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华
摘要: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加强核心素养教育,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自主、合作和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生的整体道德素养和法律常识,促进道德和法治素养的发展。本文对高中道德与法治问题导向式研究性学习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性
引言:
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必须在新课改中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着力加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提升学生的整体道德素养和法律常识。
一、高中政治学科注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准确把握教育定位。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完美人格,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公民责任感,从而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和心理品质。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将道德、法治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引导学生热爱青春、珍惜生活,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等道德素养,是高中政治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中政治学科教材注重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各自特点及其相关性,同时又结合了心理健康和国情等领域内容,教材的整体结构更加科学,教育内容更加切合实际,教材的横向把握上更加融会贯通。通常采用生活导入、情境再现、问题讨论、价值辨析等方式,在整体设计上安排的较为科学合理,融入和呈现方式更容易得到学生的接受。
(三)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高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注重过程和实践,政治学科教材中大多选择高中生较为关心关切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问题和典型事例作为素材,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加深了对矛盾冲突的认识、辨析,在讨论与分享中实现从观念认识、体验内化到践行反思相融合,从而在不断的践行和反思中得到道德情感和法治的教育。
二、高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体验探究学习与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体验探究学习。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道德与法治课更加注重提倡体验与探究性学习,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问题导向式研究性学习,将学生有目的地引入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一般情况下借助多媒体、实物演示、角色扮演、实验操作等多种手段来创设,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可以更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获得更加感性的态度体验,将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诱导,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探究,启发学生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激情得到激发,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形成正确认知。比如针对“传销组织能不能参与”的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对可能引发的后果进行讨论,使课堂教学更为高效,让学生形成自己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增强法治观念,提升公民素养。
(二)科学设定素养培育目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达成点是学习目标的实现,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结合新课程理念、学科目标、单元目标,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升综合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教师不用千篇一律的进行大道理的讲解,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活动辩论等,促进学生认真的思考和独立的探究学习,锻炼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给予赞扬,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习思维得到不断开发,能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解决难题,增强自信心。
三、道德与法治导向式研究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融合。道德与法治注重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将一些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法律法规和思想修养的正确导向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和感兴趣的内容实施教学,让学生将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实践中。要注重案例应用,其实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就是一个观念认识、体验内化、践行反思相融合、循环的过程,教师不要局限于对纯理论的阐释,要设计与高中生贴近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体验、反思,在案例学习探讨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优秀文化和正确价值观的熏陶。
(二)创新教学形式。高中道德与法治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不能单单将教学放在理论阐释和案例分析或故事讲解上,要注重实践,让学生参与到真实情景中,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和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组合,内容进行适当的进行增删,教材的顺序、案例进行调整和更换,增加教材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同时,要注重运用自主、合作和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在完成课程任务目标的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观察、质疑讨论和合作探究,敢于表达观点和见解,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空间和机会,引导学生积极感受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的力量,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主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三)拓展道德与法治培育途径。道德与法治教育要拓展到社会大课堂,要集中社会优势力量,配合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政府宣传部门,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法律咨询、建议,指导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同时学校、社会和家庭要通力协作,将道德与法治渗透到平时的点点滴滴,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受到潜移默化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使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和自觉践行者。
四、结语
高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和“三观”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社会力量要广泛参与,共同有效的促使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蔡俊.初中《道德与法治》问题研讨型微课的设计初探[J].新课程(中学),2018,(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