并按照学生状况为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在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要求学生对这些导图进行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中存在的缺陷进行点评,同时,通过这样的讲解过程,学生也能通过不同组别导图之间的差异来进行查漏补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参与度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更为有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能得到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初中物理课程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思维训练过少、互动有效性差等两点问题,针对这两点问题,本文提出了通过思维导图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及通过思维导图来丰富互动方式的方案。除了以上内容以外,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应用思维导图时我们应将学生的状况放在第一位,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调整实际的应用方案。
参考文献
[1]于学.抓拍思维灵感之美——简析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6).
[2]孙宏志,解月光.信息技术应用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6(02).
[3]叶兵,刘炳昇.课程标准理念在教材中的渗透——以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5(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