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内容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人才培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语文课程又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程;人才培养;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077-01
中职语文课程,在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文化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内容都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人才培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要想让它们在人才培养工作中互相配合,发挥作用,就必须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课程内容的前提和基础。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具有指导作用,它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标准以及人才的能力、素质高低,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它来开展的。每一个培养目标都有为其量身定做的课程内容,能够最大限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所以,人才培養目标是构建课程内容的重要指导思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这就要求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也要具有不同的类型,课程内容也需要有所不同。
二、课程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和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内容的构建,课程内容又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具体反映了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人才的培养标准、质量好坏和水平高低。要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构建与其相匹配的课程内容,而脱离课程内容,所有的教育思想和宗旨都难以落实,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都难以实现。
中职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但目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的语文课程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有的课程内容陈旧,不适应社会生产实际的要求;有的课程教学内容偏难、偏多,与实践脱节,实用性、针对性不强。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中职教育,中职学校要响应国家的号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职业生涯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为国家多培养一技多能型人才。
为改变现状,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语文基础课应从教学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打破与其他专业课程各自为政的学科体系,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将语文课程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进行有效对接,充分考虑专业的特殊性,结合专业教学,使专业内容及能力培养与语文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联系,开阔学生专业视野,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确定与岗位相适应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学生能干、会干的问题,打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技术技能。以强化实践能力、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了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作为基础课程的语文教学,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通过有职业特色的语文教学,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可以挖掘语文课程中所含的人文精神,从而培养出具备较高综合能力,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的能说会写且具有较高职业道德修养的实用型人才,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社会输送大量的合格人才。
二、对接与技能相适应的中职语文课程内容。在中职学校,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技能才是主要的,语文课无关紧要,面对学生的这种偏见,必须改变他们的观念,重新对语文进行定位,明确中职语文的课程地位。为此,语文课要转变教学理念,将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进行有效对接,更新语文课程内容,加强教材建设,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课程建设思路,安排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以实习过程和任务驱动教学,实现教学过程向生产过程转化,服务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全面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改革与专业相适应的中职语文课教学方法。新教育理念认为,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中职语文应当在知识的广度、深度、时代性、鲜活性、前瞻性上更加突出。开放教学时空,充实课堂内外空间,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良好的养料”中主动汲取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其能力,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从而适应现代社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
1.让中职语文教学与工作、生活紧密结合
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工作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工作、生活结合起来。语文的外延与工作、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中职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工作化”。
2.让中职语文教学空间充满情境
中职语文教学绝不能仅仅满足于单一的课堂,应走出课堂,让学生在课外体验,让校园与社会发挥教育功能,使语文教学与课外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校园处处有语文,不管是辩论賽、演讲比赛、文学知识竞赛,还是文化艺术讲座、文化沙龙,无不显示着对语文的巧妙应用,无不充满着“语文化”的情境。通常,在校园内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此外,还可以加强校园广播、报栏、校刊、教育通讯等舆论宣传阵地的建设和管理,有针对性地介绍优秀文学作品、名著、名画等,这些都能直接或间接地进一步拓展中职语文的外延,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校园人文氛围,形成良好的语文环境。
在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培养目标与课程内容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培养目标要以课程内容为途径和保证,而课程内容的建构又要以培养目标为前提和基础。只有将二者进行科学的结合,才能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而探索出一条更适合中职学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道路。
作者简介:邱卫(1973-),女,辽宁大连人,本科,高级讲师,任教于大连烹饪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