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旭玲
【摘要】小学教育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其中,小学数学又是小学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学科,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的变革,数学学科素养越来越受到老师及家长的重视,小学数学学科素养包含数学文化、数学思想和数学意识。本文通过举例来探讨如何让数学融入生活,培育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126-01
一、小学数学学科素养的内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曾多次提及“数学素养”一词,标明数学素养的重要性,不仅如此,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也曾经多次涉及“数学素养”,这说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改进的迫切任务,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理念与课程设置的改革意义非凡。
素养是指人在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或实践过后获得的技能或形成的气质修养等。数学素养则是指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领会数学自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形成科学的逻辑思维和推理分析能力,运用数学思维的视角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技巧与能力,形成一种品质与修养。
二、将生活带尽课堂,增加数学素养教育的趣味
1.引导生活实际进入课堂教学
数学教学与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数学的应用离不开现实生活,生活场景与具体实践中也到处体现着数学的哲理,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结合生活实际做出合理的课程安排,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开展探讨和分析,让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在《什么是周长》一课中,教材从一片树叶入手引入周长的知识,又从测量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周长,建立周长的概念。练习的设计从测量小公园的周长,作业本封面的周长,到测量课桌面的周长,鞋底的周长,让学生感知到生活中处处皆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让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实际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进而热爱数学学习,愿意主动学习数学知识,拓宽学生的思维,使数学学习简单化、生活化,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2.运用生活经验理解数学问题
应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获得更准确的认知和概念。生活经验是从生活实际中长时间积累获得的,用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更容易产生深刻的感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有多重》认识克与千克的教学中,老师引用生活中的物品来进行提问,让同学们踊跃猜测一个鸡蛋大约有多少克,一个苹果多少克,一个西瓜有多重,一瓶矿泉水多少克,还可以加入实物,让学生亲身感受鸡蛋、苹果和矿泉水的重量,从而对重量形成基础的认知,了解克与千克的概念,再通过大量生活实际的列举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克与千克这两种计量单位。
我们通过实际案例可知,这种将数学融入生活的教学方法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有熟悉感,学习过程中也富有生活气息,实验表明,熟悉的情景能让学生对知识的接纳程度更高,能够更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进行探索和学习。
三、让数学回归生活,检验学科素养的培育成果
1.探究现实生活,体验数学乐趣
通过探究生活实际中出现的各种数学现象,研究数学问题,并从中发现乐趣,是让数学回归现实、融入生活的一种表现。
例如在《小数的意义(一)》一课中,老师从商店的货物价格入手来引导学生发现应用于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小数,例如,一支铅笔售价0.50元;一把尺子售价1.06元;一本笔记本售价3.50元;一套水彩笔售价16.85元,诸如此类,让学生认识元、角、分,了解我国的价格度量衡单位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理解小数在现实实际中的作用和意义,促使学生对价格度量衡单位和小数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元角分和小数出现的原因和具体使用方式,使学生清楚钱币的使用且能够在生活中使用钱币购买商品,掌握基本的购买商品的能力。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数学问题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枯燥的数学课程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也能让学生挖掘出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去了解数学、探究数学、表达数学,积极主动地应用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解决在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难题,用理性思维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
2.结合实际生活,应用所学知识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要求,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才能说明学生真正掌握了那一部分知识,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除法的时候,通过具体的情景设置,假设一个班有24个学生,现在要坐船过河,一条船能坐4个人,让学生计算总共需要几条船才能全部过河。在课堂上还可以用实物来加深理解,放置五个空盘子和十五个桔子,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十五个桔子平分到五个盘子里,然后再将问题巧妙延伸至“平均分”的数学知识上,让学生对除法具备初步认识和理解。
让数学回归现实生活,用数学方法解决在现实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我们应该充分应用所学知识,用实践来巩固知识,不断加深对学过的数学知识的理解,熟练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具有较强的数学意识,缩短课堂与生活的距离,为传统的学习模式注入创新思维,促进他们对于数学、对于生活的理解。
四、总结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说过世间万事万物都需要应用数学知识,这说明数学是基础性学科,在科学发展和生活实践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数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教授小学数学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生活实际,从实际生活中不断体现数学的魅力与作用,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为学生提供更有趣的教学氛围,让他们获得更欢快的课堂体验。
同时,在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思维、圖形推演和空间想象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并将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运用于生活中,理性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以致用,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科素养。数学本来就源自于现实生活,因此我们更应该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将学习应用于生活,将实际生活不断引入课堂教学,让数学逐步回归到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徐国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7).
[2]陈六一,刘晓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5).
[3]罗昌玉,沈昌梅.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17(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