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析

2017-12-14 16:33李蕊蕊
时代青年·视点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教育者价值观核心

李蕊蕊

摘要: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深入分析影响教育路径的各方面因素,本文从教育理念、教育环境、教育者素质、教育机制、教育平台和内容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

由于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我国目前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媒体无论是从技术支撑、传播形式、传播形态而言,都与以往大不相同,这对社会思想文化建设产生了巨大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养自然也不例外。同时,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普遍存在着教育理念落后、教学形式单一、守旧等问题。怎样应对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起的挑战,有效的进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目前高校面临的一个难题。因此,对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进行深入分析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一、新媒体背景下教育理念要及时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多数居于客体的位置,被动的接受意识形态理论知识使得教育效果差强人意。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难以满足教育的需要,尤其是对于核心价值观这一类思想观念方面的教学内容,尤其要注重创新,创新的领域涵盖各个方面,但教育理念的创新必须是第一位的,同时也是根本性的。如果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技术手段和教育内容的更新,那么新的技术手段和教育内容同样难以引起理想的改变。因此,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理念必须要由传统的主体主导型向主客体互相转变过渡,要更加注重客体的学习感受,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消化和吸收。

高校教育理念的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自上而下、循序渐进。首先,高校的各级领导要有创新教育理念的意识和决心,只有先在领导层面上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才能起到以上率下的示范作用。其次,要加强理论和技能的学习,新媒体作为新的技术手段,本质上也是一种社会领域的革新,要想转变观念,必须先对新媒体的内涵及其产生的影响有深入的了解,这需要通过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储备来实现。最后,要掌握新媒体的操作技能,要想运用新媒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先熟练掌握其操作技巧,高校要鼓励思政教育工作者运用新的传媒客户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二、新媒体背景下教育环境要不断优化

(一)促进新媒体的文明构建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在便利了信息传播之外,其鱼龙混杂的信息环境也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特别是一些诋毁中国的煽动性言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很大的消极作用。创建一个文明和谐的新媒体环境对于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来讲非常重要。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常驻居民”和“主流居民”,他们的媒介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互联网的文化环境。因此,需要提升大学生的网络文明素养,促进新媒体的文明构建。具体说来,各个高校要制定新媒体自律公约,号召全体学生积极从自身做起,提升网络文明素养,自觉抵制有害信息传播,不轻信网络不实传言。提倡文明上网、规范自身行为,自觉养成良好的文明网络风尚,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二)通过多种方式优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软环境

高校可充分利用各种视、听资源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常性教育,在高校范围内构建起宣传、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区域小环境。例如,倡导学生利用微信关注诸如“人民日报”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微信公众号;高校内部各个部门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对一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个人或者先进群体利用学校内部的微信公众号予以充分报道。日常,也可以推出符合当代大学生性格特点的短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抢占互联网新阵地;还可以鼓励高校探索,研发一些具有趣味性,同时能寓教于乐的APP;或者定期组织学生利用手机进行一些知识竞赛等。以上这些形式,将有利于从多个方面构建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软环境。

三、新媒体背景下教育队伍要提升素质

(一)提升教育队伍媒介素养

当前,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播、获取媒介信息的形式也不断更新,而媒介信息的内容更是多种多样、繁杂不一的,这就在客观上对高校教育者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教育者,要能够正确地解读、区分和甄别各種媒介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网络信息的社会效应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种能力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媒介素养。比如,教育者要能够在信息出现的第一时间进行精准解读,并将其中比较优质的信息进行吸收、加工进而运用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提高媒介素养,一方面是要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媒体,既能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作用,同时还要规避其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唯有如此,才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同时,针对教育者的培训技术也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保证教育者能及时掌握最前沿的新媒体操作技能,进而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更新教育手段和方式,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效性。

(二)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作为教育者,在新媒体背景下也必须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只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齐备,才能履行好作为教育者的使命和职责。对于高校教育者来讲,要想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还必须拥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与思潮以及帮助学生解决各种思想问题、心理问题、生活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体说来,一是要优化选拔程序,高校必须严格把关选拔方式和流程,把真正热爱思想政治教育、才德兼备的教学人员选拔进来。二是要健全培养机制,高校要积极为教育者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机会,多途径提升其专业素养。不但要引进来,还要注重走出去,通过健全教育培养机制,不断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三是要健全奖惩机制,要通过合理的奖惩,激发并调动教育者的积极性,达到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的效果,从而形成良性发展的局面。endprint

四、新媒体背景下教育机制要逐步完善

(一)建立健全网络监控机制

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网络防护体系,严格把控信息过滤、信息适时监测与跟踪,控制信息源头,减少负面信息和舆论对主流价值导向的干扰几率,为大学生的价值观构建上好一把“防护锁”。基于监督和监控手段,高校还应建立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机制。积极倡导、大力推进网络实名制,鼓励學生自主组织、班团党支部创建和维护官方微博、实名QQ群等网上群体空间。通过对网络信息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辅导纠偏,增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二)构建竞争激励机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按照重在实际行动、重在持之以恒、重在形成机制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相适应的评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首先,学校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页、BBS、QQ、微信群等方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评选活动。比如,进行网上“文明积极分子”、“校园好网民”、“善行校园”评比等,用大学生身边的鲜活事例鼓舞人、激励人、引领人,营造人心向善、争当文明学生的校园氛围。其次,完善激励、约束长效机制,褒奖善行义举,惩戒失德失信,将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与入党考核、评奖学金,推荐就业挂钩,真正做到价值选择和利益回报的统一,激发人们真正从内心认同主流价值观念,并转化为社会行为。

五、新媒体背景下教育平台要与时俱进

(一)重视新媒体,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一方面,要加强媒体文化的物质文化建设,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速度,积极打造涵盖网站、论坛、微博、BBS在内的新媒体文化载体,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网上网下教育合力。另一方,要加强媒体文化的精神文化建设,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网络文化,着力打造网络舆论的正面优势,例如及时组织一些形势的主体活动,开展一些健康向上的文体竞赛,这样既丰富了新媒体的内容,又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接收到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二)日常教学要引入多媒体元素

将新媒体技术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能够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更为高效。比如可以采用“网络教学”和“专题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在新媒体技术参与下,展开情景式教学;再如,已经有高校尝试在课堂中建立随堂微信群,让学生随时发问,记录体会;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一些高技术含量的新媒体工具,比如将VR(虚拟现实)引入课堂,让学生们通过VR眼镜来观看相关视频,借此强化教学感受、提升教学效果。以上方式,均可以运用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课堂中去,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颖性和趣味性。

另一方面,要注重在课堂之外,构筑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课堂,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形式,适应学生碎片化阅读习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困惑与学生展开交流与讨论,使新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合,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三)巧用新媒体,创新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要充分挖掘新媒体的实时传播功能,并依托各类媒介特点设计、开展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接受思想的洗礼,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真”“善”“美”,从而起到引导、同化青年价值观的作用。比如某些高校在暑期三下乡活动中,借助新浪、腾讯等诸多直播平台,向全校师生直播社会实践动态,让其他没能到场的同学也身临其境,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影响力,取得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此外,高校各个院系之间通过微博“互粉”、加强互动联系,取得了传统媒体难以达到的放射式传播效果。因此,高校要积极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多功能,让学生在实践层面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思想理念。

六、新媒体背景下教育内容要统筹兼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三个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层次共同构成的辩证统一体,这个统一体体现了国家和个人、整体和局部的辩证关系。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大众化,要让教育内容细化,使学生易于接受。考虑到微信的丰富功能,高校可以借助其优势,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开设专门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板块,例如师者风采、名著推荐、师长寄语等等,通过身边那些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等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典型,来拉近其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其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成长深度契合,从而使学生能够明确自身的努力方向,了解个体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所应扮演的角色、所应尽的努力以及所能达到的高度。这样,学生才能明白个人的使命和职责,才能将自己与核心价值观深入地联系在一起。

除了国家层面的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体现为个人对美好社会的诉求。因此,新媒体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要力避“高大上”,避免因空洞而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疏远感,尽力吸引学生的关注和转发,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还能使学生在关注自身的同时,更加热爱国家、社会,从而既立足本身,又志存高远,真正实现国家、社会与个人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朱西括.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析[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5.

[2]何林智.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路径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本文系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社科联2017年度专项调研课题《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析》课题编号QSNYJ2017156)

(作者单位: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者价值观核心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教育者应当不断充实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