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爷
人类总有一些反常的行为。
对我来说,我惊觉我在看讲“吃”的书的时候,往往都是在我很饿的时候。
最近大概是饿的时候多了点,在这饥饿中,我看完了三本有关吃的书。一本是林文月的《饮膳札记》,一本是《汪曾祺谈吃》,一本是梁实秋的《雅舍谈吃》。
那么女士优先,先從《饮膳札记》开始讲起。
林文月女士出身诗礼簪缨之家,生活环境优渥,她本人也是一位蕙质兰心的主妇——既有见识,又有手艺,这就使她直接使下面的两位男作家落下了一大截。同样是写佛跳墙,梁实秋是说哎呀这个东西可真好吃,我听说做起来非常难;林文月则是——亲爱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的《天天饮食》为您制作的是佛跳墙,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大瓦罐……
亲自下厨的林女士总是挑战一些高难度的菜肴,字里行间洋溢着名媛的精致和洒脱。比如若是有人问她喜欢吃什么,她肯定会说是潮州鱼翅。对于鱼翅的庖制,她也颇有自己的一番见解。无论是泡水的时间还是火候的调节,书中都记载得非常详细,非多次制作者不能写出。再比如红烧蹄髈海参,如何使海参胶而不粘腻,也是林女士细心关注的范畴。
《饮膳札记》可以说并不是一本简单的美食散文合集,这可以说是一本步骤详尽的《手把手教您下厨房》。
在情调方面,其实梁实秋不输林女士。梁实秋的文中大量插入北京地区餐馆儿的硬广;谁家的烤鸭子最好吃,我的哪位老友曾与我在京城的XX楼共品鱼羹;这家的外敬菜我也惯吃,嘻嘻说起来还有点不好意思……
梁实秋先生是富裕的,是会吃的,是见识广博的。介绍大蛤蜊时,梁先生同时带着我们的目光走向了加州,那里的大蛤蜊名叫“古异德克”——这种情况在文中出现甚多,看此书时我常有“人在家中坐,吃遍全地球”的感慨。
要说最喜欢,还是喜欢汪曾祺。
汪曾祺可以说是我生命之光,他的那本《谈吃》更是——只有他写的东西,我见过,我吃过,我摸得到。
家乡高邮魂牵梦萦的咸鸭蛋,是鸭蛋又不止鸭蛋,也有姐姐妈妈打好的络子,是他回不去的童年斩不断的乡愁;内蒙古大草原上,背在向导身上每天更换的羊腿,鲜膻爽利半生不熟的烤肉,吃了半肚子也还是觉得不够;有褒有贬的北京特产豆汁儿,赛梨的萝卜,小贩的吆喝越过院墙,汪曾祺就坐在大树下面组织邻里的孩子们唱京剧。
他离我很近。食物的精细汪曾祺并不善于描摹,一把略微炒过的野菜,也能被他写出精食细脍的香气。他只是粗粗地写,写羊羹,写糖炒栗子,写豆腐乳,写芝麻酱面,顺便写写和食物有关的那些人:有时候是他自己,偶尔是他的朋友。更多的人没有名字,是乡民是村长,一闪而过,又和吃的紧紧相连。
汪曾祺的回忆,真的很好吃。
编辑/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