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三号卫星项目管理实践经验

2017-12-18 23:11齐亚琳张庆君王建军杨双景王涛余恒韩庆龙李延
航天器工程 2017年6期
关键词:元器件研制项目管理

齐亚琳 张庆君 王建军 杨双景 王涛 余恒 韩庆龙 李延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 100094)

高分三号卫星项目管理实践经验

齐亚琳 张庆君 王建军 杨双景 王涛 余恒 韩庆龙 李延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 100094)

为确保高分三号(GF-3)卫星项目的圆满成功,深入剖析了卫星研制目标和项目管理特点,运用项目管理理论,从组织、计划、质量、物资、风险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策划,综合管控。通过建立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加强项目队伍建设,提升能力;通过优化和细化流程、加强关键和短线项目管控、提前落实保障条件,保证进度;通过实施基于时间、要素和程序3个维度的全面产品保证,确保质量;通过采用集约化及专题管理机制,保证元器件配套;通过系统论证、专项管理和高效沟通,保证8年设计寿命专项工作实施;通过全面动态持续的风险管理,确保风险识别充分、控制有效。项目管理的实施,有效保证了高分三号卫星研制的成功。

高分三号卫星;项目管理;实践经验

1 引言

高分三号(GF-3)卫星在2016年8月10日6时55分由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入轨后稳定工作,能够全天候和全天时地实现全球海洋和陆地信息的监测,并通过左右姿态机动扩大对地观测范围,提升快速响应能力。其获取的C频段多极化微波遥感信息,是中国实施海洋开发、陆地环境资源监测和防灾减灾的重要技术支撑[1]。在轨测试、外场定标、在轨应用表明,GF-3卫星各项指标均满足研制要求,其综合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GF-3卫星的研制充分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借鉴国内外航天项目管理经验,以“保成功”为目标,以人为本,以计划为基础,以控制为手段,全生命周期规划,整体优化,综合协调,动态管理,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实现按期保质成功发射、在轨稳定运行[2]。本文介绍了GF-3卫星的工程目标与研制历程,基于项目管理难点总结提炼了在队伍、进度、质量、元器件、风险以及长寿命专项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可为其他卫星,尤其是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项目管理提供参考。

2 GF-3卫星工程目标与研制历程

2.1 工程目标

根据研制总要求,GF-3卫星的工程目标是:研制一颗具有米级分辨率的C频段多极化SAR成像卫星,建立一套C频段多极化SAR图像数据的获取、传输、处理、分发和应用(包括定标)系统,实现对海洋和陆地资源的监测,为中国海洋、陆地、气象领域内各行业提供高质量、高可靠、高稳定的高分辨率SAR图像数据;突破星载SAR多极化和定量化遥感技术,突破低轨遥感卫星长寿命设计技术,提高中国高分辨率SAR图像数据自给率,推动中国微波遥感卫星工程水平的提升。

2.2 研制历程

GF-3卫星于2011年2月18日正式启动工程预研阶段工作;2012年7月18日完成国防科工局和财政部的立项批复,正式进入工程研制阶段;2012年9月,完成9项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案阶段设计工作,并于2013年9月17日完成转初样评审;2015年5月,完成卫星初样阶段电性星、结构星、辐射模型星、鉴定产品研制及机载校飞等全部研制工作,并于2015年5月26日完成转正样评审;2016年6月,先后完成卫星正样阶段系统设计、单机研制、软件固化落焊、整星总装和测试,电磁兼容性(EMC)试验、力学试验及展开试验、整星和SAR天线联合热真空试验、磁试验、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试验等大型试验,星箭对接、测控对接、数传对接、应用对接等大系统对接试验,以及8年设计寿命专项等全部研制工作,并于2016年6月8日完成出厂评审;2016年6月16日运抵发射场开始发射场的总装和测试工作;2016年8月10日发射升空;2017年1月16日完成在轨测试,正式交付用户。

3 GF-3卫星项目管理难点

GF-3卫星的项目管理,除具备国防项目普遍具有的高科技特性、时效性、跨学科综合性、全国大协作性、资源有限性、复杂艰巨性等特点外[3],作为中国首颗C频段多极化高分辨率SAR成像卫星,其项目管理难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首次承研SAR卫星,研制队伍缺少研制经验,尤其是SAR载荷研制队伍较薄弱,需要有效合理的配置人力资源,加强团队建设。

(2)从工程立项批复到卫星完成发射只有49个月,研制周期紧张,缺乏SAR卫星研制经验,载荷研制复杂,关键技术攻关与方案阶段并行且占用周期较长,给后续初样阶段和正样阶段带来很大的压力,再加上多个航天器并举使得大型资源统筹协调保障难度加大、要求更加精准。

(3)先进的SAR载荷指标和国际领先的成像定量化水平,导致卫星系统设计难度大、大型天线等产品集成装配复杂、测试和试验验证环节多等难题,对项目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4)由于设计寿命要求由5年提升到8年的变更,是发生在整星已基本完成方案设计并开展了部分初样研制工作之后,因此要补充开展大量分析、论证、验证、评估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范围广,对卫星研制目标、范围、流程和进度影响较大。

(5)为满足先进的SAR载荷指标及8年设计寿命要求,要开展核心微波集成电路的新研工作,尤其为提高发射/接收(T/R)组件性能采用大量裸芯片,对元器件设计、研制、质量保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极大地增加了元器件配套工作难度。

(6)卫星的先进性、创新性、复杂性、用户需求的迫切性等,给系统设计、可靠性保证、在轨飞行控制、星地一体化指标验证、研制周期等带来了较大的风险,需要加大风险管控力度。

(7)为加速卫星研制,需要积极探索利用数字化工具开展有关设计和制造工作,从而提高协同设计和制造能力。

4 项目管理实践经验

4.1 完备研制队伍,做好人才保证

航天器研制中队伍组织是项目实施的基础条件,人才是项目成功的根本[4]。GF-3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任命“两师”系统,作为项目管理的核心;依托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的组织结构,建立强矩阵式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组建项目研制团队;明确计划、组织、协调等要素的管理责任,创造良好的内部管理环境;加强团队建设,提高效率。

(1)构建项目管理组织体系。GF-3卫星项目经理兼项目技术经理,由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担任,统一指挥,同时设置项目计划经理、项目产品保证经理、计划助理和产品保证助理等,建立以项目办公室为平台,以指挥和技术“两条线”为主干、以“团队”为形式的多层次、强矩阵式项目管理组织体系,包括项目办公室、卫星总体单位、各分系统及单机承研单位组成的研制队伍,以及在此基础上成立的试验队、专题攻关小组、项目小组等多功能型团队。

(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GF-3卫星根据任务量、难易度和重要性分析,统筹优化、提前策划,主动配置,建立各业务面搭配合理、人员相对稳定、相互间密切合作、人岗匹配的人力结构,同时保持多层次的人力资源梯队。年龄结构上协调发展,老同志起到技术支持、把关和培育新人的作用,有研制经验的中青年研制人员是项目研制中坚力量,新分配来或新上岗的研制人员经过培训和实践是今后的生力军。知识结构上覆盖全面,项目研制人员的专业技术涉及机、电、热、SAR、磁、材料等众多学科,骨干人员更具有丰富经验,知识结构覆盖项目研制涉及的主要专业,能力互为补充。

(3)加强业务培训交流。GF-3卫星研制过程中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人员给新上岗研制人员培训、讲课、研讨,提升研制团队的业务能力。针对SAR载荷研制难度,通过人才引进、技术培训、与有关单位研制队伍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强研制队伍对SAR载荷的认识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提高研制效率。

(4)加强团队建设,落实考核激励机制。GF-3卫星研制团队统一目标,积极开展激励和绩效管理,强调沟通、团结、协作、信任,通过项目办公室例会、研讨交流会、骨干座谈等团队活动,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凝聚力;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规范项目管理,维护进度节点的严肃性,加大节点考核力度,将任务完成情况与绩效挂钩,对工作表现优异的研制人员加大奖励力度,有效激发研制人员的积极性。

4.2 精细计划管理,确保研制进度

在航天器研制中,应结合研制特点开展流程优化工作,依据研制技术流程采用节点图法、关键路径法、里程碑图法等分析方法对研制计划进行分析,采用并行工程方法促进各阶段工作有序迭代开展,加强关键工作、风险项目和短线项目识别,实现工作逐级分解并明确责任,强化过程管控,确保各级责任有效落实,提前落实保障条件,从而保证研制进度[5]。GF-3卫星正是通过精细的计划管理,保证了项目进度目标。

(1)系统梳理全周期工作项目,科学规划各阶段工作内容,最大化并行开展研制工作。GF-3卫星采取关键技术攻关与平台成熟产品解耦的策略,有效推进方案和初样阶段研制进度。有关键技术攻关的分系统(如控制、SAR载荷分系统),采取关键技术攻关结果指导方案设计,方案设计与关键技术攻关有序迭代进行;没有关键技术攻关的分系统或单机产品,提前确定技术状态并投产;成熟产品以及经过初样星验证完毕且技术状态确定的产品,提前投产正样产品,将部分正样产品投产与初样整星大型试验和测试并行,缩短研制周期;在整星合舱状态无线测试前的总装阶段就开展力学试验改装工作,节约整个力学试验的时间;SAR天线展开机构在收拢压紧后随整星运输,大大缩短发射场工作时间。

(2)各年度系统策划、全局考虑、综合治理,务必保证年度工作目标完成。依据技术流程,在年初以系统级、分系统级和单机级3个层次制定年度计划目标。系统级与分系统级之间、分系统级与单机级之间的时间节点留有一定余量,以应对突发事件。设置里程碑节点并强化控制,识别关键路径和短线项目,分解编制详细的专项计划流程。重点关注重要单机流转、大工序交接、多单位同时承担工作项目,如太阳翼部装、SAR天线总装、数传天线装星等,指定专项工作项目责任人统筹负责技术和计划协调,同时按照工艺和工序文件开展工作结构分解,将每一个工作单元落实到责任单位、责任人,确保责任分工明确。加强计划执行的过程监控和动态调整,通过不定期的综合调度会、专题协调会,以及月计划会、周例会等方式,沟通研制进展、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对计划偏差予以纠正。

(3)及时跟踪技术协调和软件研制进度,重点关注新研分系统接口。方案阶段重点关注SAR载荷和平台各分系统的接口,组织梳理接口关系和接口需求,及时跟踪待办事项闭环情况。初样阶段重点关注电性星、结构星暴露的技术问题处理和文件更改落实情况,避免落实不到位导致正样产品投产状态错误而影响整星研制进度;正样阶段重点关注总装、测试与试验(AIT)技术协调结果和处理方案,及时落实保障条件,有效推进正样研制进度。同时,狠抓软件研制过程控制,初样阶段即开展软件/FPGA第三方代码走查和静态分析;正样阶段开展软件/FPGA完全评测,正样阶段软件第三方评测时间缩短约1/3。通过对各单机软件成熟度分析,提前分批在产品交付、整星力学试验和热试验前完成软件固化落焊。

(4)提前落实各阶段资源保障,稳步推进研制进展。针对平面近场、EMC试验室、力学振动台、真空罐等大型试验资源,根据计划流程详细梳理要开展的总装、测试、试验项目,形成大型资源使用需求计划表,报送上级机关并与相关厂所进行协调;根据研制进展情况,随时掌握调整各项大型资源需求,对大型资源的保障落实进行动态管控,做好场地、设备等资源的保障,确保卫星正常研制进度。

4.3 精益产品保证,确保产品质量

航天器研制应当贯彻质量管理要求,全面实施产品保证工作,明确产品保证目标,组建产品保证队伍,制定和实施产品保证大纲、要求和计划,确保产品保证工作系统、全面、及时、规范、有效。GF-3卫星从时间、要素和程序3个维度开展产品保证工作。

(1)在时间维度上,GF-3卫星以研制阶段和研制流程为主线,确定各阶段产品保证工作的目标、难点和重点,分解形成方案、初样、正样3个阶段的产品保证计划,并按照关键技术、系统设计、单机研制、分系统集成、系统测试和大型试验等不同方面分解成阶段目标,特别是针对SAR载荷研制按照器件、部组件、单机、子系统、分系统的研制程序分阶段实施产品保证,从而覆盖卫星研制全过程。

(2)在要素维度上,GF-3卫星产品保证工作覆盖产品保证管理、质量保证、可靠性保证、安全性保证、空间环境适应性保证、元器件保证、软件/FPGA保证、材料/机械零件和工艺保证等12个一级要素。每个一级要素又细分为一系列的二级要素,充分考虑各项质量影响因素,针对每个底层要素均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了工作输入、输出、执行规范标准、完成时机、责任人、相关人,覆盖卫星研制全方面。

(3)在程序维度上,GF-3卫星依据各级标准规范要求明确各项产品保证工作的执行程序,规范技术风险管控、设计评审、确认/鉴定、技术状态更改、产品交付验收、质量问题归零等工作程序,细化每项工作的执行过程,规范产品保证活动。

GF-3卫星从源头抓系统设计,做好设计输入分析,尤其是对于SAR载荷及图像质量的要求进行分析和确认,充分利用专家资源加强设计把关,突破关键技术,确保设计正确[6];对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等外协单位,以产品保证要求为抓手,层层传递,逐级抓起,严格外协管控,从元器件层面直接保证产品质量,确保产品实现;加强整星、太阳翼和大型在轨可展开天线等产品的AIT管理[7],采取AIT设计评审、FMEA、工艺文件确认、准备状态检查、实施过程状态和流程控制、数据判读比对和结果总结评价等手段,量化控制,严把AIT质量;加强力学及展开试验、SAR天线和整星联合热试验等试验方案、大纲、细则、总结的审查,以及试验准备状态的确认,关注试验边界条件和极端工况,试验过程中严格按照试验大纲和细则组织,试验结束后及时分析、总结,保证试验数据真实、完整、准确,确保试验充分、有效、过程受控。

4.4 夯实器件基础,确保物资配套

元器件作为航天器的最基本单元,对航天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质量水平直接决定任务的成败[8]。GF-3卫星提早启动元器件订货,深入分析整星元器件选用特点,确定载荷用首飞元器件、专用裸芯片为风险控制重点,结合元器件研制技术流程,制定全周期元器件管理计划,采用集约化管理及专题工作机制,保证元器件按照进度及质量要求按时配套。

(1)针对GF-3卫星承研单位和产品选用特点,开展全周期元器件工作策划,明确关注重点是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及其所选用的首飞元器件。组织相关专家开展元器件保证要求、宇航元器件常见多发问题等的宣贯培训;组织相关领域元器件专家开展元器件选用审查,从选择采购源头进行管控;设计评审时,开展元器件质量过程确认,确认元器件质量保证措施落实到位,严控元器件技术状态;产品交付时,开展元器件专项确认工作,确保元器件研制过程质量受控,元器件不带问题装机交付。

(2)为满足GF-3卫星任务指标需要,开展SAR载荷元器件选用专题分析。针对专用微波器件外协单位涉及面广、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科研管理精细化程度不一致的现状,依据外协单位集约化管理原则,通过对外协单位研制水平、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综合评价,有效压缩专用微波器件型号规格、外协单位规模,优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合格供方名录内且研制水平较高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第五十五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专用微波器件研制;同时,系统开展元器件过程确认文件建设,保证新研产品质量过程受控、可追溯,强化元器件全研制流程的质量过程控制。

(3)针对核心微波集成电路、波控芯片等关键新研芯片,深入研制单位梳理元器件研制技术流程,结合项目管理要素,落实保障条件,制定元器件全周期研制计划,动态跟踪管控研制进展,确保元器件研制进度。针对驱动放大器、数字衰减器等专用裸芯片,开展针对性的质量保证工作研究,结合在轨工作环境制定针对性、差异性的质量保证方案并予以实施,确保元器件质量满足任务要求;针对新研元器件,制定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根据对性能和可靠性的影响程度分类进行技术状态控制,严格控制影响元器件功能、性能、可靠性的更改,提升核心元器件的整体质量控制水平[9]。

(4)按照GF-3卫星8年设计寿命要求,系统梳理分析整星元器件关键性及可靠性指标,充分调研、总结国内外常用元器件寿命评价方法,结合卫星元器件装机前试验数据特点,建立基于装机前试验数据的卫星元器件寿命评价方法。对元器件装机前的数据进行划分,主要分成寿命数据、加速退化数据和小样本信息源三大类。针对每类试验数据,按元器件类别选取关键代表性元器件进行失效机理研究;开展寿命可靠性摸底试验及评价;形成相应的寿命评价流程及数据,依据数据及失效机理开展设计加固,提升设计可靠性,进而提高产品可靠性。

4.5 关注寿命专题,确保在轨8年

统筹考虑GF-3卫星全生命周期研制,针对将设计寿命由5年提升到8年带来的工作专项管理,提出分层次分析验证的管控模式,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强化项目过程管理,保障各项目按计划开展,解决首颗低轨遥感卫星8年设计寿命的难题,对其他遥感卫星设计寿命的提升起到一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1)对8年设计寿命进行系统论证,涉及4大类共计54项工作,包括设计、分析、元器件/原材料、产品、试验验证等多个方面,对各项工作实施统一管理,通过详细的工作结构分解,明确任务分工及每项工作的输入、输出、完成形式、完成时机,并行实施。

(2)成立8年设计寿命专题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专家组等组织机构,对各项工作的论证、实施及成果进行全过程跟踪、指导和评价,加强过程的管控;加强各项寿命试验模型和参数选取的确认,统一标准要求,确保模型正确、验证充分;开展第三方独立评估,对影响卫星8年设计寿命的关键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再确认”,为8年长寿命提供支撑。

(3)大型专题工作,如以验证载荷末期性能衰退对成像质量影响的机载校飞,涉及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等各大用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等主要承研单位,以及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各大高校,为此建立了以卫星系统总体为核心的放射型沟通结构,保证信息畅通,由项目办公室统一调度,为8年长寿命论证及实施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4.6 全面风险管控,确保任务成功

风险分析与控制是一个策划、识别与评价、应对、监控与评估的动态持续过程[10],应当从整星特点入手,分析系统需求,采取多种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识别风险项目,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价,有针对性的制定消除、降低、转移或接受的应对措施,形成技术风险项目清单,密切跟踪检查,动态更新,阶段评估,反复迭代,确保风险识别全面,分析准确,措施有效。GF-3卫星进行了全面的风险管理,识别出了图像质量不可测、8年设计寿命要求验证难、SAR载荷研制进度滞后等风险项目,形成技术风险项目清单,进行动态管控。

(1)始终把GF-3卫星SAR图像质量作为一个重要专题,工程总体、卫星总体和分系统、地面应用系统单位共同参与。梳理成像质量影响因素及各项图像质量的误差传递模型,并制定控制措施。根据轨道参数及约束条件,完成图像质量指标仿真分析,详细分解星地一体化图像指标并逐级传递,按照分解指标严控产品实现,加强方向图及通道性能测试覆盖,各阶段不断迭代,反复核算,最终根据整星正样阶段获取的卫星和地面系统实测数据,完成卫星成像模式对应成像能力分析,通过对分析、仿真及测试方法、数据的复核,以及业内多位专家及用户的联合评审,确认图像质量指标满足要求。

(2)从GF-3卫星研制初始就将“长寿命、高可靠”作为一个重要专项工作和风险进行管理,强化可靠性预计、分析、设计和验证,依托第三方专业保证中心开展元器件、软件/FPGA、材料和工艺、可靠性和安全性、空间环境适应性的产品保证和实施过程确认,借助第三方资源积极开展风险把关和独立评估工作,对飞行程序和在轨故障对策进行多轮反复确认和演练。

(3)始终关注GF-3卫星SAR载荷研制进度,识别短线,优化流程,落实保障条件,提前投产长周期产品,让SAR载荷中央电子设备提前上星测试验证,协助承研单位完成元器件到货和复验工作,制定部组件、单机、装配、测试等专题管控计划并严格实施,加强SAR载荷产品研制进度协调及调度,及时协调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7 应用数字化手段,确保协同设计

航天器研制应当积极应用数字化手段。GF-3卫星研制过程中集中、系统地应用数字化工具,建立完整的三维设计体系,规范总体设计流程和工作模式,保证总体设计数据的唯一性和可靠性,减少设计反复与差错,提升设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1)建立规范统一的接口数据单(IDS)数据库,方便各设备IDS签署和状态控制,并向各设计系统提供机、电、热、指令等信息,支持设备的三维建模、设备布局、电缆接点设计等,取得统一数据、提升效率、减少差错、全程技术状态受控的良好效果。

(2)建立整星、舱段、舱板三级骨架模型并将其作为设计参照,通过组件间的结构关系传递设计信息,通过改变骨架来实现整星级的设计更改。基于骨架模型建立卫星三维模型库;建立低频电缆网设计数据库,快速完成电缆分支设计、电缆网接点设计;在确保数据一致性的基础上,使构型设计、总装设计、结构设计、热控设计与电缆网设计实现并行、协同和信息共享。

(3)采用面向制造和总装的三维模型设计,利用三维标注在模型上实现加工信息的表达,以结构化数据传递面向制造和总装的设计信息。基于总体详细设计模型,按照总装工艺设计要求提取相应的设计信息,并通过版本控制、基线管理等手段向总装部门传递。按照生产工艺对结构设计模型进行重新组织,增加相应的尺寸、公差、技术要求等信息,打通设计-制造数据链路,实现设计、制造和总装的协同进行。

5 结束语

GF-3卫星项目将项目管理理论与航天器研制特点紧密结合,围绕工程目标,针对任务特点识别项目管理难点,系统策划,在组织队伍建设、计划进度管控、产品质量保证、物资配套、风险控制和8年长寿命专项保证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在规定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了研制任务,可为后续航天器研制提供参考。

References)

[1]文菲.高分三号卫星[J].卫星应用,2016(8):84 Wen Fei.The GF-3 satellite[J].Satellite Application,2016(8):84(in Chinese)

[2]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Bai Sijun.Modern project management[M].Beijing:China Machine Press,2016(in Chinese)

[3]沈建明,关保昌.现代国防项目管理[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 Shen Jianming,Guan Baochang.Modern defense project management[M].Beijing:Military Science Publishing House,2011(in Chinese)

[4]丁荣贵,孙涛.项目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Ding Ronggui,Sun Tao.Project organization&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M].Beijing: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2009(in Chinese)

[5]王勇,张斌.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4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Wang Yong,Zhang Bin.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M].4th ed.Beijing:Electronics Industry Publishing House,2012(in Chinese)

[6]王希季,李大耀,张永维.卫星设计学[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4 Wang Xiji,Li Dayao,Zhang Yongwei.Satellite design[M].Beijing:China Astronautics Press,2014(in Chinese)

[7]刘建新.航天器总装测试试验项目管理[J].航天制造技术,2011(5):47-52 Liu Jianxin.Project management for spacecraft assembly,integration and test[J].Aerospac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11(5):47-52(in Chinese)

[8]朱恒静,杜纲,张月婷,等.宇航元器件应用验证流程设计与优化研究[J].航天器工程,2012,21(z1):106-108 Zhu Hengjing,Du Gang,Zhang Yueting,et al.Research on process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application verification for astronautic components[J].Spacecraft Engineering,2012,21(z1):106-108(in Chinese)

[9]夏泓,毛喜平.空间级元器件及过程确认文件[J].质量与可靠性,2008(5):28-31 Xia Hong,Mao Xiping.The astronautic components and process confirmation files[J].Quality and Reliability,2008(5):28-31(in Chinese)

[10]遇今.航天器研制风险管理[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2 Yu Jin.Spacecraft development risk management[M].Beijing:Aviation Industry Press,2012(in Chinese)

Practice Experiences from Project Management of GF-3 Satellite

QI Yalin ZHANG Qingjun WANG Jianjun YANG Shuangjing WANG Tao YU Heng HAN Qinglong LI Yan
(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craft System Engineering,Beijing 100094,China)

In order to successfully complete the project of GF-3 satellite,the satellite development target and project management characters are analyzed.The project management theory is implemented to realize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cluding factors such as organization,schedule,quality,resource,risk,etc.The ability of project team is promoted by establishing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strengthening team building.The schedule is ensured by detailing and optimizing the develop processes,identifying and controlling the short-term items.The quality is ensured by means of implementing three-dimension product assurance being composed of time,element and procedure.The components to match on time are ensured by adopting intensive management and thematic working mechanism.The works of eight-year lifetime are completed by means of systemic argument,special management and efficient communicating.The risks are completed by means of continuous,dynamic and at all aspects management.Project management effectively guarantees the success of GF-3 satellite.

GF-3 satellite;project management;practice experience

2017-10-23;

2017-11-13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工程

齐亚琳,女,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航天项目管理。Email:zyqiyalin@tom.com。

V57

A

10.3969/j.issn.1673-8748.2017.06.008

(编辑:夏光)

猜你喜欢
元器件研制项目管理
元器件国产化推进工作实践探索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仿生眼的研制有新突破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一种新型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制
提高电子元器件使用可靠性的措施探讨
移动通信用电子元器件的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动向分析
XV-24A垂直起降验证机的研制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