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军 李延 张庆君 齐亚琳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 100094)
高分三号卫星产品保证实施策略与实践
王建军 李延 张庆君 齐亚琳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 100094)
针对高分三号(GF-3)卫星技术特点和研制难点,在卫星研制期间全面实施产品保证工作。充分借鉴已有经验,以确保质量和可靠性为前提,以合成孔径雷达(SAR)载荷研制为重点,构建基于时间、要素和程序3个维度的产品保证模型,将产品保证工作融入流程并纳入计划管理。高度关注系统设计、生产、验证、总装和试验等重要环节,通过狠抓研制源头确保系统固有质量,通过严格外协管控确保产品实现,通过各级各类试验确保验证考核充分,通过精细系统级总装、测试与试验(AIT)管理确保卫星最终集成质量,通过合理举措确保在轨8年寿命。高分三号卫星产品保证工作的有效实施有力保证了卫星研制质量,亦可为其他航天器产品保证工作提供参考。
高分三号卫星;产品保证;质量管理;实施策略
作为中国首颗C频段多极化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卫星,高分三号(GF-3)卫星研制除面临一般航天器研制特点、难点和风险外,其先进性和创新性[1]带来系统设计难度大、产品实现涉及环节多、大型天线等产品集成装配复杂、测试和试验验证环节多、高可靠长寿命无经验可循等难题。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控制风险、保证质量、确保任务圆满成功,是GF-3卫星研制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此,GF-3卫星全面实施产品保证工作。产品保证是在航天器研制全过程中,为使用户确信产品满足要求所进行的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技术和管理活动,重点是对技术风险进行充分的识别与控制[2]。本文总结提炼了GF-3卫星产品保证实施策略和实践情况。
落实质量管理要求,以用户关注为焦点,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坚持全员参与,系统策划,统筹管理,深入开展技术风险分析与控制,遵循“计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基本步骤,使质量控制充分前移[3]。在研制初期组建产品保证队伍,设立各专项工作组,制定和实施产品保证大纲、要求和计划,产品保证活动融入流程并纳入计划管理,从时间、要素和程序三个维度开展产品保证工作,从系统设计,产品实现,总装、测试与试验(AIT),8年寿命等方面抓起,强化过程管理,确保产品保证工作系统、全面、及时、规范、有效。
(1)在时间维度上,以研制阶段和研制流程为主线,确定各阶段产品保证工作的目标、难点和重点,分解与形成方案、初样、正样三个阶段的产品保证计划,按照器件、部组件、单机、子系统、分系统的研制程序分阶段实施产品保证,从而覆盖航天器研制全过程。
(2)在要素维度上,覆盖产品保证管理、质量保证、可靠性保证、安全性保证、空间环境适应性保证、元器件保证、软件/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保证、材料/机械零件和工艺保证等12个一级要素,每个一级要素又细分为一系列的二级要素,充分考虑各项质量影响因素,覆盖航天器研制全方面。
(3)在程序维度上,依据各级标准规范要求明确各项产品保证工作的执行程序,规范技术风险管理、设计确认、外协控制、试验验证、AIT管理控制等工作程序,细化每项工作的执行过程,规范产品保证活动。
设计过程是形成产品质量的首要过程,设计质量决定产品的固有质量[4]。从研制源头抓起,进行设计开发策划和设计输入分析,识别任务风险和难点并完成关键技术攻关,充分利用专家资源加强设计把关,以专题核算等方式放大细节,以技术状态管理手段进行设计更改控制,确保系统设计质量。
1)关注用户需求,识别并完成关键技术攻关
围绕任务需求,对设计开发工作进行策划,制订并执行技术流程和计划流程;各研制阶段初期对设计和开发输入的充分性和适宜性进行分析,尤其是对研制总要求和立项批复材料等上级要求中,关于SAR载荷及图像质量的要求进行分析和确认;识别SAR载荷总体设计与仿真、多极化发射/接收(T/R)组件、大型相控阵SAR天线展开机构和脉冲大功率供电等关键技术并完成攻关突破,确保工程技术难点有明确的解决途径和措施;以用户关注为焦点,以在轨好用、易用、健壮为准绳,以为用户提供高水平、高性能卫星为目标,充分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开展总体和各级产品设计。
2)识别风险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核算
从整星特点入手,分析系统需求,采取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特性分析、测试性分析、电磁兼容性(EMC)分析、技术成熟度分析、飞行时序动作分析等多种方法,从“全系统、全过程、全要素”3个维度识别风险,制定控制措施并逐项动态管控。针对图像质量要求高、成像模式多、功率需求大、构型难、电磁兼容复杂、寿命要求高等风险,开展星地一体化指标、图象质量、功率平衡、整星构形、EMC、信息流、羽流、杂光、二维导引、SAR分系统可靠性建模和预计等50余项专题核算,充分考虑在轨正常工况和异常状态,并根据前一阶段产品研制情况迭代开展,确保设计合理可靠。对飞行程序进行梳理,识别出“1个分离+3个展开+1个机动”(星箭分离、太阳翼展开、SAR天线展开和数传天线展开、轨道机动)等重要事件,进行重点控制,明确各操作时间点并留有余量,以保证操作顺利完成,确认所有操作均经过地面充分验证,针对SAR天线,展开单独进行分析并画出故障判读处置流程图,细化每个故障模式的参数判读、处置方式。
3)加强专家把关,严控技术状态
充分利用早期报警原理,发挥集体智慧,加速设计成熟,降低决策风险。GF-3卫星研制期间,邀请国内高校和厂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等业内专家,提前策划并开展卫星总体、分系统、单机和部组件各级设计(含建造规范、测试/试验方案、技术状态基线和更改、元器件选用、工艺方案、软件设计、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分析、专题核算等)评审及图纸和模型审查,严格文件审签,建立问题闭环管理机制,杜绝含糊不清的输入和盲目的设计,确保任务分析、验证和指标论证充分,卫星各级设计合理、可行,产品选用和技术状态明确,功能、性能满足技术要求,接口协调匹配。
将技术状态管理贯彻始终。GF-3卫星研制期间,对评审通过后确立的基线严格控制,所有变更必须经过充分论证和试验验证,获得各方认可,并审批完备,落实到位。
产品实现质量是产品质量的基础。航天产品的研制往往需要跨企业、跨集团的全国大协作,航天企业与外协企业必须通力合作,才能实现互惠共赢、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做好外协管理,加强外协控制,对提升产品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5]。落实无限责任要求,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通过明确要求、宣贯培训、过程监控、节点清查、落实改进等5步程序,与外协单位一起确保产品实现质量,保证任务成功。
1)梳理外协网络,关注关键器件生产厂商
GF-3卫星研制期间,健全外协管理体系,落实各级委托方对外协单位的管理责任;研制初期对外协网络进行梳理和审查,承研单位除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内单位外,还有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等多家单位,确认各级外协都在委托方的合格供方名录内;将产品保证要求纳入合同,有效利用经济手段;针对SAR载荷使用的高分子固体钽电容等大量的新研自制元器件,深入元器件生产厂商一线,从元器件层面直接保证产品质量。
2)明确产品保证要求,提高外协单位质量意识
提前对各方面技术要求系统梳理,形成整星、分系统、子系统、单机和部组件规范文件,确保技术要求明确;全面梳理各级产品保证要求,整合细化各类文件模板,“打包”传递给外协单位,明确产品保证活动和文件编写要求。技术要求和产品保证要求逐级分解和传递,直至最末级承研单位。通过各级研制人员“面对面”、“一对一”、“多回合”讨论、交流、交底,邀请各领域专家完成20余次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质量管理有关要求专题培训,并结合研制进展及时传递最新质量要求和经验等一系列措施,提高外协单位产品保证意识和能力,使其充分理解要求和做法,尽量一次性地把工作做对、做透,避免反复和重复。
建立质量信息反馈网络和质量问题快速处理机制,阶段性召开质量分析会,通报本卫星和其他航天器发生的典型质量问题及产品保证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问题现象、背后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统一思想,强化研制人员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整顿工作作风,严肃质量纪律。
3)加强研制过程监控,在关键节点清理确认
加强研制过程跟产监督,及时了解并解决问题。GF-3卫星研制期间,针对研制过程制定详细的检查表,对产品保证要求落实情况和产品研制情况进行专题检查;邀请有关领域专家开展供配电、元器件、工艺和材料、软件、空间环境适应性等专项检查确认工作;对重点外协单位设置质量监造代表强化过程监督检查;落实关键检验和强制检验;关注洁净、污染、多余物、防静电控制情况;对SAR天线各模块组件研制过程实行长期不间断现场跟产,对部组件、单机、子系统、分系统测试结果进行现场逐步逐项确认;对分配指标实现情况进行严格控制;对软件配置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对所有软件装订参数进行审查,对固化落焊版本进行现场确认。
利用转阶段、生产准备、合盖前检查、产品验收等关键节点进行严格把关、阶段清理、确认、总结,尤其是在产品验收前对产品研制和数据包进行全面审查,确认设计、工艺和过程三类关键特性控制情况和不可测试项目控制措施落实的有效性,避免事后复查,对于数据包不全、验收测试不充分等不符合要求的坚决拒收,对于交付后返所的设备坚持再次验收制度。
各级各类试验是对产品设计质量和生产质量的有效检验手段,通过试验可以发现产品的设计、生产的缺陷,为改进和完善设计、制造质量提供客观依据[6]。研制初始就开展试验策划,按要求、按规范、按程序、按标准开展试验,加强试验方案、大纲、细则、总结的审查及试验准备状态的确认,关注试验边界条件和极端工况,试验过程中严格按照试验大纲和细则组织,实施过程记录表格化,试验结束后及时分析、总结,保证试验数据真实、完整、准确,确保试验充分、有效、过程受控。
1)开展各级各类产品试验验证,试验状态与在轨工作状态一致
正样件、电性件、结构热控件、辐射模型件和鉴定件按照试验验证矩阵开展组件、单机、分系统、系统试验:完成以鉴定试验和试验后开盖检查为代表的单机试验;完成以波导天线工艺验证、推力器组合件力学摸底、太阳电池片高压静电放电测试、SAR天线压紧点结构静力试验等专项试验和三轴气浮台全物理仿真验证、SAR天线压紧释放装置可靠性评估验证等寿命和可靠性试验;完成以SAR天线阵面二次电源与SAR天线电性模块联试、SAR分系统中央电子设备热真空罐内摸底试验、SAR天展开机构驱动组件试验为代表的组件、分系统和分系统间试验;完成以电性能测试、平面近场测试、EMC试验、力学试验、跑车试验、热真空试验、磁试验、100 h连续无故障测试为代表的系统级试验;完成与运载、地面系统、测控系统对接等大系统试验。通过对各项试验状态、参试产品状态、试验项目进行认真分析、审查和确认,确保试验状态和在轨真实工作状态一致。通过充分的试验,确保设计正确,制造可靠,接口协调匹配。
2)拉偏试验条件,加大试验考核力度
通过可靠性试验、寿命试验、拉偏试验等充分考虑在轨可能出现的异常工况,加大试验力度,考核设计、制造的可靠性。如为验证SAR天线展开机构在极端低温环境下可靠解锁、展开和锁定的能力,利用鉴定件进行常压低温展开试验,拉偏试验条件,将恶劣故障工况下产品上最低温度点的温度拉偏值作为整个试验的控温目标,施加均匀温度场进行5次常压低温展开试验,试验后进行天线型面精度测试,并进行低温下火工解锁展开,确保验证充分。
3)采用有效手段,确保测试覆盖充分
测试覆盖性分析和检查是加强产品研制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7]。加强各级产品测试覆盖性分析和检查,对各试验中设备加电状态、测试项目、测试结果认真确认。结合设备软件版本和硬件状态,对所有指令执行验证情况进行检查,对总装厂、发射场测试历史数据进行一致性比对,特别关注遥测处理方法有变动的遥测量,“同一数据纵向比,同类数据横向比,关联数据联合比”,确保数据判读比对及时、全面、有效,无误判、漏判。
例如,SAR天线方向图是影响图像质量的关键要素,对于GF-3卫星配置的相控阵平板SAR天线,需采用平面近场扫描环境进行方向图测试,在兼顾左右侧视、不同极化、收发状态和不同频点要求下,若在整星系统级完全测试覆盖,工作量很大,为此按照“通道、工作模式、波位、功能、性能五个100%覆盖的原则开展如下测试工作。
(1)对SAR天线每一根波导发射缝隙的辐射场进行测试,获取基础数据,建立SAR天线高精度实物模型,准确预测SAR天线方向图;在子系统、分系统、整星方向图测试期间,同步仿真计算缩短波位迭代时间,完成测试数据一致性比对及与仿真分析结果的比对,数据一致性和仿真结果有效性经各方现场确认;在整星电测过程加强对不可测指标分解的内定标精度、辐射功率、通道损耗等指标进行测试与数据判读。
(2)对SAR天线全部可控状态均进行验证,对部组件、单机、子系统、分系统各级产品测试方法和结果进行确认,实现所有通道性能测试100%覆盖。
(3)针对整星4种主工作模式和12种成像模式,在SAR分系统测试和整星测试中达到100%覆盖。
(4)针对SAR系统波位,在子系统、分系统和整星三级测试中,达到高精度实物模型仿真+重点关注波位实测的100%覆盖,整星级重点实测波位选取经过总体、SAR分系统及SAR天线子系统单位反复论证共同确定。
(5)针对SAR系统20类功能要求,在分系统和整星测试中均达到100%覆盖。
(6)针对SAR系统134项性能要求,在分系统测试和整星测试中均达到100%覆盖。
4)针对卫星成像,开展专题试验
(1)由于SAR天线尺寸大,常规总装厂电测无法完成星地间无线链路的闭环验证。GF-3卫星采用初样SAR天线等电性产品完成地面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成像试验,成功捕获目标,并经成像处理生成ISAR图像,完成SAR分系统星地间无线链路的闭环验证,同时验证了SAR天线波束扫描、赋形能力及SAR天线仿真模型的正确性。
(2)针对卫星8年长寿命设计与应用需求,及卫星寿命末期SAR图像质量及其对应用的影响进行验证的需求,开展SAR载荷航空校飞试验,对载荷成像模式(尤其是新研未经过验证的滑动聚束成像和双通道超精细成像模式)和性能进行验证,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评估海陆应用流程和质量;通过模拟寿命末期载荷工作的技术参数,分析和验证对图像质量影响情况。
(3)地面处理系统对卫星测试期间产生的成像数据(初样77组,正样26组)(含辅助数据)进行处理,验证地面成像算法的正确性。
(4)通过在轨定标试验,对星地一体化指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指标均满足研制总要求。
航天器AIT阶段是形成完整产品的最后阶段,是航天器整体质量保证的最后一道屏障[8]。采取AIT设计评审、过程FMEA、工艺文件确认、准备状态检查、实施过程状态和流程控制、数据判读比对和结果总结评价等7个手段,量化控制,严把AIT质量,确保全过程质量受控,过程可追溯,数据完整有效,最终状态正确。
1)对AIT过程周密策划、精细管理
GF-3卫星研制期间,建立AIT管理制度,明确全过程、全方位管理控制要求;开展推进分系统管路焊装、结构部装、SAR天线部装、太阳翼部装、进口锂离子电池安装、火工品安装和检测、整星总装/测试/大型试验的过程策划,通过总装/测试/大型试验方案和流程设计及过程FMEA识别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风险项目,明确量化控制要求,纳入到工艺文件中,经各方确认;实施准备状态检查制度,关注现场安全,保证“人、机、料、法、环、测”等各方面符合要求;严格实施过程控制,全过程表格化管理,严格大工序交接和关键节点的技术状态确认,关注安装状态、安装极性、机构运动干涉、接地状态、电缆走向和绑扎、开关间隙、热控状态、预紧力、螺钉点胶等实施情况和拍照记录情况;对精测、质测、检漏、电性能测试、大型试验数据严格判读,对总装/测试/大型试验结果阶段总结和评价,圆满完成以长为15 m平面度优于5 mm的复杂大型在轨可展开相控阵天线、单翼展开长为8.4 m的双太阳翼为代表的产品成功集成装配和测试试验验证。
所有鉴定件均参加整星测试,充分验证鉴定件状态,确保正样件状态正确无误。针对SAR载荷正样产品研制进展,用SAR分系统舱内电子设备鉴定件装正样星测试,提前验证SAR分系统与整星接口;用舱内电子设备鉴定件参加SAR天线方向图测试,正样件并行交付整星参加测试,优化流程,缩短测试时间。
GF-3卫星既有大功率射频发射设备,又有高灵敏度宽带接收设备,工作频段涉及S、L、C和X等多个频段,整星电磁兼容要求较高,为此策划实施的EMC试验主要如下。
(1)方案阶段,完成平台天线、数传天线与SAR天线初始单根波导之间的干扰摸底试验,确定初步改进方案。
(2)初样阶段,利用辐射模型(RM)星完成各天线性能测试,平台天线、数传天线与SAR天线1/12阵面之间的相互干扰试验,进一步修正EMC分析模型和改进方案;利用电性星完成各天线全功率情况下的干扰测试、母线品质和接地情况测试、射频泄漏测试、发射主动段星箭电磁兼容性测试等试验,验证整星EMC设计的正确性。
(3)正样阶段,在前期EMC试验基础上完成正样星实际功率无线联合测试、接收天线带内噪声测试、母线电流传导测试、射频泄漏测试等试验,进一步确认正样星电磁特性。
2)精心准备与实施确保AIT过程安全
对各阶段总装/测试/大型试验状态、流程和项目进行认真分析、审查和确认,确保准备充分、实施安全。GF-3卫星在初样阶段研制结构星,先后完成主份推进管路焊装和检漏,结构设备和电缆总装、SAR天线和太阳翼安装,整星鉴定级噪声试验和正弦振动试验,星箭解锁试验,太阳翼、SAR天线和数传天线解锁展开与冲击试验,及有关的质量特性测试、精度测试和漏率测试,在力学试验后进行两舱分解和结构板拆卸检查,未发现结构损伤、螺钉松动、脱胶现象,全面验证总装设计和结构设计的正确性。正样星完成验收级噪声试验和正弦振动试验,通过试验前后电性能测试和精度测量确认试验前后状态一致;力学试验后完成星箭解锁试验,太阳翼、SAR天线和数传天线解锁展开与冲击试验,确认电爆装置和转动机构的正确性;力学试验后对推进系统进行系统检漏,确认推进管路的密闭性。
为模拟在轨实际工作状态,GF-3卫星SAR天线展开与卫星本体分别在空间环境模拟器的两舱(由水平舱和主容器构成)内同步开展热试验,SAR天线辐射采用的舱内吸波热沉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首次使用,两舱同步试验接口复杂,是一个高风险项目。作为典型的大型试验,除按照大型试验要求做好试验准备、试验实施、试验总结等环节质量控制工作外[9-10],为保证该试验安全、有效,进行如下精心准备。
(1)利用SAR天线鉴定件开展吸波热沉摸底试验;使用热试验延长电缆开展SAR电子设备联试验证系统驱动能力和时序关系;完成SAR分系统舱内电子设备全温摸底试验,验证不同温度下中央电子设备功率变化及时序余量。
(2)依据上述试验数据,完成整星热试验转接电缆功率衰减、电压跌落、信号延迟、驱动能力等复核;对热试验需要的两舱密封连接及传输装置的制作要求、两舱电缆的制作要求、相关电缆测温要求及控温要求进行详细规定,并对设计和实施状态进行详细检查确认。
(3)完成对水平舱包络尺寸的三维扫描,确认空间包络状态。
(4)完成两舱通路保温设计;修正热分析模型,形成试验方案,经评审后最终确定;对试验大纲、实施方案、流程、质量保证大纲、SAR天线吊装方案等试验依据文件进行评审;试验前进行试验全系统联试和试验准备状态检查。
试验结果表明卫星设备各项功能、性能指标满足要求,SAR天线各工况下温度不超过20℃(技术要求≤45℃),与在轨实测数据一致。
寿命和可靠性都是航天器研制的重要技术指标[11]。从研制初始就将“长寿命、高可靠”作为一个重要专项工作和风险进行管理,强化可靠性预计、分析、设计和验证,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独立评估。
1)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制定和实施长寿命保证措施
作为我国首颗8年设计寿命要求的低轨遥感卫星,在长寿命设计、产品的生产、试验等环节无现有经验可循,因此在设计阶段就以可靠性设计为重点,开展抗力学环境设计、热设计、电磁兼容设计、静电防护设计、抗辐射设计、降额设计、FMEA、最坏情况分析和故障树分析等设计分析和验证工作。
对影响寿命的因素进行科学论证,经过详细分析将寿命末期可靠度指标逐级分解,并按照分配指标开展设计、分析、试验和评估。对采取的整星设计及研究分析、元器件和原材料工作、配置及技术状态更改、试验验证等54项措施进行论证,对8年设计寿命论证和实施方案及每个具体项目进行专题评审,重点关注整星可靠性、电源、控制推进、SAR等影响寿命的环节,对SAR分系统性能退化和功能降级的最坏情况分析进行专门检查,对在轨飞行程序和故障预案进行多轮反复确认,确保采取的系统重组、冗余备份、自主健康管理等措施充分、有效、合理、可行。
2)按照8年寿命要求开展器材、工艺、组件和单机选用与验证
大力加强原材料和工艺的选用控制,按照8年寿命要求开展元器件审查和质量保证工作,从器件、材料、零件和工艺等基础层面保证产品质量;加强软件工程化研制和第三方评测,充分考虑软件的最坏使用情况;完成内定标器光纤延迟组件抗辐照试验、T/R组件和延时放大组件抗辐照试验等专项辐照和单粒子摸底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不满足抗辐照要求的进行加固;选取母线电源控制器、固态放大器、帆板驱动机构和扭摆电缆、波束控制单元、T/R组件等16台关键典型单机/组件开展寿命试验,对试验方案、总结进行把关,关注试验环境、时长、考核项目、成功判据及模型的选取。
委托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完成关键典型单机产品和整星系统的寿命预测与可靠性评估,预测和评估结果表明均能满足8年寿命要求。
3)借助第三方组织力量开展技术风险把关和可靠性独立评估
依托第三方专业保证中心开展元器件、软件/FPGA、材料和工艺、可靠性和安全性、空间环境适应性的产品保证和实施过程确认,确保系统可靠。为加强管理,控制风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建立规范、科学、高效的航天器独立评估机制,由独立于航天器研制之外的专家团队对航天器的重大技术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价[12],按照该思路借助第三方资源,积极开展风险把关和独立评估工作。
充分发挥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组织力量,依靠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内外专家资源,围绕研制过程关键环节,重点针对SAR分系统研制和AIT过程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针对识别出的主要技术风险,完成信息流及自主健康管理可靠性、功率平衡及脉冲大功率供电安全、飞行程序和在轨故障预案及工作模式确认、图像质量指标及系统设计验证等19项专项把关,设计师对专家提出的审查意见进行逐一解答与确认,待办事项全部闭环管理。
委托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组织实施第三方可靠性独立评估工作。独立评估工作重点针对影响卫星8年寿命的薄弱环节,以SAR分系统、过程控制和软件可靠性、安全性为主要内容,从指标要求的符合性、设计分析有效性、可靠性设计与验证的全面性和充分性、试验验证充分性、工艺与制造的稳定性、过程控制的有效性等方面,采用现场资料审查、照片审阅、沟通交流、专题研讨等方式,结合被评单位的复查、自查及汇报情况进行评估。专家组提出的所有问题和待办事项全部闭环管理,为整星可靠性和8年寿命提供有利支撑。
GF-3卫星全面实施产品保证工作,贯彻“源头抓起、预防为主、系统管理、一次成功”的理念,针对研制特点提前策划,识别风险和关键,明确要求并实施精细管理和全过程管控,充分借助专家资源和第三方力量,从研制源头抓设计开发,从器材底层抓产品实现,全面抓总装、测试和试验验证,坚持抓系统可靠性,对质量工作常抓不懈,有效确保了GF-3卫星设计、制造和使用的高可靠,实现了发射场零缺陷、发射成功、在轨稳定运行。
References)
[1]张庆君.高分三号卫星总体设计与关键技术[J].测绘学报.2017,46(3):269-277 Zhang Qingjun.System design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the GF-3 satellite[J].Acta Geodaetica et Cartographica Sinica.2017,46(3):269-277(in Chinese)
[2]遇今,刘璟炜.宇航型号技术风险分析与控制[J].质量与可靠性.2014(1):39-40 Yu Jing,Liu Jingwei.Technical risk analysis and control for spacecraft[J].Quality and Reliability.2014(1):39-40(in Chinese)
[3]花禄森.系统工程与航天系统工程管理[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7 Hua Lusen.Systems engineering and aerospace systems engineering management[M].Beijing:China Astronautics Press,2007(in Chinese)
[4]王希季,李大耀,张永维.卫星设计学[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4 Wang Xiji,Li Dayao,Zhang Yongwei.Satellite design[M].Beijing:China Astronautis Press,2014(in Chinese)
[5]刘珩,赫荣伟.航天产品外协管理研究[J].质量与可靠性.2011(4):36-38 Liu Heng,Hao Rongwei.Study on outsourced management for spacecraft[J].Quality and Reliability,2011(4):36-38(in Chinese)
[6]徐福祥.卫星工程概论[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4 Xu Fuxiang.The satellite engineering[M].Beijing:China Astronautis Press,2004(in Chinese)
[7]金玉华.型号产品测试覆盖性与验证充分性规范化研究[C]//第三届中国航天质量论坛.北京:中国航天工业质量协会,2010 Jin Yuhua.Study on equipment type test cover’s adequacy and standardization[J]//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Forum on China Aerospace Quality.Beijing:China Astronautics Association for Quality,2010(in Chinese)
[8]刘建新.航天器总装测试试验项目管理[J].航天制造技术,2011(5):47-52 Liu Jianxin.Project management for spacecraft assembly,integration and test[J].Aerospac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11(5):47-52(in Chinese)
[9]姜圣广,潘源,俞敏雯.型号大型试验的质量控制实践[J].质量与可靠性,2013(1):44-47 Jiang Shengguang,Pan Yuan,Yu Minwen.The practice of large scale test quality management[J].Quality and Reliability,2013(1):44-47(in Chinese)
[10]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GJB 201452A-2004,大型试验质量管理要求[S].北京:总装备部军标出版发行部,2004 General Armament Department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GJB 201452A-2004,Quality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of large scale test[S].Beijing:Army Standards Press of General Armament Department,2004(in Chinese)
[11]吴雷,于龙江,朱炜,等.卫星寿命指标分配方法研究[J].航天器工程,2015,24(5):7-12 Wu Lei,Yu Longjiang,Zhu Wei,et al.Research of the method of satellite lifetime allocation[J].Spacecraft Engineering,2015,24(5):7-12(in Chinese)
[12]袁家军.航天工程精细化质量管理[J].中国工程科学,2011,13(8):36-42 Yuan Jiajun.Meticulous quality management in aerospace project[J].Engineering Science,2011,13(8):36-42
Executive Strategy and Practice of Product Assurance for GF-3 Satellite
WANG Jianjun LI Yan ZHANG Qingjun QI Yalin
(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craft System Engineering,Beijing 100094,China)
In order to successfully complete the project of GF-3 satellite,product assurance is fully implemented in the whole procedure of the satellite development.Drawing on referential experiences,the three-dimension product assurance being composed of time,element and procedure is established.The product assurance takes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as promise,focuses on SAR payload,pays great attention to satellite design,manufacture,verification,validation and AIT(assembly,integration and test),and is integrated into develop processes to realize proper implement.The executive strategy and practice of product assurance for GF-3 satellite,such as how to consolidate systems design quality,strictly manage outsourced suppliers,adequately test at all levels,delicacy manage AIT procedure,ensure 8 years lifetime,etc,were described.Product assurance effectively guarantees the quality of GF-3 satellite,and the experiences can be used as for reference other satellites.
GF-3 satellite;product assurance;quality management;executive strategy
V57
A
10.3969/j.issn.1673-8748.2017.06.009
2017-10-20;
2017-11-24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工程
王建军,男,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航天器研制、航天项目产品保证管理。Email:wjjxy1998@163.com。
(编辑:张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