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欣,韦钰衡,黄海怡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 内科,广东 佛山 528211)
探讨地西泮急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陈俊欣,韦钰衡,黄海怡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 内科,广东 佛山 528211)
目的分析地西泮作用在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 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6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参照最新指南推荐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地西泮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有效率和心电图改善有效率分别为96.97%、87.88%,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7.10%、74.19%(P <0.05);观察组患者严重心性事件发生率为3.0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36%(P <0.05)。结论在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加入地西泮可在提升疗效的同时降低严重心性事件的发生,方法经研究验证可在实践中予以运用。
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地西泮;心性事件
从临床实践来看,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一种以老年人为主要患病人群的疾病,近几年来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从治疗的角度来看,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手术方式,虽然能够从根本上抑制心源性猝死、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及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1],但治疗的费用过于昂贵,在经济基础薄弱或基础医疗设施薄弱的地区难以推广,为找到更加有利于推广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将重点探讨地西泮在该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61~72岁,中位年龄64.9岁;病程2~4(3.0±1.1)年。对照组患者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62~73岁,中位年龄65.5岁;病程2~4(2.8±0.8)年。本研究经医学伦理会认证,患者及家属对于研究知情并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参照最新指南推荐药物治疗,具体方法为:患者若无氯吡格雷使用史,则选取300 mg氯吡格雷,1次/d,若有氯吡格雷使用史则维持过往的药物使用剂量;患者若无阿司匹林使用史,则选取300 mg阿司匹林,1次/d,若有阿司匹林使用史,则在原剂量基础上增加100 mg,当天服用,之后稳定剂量100 mg/次,1次/d;并选取40 mg氟伐他汀,1次/d;12 h/次口服美托洛尔25 mg;12 h/次皮下注射1 mg/kg低分子肝素[2]。观察组患者在上述药物使用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地西泮治疗,具体方法为:选取地西泮10 mg/次,于就诊15 min内肌肉注射,1次/d。
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情况:①无效为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不显著,持续时间不变或延长,部分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等不良事件;②有效为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减少>50%;③显效为主要症状消失,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70%[3];④ 心绞痛症状缓解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疗效:①显效为心电图恢复正常;②有效为ST段改善>50%或T波转为直立;③无效为未达到上述2项标准;④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病程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中位年龄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96.97%(32/33),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7.10%(27/31),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7.88%(29/3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19%(23/31),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护理资料汇总提示,观察组患者严重心性事件发生率为3.03%(1/3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36%(6/31),两组患者严重心性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例
表2 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情况比较 例
表3 两组患者严重心性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从临床来看,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是引起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4],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会造成直接性的威胁。而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手术治疗方法受技术和价格的影响,难以大面积的推广。有研究显示地西泮属于长效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一种,能够有效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临床上对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掌握,经分析可能与Gamma-aminobutyric acid(γ-氨基丁酸)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有关[5]。
从本次研究的应用情况来看,该药物能够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其原因除去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外,还与改善患者由于疾病引起的负面情绪而导致的心肌耗氧量增加有关[6]。秦小奎[7]在对14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研究中,分别对72例患者实施了早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另外76例患者接受了阿司匹林,确认患者无禁忌证后使用β受体阻滞剂、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以及降脂类药物治疗,治疗24个月后随访显示,早期介入治疗患者死亡7例(9.72%),另有2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心肌梗死;而药物治疗的76例患者,心绞痛复发41例(53.95%),各项数据提示早期介入治疗的效果优于药物治疗,但治疗效果不及本次研究所使用的药物,也从侧面提示了地西泮治疗的可行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7%、87.88%,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7.10%、74.19%(P <0.05);观察组患者严重心性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以上结果提示地西泮的应用效果好且安全性高,这与文献资料的记载基本吻合[8-10]。
综上所述,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危险性比较高的一类疾病,而在治疗中加入地西泮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且该方法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1]王云霞.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3):39.
[2]尹扬光,史忠,赵晓辉,等.地西泮急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0,39(15):2009-2011,2014.
[3]王绍伟.药物支架联合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2.
[4]刘如晨.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在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6.
[5]汤玮.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长期疗效观察[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3.
[6]范书英,于长安,黎娜,等.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浆脂肪激素Chemerin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7):1945-1948.
[7]秦小奎.早期介入和药物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J].医药论坛杂志,2015,36(4):132-133.
[8]Yaareb J.Mousa,Fouad K.Mohammad.Effects of hydrogen peroxide on diazepam and xylazine sedation in chicks[J].Interdisciplinary Toxicology,2012,5(4):179-183.
[9]Karl J,Lackner.Laboratory diagnostic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troponins and beyond[J].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2013,51(1):83-89.
[10]Nedelcu C,Ulmeanu V,Tuta L.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multiple mechanical complications[J].ARS Medica Tomitana,2016,22(1):25-29.
R541.4
B
10.19338/j.issn.1672-2019.2017.10.025
2017-07-18
(刘东京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