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共享汽车交通事故难以定责
从创新的角度来看,共享汽车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快捷,但新事物的诞生还是需要和社会实际情况不断地磨合适应。当共享汽车的租赁者发生交通事故后,该如何定责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用户。
下载共享汽车手机客户端后,用户注册时必须先进行驾照认证,并预交押金,完成上述操作后方便开始订车。能订车,不一定就能开上车。以深圳为例,共享汽车自2016年底登陆后,面临车辆数量少、体验不佳的问题。目前,深圳打着“共享汽车”旗号的车辆约有万辆,但实际通过互联网操作、缴费的真正共享汽车仅有约千辆。据用户鲁先生反映,因为共享汽车太少,定位不准难以查找,他至今没有开上,觉得共享汽车只是“噱头”。
采用类似共享经济运营方式的共享单车部分使用者在骑车时违反交通法规,被交警拦下进行罚款时,曾出现拒缴罚金遭交警扣车的现象。
一名交管人士表示,根据法律规定,机动车发生损害,机动车的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都应承担责任。具体到共享租车平台来说,发生交通事故后,交警对事故责任的认定跟社会上普通车辆一样,并不能单独处理。
共享汽车平台的有关人员表示,一则,如果共享汽车后台查询或收到用户未处理的交通违法行为罚单,跟交警部门确认之后,如果是用户的责任,会由用户来承担。若用户不缴纳罚款,会使用用户预交的押金进行罚款缴纳;二则,对于用户在驾车时发生交通事故,现在平台为每辆车买了交强险和商业险,如果租车人在开车过程中发生意外,可以打客服电话或通过微信、微博进行留言,平台线下服务团队会及时到达现场帮助用户处理。处理流程跟正常车辆的程序一样,主要由保险公司来承担赔偿费用。
业内人士表示,分时租赁汽车随取随用随还的特性,让运营方对于车辆出现事故或者磕碰的责任判定变得比较困难。用户即使撞了车,只要车还能正常开且不牵扯第三方,就依然可以把车还到正常的停车点,而运营方也无法判定究竟是哪位用户撞了车,时间一久,车辆的维护难度就变得非常大。
法律界人士指出,不管是谁租了车,共享平台都要对事故损害的赔偿承担连带责任。比如出现租车人醉驾、毒驾和无证驾驶等保险公司免赔商业险的情形,而租车人一时间拿不出钱,那么从保障受害人权益的角度出发,损害赔偿首先要由共享平台赔付,共享平台再向租车人追偿。
共享单车、共享汽车是新生事物,在运行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其他一些难以想象的新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及时关注,能尽早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法律法规对其发展作制度规范;并且在相应配套未落实前,共享汽车的运营公司和使用人能遵守现行的交通法规,不给城市交通添乱添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