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要素及其场景化关系构建

2017-12-15 00:01王福成琳彭正玲
现代情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

王福 成琳 彭正玲

[摘要][目的/意义]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的效用和价值是评价其服务绩效的关键所在。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挖掘用户信息接受要素,促进移动图书馆用户场景化信息接受要素及其关系的合理化、有序化和适配化。[方法/过程]为此,采用归纳演绎的研究方法对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所涉及的要素及其关系进行梳理,建立了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要素间的关联、映射和耦合的场景化适配框架体系。[结果/结论]以内蒙古工业大学移动微校园为例,粗略地探讨了高校移动图书馆建设和开发的若干思路,为移动图书馆信息空间再造和情境优化指明方向。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要素关系;场景化体系;空间再造

1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的内涵

1.1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定义

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不同于信息接收,所谓信息接收只是表明收到信息,重在行为的本身,并不涉及用户是否接受,而信息接受则表示用户不仅收到信息,还表明用户经过对信息分析和鉴别后愿意接受。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包含了用户信息需求激发,信息检索驱动和信息选择接受以及信息利用评价等不同环节的整个体系。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可视为一个较为复杂的信息流动过程,其既包含了信息接受主体,也包括了信息接受情境和场景,体现了用户外显的信息行为和潜移默化的信息心理活动。从用户信息行为与信息接受情境双向作用视角出发,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是指人类在一定的信息环境中,与信息接受情境及外界环境交互作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基于人类心理的信息活动,也是信息接受主体与信息接受情境之间场景化适配关系的具体体现。本研究将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界定为在信息接受情境和外部环境的作用下,用户的信息需求、信息搜索、信息接收、信息选择、信息吸收、信息内化等连续的场景化行为过程。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从不同维度可进行不同的类型划分。①接受对象。按照信息接受对象的不同可将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分为原始信息接受、整合信息接受、聚合信息接受和融合信息接受,这一划分维度体现了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的组织和再组织的精细程度。②接受粒度。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体现在场景化信息接受粒度的大小。在实际信息接受中,既包括大颗粒的全文文献信息接受,又包括了中颗粒的文献详细信息接受,也包括了细颗粒的文献知识单元接受。③接受类型。按照场景类型的不同,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可分为单一类型的信息接受和组合类型信息接受,其划分依据是所接受的信息是单一载体形式还是复合载体形式。④接收途径。可以分为直接接受和间接接受,其划分的依据是用户获取信息的场景参与度,也就是用户是否在适当的场景激发适当的信息需求,是否亲自利用场景的信息检索工具对相关信息进行检索后对所得结果进行多维度评价后决定是否对信息接受并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内化形成自身知识的一部分。⑤接受意愿。按照信息接受意愿可分为主动信息接受和被动信息接受,所谓主动信息接受是用户从自身需求出发,寻求相关信息以解决其所处场景面临的实际问题,是一种有意识的接受信息行为。所谓被动信息接受则是用户目前并未有或暂时未有相关信息需求,是一种无意愿的场景化信息接受。由上述可知,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的界定表明了信息接受是一种立体化、多层次、多维度的场景化信息行为,不同的界定维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交叉关联的现象,不同划分标准的场景化信息接受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总而言之,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是一种多样化、复杂化的信息行为,对其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特征

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表明,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可从以下视角对其特征进行归总:①需求视角。从用户的信息需求视角从发,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具有多样性、阶段性、突发性和时效性的特征。移动图书馆不同用户有不同的场景需求,同一用户在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需求,这使得用户的场景化信息需求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移动图书馆不同于数字图书馆,其移动情境和社交情境效用更为突出,所以用户的场景化信息需求的突发性和时效性是移动图书馆信息需求较之以往各类图书馆较为关注的。移动图书馆用户场景化宏观信息需求正是沿着“多样性-阶段性-突发性-时效性”这一路径,但微观信息需求并不严格遵循这一路径形成立体化交叉的场景信息需求路径,体现了由单一到复杂的需求过程。②搜索视角。从用户信息搜索视角出发,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具有差异性、习惯性、动态性和策略性的特征。不同用户根据其信息需求的目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场景化信息搜索方式。同时,在信息搜索过程中体现了用户场景化信息搜索的习惯性差异,有的偏好组合搜索方式、有的偏好专家搜索方式。随着用户场景化信息需求目的、信息需求的阶段性变化,其场景化信息搜索方式也呈现为动态性变化。用户对不同目的信息需求及与之配套的搜索方法的搜索绩效进行评价,会形成适合自身需求及习惯的搜索策略。这使得用户场景化宏观信息搜索将会按照“差异性一习惯性一动态性一策略性”路径不断演化,该演化在不同的阶段将会融入不同的特征,使用户场景化信息搜索由简单向复杂再向简单的螺旋递进转变,体现了用户场景化搜索策略的动态演进。③接受视角。从用户场景化信息接受视角出发,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具有甄别性、选择性、经济性和调和性的特征。信息场景化接受的前提是用户需要对搜索到的信息进行鉴别性的选择,综合考虑所搜信息的可用性、有用性和易用性,从而决定是否接受。用户信息接受的选择性还体现在成本方面,在信息场景化接受成本以及信息的效用性衡量。移动图书馆场景化宏观信息接受沿着“甄别性一选择性一经济性一调和性”路径发展演化,但在微观信息接受方面也并不一定严格遵循这一路径,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充分体现了用户场景化信息接受的调和性,即在各类成本与信息效用之间进行阈值性选择。以上探讨了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的特征,即:多样性、阶段性、突发性、时效性、差异性、习惯性、动态性、策略性、甄别性、选择性、经济性和调和性。其中,多样性、差异性、甄别性和习惯性为基础,阶段性、突发性、选择性和动态性是保障,而时效性、策略性、经济性和调和性为目标,三类特征及其演进共同促进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的发展。endprint

1.3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内涵

为了更加清晰、明了地掌握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的内涵,需要对其进行多维度构建。根据用户信息行为与情境的场景化双向作用关系,可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从以下3个层次构建:①适应构建层次。适应性构建是指在特定的场景下,信息接受主体和信息接受情境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的要求性构建方式。正是通过种不同维度的众多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反馈,使场景化信息接受主体和信息接受情境之间经过多次磨合,使作用的双方或多方能比较敏锐地彼此感知对方对于场景化信息接受的要求,以便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偏好和信息接受情境的适应程度,使二者在某种程度上达成默契,最终使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现实越来越逼近期望,提升信息接受功效。②耦合构建层次。耦合性构建是指用户总是希望通过场景化信息接受趋达某种结果或实现某种愿望,满足某种需要。用户希望通过解决场景化信息接受遇到的问题,进而发现信息接受方法的相关启示。就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现实而言,用户信息接受的耦合可归纳为积累知识、应用知识、科学研究和精神享受。场景化信息接受体现了用户与情境间的耦合,利用耦合关系促进双方不断优化,更适合整个信息接受过程。③规律构建层次。规律性构建是指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是有规律可循的,实践中已探明的有最小努力原则、期望法则、匹配法则和适度满足法则等。不同规律最终表明:用户总是希望花最少的时间,用最小的精力获取到最理想的信息。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就是要特定场景的用户与情境的匹配性演进,使用户在信息期望与现实结果中找到最佳的阈值,以“适度”取代“求全”,表现为场景化信息接受的调和性。以上论述了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的内涵,其实质是在用户与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之间形成信息接受链接关系,并通过链接间的不断磨合调整,使二者实现生态化的演进性适配。

2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要素

2.1按照信息接受主体维度

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按照信息接受主体维度而言,其相关要素主要有“接受势”、“接受能”和“接受力”,这三个要素是从信息接受功效的不同视角对信息接受信息的测度值:①接受势。接受势是场景化信息接受势的简称,具体是指特定场景下的用户自身信息素养和其接受信息所需信息素养之间的势差。接受势对信息接受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一,用户自身信息需求和价值追求是构成信息接受活动的起因,它决定着接受主体的目的走向和意图;其二,接受势是用户在移动图书馆场景多次成功接受信息后对所需信息的冲发强度。②接受能。接受能是信息接受能的简称,具体是指用户接受信息所具有的能力,如用户对课题分析能力、检索策略构建与调整能力、信息搜索能力、信息鉴别能力、信息选择能力、信息利用调和能力等的综合。用户场景化信息接受能的大小决定了其信息接受期望与信息接受现实之间的差距,提升接受能会直接提升信息接受的质量和效果。③接受力。接受力是场景化信息接受力的简称,具体是指用户完成信息认同、信息内化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接受力的大小、强弱不仅呈现在静态方面,也呈现在动态方面,实质是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的杠杆。接受力具体表现为信息辨识力、信息采集力、信息捕捉力、信息传输力、信息内化力、信息利用力等。上述论述了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按照信息接受主题角度所涉及的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并非孤立发挥效用,而是在信息接受不同维度发挥其综合效用,从而提升用户信息接受的总体水平和绩效。

2.2按照信息需求激发维度

用户信息需求激发是用户信息需求形成的基础,从用户信息需求维度而言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涉及的相关要素为“需求节”、“需求链”、“需求树”和“需求网”。受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作用和影响,用户信息需求具有演进性和生态性。从此角度而言,用户信息接受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会经历孕育期、生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如此循环往复。实际用户信息接受生命周期是从用户信息需求开始,其需求模式的形成包括:①需求节。用户信息需求节又称为用户信息需求节点。在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影响下,用户在自身专业领域,职业特质和业余兴趣等的素养和品味经历了孕育、形成、发展,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领域形成一个一个信息需求节点,后一个节点以前一个节点为基础,体现了移动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的走向,称为用户信息需求优势。②需求链。以用户信息需求优势节点为基础,借助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节点间优势走向,形成用户信息需求优势链。用户信息需求优势链不断细化生长,使用户信息需求优势链生长出众多的信息需求优势支链。③需求树。用户信息需求树是以用户信息需求优势链和优势支链为基础。随着链和支链的不断形成、长大,用户信息需求优势链、支链之间盘根错节,枝叶相交,形成了用户信息需求优势㈤树。④需求网。以用户信息需求优势节、优势链、优势支链和优势树为基础,在不同用户的专业领域、职业特质,不同主题和不同兴趣的广度和深度需求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促成了移动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优势网形成、长大。由上可知,用户信息需求优势是通过其信息需求优势节、优势链、优势支链、优势树、优势网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其信息需求的总体优势。

2.3按照信息搜索驱动维度

移动图书馆用户信息搜索是信息接受的驱动的动力源泉,从移动图书馆用户信息搜索维度涉及的相关要素为“拓展域”、“收缩域”和“调和域”。①拓展域。拓展域是信息接收拓展域的简称,与信息搜索拓展度相对应。拓展域是用户在信息接受过程中能动的增强其信息认知的活动范围,实现信息接受范围的放大所形成的信息活动范围。随着用户信息接受实践的不断丰富,用户信息接受途径、手段和方式的不断开创,可以实现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拓展域的理性化。②收缩域。收缩域是信息接收收缩域的简称,与信息搜索收缩度相对应。收缩域是用户在信息接受過程中根据其信息接受期望和信息接受现实的差距,对信息活动范围能动缩小所形成的范围。用户信息接受收缩域是用户信息接受过程中用户情境与信息接受情境相互作用的磨合结果。③调和域。所谓调和域是信息接受调和的结果,与信息拓展度和收缩度相对应。调和域是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过程中在拓展域与收缩域之间进行成本和效果衡量后所形成的认为的调节和控制作用的结果。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不仅受用户情境和信息接受情境制约,还受人类理性的法律、道德、伦理等的制约,所以其信息需求期望与信息需求现实存在一定的不匹配,通过综合考虑各要素制约,制定调和性的信息接受方案较为实际,使其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能够理性调节和控制。endprint

2.4按照信息接受过程维度

从信息接受过程视角出发,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涉及的相关要素有“自由度”、“拓展度”、“收缩度”和“接受域”。①自由度。自由度是信息接受自由度的简称,具体是指用户在场景化信息接受过程中能确定信息接受域的主动性及限制条件,如选择中文搜索、外文搜索、单库检索和跨库检索所具有的能力。自由度是以信息接受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离开需求的接受是没有意义的,同样离开需求的信息接受自由度也不能称为真正的自由度。②拓展度。拓展度是用户在场景化信息接受过程中对信息接受情境利用的拓展的程度。用户为了满足其信息接受期望,首先应放宽搜索自由度,使与其需求的相关信息尽可能囊入接受域中,这就是对信息接受自由度的拓展,而用户所能拓展的程度即是拓展度。拓展度是用来衡量信息类型的拓展、时空的拓展、载体的拓展和搜索的拓展等,表现为一种不同维度的拓展弹性。③收缩度。收缩度是用户在场景化信息接受过程中对信息接受情境利用的收缩的程度。由上述可知信息接受需要将用户信息接受自由度先进行拓展。拓展的目的在于用户信息需求从广度尽可能满足,进而能从拓展自由度确定用户信息需求的目标和价值。为了满足用户信息接受期望,仅依靠信息接受的拓展是不能全面实现的,还需要从信息需求的深度进一步筛选,这样信息接受的收缩就避免不了。为了从深度满足用户场景化信息需求期望,就需要对信息接受自由度在原来基础上收缩,在满足用户广度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再满足用户的深度信息需求,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用户场景化信息需求期望与信息接受现实相匹配。

2.5按照信息接受效用维度

信息接受的效用是评价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绩效的关键。从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效用维度来划分,其所涉及的要素主要包括“期望域”、“现实域”和“接受域”。①期望域。所谓期望域是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期望域的简称,具体是指信息接受过程中期望所能涉及到或综合运用到的信息接受情境的形况。移动图书馆中不存在没有用户需求的信息,同时用户对信息也不会没有期望。特定场景下,如果用户对信息需求没有期望,则无法进行信息接受,或者说信息接受毫无意义,形成了被动信息接受。在信息接受的实际中,不同用户对某些信息情有独钟,对某些信息寄予了深切的期望。期望法则告诉我们明确的期望和兴趣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动力,它导致了大量的主动性信息行为。传播学的研究证明,用户偏好接受期望中的或与自己期望相一致的信息,否则会对接受结果进行排斥、修正或拒绝。在这种条件下用户信息需求激发信息搜索,但搜索域是限制在其偏好的范围内,于是形成了偏好的信息接受期望域。②现实域。所谓现实域是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现实域的简称,具体是指信息接受实际过程中所能涉及到或综合运用到的信息接受情境形况。具体而言,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现实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与信息接受目标所对应的信息接受情境的状况。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的现实状态无疑是指进入该接受域的信息及其与用户相互作用的信息接受情境及外部环境㈣,它们应该具有实现用户信息接受目标的必要条件。由于信息接受情境内部的规定性和矛盾性以及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的影响,用户信息需求的满足不仅彼此间不同,就是同一用户的不同场景信息需求的满足亦有所不同。同理,同一信息接受的结果对不同用户的需求的满足也是不同的,从而形成了一种信息能够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现实状域。③接受域。所谓接受域是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结果域的简称,具体是指信息接受过程中在涉及到或运用到的信息接受情境的期望与现实的调和形况。上述说明,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存在着期望与现实的矛盾,这就需要用户在信息接受过程中必须注意两者矛盾运动的趋势,对现实状态中没有正确反映实际需求目标的部分进行调整。所谓调整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用户对自身信息需求期望的调整,其二是移动图书馆对信息接受情境配置的调整,两类调整集中发力发挥效用。调整反映了用户场景化信息期望与信息接受情境匹配的不断调整和适应,最终体现为用户在二者之间的取舍,形成所谓的信息接受调和。

2.6按照信息接受评价维度

移动图书馆用户信息接受效果是评价信息接受绩效的关键,从移动图书馆用户信息接受评价维度涉及的相关要素为“期望场”、“现实场”和“调和场”:①期望场。用户在不同信息需求的信息接受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信息接受期望域,能囊括某个用户的所有信息接受期望域的信息活动范围称为信息接受期望场。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随信息环境变化而动态变化,每一次变化都将为其注入新的意义,发生一定的量变,甚至有时候是显著的质变。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信息接受期望场也应该发生相应的调整。另外,随着用户信息接受经验的不断丰富,综合信息素养不断提升,对信息接受的评价会发生变化,因而也会使其信息接受期望场发生一定的变化;②现实场。用户在不同信息需求的信息接受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信息接受现实域,能囊括某个用户的所有信息接受现实域的信息活动范围成为信息接受现实场。任何用户信息接受的现实都是通过综合运用其信息接受势、信息接受能和信息接受力形成的。用户的信息接受势、接受能和接受力随着用户信息素养水平提升而不断提升,同时其对信息接受的评价也会发生变化,因而形成了信息接受的现实场;③调和场。用户在不同信息需求的信息接受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信息接受调和域,能囊括某个用户的所有信息接受调和域的信息活动范围称为信息接受调和场。信息接受调和场是特定用户与信息接受情境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强度和能量的时空范围。信息接受调和场对于不同的信息接受会在其内部形成一个个此高彼低的信息接受绩效。

3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要素场景化适配构建

3.1信息接受要素场景化关系构建

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是基于场景的服务,即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感知及信息服务的适配。移动图书馆区别于数字图书馆的本质是其情境中激活了移動情境和社交情境,实现了空间与环境、实时状态和生活习惯以及社交氛围的关联和耦合适配,促进了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在内容媒体、关系媒体和服务媒体三个方向的信息流、关系流和服务流的形成与拓展。移动图书馆用户间关系网络成为信息传播的渠道,综合发挥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定位系统的作用,改变着用户的体验,无场景不移动成为一种新的共识。为了能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这些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有必要从基于场景信息接受的整个过程对其进行系统地梳理:①关联关系。所谓关联关系是用户所处不同场景时空的映射关系。首先,明确用户此前场景和此时场景的关联,以及用户此时场景与此后场景的关联。在此基础上对用户此时场景的用户信息需求分析,为用户提供此时场景的情境适配,并预测用户此后场景需求,进而为用户信息行为提供导航。关联关系包括:需求节-需求链-需求树-需求网的映射;接受势-接受能-接受力的映射;拓展度-收缩度-自由度的映射;期望域-现实域-调和域的映射;期望场-现实场-调和场的映射;②耦合关系。所谓耦合关系是用户所处的场景的信息行为与情境的耦合。移动图书馆通过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定位系统感知和采集用户实时状态数据、行为数据。用户所处时空的场景的情境是丰富的,但是用户只关注和捕捉那些对自己有用的情境。在用户信息行为和移动图书馆情境间建立场景化的耦合,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耦合关系包括:需求节-需求链-需求树-需求网的耦合;接受势-接受能-接受力的耦合;拓展度-收缩度-自由度的耦合;期望域-现实域-调和域的耦合;期望场-现实场-调和场的耦合;③适配关系。所谓适配关系是指移动图书馆场景能感知情境和理解用户,把握用户此前场景需求、此时场景需求及此后场景需求,从而为用户提供标准化的适配场景和个性化的适配场景。为用户提供场景化的“信息-关系-服务”适配的接受情境,实现产品即场景、技术即个性、服务即链接、渠道即分享、终端即感知的立体化空间智慧服务。适配关系包括:自由度-调和域-调和场的适配;自由度-拓展域-收缩域的适配。这三类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充分体现了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要素间的复杂关系,也体现了信息接受的复杂性。endprint

3.2信息接受要素场景化体系构建

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要素之间的关系虽然较为复杂,但是经过系统的梳理还是能有效地把握。为此,以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为出发和归宿,绘制了图1所示的信息接受要素場景化体系。

图1从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要素以及其关系出发,体现了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要素问的纵向和横向的映射关系以及要素间的耦合关系体系。耦合关系有一级耦合和二级耦合关系。通过要素间的“关联+耦合+适配”,借助于信息流、关系流和服务流实现整个移动图书馆的场景化信息接受。

3.3信息接受要素场景化多维适配

用户信息需求、信息搜索、信息接受与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适配体现在2个维度的3个层次上,分别为:①场景适配。所谓移动图书馆场景适配是指实现用户此前场景、此时场景及此后场景的信息需求、信息搜索和信息接受与情境的无缝适配;②成本适配。所谓移动图书馆成本适配是指用户实现此前场景、此时场景及此后场景的用户信息需求、信息搜索和信息接受与情境的成本最小化适配;③综合适配。是运用大数据、社交媒体、传感器、定位系统和移动设备实现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在场景与成本两个方面的融合适配,减少移动图书馆场景化适配的误差。以内蒙古工业大学移动微校园为例,其将在校师生批量注册,提供教务、科研、图书馆、后勤、人事、工会、财务、就业、学院等有机联系起来,利用线下关系推动线上互动,避免多方投资建设,实现各部门移动服务效益的最大化,其粗略配置方案如表1所示。

由内蒙古工业大学移动微校园的实施,可以探求未来高校移动图书馆发展的走向,即:首先,移动图书馆开发应结合高校各部门的移动服务功能,实现移动服务的层次化和融合化;其次,移动图书馆开发应具有各类新闻资讯、社会热点、休闲娱乐的订阅功能,实现移动图书馆服务的精细化和多元化;第三,移动图书馆建设应以线下关系为基础推动线上互动,构建情感化和智慧化的社交氛围。第四,移动图书馆建设应通过实名注册使用使移动服务更具绿色化和生态化。

4结语

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涉及的要素众多,理解和把握这些要素以及要素间的内在关系,有助于深入展开相关研究。为此,将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分为信息需求、信息搜索和信息利用三个连续的阶段,对不同阶段所涉及的要素从不同视角予以诠释,并在不同要素间建立了映射和耦合关系,最终构建了不同要素之间关系的框架。借助此框架体系,以内蒙古工业大学移动微校园和移动图书馆融合建设为例,对高校移动图书馆建设和信息空间再造进行了探讨,为新一代高校移动图书馆建设指明了方向。endprint

猜你喜欢
移动图书馆
“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移动图书馆建设探析
移动图书馆服务发展探究
百年通图 再创辉煌
高校移动图书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高校移动图书馆推广宣传媒介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