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之深爱之切》书评

2017-12-14 20:12郑灵燕
中国市场 2017年34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

郑灵燕

[摘要]《知之深爱之切》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从1982年到1985年下基层到河北省正定县当县委书记工作期间制定的工作条例、工作方法和他专门调研期间的重要讲话内容。(主要记载正定的生产、发展以及改革中有关习总书记讲话的重要文章,以及总书记在业余期间为正定留下的三篇情真意切的散文)这些内容具体、形象、生动、有趣,读罢不仅使人掩卷反思,受益匪浅,我们如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感觉到总书记对正定的绵绵爱之情、深深知之切,而且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总书记对人民的爱,对事业的重,对朋友的真和对人才的渴望。正定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从1982年到1985年正定是怎样从生产落后的贫困县到1985年打了一个翻身仗,经济发展翻两番。到底是什么力量让正定人民走上富裕、走向兴旺的,可以说是依靠人才、依靠改革,才开发出这样一个政通人和、百业待兴的局面。

[关键词]县域经济;纳才;人才治国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4046

1为什么县域经济要“招贤纳士”“博览人才”

正定素称“藏龙卧虎之地”。从书中第215页“我爱自己的第二故乡”中阐述了这个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名城。书中描述“三国名将赵子龙、久经沙场,一身是胆;宋代英雄杨粹中;还有诗人蔡松年,文学名将曹奎 ;戏剧名家白朴等,他们如灼灼群星闪烁在正定的星空中”。

首先从历史上选拔人才、唯我所用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人才对国家的重要作用。我们在书中第35页“人才对发展经济的作用不可估量”一文中写道:“凡是有作为有建树的历史人物,对人才总是高度重视的。”文中列举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太宗李世民要大臣封德彝负责推举贤才的故事。封德彝几个月过去了,不仅不举荐,而且找理由说“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唐太宗驳斥他“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弃取所短”,因此唐太宗不拘一格降人才,重用了寄居在中郎将坐门客、地位低下的马周,成为当时的美谈。这样的故事不仅在唐朝有,在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的事迹等不在少数,我们现在的领导不能像燕昭王一样“五百金买马骨”,但举才、荐才是领导的责任,只有举其才,才能尽其用,祖国建设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

其次从现代来看,人才对社会、政治、经济关系更加密切。我们在书中第38页“人才对发展经济的作用不可估量”中举出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故事。20世纪50年代钱学森想回国。美国海军次长波尔说“不让他离开,他知道的太多了,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在书中第71页“创振兴正定的大业,做奋发有为的新人”一文中列举了正定人才黄春生的故事。正定有个黄春生,文化程度不高,为了自己心爱的培育棉花优良品种工作,自学成才,不懂就问,还跑到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请教。为了能够掌握第一手资料,他披星戴月钻在棉花地里观察和实验,经过几年的工夫,他培育的“冀棉二号”荣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被全国引用,自己也成了农艺师。所以说人才的力量不可估量,人才的作用不可小看,为了夺取人才,各国都在暗暗使劲,我们更要利用现有的环境和有利的措施招揽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最后人才能够带领走上富裕之路。习总书记在第157页“念好‘人才经开拓翻番路”中谈到东工毕业的机械工程师张松游,一度只是个工会干部,无用武之地。我们发现后,先后提拔他担任了技术科长、副厂长、经委副主任,连升三级,工作都能胜任。习总书记还在第178页“深化改革要在思想上‘五破五立”一文中,写道:“在提拔人才时,讲文凭也要讲水平,不拘一格包括不拘文凭,无论大、中、小学学历,还是千里马、百里马、十里马,还是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各种年龄的人都使用起来,跑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我们的事业才会人才济济,兴旺发达。”

人才集聚,才出现百业待兴;人才交流,才出现盛唐之也;人才荟萃,才有了富国强兵。这么多的事例,这么重要的条例,这么有心的用人观点,这么豁达的胸怀,才使得不仅仅为正定,而且波及了全国、全党、全军的用人观念。有了克服困难的决心,人人争做有识之士,国家才能繁荣昌盛,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我们不仅要求自己毛遂自荐,而且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总书记认为只有念好“人才经”,才会开拓“翻番路”,百花齐放需要人才,百舸争流需要人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加需要人才。

2为什么我们要纳才,纳才是什么

怎样才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让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同志,放手使用,大胆信任,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习总书记在全县“放宽政策,振兴经济”三级干部会议上作了《人才对发展经济的作用不可估量》重要讲话,起草审定了54页《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广招贤才的九条措施》(九条),“九条”是专门为培养使用交流人才的具体措施。①热烈欢迎人才来正定创业;②大胆起用和广泛接受各种人才;③千方百计为人才的调动提供方便;④原为全国各地技术人员提供新产品;⑤人才由政府统一安排;⑥兴建“人才楼”和“招贤馆”;⑦成立人才技术开发公司;⑧积极鼓动院校定向培养人才;⑨实行人才流动。社会要发展,人才要进步,需要我们各级干部像习书记的“九条”一样,发掘各式各样的人才,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决心,对于有一技之长的人,采取群众推荐、开科考试、公开企聘等方式,把他们挖掘出來,对于要求进步的人才,要大胆起用和广泛接受,使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都应该争当“伯乐”。

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我们需要更多的栋梁之材。总书记早在1983年12月18日给河北农大全体正定籍的同学们写了一封信见第108页“建设现代化大农业要靠专门人才”,文中亲切地说“家乡的40多万父老乡亲都在翘首以待,盼望着你们早日以优异成绩成就学业,为祖国的‘四化建设挑梁扛住,竭智尽才”,落款还写道“你们的同志:习近平”。可见总书记对青年人才的爱护之情,对人民的血肉之情。同学们互相传阅着这封信,内心激动不已。清代顾炎武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书记加一句叫作“振兴正定,青年为先”。青年才俊们更加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准备回家工作,为家乡的美丽添砖加瓦。endprint

3怎么样获得人才

总书记在书中第122页“正定适宜走‘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中指出“人才开发工作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搞好人才的挖掘、引进、培训和使用为正定的经济起飞发挥骨干作用”。现有的人才发挥自己的专才,引进的人才发挥能工巧匠的作用,立足当地,放眼未来,起用各地的志士良才。总书记还在书中第175页“深化改革要在思想上‘五破五立”中系统地说明破除年轻干部缺乏经验,知识分子不重要的观念,树立了现代化建设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搞好“新老”“合作”,老干部应是老牛“应识前程,不用扬鞭自奋蹄”,年轻干部应主动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求知欲望,传帮带,老帮新的工作精神。这样我们才会人才济济,百业待兴。

为了聚其才,尽其用。总书记在书中第154页“念好人才经,开拓翻番路”中提出要多渠道开发人才,“主要抓了内用、外招、上请、下挖、进补、远育6个方面。①内用,就是用好现有的知识分子。例如青年作家贾大山,德才兼备。县委打破非党人士不认正职的常规,任命他当文化局局长,他上任后百废待兴,打开了文化工作新局面;②外招,就是把握人才流动的规律,多方面创造人才,从县外贸招揽各方面适用人才。例如为调入机械工程师刘玉仲,我们三下南皮,十次求贤,终于办成了调动手续,刘玉仲到厂后和其他同志一起创出了省优质产品X-195柴油机;③上请,就是聘请专家、学者为顾问扩大眼界,开阔思路。例如我们亲访面教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经济学家于光远等知名人士53名;④下挖,就是发现使用一批新素质分子,让他们领路示范。例如南岗乡有一个十九岁女青年,学得一手木工手艺,她每年带两三个徒弟,月收入不下千元;⑤近补,就是根据目前工作需要,搞好在职职工的文化补习,知识更新等工作。例如,正定县在职业教育方面,举办了机械、会记、商业、外语培训班,训练各种人才6670人;⑥远育,就是用发展眼光,抓好教育,搞好人才培养。例如抓民间办学,正定县在办学校已有32所,涉及无线电、钟表、缝纫、工程、木工、美工7个专业,学生来自13个省、市、自治区,已有毕业生304人。所以我们要借鉴总书记提供的六种生产发展的“人才经”,做好多方面开发人才的工作,既要把人才视为百年大计,又要着眼现有的人才队伍,把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当作建设祖国的需要,把提高普及人才观当作从政政绩的水平参考,坚持常抓不懈、老中青立体开发,才能使源源不断的人才为我所用。

总书记在书中不仅立场鲜明,字字情真地介绍说明了正定的发展,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且有针对性听取了当时的汇报,解释了当时的工作要点,大约收录了36篇的汇报,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我们从字里行间不仅感受到书记爱才、惜才、用才的决心,而且明白了为什么书记对人才的迫切渴望心情,在附录二蒋丰记者将发表的《中国青年》1985年第一期的通讯《他耕耘在正定的原野上》一书中记录了习总书记写的来信:“××同志,冒昧上书,请原谅……我们地处基层,人才短缺,况且我本人才疏学浅,涉政未深,经验不足,能力有限,也时时感到力不从心,经过慎重考虑,我想求助于您……聘请您为我县顾问,我想您一定不会拒绝正定县委,县政府及全县45万人民的一片诚挚之心的。”这样100多封落款学生“习近平”的书信寄到专家学者的手中,感动了一批像数学家华罗庚、经济学家于光远、食品专家杜子端等58名省内外专家,欣然应聘,组成了当时闻名的正定县顾问团为正定出谋划策,助办项目,正定正起飞在希望的田野上。

《知之深,爱之切》此书的出版发行,不仅弥补了地县级干部应该有的工作作风,工作要点,而且使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到总书记,做一方知县,安一片民心的伟大心怀,用浓浓的爱国意牵各方有识之士,铺出属于中国伟大复兴的道路、奠基之石,有了人才的“中国梦”,才有了将来的“世纪行”。我国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有志之士的情怀,是与人才紧紧地连在一起的。现在我们必须拿出治理人才的新举措,确保能者上,庸者下,钻战事上,钻营者下,会战者上,只会占钱者下,会干事的上,会来事的下,时刻牢记自己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例如毛主席对各大野战军主要领导配班子时,就表现高超的用人艺术,刘伯承的多谋配邓小平的善断,林彪的軍事才能配罗荣桓的政治工作,陈毅的革命浪漫主义配粟裕的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人人争当将军,进行退岗不退色的教育,使每个党成为一名人才,使每位人才成为一面旗帜,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方能永葆政治本色。“我们依靠人才治国,理政,安居,乐业,定能营造风泊气正的政治生态,更好担负历史赋予我们神圣使用。”(引自《人民日报》)我们更能从书中一览总书记的情结、人格和作风,正如大山同志用幽默的手法勾画出习近平改革的特点:“他是不穿西服的改革者,锐意进取而锋芒不露,让人们在接受历史性变革的同时,还能悠哉地喝上一盅,这是一位含笑进取的改革者。”endprint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
外向型县域经济的跨境电商模式研究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