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义齿修复后继发龋、基牙牙龈炎的临床观察

2017-12-18 06:51王子龙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9期
关键词:基牙牙龈炎菌斑

王子龙

(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内蒙古 锡林郭勒 026000)

固定义齿修复后继发龋、基牙牙龈炎的临床观察

王子龙

(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内蒙古 锡林郭勒 026000)

目的临床观察固定义齿修复后继发龋、基牙牙龈炎的表现,并对比两类疾病牙周的指标。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并行固定义齿修复后继发龋、基牙牙龈炎的患者62例,其中,治疗后继发龋的患者30例作为A组,治疗后发生基牙牙龈炎的另32例为B组,对比两组各项牙周的指标。结果两组菌斑指数、社区牙周治疗需要指数以及探诊深度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组菌斑细菌分布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固定义齿修复后继发龋、基牙牙龈炎的发生几率较高,但两类疾病牙周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因此,行固定义齿修复后,应强化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进而降低牙周疾病发生的几率,提升患者生活的质量。

固定义齿修复;继发龋;基牙牙龈炎

固定义齿修复是口腔科较常用的一类治疗方法,相较于活动义齿,这一修复方法在行使功能时固位和支持良好、效率高,能获得较好舒适度以及较高稳定性。进行固定义齿修复时,修复体边缘不密合,存在悬突或台阶,义齿抛光不足,边缘表面粗糙,粘贴剂残留,食物嵌塞等因素可能导致牙龈炎。另外义齿会刺激牙龈,使得牙龈间隙增加,菌斑会出现更严重附着,从而会出现继发龋[1]。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固定义齿修复成功率,对患者生活质量形成直接影响。本研究具体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62例接受固定义齿修复后继发龋、基牙牙龈炎患者的临床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之间选取62例我院接受固定义齿修复的患者。将修复后继发龋的30例患者作为A组,修复后出现基牙牙龈炎的32例患者作为B组。A组19例男,11例女,年龄平均为(40.28±6.36)岁;B组23例男,9例女,年龄平均为(40.59±6.14)岁。2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具有均衡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通过医用探针轻划牙面,对菌斑厚度、量进行记录,另外对探诊深度、社区牙周治疗需要指数进行检测;通过刚果红负性染色涂片检查法对菌斑细菌分布进行检测;将被检测基牙牙面软垢、菌斑清除,通过洁治器刮取下龈下菌斑。将菌斑标本置于2%刚果红液干净载玻片中,等到干燥后通过浓盐酸实施持续一分钟的熏涂,等到涂片变蓝后给予半分钟的冷却。经电子显微镜观察视野范围内菌细胞,计数视野范围内200个细菌细胞,计算细菌百分比。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附着性菌斑(螺旋体、丝状菌、直杆菌、球菌);非附着性菌斑(弯曲菌、梭状菌)分布情况。测定两组牙周指数,包括PD(探诊深度)、CPITN牙周治疗需要指数)、PLI(菌斑指数)三项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细菌分布

A组弯曲菌、丝状菌、直杆菌、螺旋体、球菌分布与B组差异显著,P<0.05,而A、B两组梭状菌分布没有显著差异,P>0.05。见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不同细菌分布情况对照(±s)

表1 两组不同细菌分布情况对照(±s)

分组 梭状菌 弯曲菌 丝状菌 直杆菌 螺旋体 球菌A组(n=30) 10.4±1.7 9.7±1.5 11.2±1.6 22.2±3.5 10.1±3.2 38.2±2.1 B组(n=32) 11.3±2.1 4.8±1.3 5.3±1.3 10.6±2.3 4.2±1.8 66.5±3.5

2.2 牙周指数

A组PLI测定结果为(1.8±0.7),B组PLI测定结果为(1.7±0.8);A组CPITN测定结果为(2.0±0.5),B组CPITN测定结果为(2.1±0.7);A组PD测定结果为(3.5±1.1)mm,B组PD测定结果为(3.6±0.9)mm,两组牙周指数指标PLI、CPITN、PD结果差异均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当前由于口腔治疗技术、口腔修复材料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口腔科对于固定义齿修复的应用逐渐广泛。虽然与活动义齿比较固定义齿修复优势突出,不过假设修复时没有进行规范操作,或者出现选材失误的情况,都会对固定义齿磨合情况形成影响,导致并发症的出现[2]。固定义齿修复后,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是基牙疼痛,而牙髓炎以及继发龋就是导致疼痛出现的重要原因。另外由于口腔内菌斑过度生长、口腔卫生状况差、固定义齿对牙龈形成刺激都可能导致牙龈炎以及牙周炎。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得知,固定义齿修复后继发龋、出现基牙牙龈炎的患者牙周指数指标PLI、CPITN、PD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在形成基牙牙龈炎出现的影响因素也可能导致继发龋的出现。另外固定义齿修复后继发龋、出现基牙牙龈炎的患者球菌、螺旋体、直杆菌、丝状菌、弯曲菌分布有明显差异(P<0.05)。表明为了对固定义齿修复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必须做好修复后的口腔清洁工作,以降低菌斑的生成,保证修复效果。

[1] 吴国麟.活动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62-64.

[2] 李可冰,王晓红,胡万宁,等.固定义齿修复后食物嵌塞的原因分析及扩隙树脂修复治疗[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6,34(4):395-397.

R783.6

B

ISSN.2095-8242.2017.069.13515.02

本文编辑:李 豆

猜你喜欢
基牙牙龈炎菌斑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固定桥不同桥体龈端形态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康复新液治疗口腔正畸慢性牙龈炎的临床疗效
探讨康复新液治疗口腔正畸患儿慢性牙龈炎的临床效果
龈下菌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
可摘局部义齿前部基牙邻面龋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康复新液治疗口腔正畸患儿慢性牙龈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对为自然牙的下颌单颌全口覆盖义齿的修复效果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对末端松动基牙影响的临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