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雁
【带班主张】
【老班档案】高雁,江苏省淮安市天津路小学教师,一级教师,淮安市教学能手,淮安市十佳教育工作者,淮安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016年度江苏省优秀班主任,2016年淮安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多篇德育论文获市级评比一等奖,在《江苏教育》《教育视界》等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
让学生自觉地成长
高 雁
班主任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班主任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感、归属感和成就感。班主任要细心觉察、敏锐感知,精心预设适切的教育活动,给学生提供“爱”的养料,营造“家”的氛围,搭建“秀”的平台,插上“飞”的翅膀,让学生自醒自悟、自觉成长。
班级建设;内在需求;自我教育;自觉成长
班主任是学生的主要精神关怀者,理应关注学生成长过程的内在需求。学生的成长规律告诉我们,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自主”的过程,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对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等这些不同层次的内在需求,教师不能清单式地给予,而应唤醒式地让其自己获得。“唤醒”的过程就是教师提供“爱”的养料,营造“家”的氛围,搭建“秀”的平台,为学生插上“飞”的翅膀,让学生在唤醒中自醒自悟、自觉成长的过程。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爱的滋润。现在的孩子都是在爱的包裹中长大,他们并不缺少爱,缺的是对爱的感受力。让学生懂得爱、学会爱,这才是教师的重要工作。
1.既无微不至又点到为止,培养学生爱的感受力。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得到那么多的爱,却感受不到被爱的幸福,我想可能是因为爱的泛滥致使他们爱的感受力下降了。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点拨感化。我们班的丽丽生病了,连续两天没来上课,我立即打电话关心问候。第三天丽丽来上课了,我立刻邀请语文、数学、英语三位科代表给她补上落下的功课。课间,我和她谈心,问她生病的感受。一开始,她只觉得生病很难过,要打针、吃药,还会落下功课,所以很讨厌生病。后来我引导她:生病的时候,身边的人都怎么对待你的呢?她立即感受到生病也让她得到了优待。于是,我建议她用笔把自己在生病期间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学生的记录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生病的滋味真好!前两天我生病了,整天忙于工作的妈妈也请了假,陪我去医院,喂我吃药;老师打来电话了解我的病情,让我好好休息;回到校园,同学们立即将我保护起来,还扶我上下楼梯,落下的两天功课也很快补上了。谁说生病很痛苦,生病可以得到这么多人的爱,这种滋味简直好极了!”从学生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她真切感受到了来自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爱。
爱的感受力还可以在学生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过程中培养。如让学生在与自然的亲近中,通过亲身体验感受露水的清凉、花朵的芬芳、果实的甜美……在亲近与体验中,学生领略到这些都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惠。当学生能将一花一草融入自己的生命里,“爱”的种子便会在学生心中萌芽、生根。
2.种一粒,绿一片,培养学生爱的行动力。
当学生感受到爱的温暖,领略到爱的美好时,班主任还要善于对学生进行“移情”教育。如让生病的学生设身处地想一想:你在生病时被人关心很温暖,那么当父母、老师或同学生病时,是不是也很想得到关心呢?你又会怎样去关心他们呢?再如当学生欣赏小草的翠绿、花朵的绚丽时,想象一下小草被踩踏、花儿被采摘时,它们又会有什么话要跟我们说呢?通过换位思考,使他们能与花草感同身受。“移情”就是为了唤起情感共鸣,心为之所动,情方能萌生。情生则行随其后,一切都会水到渠成。当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爱转向主动地施爱时,这时爱已经在他们心里开花、结果!
把爱悄悄植入学生心田,当学生时时刻刻感受着爱与被爱的幸福时,爱便可化作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不断推动着学生向着“善”的那一面自觉成长,也带动班集体在一种“和善”的氛围中健康发展。
班级是学生成长中除家之外最重要的生活场所,所以它又被称为孩子们的第二个家。那么,孩子最想从这个家中得到什么呢?当然是拥有家的安全舒适与家人的亲情。
1.让班级像家一样安全舒适。
家首先要有一个舒适、优雅、愉悦的外部环境。从开学的第一天起,我就和学生一起投入到打扫环境的活动中来。把教室打扫得像家一样窗明几净:课桌整齐、地面洁净、物品摆放有序。在这个过程中,我利用学生手头的各种资源,让他们尽量多地为班级效力,从而让学生在班级里找到归属感。如发动学生筹集图书,充实图书角;让学生从家中搬几盆花草,建设植物角;让心灵手巧的学生布置板报。围绕一个主题,师生一同进行班级环境建设,营造一个有特色的班级环境是开学初最重要的事情。学生们生活在自己亲手打造出来的洁净卫生、舒适优雅的环境中,当然就多了一份主动爱护的意识与责任。
家当然少不了一份重要的“家规”。“家规”制订既要大家共同参与讨论,更要体现出一份“温情”。如“老师是一家之长,请做好孩子的榜样”“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请端正态度”……“家规”开始只是就学习、礼仪、卫生、纪律等方面浓缩的一句话,后来在班级公共生活中,学生们不断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完善,让“家规”越来越有温度。“温情家规”让学生们既规矩地生活,又有一种安全温暖的感觉。
2.让班级像家一样充满亲情。
作为“家长”,班主任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不歧视;要经常拥抱自己的学生,真诚地赞美每一个学生;要在学生间营造一种“亲如兄弟姐妹”的同学关系,鼓励学生以“兄弟姐妹”相称,像亲人般地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尤其当“家庭成员”生病或遇到困难的时,“家”里的每个成员都要担起照顾的责任。在亲情般的人际交往中达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理相容,亲密无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集体是一个有力的教育工具。那么为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向上的班集体,铸造一种班级精神,让他们拥有归属感,就可以促进他们生成为了集体而努力的情感。”快乐向上的班集体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找到“家”的感觉,从而在心里升腾起为“家”而努力的情感,激励着学生自觉地成长。
如果你对学生说“让我好好地管管你”,学生一定不乐意,当我们换种说法,如“让我来帮帮你”,学生一定能欣然接受。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把“管”的权力交到学生手中,改“管学生”为“帮助学生管好自己”。
1.人人有岗,岗岗有责。
开学初,我会通过“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班委会和中队委的核心成员并明确其职责,对他们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全面熟悉并胜任本职工作。开学两周后,我会根据常规管理的需要,广泛征集班内学生的意见,设置具体小岗位,如“红领巾检查员”“课间安全督查员”“课间卫生保洁员”“餐桌美容师”等,并组织学生进行“竞选演说”认领岗位。人人有岗,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了存在感;岗岗有责,让每位学生时时、事事依规则办事,唤醒学生的“规则”意识,让他们学会自律。
2.定期轮岗,适时换岗。
对于特殊的岗位,我采取的是定岗不定人的制度,学生定期轮岗。一周一换、轮流安排、人人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会理解他人,学会担当。我们的轮岗主要由学生自由协调,协调好后向班主任提出申请。一般情况下,学生只有在胜任一个岗位一个月之后才能提出轮岗申请。定期轮岗、适时换岗,既消除了学生的岗位倦怠,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有时有些小岗位会发生矛盾冲突,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及时合理并岗。“小岗位管理制”把管的权力还给了学生,让学生从“他治”“他律”走向“自治”“自律”,从而促进学生自觉地成长。
学生在温暖的班级生活中,羽翼渐渐丰满,飞出去便成了他们新的需求,为他们准备好行囊,指明远飞的方向,这也是班主任的职责。
1.搭建平台,体验成功的喜悦。
我们每学期组织一次“秀我风采”活动,让每位学生都能走上舞台,展示个人才华。每逢节日庆典,我都会主动联系其他班级,让学生跨班联动,满足学生“走出去”的表现欲望。每当有学校组织竞赛,我都会积极鼓励学生踊跃报名,不断给予他们鼓励,增强其自信。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积蓄了力量,积攒了经验,也拥有了自信,越来越多的学生带着成功的体验走向更为广阔的舞台。
2.指明方向,展望美好的未来。
“心中有梦,才能成功”,指导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自己的梦想,给自己“冠”以美丽的“星名”。“小飞侠”汪晋松、“天下第一厨”李彦元、“钢琴小王子”陈子轩、“中国好声音”杨冉……给自己“冠名”,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怀着美丽的心愿一路向前。
学生的成长不可替代!我们要告诉学生:自己的心路自己感悟,自己的日子自己经营,自己的美丽自己欣赏,自己的明天自己盘算。作为班主任,要细心地觉察学生的需要,静心创设适切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长知识、长才干,实现自觉成长、健康成长。
G451.6
A
1005-6009(2017)79-0034-03
高雁,江苏淮安市天津路小学(江苏淮安,223001)教师,一级教师。
图片新闻
2017年全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竞赛在常州举行
2017年9月26-27日,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2017年江苏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竞赛在常州举行。本次竞赛共有来自全省13市的78名班主任参加,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三个组别,每组分别设一等奖5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3名。竞赛内容包括小论文评选、笔试和面试三个部分。竞赛聚焦班集体管理团队建设,关注班主任以理论研修为基础,反思实践为重点的班主任工作研究能力;聚焦班主任设计主题教育活动的能力,考查班主任掌握、运用相关政策和德育原理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提升班主任建班育人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