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臣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发展司副司长
“我们就像恐龙,将要面对一个新世界”
李建臣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发展司副司长
2014年8月,中央发布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做好融合发展这个关涉我国出版传媒业命运的重大课题指明了方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不仅让“数字出版”这一概念首次亮相于国家的五年规划,国家有关部门也首次把“数字出版”列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从今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统计。2016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把未来五年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划分了五大板块,包括文化产业、数字出版在内的数字创意产业位居其一。可见,中央对数字创意产业是高度重视的。
要认清一个行业及其发展趋势,必须首先认清它所处的时代。
人类5000年农耕文明、300年工业文明都已成为过往。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人类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文明形态——数字文明,也有人称之为后工业文明时代或信息时代。数字技术之所以具有造就新文明形态的威力,是因为它至少为社会提供了两大根本功能,或者说,它同时触到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两大穴位,撬动了两大支点:一是改造世界的工具,二是实现流动的渠道。
作为改造世界的工具,我们近20年来已经切身体会到,它对传统社会已经做、正在做和即将做颠覆性的改造。它就像一场大风暴,荡涤着传统社会的一切固有文明形态。在这场风暴之中,不仅许多传统行业、产业边际变得越来越模糊,甚至被打碎、消失,而且传统社会中的各种文明形态——经济、科技、文化、法律、艺术、教育,乃至社会治理方式,都将在这场风暴的洗礼之后重新洗牌,重构新秩序和新生态。毫不夸张地说,在网络时代,数字文明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存在的背景色。数字技术不仅彻底改变物质世界,而且深刻改变着精神世界。
回顾网络时代的历史足迹,从1994年中国通过一条64K专线首次联入国际互联网,到从1998年起,新浪、搜狐、网易、京东、腾讯、阿里巴巴、携程等大批互联网企业接连问世,尔来已20年矣。这20年基本走过了数字文明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以物理过程为基本特征,主要是跑马圈地,完成对基本数据的原始积累和版图扩张。数字文明虽已渗透到社会神经的各个末梢,但新老共存,而且传统产业依然处于主导地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固有文明形态的原住民还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社会文明惯性使然。
从今年开始,数字文明将进入第二阶段,即化学过程。化学反应是指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将遭遇彻底改造,大量传统行业将退出历史舞台。如果说数字文明的第一阶段是以互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为标志,那么,第二阶段则主要以虚拟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5G、量子技术等技术形态为特征。
信息传递是蚂蚁都会的事情,但是利用媒介进行大众传播却是人类智慧的体现。农耕文明时代,西方莎草纸用了4000年,古印度的贝叶也使用了4000多年。中国使用竹简1400多年,到公元403年代之以纸张。亚历山大图书馆前后存在800年,藏书数十万卷,没有一件印刷品。印刷术发明后,大众传播才得以真正实现。17世纪初出现了报纸,17世纪中叶出现了杂志。至于广播和电视,都是20世纪的事情了。所以大众传播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工业文明传播的特点是,信息单向流动,渠道单一,方式单一,技术手段单一,批量生产,B2C(Business-to-Customer),信息和知识不但可以售卖,而且是卖方市场。文化消费在这样一种市场规范下进行了数百年。
2016年8月23日上海书展上,投影书、“3D书”、电子书等“特殊展品”让参观者耳目一新,图为书展现场演示的一款基于AR(增强现实)技术的地球仪(新华社方 摄)
数字文明使信息传播和文化消费在方式和理念上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人的延伸。人类对个性化、体验式、舒适性、便捷性消费的需求,自然使智能化传播、智能化消费成为必然趋势。
智能化技术的井喷式发展,为信息的智能化传播提供了可能。比如虚拟技术可以解决医生培养过程中对解剖尸体的需求,可以解决工程师对复杂设备的结构分析的需求;比如人工智能依靠海量的知识存储和智能化处理,可以向人类提供多种形式的知识服务;比如区块链技术会把你的艺术创作过程永远镌刻在青史之上……想当年,当我们为砖头式的大哥大进化到小型手机沾沾自喜的时候,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一夜之间智能手机横空出世,并迅速成为我们联系世界几乎最为重要的渠道。
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摩尔通过观察研究总结出一个规律:大约每隔18个月,芯片制造技术的改进会使芯片的性能提高一倍,或价格下降一半。根据这个结论,互联网的三大基础要件——带宽、存储和服务器,在服务质量不断向智能化迈进的同时,价格永远趋向下降。据统计,2013—2016年间,全球移动宽带资费下降50%,堪为佐证。
技术进步加速了共享方式走进社会每个角落的步伐。共享,是相对于产权拥有而存在的一个概念。过去我们可能为拥有一套大百科全书而自豪,或为拥有一个偌大的书房而满足。在数字文明时代,这个观念就太out了。在数字文明时代,完全不必拥有这些知识的载体,只需一个小小的链接,便可进入人类知识的宝库,只占用一丁点空间,而且随时提供十分便捷且智能化的服务。就像大街小巷铺天盖地的单车,不必为你所拥有,却全部可以为你所用。在这种形态下,文化消费方式从购买变成了选择,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销售变成了分享,势将逼迫我们出版传媒工作者,对自己的社会定位、功能和服务方式进行重新思考。
随着数字文明的不断演进,人们的消费观念必将逐步升级。追求舒适不仅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的终极追求。古人抛弃竹简使用纸张,就是为了追求舒适。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说,供给创造需求。我认为这个定律在数字文明时代可以被赋予新的含义,同样适用。如果可以让我躺在浴盆里闭目养神的同时学习知识,我又何苦要盯着屏幕累得腰肌劳损、颈椎骨质增生呢?
除了追求舒适,人们更需要节省时间。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和信息,我们的有效学习时间其实很少。正如庄子所云,我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因此,我们必须追求目标清晰、高效、便捷的学习。
出版传播业高度依赖信息技术发展,互联网本身就应该是我们未来生存的家园,就像人类最初从水中走向陆地,最终以陆地为家园。出版传媒业的这种变化才刚刚开始。正像凯文·凯利的名言:“今天才是第一天”。对此,大数据之父维克多·舍恩伯格则表述为:“我们就像恐龙,将要面对一个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