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文 戴瑾
[摘要]动态比较优势形成和演进,必须从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最初要素入手,通过“干中学”和技术创新机制,在政府的间接作用下实现技术创新、规模经济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目前中国外贸高技术产业和中高技术产业均处于比较优势地位,其中高技术产业比较优势趋强,中低技术产业比较优势下降,低技术产业比较劣势有增强趋势。中国外贸实现转型升级必须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强化技术创新,合理使用研发投入;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降低企业成本;促进高质量人力资本培养与积累,鼓励人才合理流动。
[关键词]技术创新;比较优势动态演进;中国;外贸转型升级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4012
1引言
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经济依靠传统的比较优势获得了长足增长,中国进出口总额已经超越日本和德国,居世界第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上升至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中国外贸出口长期被固化在低端环节,出口产业自身创新能力不足,以劳动力要素成本为核心的传统比较优势开始弱化和丧失,而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外贸出口转型升级面临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研究技术创新与比较优势动态演进,探讨技术创新在动态比较优势形成和演进中的作用和影响,针对当前中国外贸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和解决思路,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相关文献简述
作为国际贸易理论基础和核心的比较优势理论,已经从静态分析发展到动态分析,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是对古典比较优势理论的延伸和发展。Krugman(1987)、Grossman(1991)、Helpman(1991)、Amsden(1989)等一大批经济学家都对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形成和发展做出贡献并产生重要影响。Redding(1999a)认为比较优势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演进,其中技术创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论及动态比较优势概念时Redding(1999b)认为该国在该时间点,该种产品生产活动机会成本的增长率低于其他国家时,就说明该国在该时间点对于该种产品生产活动才具备动态比较优势。或者说,某个国家的某个产业目前还不具备比较优势,但其处于高速发展之中,存在着发展比较优势的潜力,在未来某一时刻会发展成为该国的优势产业。必须强调,与静态比较优势不同,动态比较优势更加强调在一定的条件下,后发国家潜在的未来可能形成的优势。
动态比较优势形成和演进,离不开“干中学”、技术创新和政府的间接作用。Arrow(1962)认为“干中学”机制的重点不在于自主研发,而在于学习和积累。外生变量不能说明经济增长的动力与过程,知识增长与生产技术的提高主要是因生产而积累经验的结果;技术进步是知识的产物,学习的结果,而学习又是经验的不断总结;经验来自行动,经验的积累就体现于技术进步之上。Arrow(1962)强调实践学习效应,由于生产了更多的资本品而积累了更多的知识,使下一代资本品所含的技术水平得以提高;由于知识非独享性的溢出效应,使所有劳动力和固定资产在生产最终产品时的效率都能有所提高。Romer(1986)则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思想,认为知识和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力。Krugman(1987)和Lucas(1988)认为所谓技术变动或技术进步并非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发明,在许多情况下技术进步只是学到了别人已有的先进技术,这种学习过程有时并非是最初目的,而是在从事生产或其他经济行为时自然产生的副产品。作为先进技术的拥有者,有时也并非有意识转让或传播他们的技术,而是在贸易或其他经济行为中自然地输出了技术,称为“技术外溢”。经济学家把技术视为内生变量,认为技术和比较优势可以通过后天的专业化学习获得,或者通过投资创新与经验积累人为创造出来,强调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知识创新与经验积累。在政府间接作用方面,Redding(1999b)認为,比较优势由过去的技术变革内生决定,并又进一步影响现在的技术变革速率,受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现状约束。因此他主张政府应适当地、有选择地进行干预,这样会同时促进本国和贸易伙伴国的利益。
技术创新、规模经济和人力资本是动态比较优势形成和演进的关键因素。Grossman和Helpman(1990)分析了水平产品创新时动态比较优势差异,将产业内贸易放在动态框架下分析,证明了贸易模式是由各国研发出的新技术数量决定的。比较优势随着研发投资水平而动态演进。厂商之所以愿意进行研发投入,是因为由此获得的知识积累可以增加新产品的种类,提高生产力,从而获得垄断收益。Dixit和Stiglitz(1977)引入规模经济来分析比较优势,认为在两国的初始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即使不存在外生比较优势,但如果存在规模经济,则两国可以选择不同的专业,从而产生内生的后天的绝对优势。规模经济效应也可以使一国技术知识的增长率上升,比较优势得以动态演进。Findlay(1970)研究了具有相似要素禀赋的国家间贸易竞争,分析了人力资本的分配对比较优势和贸易的影响,结果发现具有相对同质人力资本的国家,出口产品所使用的生产技术以人力资本之间的互补性为特征。分工提高了个人的专业化水平,加速了个人人力资本的积累。这样,对于一个即使没有先天或者说外生比较优势的个人,通过参与分工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也能获得动态的比较优势。国内学者李麟(2010)、毛海丹(2012)、陈明秋(2012)、李翀(2015)也都对动态比较优势和中国出口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进行过深入研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
通过对动态比较优势的形成和演进规律的深入探讨,结合中国不同技术层次出口产业Lafay指数测算的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技术创新对中国外贸动态比较优势形成和演化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中国外贸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强化技术创新,实现从“要素驱动”战略向“创新驱动”战略转换。
3动态比较优势的形成与演进endprint
31动态比较优势形成的初始要素
初始要素即一国原本就具备的要素禀赋,这些基本的要素是动态比较优势形成以及后续演进发展的基础。根据H-O理论,自然资源要素、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和技术要素是奠定动态比较优势形成的初始要素。
311自然资源要素
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初期,许多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都会选择利用自然资源来发展相关产业从而振兴经济,充沛而低廉的土地、矿藏、物产、原材料等自然资源是生产力提高的基础。如果一国自然资源丰富、种类多样、价格低廉,既可以满足本国国内原材料供应,提高本国的生产力,也可以出口给许多自然资源相对贫瘠但又需要发展相关产业的国家,从而为本国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优势。
312劳动力要素
劳动力是任何生产过程中都不可缺少的要素,提高产业生产力及竞争力需要充裕、廉价和优质的劳动力作保障。高质量、高素质、高效率的劳动力资源会使得产业的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如果劳动力的成本较低,可以直接导致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继而也可以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313资本要素
资本是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必备的生产要素,資本很大程度上以投入的经费为体现。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撑,无论是资本密集型还是资源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都无法得到良好的发展。劳动力、资源、技术的供给都需要得到资本的支撑,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314技术要素
技术要素对于各国形成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其重要性日益显现。早在19世纪就已经有许多经济学家意识到了技术对于生产率和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但始终没有将其作为基础生产要素。在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技术在现代生产中越来越重要。可以说在上述四个初始生产要素中,技术要素是动态比较优势形成的核心和关键。
32动态比较优势形成和演进路径
321“干中学”
“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是指技术比较落后的国家不需要进行完全独立的技术研发,只需在发达国家技术外溢的同时通过边干边学,从而获得发达国家溢出的先进技术,因此“干中学”与技术外溢往往是相辅相成难以分割的。技术外溢(Technology spillovers)是指国家之间进行贸易时,自然而然输出技术的结果。与技术创新不同,技术外溢不需要大量投资和研究。“干中学”着重强调经验的积累,经验来源不同可能导致不同形式的比较优势演进。当“干中学”主要发生在本国或者本生产单位内部时,来自内部的经验交流与学习会使技术优势得以提升,此时动态比较优势演进就具有固定的特点;相反,当“干中学”的对象以国外溢出或来自其他生产部门知识、经验为主时,动态比较优势演进就具备更高的灵活性。
322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分为水平产品创新和垂直产品创新两种形式,无论哪种形式创新,动态比较优势的实现都是通过创新机制改变知识资本、人力资本的数量和研究部门生产效率来实现的。Grossman和Helpman(1990)分析了水平产品创新时动态比较优势的差异,将产业内贸易放在动态框架下分析,证明了贸易模式是由各国R&D新技术数量决定的,比较优势随着R&D投资水平而动态演进。具体说,每一个时点上贸易格局都取决于各国企业所拥有的科研项目的数量。对于垂直产品创新情形下,各行业贸易模式由技术领先的行业数量决定。另外,技术创新能影响比较优势的逆转,初始比较优势可能发生转化,从而使比较优势动态化。故无论是水平创新还是垂直创新,一国初始要素禀赋在经过技术创新升华后发生了质的转变,劳动力要素可以升级为高质量的人才,成为人力资本积累的基础;投入R&D部门的资本要素成为R&D经费;技术要素的投入提升了R&D效率,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支撑。
在初始要素作用下,“干中学”和技术创新成为动态比较优势形成和演进的转化路径。其中“干中学”具有短期作用,能使得一个国家、产业或企业凭借后发的学习机制在短期内获取动态比较优势;技术创新则具有长期作用,通过技术创新不断积累技术优势,实现长久技术领先,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保持比较优势。
323政府间接作用
政府的政策能够使一国在当前缺乏比较优势,但相对于其他国家却有极大“干中学”潜力或生产率增长潜力的部门从事专业化生产,使静态比较优势的初始模式发生逆转,从而获得动态比较优势。对于许多技术条件较为落后的国家而言,想要促进动态比较优势的形成,完全凭借市场和企业的力量,很难跨越技术的鸿沟。此时,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政府的力量,需要政府的支持和补贴,以此为杠杆撬动市场,激发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发挥作用,进而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落后产业获得动态比较优势。
33动态比较优势形成的核心因素
331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促进动态比较优势形成的基础和最关键因素,其中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包括R&D投入经费、R&D人员投入、专利数等。技术创新带给一个国家的优势非常明显,一方面,技术创新使得技术拥有国能够率先掌握某方面高端技术和R&D流程,从而能够在与该技术相关产业上获得垄断优势;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可以提升产业效率,继而降低生产成本,最终获得一定的比较优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比较优势也会不断发生动态演进。
332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即通过大规模的生产而引起经济效益的增加,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来看平均生产总成本不断地降低,从而可以获得低成本利益。此外,规模经济可以带来商品品种的多样化,产业内多样化的商品品种也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增加,提升竞争力与比较优势。规模经济还能够创造产业集群效应,对于高技术产业来说,这种产业集群尤其能够提升知识、技术在产业内的传播与推广,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从而使得比较优势得以演进。
333人力资本endprint
劳动力资源在经过“干中学”和技术创新影响后,进而转化成人力资本。该因素之所以能够影响动态比较优势形成,是因为一方面人力资本可以通过优化配置而投入各种生产、经济活动;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人力資本水平的提升还可以促进国家和企业的技术创新,促进R&D部门效率的进步。人力资本投入与R&D投入密切相关,只有当人力资本得到一定积累,R&D经费投入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并将经费、人力等要素发展成为对生产率有所提升的高新技术,以此推动着比较优势的动态演进。
图1动态比较优势形成和演进
4中国各技术层次产业比较优势测算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所带来的比较优势,发展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产业,使得纺织业、金属冶炼等产业在国际上具有一定比较优势。随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口号的提出以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出台,通过技术进步带动出口产业转型升级得到政府高度重视,为中国出口比较优势动态演进提供了动力。通过对近年来中国各技术层次产业比较优势进行测算,寻求出口产业比较优势演进规律,为探讨技术进步在动态比较优势形成和演进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41Lafay指数定义及测算方法
为了揭示中国出口产业比较优势动态变化规律,本文依据HS编码分类,采取Lafay指数对中国18类出口产品(19~22类因为数据不全故没有列入研究范围)的比较优势变化进行测算。Lafay指数优点在于既考虑了RCA、RSCA等指数所衡量的出口问题,将进口和复出口也考虑在内,是衡量比较优势较为完善的指标,比RCA指数更具有说服力。
对于国家i、某种产品j,该指标可以定义为:
LFIij=10xij-mijxij+mij-Nj=1(xij-mij)Nj=1(xij+mij)(xij+mij)Nj=1(xij+mij)
上式中,xij代表某产品出口金额,mij表示该产品的进口金额,N是各类型进出口产品的类型,若i国的产品j的Lafay指数大于0,则该产品对外贸易具有比较优势,小于0则具有比较劣势。其中,将比较劣势范围划分为≤-01,将弱比较劣势的范围划分为(-01,001),弱比较优势(001,014),强比较优势≥014。
42高中低技术产业分类方法
文章结合世界经合组织(OECD)对成员国高中低产业分类标准,利用HS产品编码分类,大致将18类产品分为高技术产业、中高技术产业、中低技术产业、低技术产业四个大类并测算出上述四个大类产品2000—2015年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情况。
43各技术层次产业Lafay指数测算及分析
如表1所示。
431低技术产业Lafay指数测算及分析
从2表可知,中国低技术产业中各类产品2015年Lafay指数基本上都≤001,即都处于比较劣势,从变化情况来看,植物产品由21世纪初的弱比较优势变为比较劣势,动物制品及食品饮料从强比较优势变为强比较劣势和弱比较劣势,动植物油和化学制品始终处于强比较劣势,也就是说中国低技术产业在国际上竞争力比较薄弱,整个低技术产业一直处于强比较劣势地位,并且有加剧趋势。
432中低技术产业Lafay指数测算及分析
从表3看出,直至2015年,中国中低技术产业总体上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尤其是纺织品Lafay指数一直在4~6,具备极强的比较优势。鞋帽制品、石料陶瓷制品、贱金属制品也具备强比较优势。从变化情况来看,自21世纪以来,矿产品一直处于强比较劣势,并且这种比较劣势有不断加剧之势;塑料橡胶制品虽然也处于强比较劣势,但比较劣势有不断趋缓之势;纺织品虽然一直处于强比较优势,但有所减弱;鞋帽制品的比较优势保持稳定;石料陶瓷制品的比较优势有愈来愈强之势;金属制品Lafay指数尽管不断波动,但最终还是处于比较劣势;贱金属制品自2011年以来比较优势不断增强。整个中低技术产业仍处于由比较优势转为比较劣势的趋势中。
433中高技术产业Lafay指数测算及分析
从表4看出,中国中高技术产业中皮革制品2015年Lafay指数超过014,处于强比较优势地位,木制品及木浆纤维纸制品等处于强比较劣势。从变化趋势来看,皮革制品自21世纪以来一直处于强比较优势地位,只是这种优势有所下降;木制品曾一度由强比较劣势转变为弱比较优势,继而又跌至强比较劣势;木匠纤维纸制品虽然一直处于强比较劣势地位,但劣势有所减弱,正在向比较优势方向进步。整个中高技术产业处于由强比较劣势转为弱比较优势的趋势中,且比较优势有持续增强的趋势。
434高技术产业Lafay指数测算及分析
由表5可知,中国高技术产业中,机电设备2015年Lafay指数为356,远远大于014,处于极强的比较优势,而运输设备及精密仪器却处于比较劣势。从变化情况来看,机电设备在21世纪初期Lafay指数非常低,处于极强比较劣势,但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其比较劣势不断降低甚至转变为比较优势产业,并成为比较优势最强的产业之一。与此同时,运输设备却从21世纪初期的强比较优势变为了现在的强比较劣势,精密仪器设备处于强比较劣势地位。总体来看,中国高技术产业近20年经历了由强比较劣势向强比较优势转换的过程。
根据以上28类产品Lafay指数测算,目前中国处于强比较优势地位的产业有纺织业、机电设备制造业、皮革产品制造业、鞋帽制造业、石料陶瓷品制造业、贱金属制品制造业。处于强比较劣势地位的产业有运输设备制造业、精密仪器制造业、木制品制造业、木匠纤维及纸制品制造业、橡胶塑料制品制造业、贵金属制造业、矿产品制造业、动植物制品制造业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根据四大类Lafay指数综合测算,高技术产业和中高技术产业都处于比较优势地位,其中高技术产业最具有比较优势。低技术产业比较优势动态变化呈现比较劣势,中低技术产业比较优势虽然经历了先降后升,但总体上仍然呈现下降趋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