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平
“人在课中央”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我们的日常课堂教学回归本真,回到人的教育和培养这个原点上来。
让课堂教学回归本真
□陈小平
起始于16世纪西欧一些国家创办的古典中学的班级授课形式,也即今天的课堂教学,在教育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它不仅在教学内容、时间上有了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同时也增加了学科门类,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扩大了教育的规模,加快了教学的进度,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然而,进入20世纪末,随着应试教育的日渐加剧,使得学生学习的课堂逐步演变成了教师自己展示才华、机械灌输学科知识的“讲堂”。这样的课堂教学,已经远离了教育的初衷,使得教师、学生都在这个怪圈中苦不堪言,更谈不上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特别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也发生了变化,现代教育的特征也越发明显,那就是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教育所要追求的最终而永恒的目标。因此,日常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时时处处想着学生,想着学生的发展,做到心中有人,让学生这个“人”始终站立在课堂的中央。
“人在课中央”的教学理念,就是要让我们的日常课堂教学回归本真,回到人的教育和培养这个原点上来。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回归本真?
首先,教学要回到教育的本质上来。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教师的教学不能像搬运工一样,把现成的学科知识简单、机械地塞给学生就可以了的,而是要在教室这个特定的时空里,从学生的生长需求出发,用自身的学术水平、人格魅力去开启、激发、引领学生心智的健康成长。
其次,教学要回到学习的本质上来。学习活动,是人自身发展的一种内在要求,它不仅仅是被动、简单地接受,更多的是积极主动地发现、认识、探索身边的世界。每日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学习的场”,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自身已有的条件,对学习内容、方法等进行选择,从而确保学生能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这样的课堂教学,就要求教师不能再包场唱独角戏,一讲到底,把现成的书本知识直接告知学生,甚至强迫学生去认同别人的看法、观点,而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体验、感受,经历猜想、探究的真学习过程,从而获得、建构自己的知识。
再次,教学要回到课堂的本质上来。当下受应试教育影响的课堂,可以说是“人课分离”的课堂,教师只顾自己的“教”,不顾学生的“学”。许多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只是一个教学环节套着一个教学环节赶时间走完教学流程,至于学生有没有搞懂、理解、学会,那就全然不顾了。这样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没有真正学到东西,更可怕的是挫伤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渐渐地怕学习、厌恶学习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当在过去研究如何“教”的基础上,更多地去研究如何“教学生学”,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人”与“课”合一。这样,我们所期待的一切教学效果都将会纷至沓来。
(作者系江苏省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