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式”材料在中班创美活动中的实践研究

2017-12-14 08:30浙江省海宁市鹃湖幼儿园於佳萍
家教世界 2017年33期
关键词:美术创作幼儿

◆浙江省海宁市鹃湖幼儿园 於佳萍

“多变式”材料在中班创美活动中的实践研究

◆浙江省海宁市鹃湖幼儿园 於佳萍

一、背景与意义

在幼儿美术中我们首先要简单、操作起点低,足以使幼儿能够联系已有的经验参与活动。但是,起点低并不等同于一直在低起点上徘徊,必须思考如何推动幼儿发展的空间,怎样根据幼儿个体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在宽松的活动中自主地选择材料进行活动,以及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掘幼儿的创造潜力。

在艺术教育中,教师会提供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布艺、木料等,让孩子们加以运用并创设性地反映情感、生活等。

创造性美术活动简称创美活动,是指启发幼儿运用发散的方式进行思维,以诱发幼儿的创造力为主要目的的美术活动。也是幼儿在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中,不拘泥于表面的形式,在大量创造性设想的基础上,经过交互融合以及分析比较之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的一种放射式的方法。因此材料在创造性美术活动的开展中有以下价值:

1.生性喜欢

幼儿生性喜欢艺术,而材料的运用是幼儿表现对周围事物感知、理解,抒发内心情感的一种自然的方式。在学习中能够充分感受和体验,学会去发现美,并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2.挖掘材料

材料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工具,是孩子们学习、创造的中介与桥梁,而运用特殊的材料会使幼儿产生更浓烈的创作兴趣。同时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令孩子们既熟悉又新奇,它们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唤起幼儿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欲望。

3.创作形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教育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发展,适合其兴趣、认知水平,可供他们自由选择的宽松的环境。在幼儿创造性制作活动中正式与非正式活动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支持的,而在创美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个体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进行自主选择、自由结伴活动,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运用各种感官探索材料,选择不同的方法,尽情发挥创造性思维,大胆而真实地表现自己,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

二、研究内容

(一)研究导图

(二)预设具体策略

种类 材料 目标 表现手法原生态材料树叶、树枝、树皮、花瓣、各种植物的果实、种子,石头、泥沙等。激发幼儿根据事物的外形特征大胆想象,观察和感受不同事物自身的肌理特点,大胆创作出新颖奇特的作品,发展想象与创造。通过粘贴、添画、拓印、组合、立体等手法进行创作活动。生活材料包装盒、瓶瓶罐罐、袋子、纸团、管子、盖子、旧报纸、旧杂志等。鼓励幼儿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对其进行巧妙改造、组合。通过搓、揉、捏、压、组合、垒高等手法进行创作活动。

1.材料价值

材料在创美活动中是孩子们学习、创造的中介与桥梁,而运用特殊的材料会使幼儿产生更浓烈的创作兴趣。在材料的选择上教师注重引导孩子们去关注生活中的材料。如在班级里我设立了“材料收集站”,孩子们已经养成了随时收集各种原生态材料和生活材料的习惯,他们会将旧杂志、包装盒,包装袋、饮料瓶、冷饮盒子、盖子,以及果壳、蛋壳、树叶、种子、石块等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清洗干净后带来,并分门别类地投放到收集箱内,以备创作之用。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材料既熟悉又新奇,既贴近他们的生活,又易于唤起幼儿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欲望。

(1)幼儿年龄特点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身心发展水平不一样,在运用同一性质的材料时的目标和要求也是不相同的。如“纸”这一教育内容,小班幼儿只能进行纸的撕、团、粘贴活动;中班幼儿操作能力有所提高,可进行纸浆平铺、剪拼贴纸等活动;大班幼儿动手能力明显增强,可尝试用纸浆造纸并作画,还可以进行大型纸箱纸盒装饰、拼搭复杂造型等活动。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活动目标和要求不同,教师选材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定位,方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课程目标定位

幼儿的能力、水平千差万别,同年龄段的孩子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创美活动中,不能用同一标准衡量班级所有的孩子,目标的确立要考虑到大部分幼儿能否达到,对能力强的幼儿可适当地提高要求,对能力弱的幼儿则可降低要求。这样确立教育目标,幼儿的学习兴趣才得以持久,自信心才不断地增强。

(3)材质基本属性

琳琅满目的生活材料有着各自的特征和性能,要完全发挥它们的美术功效,在一次操作中并不一定能够实现,教师必须根据本班幼儿的能力、水平,有梯度地逐层开展活动。在创美活动中目标确立逐层递进,活动深入并方向明确。

2.材料表现

动画片中的“千变万化”基于一盒奇妙的积木,小木偶就是不断地用这盒积木变化拼搭了各种各样的造型。然而我们孩子们可以对照动画片中的故事情节,再现房子、车子等造型,在反复操作中熟悉材料的特性,积累经验,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能够留住更多的时间让孩子们充分想象出更多的奇思妙想,拓展创造力,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欲望,这样的“小材料”起到了奇妙的“大功用”。

(1)“多视角”策略——通过观察,培养思维能力

在幼儿美术中我们首先要使幼儿能够联系已有的经验参与活动。同时根据幼儿个体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在宽松的活动中自主地选择材料进行活动,以及更加有效地发掘幼儿的创造潜力。这时候教师应引导幼儿尝试从一个物体过渡观察到物体的多个图像观察,通过实际观察,幼儿可以有兴趣地发现同一物体的不同的面呈现不同图像,打破了幼儿对一个物体只有一个图像的固定认识。此外,一个物体可以延伸至周围事物,提示和鼓励幼儿到市场周围仔细观察,体验多角度观察事物所呈现的图像的多样性。

a.图行逆向:

同一对象,多种角度。对同一件事物要启发幼儿学会从多种角度去观察,从多个方面去表现,这将会使幼儿了解事物变化的多样性。通过不同形状的展示发挥幼儿更大的创造性。

b.形状放射:

以往美术活动衡量的标准是以幼儿作品的效果,即在造型、构图、色彩上是否符合要求。其弊端在于片面地强调了技巧,封闭了幼儿创造的潜能,扼杀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而创造性美术活动打破了这一死板的教学模式,强调了技能的简单重复。美国环球教育学会美劳研究所所长刘纯芳教授常说:“重复,重复,再重复。”简单重复,举一反三,幼儿熟练以后自然就形成自己的技能了。与成人相比,幼儿园年龄阶段的幼儿总体水平都很低,但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生活经验日益丰富,幼儿美术表现能力也不断提高。幼儿技能的低起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熟练感变化受到教师和同伴的影响,过多的强调技巧会使孩子感到困难而退缩。

(2)“因意施材”策略——提供层次材料,提升思考能力

因意施材就是指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同一形象的作品。它反映出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受制于意图与构思,也反映出意图与构思的准确、充分的表达必须以相应的材料作为依托,二者是互为依存的关系。

a.同行同构:

同行同构是指借助美术等艺术形式,充分表达作品中的情感,能够让幼儿在学习中融会贯通,将教学的目标、方法以及内容等进行有机整合,最终实现教学方式与教育目的的融合。教师自己应熟悉各种材料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把最适合幼儿、对于本次活动来说最具有表现力的材料提供给他们,让幼儿把材料与自己的经验联系起来,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

b.异质同构:

幼儿会根据材料本身的特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头脑中对材料进行充分的想象,构思出多种方案。

(3)“因材施艺”策略——通过多向互动,推动创变表现

因材施艺就是指用同一材料制作出不同形象的作品和用多种材料制作出多种形象的作品。“因材施艺”属于逆向思维方式,即通过对一个非具像的形体痕迹联想到某一具体事物,并创造出形象来。这种现象表现为“迁想状物”,即根据眼前的物体形状联想出某物的形状。由于材料的性质与形态、创作的意图、审美观点的不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

a.叠加法:

对于水彩画色彩叠加法来说,有时即便颜色相同,如果叠加的顺序不同,也有可能表现出不同的色彩效果。

b.变形法:

就是借助幼儿的加工技巧对材料进行加工,改变材料的形态,从而实现创作作品。其中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利用原材料直接加工成型;二是把原材料裁剪成零部件,在对零部件进行加工,然后组合;三是通过中介环节(例如制作模具)来成型。

c.X光:

X光也称“透明”画,指幼儿在绘画表现时,总认为客观存在的东西,都必须把他们画下来,虽然是重叠的两物,但画面上还是互不遮挡,全然不考虑透视的绘画现象。这种透明式的画法宛如幼儿的视线,就像X光一样穿透任何东西似的,所以也称为“X光的画法”。

猜你喜欢
美术创作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