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锋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畜牧兽医站 福建莆田 351164
鸭瘟的流行与防控
许建锋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畜牧兽医站 福建莆田 351164
2017年6月以来,鸭瘟在莆田市秀屿区发生小范围内流行。该文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诊断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旨在阐明该病临床诊断的要点及其应对措施,为该病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鸭瘟 临床诊断 防控
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鸭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流行广、传播快、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临床上主要表现体温升高、肿头流泪、两脚发软、排绿色稀粪等;剖检病变特点为肝脏表面散布不规则、大小不一的的坏死点和出血点,食道有条索状的假膜性坏死性炎症,肠黏膜弥漫性出血,小肠淋巴结出血,泄殖腔充血、出血、水肿和坏死性假膜。病原是一种疱疹病毒。接种鸭瘟活疫苗是预防该病和紧急接种的最有效措施。
2017年6月以来,莆田市秀屿区先后有6个肉鸭养殖场,从外地引进的60日龄左右育成鸭在进场1~3 d内开始出现大批死亡,发病率和病死率几乎达100%。患鸭表现体温升高,眼流分泌物,眼睑肿大,两腿麻痹,食道黏膜有出血点,腺胃黏膜有出血斑点,肌胃角质层出血,肠黏膜弥漫性出血,小肠淋巴结出血等,未发病的疑似健康鸭经快速检测试纸检测均无鸭瘟抗体。经调查,发病场鸭群均从外地调入,免疫接种情况不明。
患鸭体温升高至43~44℃。精神萎顿,头颈缩起,离群独处,羽毛松乱,两翅下垂。食欲减退或废绝,渴欲增加。两腿麻痹无力,行走困难,严重者伏地不起。患鸭眼睛有分泌物,初期为浆液性,湿润眼睛周围羽毛,后期变为脓性,严重者上下眼睑黏连,眼结膜充血、水肿、部分外翻。鼻孔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呼吸困难,叫声嘶哑无力。部分患鸭头颈部肿胀,俗称“大头瘟”。患鸭腹泻,排绿色或灰白色稀粪。肛门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并结块,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严重者黏膜外翻。倒提患鸭,从口腔流出污褐色液体。发病后期,体温下降,精神衰竭,不久即死亡。急性病例,病程一般为2~5 d,病死率几乎达100%。
病死鸭全身呈急性败血症病变,头部皮下有弥漫性水肿,在“大头瘟”的典型病例中,切开头颈部肿胀的皮肤,即流出淡黄色透明液体。口腔、食道黏膜上有黄绿色假膜或小出血点,假膜有的呈小斑块状、有的纵行呈条索状。腺胃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图1),肌胃角质层充血或出血(图2)。肠黏膜弥漫性出血(图3),小肠淋巴结肿大、出血(图4)。泄殖腔黏膜弥漫性充血、出血、水肿及灰绿色坏死性假膜,假膜不易剥离。肝脏病变最具有诊断意义,即在肝脏表面稀疏地散布着不规则、大小不一的灰白色坏死点。不少坏死点的中央有出血点或外周有出血环。但在最急性病例中往往无法看到肝脏的特征性病变。脾稍肿大,色暗红,部分病例有小米粒大的灰黄色坏死灶。
图1 腺胃出血
图2 肌胃角质层出血
图3 小肠黏膜出血
图4 小肠淋巴组织出血
采集患鸭的口腔、泄殖腔分泌物送实验室进行病原检测确诊为鸭瘟。结合临诊症状、病理变化和流行病行调查,即可做出诊断。在实际工作上,要注意该病与鸭巴氏杆菌病的区别。鸭巴氏杆菌病突出特点是发病急、病程短,可使鸡、鸭、鹅等多种家禽发病,除体温升高、精神食欲不振等一般症状外,无肿头流泪、两脚发软、排绿色稀粪等鸭瘟特有的临诊表现。鸭巴氏杆菌病的剖检特征性病变是整个肝脏表面布满针尖大坏死点。
1)鸭群发病时,迅速对鸭群进行全面检查并分群隔离饲养,对饲养用具、禽舍和环境进行彻底消毒,1次/2 d。对病死鸭进行无害化处理。
2)对健康鸭或疑似感染鸭,立即紧急接种3~4倍量的鸭瘟活疫苗。接种后10 d才能获得抵抗力,控制疫情,不再出现新的病例。
1)从外地调入的鸭苗,须做到四点:不从疫区引进;了解鸭群的整体免疫情况;严格检疫;隔离饲养15 d以上确认健康后合群饲养,这点最重要但也最容易被忽视。
2)接种鸭瘟活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最有效措施。从外地调入的鸭苗,最好先检测鸭瘟抗体水平,没条件检测的全部补接种鸭瘟活疫苗(按2~5倍量)。
3)鸭场要健全必要的消毒设施,要有严格的防疫消毒制度,时刻掌握本地区的疫情信息,防止鸭瘟病原侵入场内,确保鸭群安全。
B
1003-4331(2017)06-00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