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当前体制背景下产能过剩的价值判断

2017-12-15 16:34林中麟陈馨曈
中国市场 2017年36期
关键词:价值判断产能过剩产权

林中麟 陈馨曈

[摘要]关于产能过剩,在过去的文献和研究成果中,往往都是基于产能利用率这个国际研究通说的理论层面进行分析之后,将关注点放在了产能过剩的结果对一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产生的负面效应的研究上,并且大多数的观点认为这是中国特有体制背景下的一个缺陷性的结果,而如果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自我调整的过程来动态地分析产能过剩现象,它应该是理论上所追求的供求平衡状态的一个表现形式,与供给不足同样是一段趋势性的现象,而不是某种社会形态或者生產关系的结果,更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弊端的证明。

[关键词]产能过剩;体制;产权;价值判断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6229

1引言

11问题的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然而,以投资型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在随着我国经济迅速腾飞、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其他的一些问题,产能过剩便是其中一个。但直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产能过剩问题才开始真正地成为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能过剩问题也成为了国家的首要任务。如今英国脱欧、美国新任总统上台之后,国内外经济形势也越发地复杂多变,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总览全局,科学决策,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进军的同时,也打响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战,而其实现改革目标的五个方面——“三去一降一补”,即减少产能和库存引导市场预期改善,降成本增强企业信心,补短板拉动有效投资,去杠杆路径明确,使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应初步显现,经济运行发生了一系列积极变化。

12问题的研究现状

在以前的学术研究文献中,我们似乎可以发现一种共同的认识:中国产能过剩越治理甚至越严重。对于产能过剩带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而对于产能过剩的关注渐渐已经超出了其本身的含义,这就出现一方面我们强调产能过剩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应当采取有效的办法来消除;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一些国有企业和某些重点行业故意地产生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产能过剩”以追求“大而不倒”,背后就是政府为了维持这些企业的经营,继而进行不同类型的补贴、支持,这一逻辑可能才是国有企业和政府调控不合理的本源。

13问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对产能过剩现象的体制背景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达到正本清源的作用,为下一步进行价值判断创造了条件,我们认为最终只有正确认识产能过剩存在的原因、存在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利用其矛盾,化解其现象,解决其问题。因此,我们本次将从产能过剩的体制背景入手,从资源优化或者说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竞争与淘汰的角度将产能过剩作为一种动态的过程来力争合理地、科学地、发展地来承认、利用它的存在价值,最终得出产能过剩的价值判断。

2产能过剩的体制背景

21市场经济体制背景分析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化经济体制的过渡,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对商品的选择标准也逐渐提高,加之国内投资热情高涨,许多行业都开始加大投资、扩大产能,但由于合目标性较差,质量标准不统一,很快便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而市场经济体制因为其本身的产权特征——要求产权明晰,同时又导致产权分散,出现了供给的无限性扩大与需求的谨慎性选择之间的矛盾以及投资的效率性与投资的盲目性之间的矛盾,最终理论上就不可避免会出现信息不完全导致的“潮涌现象”。这种不理性的投资,最终让市场表现出供求出现不匹配的情况。这样我们便可以得出结论: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固有的现象,并不只是资本主义制度才会出现,同样也会发生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过程中。并且,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通过市场经济体制自我调整的手段可以解决产能过剩这一问题。

22政府的经济政策对产能过剩的影响

产能过剩现象之所以在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普遍和严重,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多属于消费结构快速变化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居民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其消费总额、消费结构同样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在我国,政策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一直都是不可忽视的,根据以往的研究文献我们发现,我国产能过剩的问题是与我国企业的产权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紧密相关的。虽然国家逐步将市场的作用放到最主要的位置上,但至今仍存在影响,甚至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政策,比如,对国有企业的保护依然没有完全消失,对贡献GDP的高耗能工业依然无法做到忍痛割“爱”,这些也成为当前我国产能过剩存在的原因。

3产能过剩的价值判断

31产能过剩的传统价值评价

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生产过剩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而对于过剩的判断标准和价值判断没有较多系统的研究结果,且大部分的观点认为产能过剩派生的现象就是产品价格竞争激烈、企业亏损增加、产能大量闲置。以往的政策部门也认为“重复建设”“过度竞争”“产能过剩”等类似问题,会导致产业组织恶化,企业利润下降、亏损增加,加大金融风险、严重浪费资源,使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更为突出,使经济结构不协调的问题更为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但是,根据经济学理论,在市场经济相对均衡的状态之中,一定范围内的供给大于需求是具有维持市场良性竞争的作用。只是当一定范围的限度被打破——企业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参与竞争,从而使得企业利润下降导致企业金融风险增大,由此,产能过剩的弊端开始显现。因此,我们的研究应当在被称为过剩的产能利用率范围内,对过剩程度进行规范性分析,即首先我们应当假设过剩状态根据潜在的发展走向存在三种价值判断:合理过剩、中性过剩、恶性过剩。

32产能过剩的积极作用

321适度过剩有利于消费者利益的实现

短期、局部来看,过剩不可避免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但是从整体的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这是市场经济自我调整和发展的过程中一个阶段性的状态,依靠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功能,过剩的出现是过剩的避免。一方面过剩的出现造成了资源的不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也使得消费者可选择的范围变大,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产业部门内部的竞争,也有利于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因为竞争的结果就是效率低、质量差、需求少的产业及产业部门遭到淘汰,从而实现市场经济通过那双“看不见的手”来进行自我调整,最终使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endprint

322过剩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根据新古典主义的理论,市场出清是连续的,经济是帕累托效率的,市场出清是市场非出清向市场出清的过渡,即非市场出清是市场出清的一个环节。这就是说通过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可以自我调整的,实现实际产能等于正常产能,而产能过剩即市场供给大于市场需求作为经济的非均衡状态,一旦出现就会引起工资和价格的变动,甚至我们可以假设,产能过剩的程度越大自我调整的力度也就越大,因此,产能过剩具有强制市场出清的作用,长期来看这无疑是一种积极的影响。

323过剩是激发企业创新的动力因素

产能过剩既是当前产业结构调整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也是困扰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大难题。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我们应有客观理性的认知,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能过剩问题只能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相对减小,而并不能彻底根除。所以,从微观经济的角度来看,过剩必定造成资源的不完全利用,但作为回报,市场之中的消费者得到了更加丰富的选择和品质更高的产品,这种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不完全匹配,反而形成一种压力,倒逼企业改革、提升品质,也会成为一种动力促进行业的革新、技术的进步。

4结论

通过对之前的文献资料、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整理,我们发现这些研究大多数缺少对产能过剩基于危机背景下的市场机制自身调节作用的论证。以往我国大都是在“过剩”本身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负面作用这个层面进行讨论,较少地从其出现的客观基础、实际环境和体制背景展开分析,对于过剩的存在价值乃至其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则更加匮乏。试想,如果市场保持供求平衡,那么一定程度上,结果也是和卖方市场一样的,企业的产品都将销售出去,消费者没有也无法有多余的选择,那么企业就很难自我改革,进行结构调整、技术升级,那么一些没有效率的技术手段将继续被应用,一些资源利用率低的项目将继续运作。长远来看,这是更大的资源浪费。由此看来,适当的产能过剩所闲置甚至是浪费的那部分产能、资源便是值得的。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可以说,严重的产能过剩即危机背景下的产能过剩因其具有强制出清,优胜劣汰的功能而作为市场机制开始进行某一阶段自我调节的信号,同样也被赋予了一定的价值。总之,我们应该看到产能过剩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要认识到它产生的客观基础,判断它在未来一定时间段的动态变化,从而掌握并利用它。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描述,我们可以认为产能过剩并不是某种社会制度、社会形态所特有的经济现象,更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市场经济失败的证明,它是一种经济体制,即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到某一阶段所出现且必须出现的正常现象,只要我们能够辩证地看待它,正确地分析它,合理地利用它,那么我们就可以使其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促进行业内及企业间的技术升级、结构调整,至少避免因为过度地强调“过剩”本身,以至于产生一谈到“过剩”就色变的情绪,从而出台不合理的政策导致过剩的情况越治理越严重。因此,中国在化解产能过剩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市场化的模式最终会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不可否认,以往的政策或者说刺激性的调控手段依旧会在短时间内起到较大作用,但实践证明,政府干预有可能造成更长时间的扭曲。如何权衡,虽然是一个极其痛苦的选择过程,但历史却无法原谅初衷虽好的错误。

参考文献:

[1]钟春平,潘黎“产能过剩”的误区——产能利用率及产能过剩的进展、争议及现实判断[J].经济学动态,2014(3)

[2]李晓华后危机时代我国产能过剩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6)

[3]杨万东我国产能过剩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10):76-80

[4]何彬基于窖藏行为的产能过剩形成机理及其波动性特征研究[J]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5]李平,李晓华,吕铁如何看待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J]金融博览,2009(11):18-19

[6]李小平国企治理結构的“软性”制度安排——基于国企治理文化的EVA理念[J].财经科学,2014(8)

[7]盛朝迅化解产能过剩的国际经验与策略催生[J].改革,2014(8):94-99

[8]谭润石结构性改革为中长期发展奠定基础[J]中国金融家,2016(9),37-39endprint

猜你喜欢
价值判断产能过剩产权
产权与永久居住权的较量
共有产权房吹响集结号
浅析技术异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研究
对“小产权”房的认识与思考
浅析高等美术基础课教学的误区与应对
对小产权房问题的法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