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人居环境研究

2017-12-14 03:38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2期
关键词:拉萨市人居环境

(西藏大学 西藏 拉萨 850000)

拉萨市人居环境研究

彭诗怡吕志强常青

(西藏大学西藏拉萨850000)

通过对人居环境概念的阐释,和高寒地区代表城市拉萨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三个代表时期的居住区做实地调研,并总结其发展规律和提出拉萨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方向。

拉萨市;人居环境

一、概念的简述

(一)发源。18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世界城市化发展逐步加快,同时城市问题也日益加剧。人居环境成为了学者们密切关注的话题。根据研究问题的出发点、主要研究内容,西方的人居环境思想发展可分为19世纪末至二战前、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个阶段。[1]

(二)意义。人居环境,顾名思义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人居环境科学在中国发展至今大概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从最初鲜为人知,到现在众多学者不断关注和研究,在较短的时间却有不少的理论成果。

(三)目的。人居环境科学着重探讨的是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其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聚居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便更好的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二、研究状况

第一阶段(19世纪末至二战前)主要是对自然生态观和功能与结构形体的研究。在工业迅猛发展的时间背景下,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集聚增加,由此引发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深切思考。1898年,霍华德首先提出“花园城市”的概念,在发表的文章《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建设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城市来改善城市质量。盖迪斯强调将自然地区作为城市规划的基本框架和背景。芒福德在众多研究者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他将人居环境理论中的区域看做一个整体,他包括城市、小城镇和乡村,将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佩里在人居环境的功能与结构形体研究中,首先提出“邻里单位”的概念[2]。1933年,CIAM提出《雅典宪章》将城市的功能分为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个区域,并强调“居住是城市的第一功能”。在此阶段人居环境学还没有正式的学术术语被提出,但其实质已得到众多学者关注了。二战后,道萨迪亚斯首先提出人类聚居学的概念。继续大规模重建的情况下,人们高度关注人类生态环境,开始构想人类环境模式,由此人居环境科学被创立。随后福克斯强调要建立起应用“人居环境”观点思考的方法[3]。1980年联合国大会向全世界发出呼吁“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开始推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拉萨。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府,位于雅鲁藏布江直流拉萨河北岸,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196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拉萨为地级市,1982年又将其定位首批公布的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拉萨市辖7县(当雄县、堆龙德庆县、曲水县、墨竹工卡县、达孜县、尼木县和林周县)1区(城关区)。全市总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9平方公里。主要研究对象为市区区域。以传统居住区、改革开放后修建的居住区、近期居住区三个时代代表性居住区为着重研究对象。

(二)地理环境。拉萨市区地处河谷冲击平原,地势由东向西倾斜,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故有——“日光城”美称。年降水量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称为雨季。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零下14℃。空气稀薄,气温低,日温差大,冬春干燥,多大风。年无霜期100~120天。

(三)区域现状。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之后,得到中央和的兄弟省市区对西藏经济发展的大力援助,注入了大批内地各民族地区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进藏。先进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慢慢影响着建筑形式。传统的建筑材料为木材、石料、阿嘎土、黏土等。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大批专业技术人员进藏后,带来了内地早已开始使用的水泥、钢筋等材料。

居住区的建筑形式也随之改变。与此同时,渐渐改变的不仅仅是建造技术和建筑材质。传统居住形式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开始出现了如内地般的小区、甚至商品房。开始注重绿化、景观等与居住区相结合。拉萨作为一个旅游城市,为了保持已有城市风貌,老城区的总体规划做出了明确规定。历史城区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保护历史城区传统的平缓、开阔的空间形态,保持重要文物古迹之间视廊的通透。历史城区内新建建筑地面以上高度原则上不得超过15米,传统街巷红线两侧各30米范围内新建建筑地面以上高度原则上不得超过12米。随着新区的不断开发和经济发展,新区内开始出现高层建筑屡见不鲜。

(四)调研报告

1.八廓街附近人居环境。八廓街又名八角街,位于拉萨市老城区大昭寺外围,内里的街道凌乱狭窄且岔道较多。其中有约200个左右居民大院。居住区内设施简单,且无绿化,地面为石板铺贴。大多数居住区从不宽的街道开一道大门进去为一独立的小区。街道凌乱,岔道多,石板铺面。

2.团结新村住区。团结新村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相较于八廓街附近的住区,团结新村的住区街道相对较宽了,但停车仍存在问题。居住建筑有独栋式的,也有一楼独院,二三四楼从背后一个小门进入的形式。居住区呈现较为集中的状态,从小巷进去以后,经过不规则的小径可通向一个个独立的小院。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已发生了改变。

3.城关区东城金座。东城金座位于拉萨市城关区纳金东路,设计于2008年,建筑体形为条式,居住建筑结构类型为剪力墙结构。公共建筑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建筑墙体采用页岩多孔砖,等一系列建筑材料发生了很多改变。商住一体开发。住区内路面材质为挤塑聚苯板,且出现了绿化。小区内做了简单的景观和石材铺面,并设有地下停车场。

图1 八廓街

图2 团结新村

图3 东城金座

四、结语

通过对三个不同时期的居住区人居环境的实地调研发现,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从开始狭窄的街道,没有绿化,到逐渐街道变宽,绿化增多等现状发现,生活环境舒适度不断的提高,而作为具有藏族民族特色的地区,如何在适应环境,传承文化的前提下,使人居环境舒适度提高,使矛盾成为亮点,是将来拉萨人居环境发展的难点也是重点。

[1]住宅小区人居环境的评价研究_宋宏

[2]李德华主编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陈浮、陈海燕,城市人居环境与满意度评价研究,人文地理,2000.8vol,15,No.4,P20一23.

西藏大学研究生高水平人才培养项目项目编号2015-GSP-018

彭诗怡(1991-),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工学硕士,西藏大学工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猜你喜欢
拉萨市人居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拉萨市歌舞团迎来建团60周年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关于西藏饲草种植模式探讨——以拉萨市为例
拉萨市近54年气温变化特征
环境
拉萨市土壤肥力变化趋势与改良策略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