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万仓
[摘 要]民族区域经济与民族经济是有区别的,进入21世纪新阶段,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动向是民族区域经济与民族经济发展的日益不平衡。即如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而且当前时代更加注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且国家主要强调经济可持续性发展,而扶助民族经济与民族区域经济也是当下国家常用的对策开展的主要方向,当然,两者存在本质的差异性,而研究两者的协调发展也是实现民族经济发展的唯一途径。
[关键词]民族经济;民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5.036
就当前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往往是维护民族和平,国家统一的主要途径,特别是部分民族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民族经济发展相对迟滞,进而导致城市差异性、区域差异性、工农差异性等多方面的差异,也导致民族差异性呈现出多元化表现。而且对于偏远的边疆地区而言,民族经济的差异性往往会对于可持续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也是一大阻碍。而就此,笔者将通过本文,就民族经济与民族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方面入手,将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1 民族经济与民族区域经济的相同点
1.1 以区域为发展条件
无论是民族经济还是民族区域经济,均是以一定范围的区域作为发展的基础条件,换句话说,两者都是体现出单个固定区域的群体开展的经济活动表现,而且民族区域经济与民族经济的改革与进步都需要受到地区的环境条件等外界因素的作用。[1]以甘南州为例,由于气候条件严寒恶劣,往往会因为自然环境受到影响,而且所处地理位置较偏,导致区域经济发展过慢,此外,还会导致藏族、回族等民族经济发展迟滞。[2]
1.2 民族文化作用显著
因为民族经济与民族区域经济均是以民族为经济活动开展与发展核心,而民族文化在其中发挥的传播与发展的作用相对显著,而且会逐步对人类运作与活动产生显著作用。其中也不乏一些人类经济活动。以甘南地区为例,藏族经济运作主要是因为藏传佛教等藏族传统宗教文化的作用,简而言之,任何区域活动与经济发展都无法避免藏传佛教在其中表现出的影响力。
1.3 发展的偏差表现
民族经济与民族区域经济均具有民族特征,而且它们还会因为经济运作的一般条件受到相应的影响。当然,因为要素等差异性明显,所以相同民族在各类区域的进展相对存在差异性,即便是在相同的区域范围,因为民族存在主要的特征差异,所以各个民族的经济发展程度以及表现也存在差异性。同样以甘南地区为例,地区民族主要以藏族与回族为主,前者的活动区域主要是偏颇的、经济发展迟滞、外出不便的城乡区域,而且大部分藏民均是将农耕畜牧产业作为自身经济收入的主要产业,整体生活质量较差;相对来说,回族则处在中心的、区域经济发展较快的人口密集城镇区域,大部分回民都将商贸交易等经济活动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因而整体生活水平也在较高的层次下。 [3]
2 民族区域经济与民族经济发展失衡的诱因
2.1 少数民族无法获得利益配置
就多数民族区域经济来说,发展一般是以资源类企业为主,即如矿业、石油业、天然气等企业或者是一些国有企业,而且这些企业本身属于嵌入表现,即能够在短期对区域经济进步带来积极的影响,但是对地区产业的作用及人员就业问题解决带来的影响并不明显,区域少数民族营收利益不显著。
2.2 少数民族无法达到自给自足
对于传统民族经济来说,进步相对迟缓主要是因为民族人民素养缺失,特别是部分少数民族人民文化程度不足,甚至只懂得民族专用语言,不懂汉语,导致民族经济发展仅仅是在民族内实现,而无法实现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所以对于部分少数民族来说,因为整体文化水平不足,也导致民族无法达到自给自足,经济发展也处于迟滞和落后的阶段。[4]
2.3 体系与政策存在相应的不足
对于国内而言,大部分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与方向均是将区域作为划分标准,少部分划分则是以经济带为主,即如环渤海工业带等。还有一些则是以行政地区进行划分以保证地区经济的统一策划。但是当下政府部门提出的政策和方案只能根据当下行政地区划分进行分析,而且因为体系缺乏科学性,导致大部分考评流程均是将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作为指标,而不是将综合的不同民族经济进展状况作为坐标,这也导致民族区域经济发展过快,而民族经济实质发展迟滞的问题。[5]
2.4 民族历史文化的明显作用
对于国内大部分少数民族而言,历史传统表现为前资本主义状态,特别是在长久历史作用以及文化作用条件下,少数民族在经济发展发挥作用主要是因为强制性或者历史事件的卷入,而且对于当代生产观念的认知不足,导致自身发展为主的陈旧观念未能改善,而且这种历史上的积累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制约着作为民族经济主体的各个少数民族对其发展的促进作用。
3 民族区域经济与民族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
3.1 均衡利益配置
对于国家而言,应当保证少数民族能够意识到自身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收益,同时均衡经济发展的利益分配,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效果后,则应当针对少数民族完成初次分配和多次分配,而且需要保证少数民族能够在民族区域建设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从而激发他们对发展的憧憬以及参与的主动性,也能保证他们形成发展民族经济的目标与决心。此外,基于规定区域的民族经济发展流程中应当完全分析少数民族就业率问题,同时制定相应的就业指标,以最大限度维护民族的利益与经济地位。
3.2 考核体系改革
对于地区经济责任人的考核,需要通过相应的改进手段进行改进,即调整以往地区经济发展以GDP为主的考核体系,而是应当结合时代背景对考核进行相应的改进,即如当前时代推崇的是低碳生活,那么绿色GDP则可以作为考核的一项关键指标,同时相关负责人还需要研究出能够满足地区民族经济特色与优势的考核体系。
3.3 促进教育普及
对于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迟滞的问题,主要原因还是人口综合素质低下,发展缺少必要的核心人才。而要保证少數民族人才数量的增加,促进教育的普及与改革也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需要将传统教育与职业教育进行匹配,将义务教育直接普及地区民众中,同时落实相应的学杂费减免政策,对于没有机会或者未能考取高校进行深造的学生,则应当落实专业职业教育,进而保证人才发展的多元化,以满足不同的经济发展需求。
3.4 完善法律规定
法律规定是为了保障少数民族在经济发展中的经济权利,也是维持民族经济与民族区域经济均衡性的一个关键性的工具,而对于少数民族而言,应当以法律作为相应的工具和武器,从而保证民族能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取更多的利益,增加他们的发展积极性,为持续发展奠定关键性的基础。
4 结 论
综合而言,民族经济与民族区域经济是影响整个民族经济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而研究两者的均衡发展,不仅仅是为了保证各个少数民族能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权益,也是保证社会安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殷银芳,苗新伟.外语课堂环境下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J].外语教学,2014,29(5):42-45.
[2]张辉.试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迁移与语用失误[J].外语教学,2014,3(3):24-27.
[3]陈庆德.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开发概论[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86-87.
[4]周智生. 云南民族经济体与区域经济的异同比较[J]. 云南学术探索,2015,1(1):5-19.
[5]杨思远.论民族经济与民族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J].学习论坛,2014,2(2):8-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