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茂倩
摘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性和耦合度,它们属性相近、特征相似,具有极强的共生性和互补性;二者彼此依赖、相融共生、互促共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后显现出新的产业特征,形成文化旅游产业这一新的业态。相近或共同的产业属性和产业特征,是二者融合发展的现实依据。旅游、经济、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相关性,是二者融合发展的重要机制。推动和促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因素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为此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7)11-0037-04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之间有着天然的关联性和耦合度,二者同属现代服务业,具有极强的共生性和互补性。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将极大地改变二者各自的发展模式,有力促进国民经济的转型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要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在实现我国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所以能够融合发展,就在于二者之间存在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从影响和促成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诸多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看,二者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相近或共同的产业属性和产业特征是其融合发展的现实依据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虽然有着比较鲜明的技术边界、产品边界和市场边界,但它们的产业属性与特征却是相近或共同的。从基本的产业属性和产业特征看,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均为开放性、渗透性、兼容性很强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耦合性和互补性。旅游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体验活动,它自身就包含着大量的文化元素。文化产业要发展,又须通过创新持续向旅游产业渗透,不断开辟新的领域和空间。这是二者赖以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属性和产业特征的相近性、共同性,以及二者之间天然的耦合性和互补性,决定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性。文化元素既可通过向旅游产业渗透,成为旅游产品的核心要素,又能借助于文化旅游产品这一特色形式刺激文化消费,扩大自己的传播和影响,实现自身的繁荣发展。与一般的旅游产品相比,被赋予特色文化元素的旅游产品更具亮点、更有魅力。文化为旅游发展提供核心资源,旅游为文化繁荣提供广阔空间。由此可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①文化与旅游紧密相连、相互依存。文化因旅游而广泛传播、富于活力,旅游因文化而提升品位、
2.旅游、经济、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相关性是其融合发展的重要机制
尽管旅游、文化、经济分属不同领域,但它们之间却有着很强的相关性。旅游活动是一种经济活动,同时又是一种文化活动,其活动主体都是人。现代旅游业并不仅仅属于服务业,而是涵盖一二三产业、与其他国民经济部门关联度很高的综合性产业。为满足文化需求、获得某种文化体验和享受,人们出行旅游,发生的旅游消费有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反过来又不断增加人们的收入和消费能力,进一步刺激人们的文化需求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经济、文化彼此互动、相互交融,日益融合发展和一体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在一体化进程中,三者之间形成了这样一种互动互促机制:旅游活动靠旅游消费服务者提供的服务来实现,同时又通过旅游需求与供给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来实现;经济的健康持续运行离不开优秀文化的引领和支撑,先进文化通过规范人们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进而对其旅游出行和其他经济行为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分析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经济现象,是在市场需求和经营环境发生变动情况下文化资源要素和旅游资源要素相互渗透、越过原有业界优化重组的必然结果。推动和促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因素是多重的和复杂的,大致可分为内生性动力和外生性动力两种。
1.内生性动力
第一,市场需求拉动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逻辑起点。市场需求是市场经济发展演变的原动力。同样,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互渗透、融和的原动力也是市场需求。在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时,低下的消费能力限制了人们的旅游活动,制约了旅游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能力大幅提升,消费需求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现在,游客们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式旅游和一般性的悦目式感官享受,而是日益讲究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越来越把旅游作为一次文化之旅和精神之旅,愈加追求旅游所能够带来的文化体验与精神享受。对他们来说,出游的意义和价值已不仅是要舒缓工作或學习带来的紧张压力,更是要通过旅游来鉴赏文化魅力、感知文化神韵,从中汲取文化营养,提升自身文明素养。
第二,追逐高额利润和经济利益最大化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源动力。通过生产经营过程实现自身价值增值,追逐高额利润,是包括产业资本在内的所有资本的本性。无论文化产业资本还是旅游产业资本,它们都是以高额利润、经济利益最大化为追逐目标的。追逐高额利润、实现自身增值,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是产业资本推动二者融合发展的唯一目和根本动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运营的宏观环境始终是开放而不是封闭的,一旦市场需求和经营条件发生变动,并且跨界经营能够使自身价值获得更大增值、赢得足够可观的预期收益,产业资本便会不遗余力地狂热追求和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第三,企业的竞合行为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无论文化产业还是旅游产业的企业运营本质上都是资本运营。如上所述,资本运营的唯一动机和目的,就是使资本获得最大限度的增值。而要实现这一目的,企业就要想方设法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让顾客或消费者满意,以实现资本的价值增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要赢得消费者和市场,就会同其他企业展开激烈竞争。为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现代企业经营者摈弃传统的只竞争不合作、我受益你受损的零和博弈,转而推崇既竞争又合作、各方共赢的非零和博弈。为了构建非零和博弈式的竞合关系,文化企业或旅游企业便要理性地选择合适的竞合伙伴,以期与其进行企业重组和要素整合,发挥各自优势,携手搏击市场,合力开辟共赢局面。endprint
2.外生性动力
第一,创意产业勃兴助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创意产业是以文化要素资源为基础、以人才和知识产权为支撑、以知识创造力为核心的创造性产业,具有知识密集型、高整合性和高附加值的特点。这一新的产业形态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高增值性,它“通过应用技术的嫁接,可以比较深入地融入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从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进程,有效地扩大内需”②。可见,推动不同行业之间的跨界重组与合作,是创意产业的核心理念。在这一理念引领下,创意产业在促进现代产业融合发展尤其是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创意产业既能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载体,又可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渗透融合、向更加高端的产业形态转换提供推动力。
第二,技术进步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发挥了重要催化作用。产业融合是产业资本为提高效率、占据竞争高地、实现效益最大化而出现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创新,产业融合离不开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产物,文化旅游产业这一新产业新业态,就是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背景下出现和发展起来的。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迅速渗透和应用于传统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推动二者深度融合,由此催生了大批新型文化旅游产业组织,加快了对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升级,极大增强了文化旅游企业的竞争力。
第三,“市场友好型”产业政策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长期以来,我国实施以政府经济管制和行政直接干预为主要特征的选择性产业政策。这种产业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对实现经济赶超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抑制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作用的弊端。党的十四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产业政策加快从选择性向功能性转型,着力构建“市场友好型”产业政策。这一转型意味着政府对经济管制的放松和对微观经济干预的减少,从而为产业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这种产业政策转型效应,在助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尤为明显。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创新发展理念,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随着政府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经济管制的放松,以及限制条件的减少,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进程明显加快。
三、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实现融合发展,必须探寻到其各自资源要素相互渗透、流动交换的合适路径。笔者认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主要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路径。
1.宏观融合路径
第一,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要与区域发展战略相适应。文化与旅游的产业融合过程,是相关企业之间进行资源要素交换与重组的过程。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必须与区域发展战略相结合、相适应。当今时代,区域产业联动发展是促进区域发展的战略选择。应当看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离不开本区域内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区域产业联动发展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互促共赢的关系。区域内其他产业的发展,可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经济基础、提供有力经济支撑;在市场机制驱动下,文化与旅游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渗透、重组整合,不仅能够催生文化旅游产业这一新的业态,而且还可带动区域内其他产业发展。因此,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将其纳入整个区域发展战略加以统筹谋划。
第二,文化產业和旅游产业融合要与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设计相适应。所谓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指“公众对旅游地总体的、抽象的、概括的认识和评价,是对区域内在和外在精神价值进行提升的无形价值,是旅游地现实的一种理性再现”③。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是否适当,事关一个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并对区域内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产生深刻影响。文化和旅游资源要素的渗透、流动与融合,是在旅游目的地即有文化与旅游资源要素状况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实现这些资源要素的系统整合和优化组合。进行这种系统整合和优化组合,必须在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的指导下进行,而其核心目标又是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因此,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须使其产业融合战略与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设计相匹配。这样才能确保文化和旅游资源要素的系统整合和优化组合顺利进行。
第三,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要与区域产业分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适应。区域产业分工有利于突破行政壁垒,促进资源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区域产业融合与区域产业分工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产业分工是产业融合的重要基础,产业融合有助于构建新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产业融合既是产业分工发展的结果或产物,又是产业分工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文化与旅游的产业融合,是文化和旅游资源要素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驱动下自由流动,为打造新的产业比较优势而实现的最佳产业要素组合。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是文化与旅游资源禀赋地区区域产业分工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推动这一产业融合,必须在区域产业分工战略框架下进行,并与区域产业分工要求相适应。
2.微观融合路径
第一,基于资源要素禀赋的融合。文化和旅游资源要素禀赋,是一个地区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先天条件和比较优势,同时也是其推进二者融合、促进区域文化旅游新业态形成发展的基础。推动文化和旅游资源要素禀赋融合,应首先对已有的文化产品进行深度挖掘,提炼出其特有的文化内涵,然后以这种文化内涵为魂,赋予相关旅游产品全新的理念与价值,为其注入特色文化元素,进而形成对游客更具吸引力的新型资源要素,提升旅游产品及其产业链的层次和水平。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之间彼此进行要素交流互换和创新组合可能性的研究分析,悉心找出二者彼此吸引、相互融合的核心要素和关键节点,然后紧紧围绕这个核心要素,把握好这个关键节点,推动文化和旅游资源要素禀赋的有效融合。endprint
第二,基于技术创新的融合。技术创新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引擎。在许多情形下,文化价值、理念、创意等资源要素要渗透融合到传统旅游业中去,客观上要求有一定的技术手段为其提供支撑和保证。譬如,推动声光电综合集成、动漫游戏与虚拟仿真等技术在旅游产业项目中的集成应用,以增强该项目的文化艺术魅力;推动数字化技术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中的集成应用,使更多的文化价值、理念、创意向旅游产业渗透;推动文化旅游领域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关键装备的研发,以充分发挥创新技术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的介质作用,等等。
第三,基于市场优势的融合。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率的形式,也是推动不同产业间相互融合的关键。在产业融合中,要素融合、技术融合都很重要,但它们都要以市场融合为导向。克雷斯腾森和罗森布鲁姆认为,许多公司技术融合战略的失败,不在于受到技术能力不足的阻碍,而在于它们联结“新价值网络”能力的不够,体现在与特殊的供应商和消费者的联系不够,因而不能充分创造新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④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既要着力推进资源要素融合与技术融合,更要致力于二者在市场层面的整合与优化。应通过市场化过程,找准市场定位,强化市场细分,对文化旅游融合产品进行项目投资与商业运营,采用滚动投放方式,分步骤、可持续地吸引顾客,刺激消费,扩大市场份额。
注释
①刘云山:《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在2010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的主旨演讲》,《光明日报》2010年3月24日。②厉无畏:《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第1期。③郑艳红:《关于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的思考》,《科技视界》2012年第12期。④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5期。
责任编辑:瑜言
Analysis of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Meng Maoqian
Abstract:There is a close correlation and connection between cultural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They have similar attributes and similar features, and have strong symbiosis and complementarity. They rely on each other, integrate and promote each other. Cultural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permeate and integrate with each other, revealing new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ing the new business mode of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Similar or common industrial attributes and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realistic basi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The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economy and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for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The dynamic factors that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are multiple and complex.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from the macro and micro levels.
Key words:culture industry; tourist industry; integrated development
中州學刊2017年第11期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2017年11月中 州 学 刊Nov.,2017
第11期(总第251期)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No.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