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青铜纹饰在篆刻艺术中的应用(下)

2017-12-14 15:46:52孙智胜
江苏教育 2017年77期
关键词:鸟虫章法青铜

孙智胜

古代青铜纹饰在篆刻艺术中的应用(下)

孙智胜

中国古代青铜纹饰丰富多彩,这些经典艺术的文化内涵深刻地影响着浸润着中国篆刻艺术。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可分为三大类:几何纹,动物纹,人物活动纹。古代青铜纹饰对篆刻艺术的影响体现在:青铜器形制对印钮艺术上的影响及运用;青铜纹饰在印章边款艺术上的应用;青铜器纹饰在篆刻印面章法和字法上的应用。

青铜纹饰;篆刻

(三)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在篆刻印面章法和字法上的应用。

1.在篆刻艺术章法上的应用。前人对章法有过精辟的论述:“一印之章法,如大匠之造屋,先酌地势之形,图像之间架,及胸中有全屋,而后量材准尺寸……”综观历代有成就的篆刻家,均十分重视章法,犹如绘画的构图。一方印章的篆法、刀法无论有多精彩,若是章法平庸,则前功尽弃。篆刻家往往把所要刻的文字,视印面位置一字一画地置于印章之中,使其各得其位,整体虚实相间,顾盼生情,妙趣横生,可终成上品神品。青铜纹在篆刻章法上起到的作用,使篆刻更加生动、古朴、高雅。笔者认为有很多种,这里略举几例:

(1)借边。借边是在文字有较长的线条与印边栏重合时,为了打破平行线可用青铜纹替代边线的一种方法。如“马苏珊”等3方印的章法就将青铜纹饰作边;再如,“徐成舍徐仁”和“中陶父”印的借边,分别用四兽纹和亚形龟纹作纹使印边产生华丽感,这些增加了印章古韵气息。

“徐成舍徐仁”和“中陶父”印借边纹饰

朱复戡 马苏珊

(2)避同。在一方印章中出现重复字或一个内容刻两方以上的印,在创作中是常遇到的。字重和印重复,必须在字法、章法或形式上进行变化。若千印一面,凡字定式,皆为印匠所为;高手刻印,以变化为能事,若再注入青铜纹元素,更为奇妙、奇观,引人入胜。

(3)对称。将青铜纹饰引入,在布排印文时将中心线两边的繁与简作基本近同的处理,使相对的两个部分在朱白的量感方面相称,以达到互相适应的效果,从而增添装饰意趣。如“赐兰堂”“何氏乐石”二印。

赐兰堂

(4)代字。用青铜纹饰代替印章中的相关文字,使印章构图图文并茂,古韵横生。如朱复戡的“龟鹤同春”印、“孺子牛”与“牛山朝子”中“牛”字,分别用青铜动物纹龟、鹤、牛肖形来代字。

朱复戡 牛山朝子

朱复戡 龟鹤同春

(5)补白。在印章构图中,单字或一些印面留有空白较多,显得单调乏味时,可用青铜纹元素补入,使印章整体协调,达到印章构图形式美。如朱复戡的“文”印增加一鸟形后,“朱氏吉金”印增加双龙纹后,意韵非凡。

朱复戡 文

朱复戡 朱氏吉金

(6)巧美。为了达到印章的构图美,有时可将一些青铜纹巧妙植入,有机相融,可使印面美感顿生。如“日火金”押印;再如“凤栖铎”一印,将青铜凤纹作抽象变化后,形成欲飞状,栖于树枝,在铎形之中。

凤栖铎印

火日金印

(7)纹美。用青铜纹中的人物活动纹、动物纹篆刻一些人物、生肖或动物,其中保留一些或对动物纹饰稍作增减,其作品会更显得古拙、高雅。如朱复戡篆刻的“龙凤呈祥”“虎”印,用龙、凤、虎纹刻就,美感顿出,显得高古。

人骑鹿

人肩戈形

双龙古玺

朱复戡 龙凤呈祥

朱复戡 虎肖形

2.在篆刻艺术字法上的应用。字法是篆刻文字的变化规律和艺术处理方法。文字的选择包括书体的选择和文字内容选择。这里涉及字体、形貌、虚实、笔画线条态势等。青铜纹饰的渗透与应用,特别是动物纹的运用,使篆刻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争奇斗艳、百花齐放的新境界、新面貌,呈现了“四化”现象。

(1)在字体审美上呈现了篆体鸟虫化。鸟虫篆是先秦篆书的变体,属于青铜器物金文里的一种特殊美术字体。它是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代盛行于吴、越、楚、蔡、徐、宋等南方诸国的一种特殊文字。郭沫若认为鸟虫书是“于审美意识之下所施之文饰也,其效用与花纹同。中国以文字为艺术品之习尚,当自此始”,正因为当时审美取向的演变,使这种字体变得高贵而华丽,富有装饰效果,变化莫测、辨识颇难。篆体鸟虫化,正是那个历史时期纹饰艺术、篆字变革相互渗透与影响的结果。当今的印家,也都是以敏锐的艺术眼光,从这种艺术字体中汲取营养,进行传承借鉴与再创新,成就了一代鸟虫篆篆刻大家,如当代篆刻名家韩天衡等。

鹄头篆

鸟篆

龙篆

(2)在形貌视觉上出现了形体具象化。字体中有些线条不是动物纹饰的形状,由于受印面设计构思需要,使线条异于普通笔画,带有某种具象化的特征。通过对线条粗细盘曲、补空灵活、加花装饰、匀而不满、打破对称、相对规律等手段的变化与处理,使得非动物纹饰线条形态表现出类似于具象化的丰富变化,既增加了印面的繁复效果,又与动物纹饰线条很好地融为一体。如图。

王氏信印

武意

夷吾

日利

(3)在虚实关系上出现了详略两极化。对一方鸟虫篆刻印章而言,涉及主次、虚实对比美学创作原理。古人在鸟虫篆篆刻中早已渗透了多种审美观念,并运用包括虚实关系等一些原理,这些在许多秦汉鸟虫篆刻章法中已得到印证。在对单个字字体虚实关系处理上,古人创造鸟虫篆艺术字体时,在审美取向上已大胆使用了虚实对比关系。所谓的“虚”,就是在线条的表达上将纹饰作简化或抽象化,“实”就是将个别(或一些)线条用实体鸟虫(形态)纹饰来展示,即在一字中出现了虚实对比,出现了一字一鸟、一字一虫、一字一鸟虫、一字多鸟多虫的艺术字体,以及线条与实体鸟虫(或鸟或虫)相渗透融合的现象。(如图)这些古代青铜器铭文中已是多见。这一主次、虚实对比审美关系,对我们当今从事鸟虫篆刻的研究者和创作者来说,提供了历史性的字体范式,可从中受益启智。如果鸟虫篆在处理意象性与具象性的无限表达,加上多种现代审美关系的运用与处理,融古贯今,让印中文字线条极尽盘曲婉转错落之能事,就会使这种鸟虫篆的富丽俏美、千姿百态的外形和极具婉畅、飞舞、流动之美扑面而来,其艺术魅力更令人赏心悦目。

(4)在笔画处理上出现了纹饰替代化。鸟书(鸟篆)以笔画作鸟形,即文字与鸟形融为一体,或在字旁与字的上下附加鸟形作装饰,如越王勾践剑铭。这种文字还多见于兵器,容器、玺印上则少,后见于汉代礼器、汉印,唐代碑额上也偶见。虫书笔画故作蜿蜒盘曲之状,中部鼓起,首尾出尖,长脚下垂,犹如虫类身体之弯曲。春秋晚期楚王子午鼎铭,除少数几个字近鸟书外,多为虫书。吴王子于戈铭亦是鸟书与虫书,其名在许慎《说文解字叙》中列为“秦书八体”之一,可见亦行于秦代。现代的鸟虫篆篆刻大师们,无不是应用鸟虫篆字体的纹饰,对笔画和线条加以现代艺术构思和审美加工而成的,这其中大多鸟虫纹饰自觉不自觉地取材于远古的青铜器上的几何纹和动物纹纹饰。如方介堪、韩天衡、吴子健先生的作品。

中国青铜纹饰的艺术贡献为中华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华夏文化和民族艺术的瑰宝,蕴藏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当今印家们应多研究学习她、开发利用她,取其人文内涵、艺术精华和营养,不断地深化中国篆刻艺术创作与实践,古老的篆刻艺术一定会绽放出新光彩,呈现出新面貌。

韩天衡 知足常乐

韩天衡 蒸蒸日上

J292.1

A

1005-6009(2017)77-0052-03

孙智胜,南京印社(南京,210000)社员,《印说》编委,著有《中华古代体育文化新画像集》。

猜你喜欢
鸟虫章法青铜
鸟虫篆书法作品
艺术品鉴(2023年29期)2023-11-04 01:00:00
鸟虫篆印纹饰探源*
艺术品鉴(2021年14期)2021-12-02 11:49:28
例证段的基本章法
青铜之光
收藏家(2021年10期)2021-01-17 14:02:35
崛起·一场青铜资源掠夺战
艺术品鉴(2020年7期)2020-09-11 08:04:44
小河的酒窝
让章法更好看的九个方法
丹青少年(2017年3期)2018-01-22 02:50:25
助建脚手架 写作显章法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3:17
朱迹粹言——鸟虫篆印创作札记
中国篆刻(2016年11期)2016-09-26 07:40:42
行书章法浅析(三) 章法创造完善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