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稳定目标下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关系研究

2017-12-15 01:30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3期
关键词:宏观系统性货币政策

许 婷

(浙江财经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00)

金融稳定目标下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关系研究

许 婷

(浙江财经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00)

金融危机对全球影响深远,微观审慎监管政策难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监管逐渐受到关注。什么是宏观审慎监管?以及如何协调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以实现金融稳定目标?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并提出宏观审慎监管方式改进以及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协调配合的相关建议。

宏观审慎监管;货币政策;系统性风险;金融稳定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防范系统性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因为旨在维护金融机构稳健性的微观审慎监管政策难以应对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我国政府在《金融业发展改革“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必须“建立健全宏观审慎财政政策框架”,必然涉及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协调的问题。因此,本文回顾和回顾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监管与金融稳定之间关系的相关文献,探讨了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的合作机制,为我国如何应对系统性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提出建议。

一、宏观审慎监管理念与发展历程

宏观审慎监管是上个世纪提出的新概念。20世纪70年代,国际清算银行首次提出要从金融体系整体角度制定金融监管框架,宏观审慎监管理念开始形成。199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开始关注宏观审慎管理,尝试研究金融稳健性指标体系,并推荐评估一国金融体系稳健性的金融部门评估规划 (FSAP)。2000年,当时的国际清算银行总裁Crockett首次对宏观审慎的概念进行界定,Claudio Borio(2003)、White(2004)又分别先后提出了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构建问题。

国际上开始关注和重视宏观审慎监管,是源于对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刻反思。长期以来,监管机构重点关注单个金融机构的稳健性,但是单个金融机构的经营稳健性指标都符合微观监管指标要求并不能说明整体稳健。微观审慎监管无法识别金融风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也不能防止金融风险在机构和行业间蔓延。而宏观审慎管理以系统性风险防范为基本目标,把金融业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既防止了金融体系内部互联可能带来的风险转移,又防止了金融体系在跨经济周期的健全发展,从而有效地管理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最终实现了维护金融稳定,支持经济平稳发展的目标。

表1 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框架

自2009年以来,我国中央银行开始探索宏观审慎工具;2011年,央行开始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实施宏观审慎监管信贷投放,金融活动逆周期化,以稳定市场顺周期行为;2016年,我国央行在“稳增长,调结构,抑泡沫,防风险”的政策目标下,将“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MPA),将更多的金融活动或资产扩张纳入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对金融机构行为进行多维度监督,防止资金“脱虚向实”以及非理性加杠杆行为。同时,实行“稳健中立”的货币政策,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温和的货币环境,谋求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配合,谋求“双管齐下”政策和互补互助。受到混业经营,金融创新,互联网新技术等冲击,中国金融业监管分离暴露出的缺陷与不足。因此,2017年11月8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统筹金融监管,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关系研究

(一)宏观审慎监管对货币政策进行了弥补

传统货币政策基本形成了以维护价格水平稳定为单一目标的框架,经过此次金融危机,货币政策固有的缺陷和不足也逐渐暴露。宏观审慎监管不仅与微观审慎监管相适应,而且从以下两个方面弥补了货币政策的不足:

1.宏观审慎监管弥补了传统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性关注不足。传统观点认为,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的政策目标是一致的,中央银行只要维护货币政策的价格稳定,就只需要自动实现金融稳定的目标。但是,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价格保持稳定就能维持金融稳定的观点受到质疑。随着衍生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逐渐积累,货币政策并没有起到有效应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作用。例如,特里谢 (2005)提出了一个“中央银行信用悖论”,他认为正是因为中央银行致力于稳定物价,所以经济上涨的压力已经从实体部门转移到了虚拟部门,使部分国家的资产价格泡沫在物价相对稳定时发生。克罗克特(2000)认为,宏观审慎监管将金融体系视为一个整体,以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金融危机的成本为目标。国际清算银行 (2001)认为,宏观审慎监管是从金融体系的系统角度监控风险,实现金融稳定。Borio(2003)认为,宏观审慎监管的重点在于防范系统性风险和维持金融稳定。因此,鉴于货币政策目标对金融稳定的忽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以弥补货币政策目标的缺陷成为政策制定者的主要共识。

2.宏观审慎监管对传统货币政策的“事后救助”策略进行弥补。20世纪50年代以来,金融不稳定主要是资产价格泡沫造成的。但大多数学者反对将资产价格纳入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认为在资产价格泡沫破裂之后进行救助即可 (Bernanke&Gertler,2001)。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 “事后救助”的观点受到广泛质疑。张晓慧(2009)“事后救助论”有可能助长市场参与者的道德风险,导致投资者产生中央银行会为失败买单的预期,从而助长投机行为。因此,针对货币政策“事后救助”的不足,学者们对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进行补充完善:逆周期的动态资本监管 (Gauthier et al.2010)、对金融机构杠杆率的监管 (Reinhart&Rogoff,2009)、对流动性标准的规定 (Perotti&Suarez,2010)以及前瞻性贷款损失拨备 (Saurina,2009)等,其中逆周期的动态资本监管又包括提高资本缓冲要求 (Repullo&Saurina,2011)、提高资本质量要求 (Hanson et al,2010)、瞄准资本总量的纠正政策 (Hart&Zingales,2009)以及或有资本 (McDonald,2010)等的要求,主要目的是要求金融机构在经济繁荣时期持有相对于经济萧条时期更高比例的资本。这些属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反周期”政策,弥补了货币政策“时候救助”的政策缺陷。

(二)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展

宏观审慎监管可以缓解货币政策造成的金融失衡或不稳定。但仅仅依靠宏观审慎监管来解决时间维度的金融稳定问题具有过高的实施成本(Borio&Drehmann,2017)。尽管货币政策存在固有的弊端,但过度依赖宏观审慎政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银行贷款的有效性,从而导致借贷成本上升,从而导致影子银行或其他非正规金融部门的发展,从而使保持金融稳定变得更加困难。因此,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同效应将更有利于遏制资产价格异常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Angeloni和Faia(2009)运用引入银行部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工具DSGE模型,来分析脆弱性的银行对外部冲击的反应,发现最佳的政策组合是适度的反周期资本充足率搭配具有“资产价格响应机制”的货币政策。Beauet al.(2011)建立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以1985年至2010年美国和欧元区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了价格稳定对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协调互动的影响。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货币政策主要集中在价格稳定上,宏观审慎监管侧重于信贷的周期性波动,并保持两者严格独立,这样的政策组合将是维持金融稳定的最佳方案。Silva和Lima(2015)通过代理模型分析了不同资本监管要求和利率规则下货币政策与审慎监管的匹配效果。他们指出,一个利率平滑规则下的货币政策和更严格的资本充足率要求,这也间接表明,在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下,需要更高和更审慎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以防止投机性的经济和金融行为盛行。

三、总结与建议

综览现有文献,学者们对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关系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例如,宏观审慎政策可以弥补传统货币政策的不足。但从现有文献来看,宏观审慎监管和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一)科学运用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

在我国市场环境下,各项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的特性、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和长期实践的检验。系统性风险具有不同的呈现形式,在研究和使用宏观审慎框架和工具时,有效性也会存在差异。在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金融改革推进以及金融市场结构调整的背景下,通过对我国已实施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的效果评估,提高对工具使用规律的认识并保持工具的持续有效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二)建立有效结合货币政策的宏观审慎监测分析体系

建立专业的分析平台,对金融系统和宏观经济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测试和评估。首先,对系统性风险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基于信息数据对金融系统的资本充足率,市场流动性和杠杆率进行分析。其次,建立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不仅要加强宏观层面对金融风险的检测和评估,还要监测和分析微观风险因素对系统风险的影响。同时也要关注国际金融业的风险状况,促进宏观审慎监管与国际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效结合。最后,完善系统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布系统风险监测报告。

(三)积极研究宏观审慎监管和货币政策协调机制

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是宏观金融监管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需要有效协调这两个政策。宏观审慎监管中逆周期的监管政策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货币政策“事后救助论”的缺陷。但是,货币政策也拥有相机抉择的政策工具。如何将货币政策中的“逆周期”工具与宏观审慎监管工具有效融合是学术界需要深入挖掘的领域。避免货币政策工具和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的作用对象完全一致。当作用对象一致时,可能会发生“政策抵消”或“政策超调”,致使政策目标不能实现。金融改革应通过最大化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效应来抵御金融脆弱性和系统性风险带来的危害。

(四)建立金融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处理平台

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和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是识别和判断系统性风险,做出正确决策的基础。在安排宏观审慎监管时,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应该整合可能对中国金融稳定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和信息,通过统一平台对金融市场进行全面宏观调控。同时,应该加强国际宏观审慎监管合作。纵观近几年的金融危机的风险传播渠道和影响区域,金融风险不再是局限于某一区域,这就要求我们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同时兼顾国际金融体系稳定,防范全球系统性风险。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均是应对系统性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工具,只有深入探讨两者之间有效配合机制,才能为我国应对系统性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提供经验借鉴。

[1]廖岷,林学冠,寇宏.中国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和政策协调的有效性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4,(12):1-23.

[2]王晓,李佳.金融稳定目标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之间的关系:一个文献综述[J].国际金融研究,2013,(04):22-29.

[3]张晓慧.关于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问题的一些思考 [J].金融研究,2009(7):1-6.

[4] Angelini,P.Neri S.Panetta,F.Grafting Macroprudential Policies in a Macroeconomic Framework:Choice of Optimal Instruments[C].mimeo,Banca d’Italia,2010.

[5] Beau,D.Clerc,L.Mojon,B.Macroprudential Policy and the Conductof Monetary Policy [C]. mimeo, Banque de France,January,2011.

[6] Crocket,A.Marrying the Micro-and Macro-prudential Dimensions of Financial Stability[C].Remarks before the El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Banking Supervisors,Basel,September 20 -21,2000.

[7] Bernanke,B.S.Gertler,M.Should Central Bank Respond to Movements in Asset Prices?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Vol.91(2):253-257.

[8] Gauthier,C.Lehar,A.Souissi,M.Macroprudential Capital Requirements and Systemic Risk [C].Bank of Canada,mimeo,2010.

[9] Perotti,E.Suarez,J.Liquidity Risk Charges as a Primary Macroprudential Tool[R].Duisenberg School of Finance,Policy Paper,No.1,2010.

许婷 (1993-),女,汉族,浙江金华,硕士研究生,浙江财经大学,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管理。

猜你喜欢
宏观系统性货币政策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
宏观与政策
宏观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思考
宏观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