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相遇

2017-12-14 06:45:37张范辉
江苏教育 2017年70期
关键词:梯队南通市课例

张范辉

·教育实践·

·教师档案·

张范辉,江苏省启东市实验小学教育管理共同体副总校长,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副校长,教育硕士,高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小学数学专委会会员,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启东市十佳学术带头人。所执教课例获全国“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全国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优秀录像课评比一等奖等。文章散见于《小学数学教师》《中小学数学》等刊物。倡导小学数学“智理”课堂,崇尚数学课堂的思维内涵,致力于让学生在有序、和谐的活动中领会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文化。

生命中的相遇

张范辉

回首过往,我生命中有着许多相遇,遇见师长,予我成长的力量;遇见伙伴,予我欢乐的时光;遇见学生,予我人生的价值……所遇之人或予我勉励,或予我鞭策,或催我奋进,这些相遇都给了我关怀、分享与欢畅。

1997年8月,我遇见了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遇见了年轻的袁炳飞校长。面对我们几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袁炳飞校长提出明确要求:班级管理有序、课堂教学优质、学生活动丰富,三至五年成为学校骨干力量。围绕这样的要求,我创设班级文化、思考课堂教学、组织孩子们活动,一个大男孩领着一群小孩童,每天快乐地学习与生活。校园艺术节上,小合唱《小白船》拿一等奖了;体育节上,拔河比赛获年级组第一名了;集体诗朗诵走上“六一”儿童节全市展演舞台了……工作伊始,遇见的明确标准让我对教育有了规范与目标,遇见的欢乐时光让我对教育生活、对儿童世界从初始的忐忑到逐渐的乐享。

2001年5月,全国“创新杯”课堂教学艺术大赛在湖南长沙举行。在启东的选拔赛上,我遇见了启东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小学数学教研员蔡宏圣老师。围绕我执教的《简单的统计》一课,蔡宏圣老师于课后循循善诱:如何让孩子经历统计的过程?是不是考虑利用教室中听课教师这一资源创设活动让学生进行即时统计?通过样本与数据,如何让学生体悟到数据背后的意义?层层的提问与剖析让我从一节数学课体会、参悟到小学数学的内涵,我清晰地感受到,教师的智慧来源于课堂,教师的成长须扎根课堂,须不断反思自我的教学过程。

2008年12月,南通市第五次课程改革现场会在我校举行,筹备这次现场会的磨课期间,我遇见了南通市教研室的小学数学教研员丁锦华老师。就我的《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丁锦华老师深刻指出,“得到”百分数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经历“得到”百分数的过程中体会“便于比较”的内涵,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更多关注课堂生态,对于课堂中孩子的精彩生成还需进一步及时引导、评价与追问,紧扣百分数本质,不断深入百分数的意义、凸显“比较”这一重点。丁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多磨砺、多实践、多探究,一次磨课就是一次对自己的磨炼与提升。遇见课改现场会,让我对小学数学课堂、对儿童的学习更为慎重和敬畏,开始沉潜思考数学教学的意义与价值,实践力行以儿童学习为主的“顺学”课堂。2008年到2011年间,我执教了数十节数学观摩课,内容涉及苏教版实验教材的各个领域,逐步形成了“生动有趣,深刻隽永”的教学风格,数学课堂越发得到孩子们的喜爱。

在执教生涯所有的相遇中,尤为重要与珍贵的,就是与南通市名师培养导师团的相遇。

遴选:机遇垂青于有准备的人。2011年6月16日,时值初夏,日光偏西,夕阳渐沉,校园已渐渐安静,我却丝毫没有回家的意思,独坐在办公室。静坐并不代表着宁静,此刻的我心潮澎湃,南通市名师培养二期一梯队申报人员的现场遴选活动将于翌日在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进行,进“一梯队”是我强烈的愿望,然而我却明白,在南通教育这块沃土上,青年才俊比比皆是,“一梯队”的遴选对象是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及教育科研机构中的特级教师、大市级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我于2010年获评南通市骨干教师,才刚刚达到此次遴选的基本条件。想到第二天将与南通教育界重量级导师面对面,将与来自南通的教育精英同台竞技,我的内心始终忐忑不安。就在此时,电话铃声响起,南通市名师导师团导师袁炳飞校长来电:“范辉,明天的遴选活动用心准备,轻装上阵,充分发挥!”袁校长简略的话语却满含着殷切的期盼,挂了电话,我努力平复略有躁动的心情,整理素材、深度思考,备课、制作课件、准备答辩提纲……等再次抬头,才发现窗外已是晨光初露。

第二天,在通师二附的遴选活动顺利进行,抽签、上课、答辩,遇见的各位导师儒雅亲切,唐铁生副团长组织活动过程中不时幽默的话语,导师孙国春、朱玉如亲切的微笑,让我敞开心怀、释然自信,整个过程我虽偶有语焉不详之处,但导师们还是在现场给予了鼓励与肯定,让我深感温暖。

每个人都会遇见各种机会,于我而言,遇见南通市名师培养一梯队是生命中重要的机会。幸有走上岗位后不断的思考与践行,才能够有了遴选活动中从容的表达与展示,能够让我拥有了专业成长更为宽广的平台与更为高远的目标。

研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途径。“一梯队”生活中,我对于每学期的会课活动是既向往又紧张的。向往的是每次会课都犹如一次摆渡,使自己对儿童、对数学的理解从此岸走向更加深刻的彼岸;但向往的同时却又会紧张,紧张着自己的课堂有否达成“一梯队”关于教学的要求,即课堂见思想、有底气?还紧张着每次会课后导师与伙伴不留情面、一针见血的点评。因此,每学期初始,拿到导师团学期活动安排时,我首先看的就是安排表上何时何地会课,然后在自己的工作日历表上慎重地圈上最醒目的记号。接下来的日子中,就是逼自己去阅读、去思考、去采撷、去磨砺。我不断提醒自己深入思考所选课题的数学内涵、核心问题,常常在夜深人静时研课、思索,感受着“独上高楼”“为伊憔悴”的艰辛与美丽。每次正式会课前的试教,我都充分感受思维律动的激荡、捕捉智慧火花的闪耀、体悟教学相长的愉悦,抑或是没有出彩的沮丧……每次会课,导师孙国春、丁锦华、丁建强、朱玉如等都从文化意蕴、学科视角、儿童立场、思维推进等不同的角度点评课堂得失,许多时候,导师的点评也正是自己思考或实践中的困惑、纠结之处,这些点评都让我如饮甘醇,获益匪浅。而这些,都是我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我在思考、行动、积累与反思中逐步迈向专业的新高度。

2012年11月,在海安县实验小学的会课活动中,南通市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副校长、导师孙国春说,课堂需要重新思考,需要善于突破自我,对自己曾经的课例要敢于重构,敢于和自己进行同课异构。孙校长的指导给予我启发,曾经,我满足于自己通过会课有了一节又一节的课例,但原有的课例是否代表着数学教学研究的方向?能否从另外的角度再次挖掘,二度挖掘是否能让自己对同样的素材产生新的领会与感悟?对于相对成熟的课例,新的视角又在何处?会课活动结束,回到办公室后,我即找出原有的课例,丢弃曾经的思考,逼自己从新的角度去思索、去考量,期间,江苏省特级教师蔡宏圣、季国栋都给予我许多指点与启发。于是,我的课例中,又有了从数学史角度重构的 《小数的意义》,从统计学角度重构的《复式统计表》,从解读“分配”一词入手的《乘法分配律》……重构让我对数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当面对同一个数学素材,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读,数学也就展现出新的、别样的神韵。研课活动中所获得的启迪也让我去阅读、去找寻,让我生发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智慧与理趣相生”的教学主张。2014年,我提出小学数学“智理”课堂的教学主张,2015年11月,围绕该主张申报的课题“小学数学“智理”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被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为“十二五”江苏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阅读: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积蓄思想力量。阅读是南通市名师培养一梯队成员生活中的常态,刚和导师相遇、和伙伴携手时,才发现自己的阅读量是那么少。进入“一梯队”后,我的包里、床头、案头比之前多了一样东西,那就是书籍或专业刊物。每每上网,也总会不由自主地上京东、当当、亚马逊网站去浏览一下,看看当下教育研究的前沿书籍。闲暇时光中,或对杂书轻松闲读,或对美文静心品读,或围绕自身的专业研究方向去啃读,或对几本较为固定的教育刊物进行翻阅……阅读,已成为我个人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近几年,我逐渐形成了从广泛涉猎到向数学学科聚焦的阅读轨迹,我越来越觉得,广泛阅读能铺开一位教师的教育背景的宽度,而聚焦学科则是教师需要挖掘的思想深度。记得2015年1月15日,我们“一梯队”小学组各位培养对象相聚在导师团团部办公室,围坐在用两张桌子拼凑成的会议桌前,窗外寒气逼人,屋内暖意融融,大家品茗谈书,或说哲学,或谈美学,或思教育,或言文化,或探心理,思想的触角深抵远方。原南通师范学校校长朱嘉耀团长带着黑色绒帽,手捧茶杯,在认真听取了我们的读书心得后,深情地回忆起在大学任教时候与室友一起读书的时光。朱团长从容儒雅的学者风范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中,每次和其他友人、和青年教师谈及读书,我都会把那天读书交流的场景进行言说。

访谈:为教师专业发展引领前行的方向。导师对培养对象面对面的访谈是让人倍感亲切却又严肃而有压力的时刻。朱嘉耀、唐铁生、孙国春、丁锦华、丁建强、袁炳飞、朱玉如等导师针对我的发展状况,梳理不足、聚焦目标,每次平等开放的交谈,醍醐灌顶般的启迪,都不断促进我的成长。

2011年11月的访谈,丁建强、朱玉如两位导师在认真听取我的阐述与分析后,要求我要明确自身的目标定位与价值取向,珍惜时间多阅读,及时汲取先进教育思想,开展具有深度与宽度的学习,开展有效的教育思辨;要关注与阅读当下教育科学研究前沿成果并深入一线去实践;在平日、常态的课堂中,要有意识地贯彻自己的教学主张,真正实践、思考,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注意团队建设,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基础上,交天下友,团结校内、区域学校间甚至更远的志同道合的教师,逐步建立个人研究团队;注重研究过程中的积累,从研究的一开始就注意积累研究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收集研究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妥善保存好珍贵的研究资料。

2013年3月的访谈中,导师孙国春校长向我语重心长地提出“专业主张嫌宽泛,专业发展要往深处走”;朱嘉耀团长深切提出“要注意提升凝练自我的思想,多出好课,论文写作出好文章,要逐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2015年5月,在启东实验小学,唐铁生导师指导我要“忠于选择,坚守内心,真诚付出,享受成长”……

遇见的每次访谈,都使我对教育教学实践、对教师职业本质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对于教育的既有认识与当前的研究不足,都会有新的启示。导师们对我一点一滴成长过程的密切关注,对我专业发展的拳拳关爱与殷殷期望,都在每次访谈中溢于言表,让我无法忘怀。

相遇是缘,生命中有些相遇会让人温暖一段时光,并会在往后的某个特定的时刻勾忆起所遇时的温暖;而有些相遇则会温暖一生,弥漫于生命中的每一天。与南通市名师导师团的相遇携手是我生命中尤为珍贵与重要的缘,必将温暖我的每一天。2016年伊始,我写下这样的感言:因为思考的深度,才有了探索的高度;因为团队的合力,才有了远行的动力;因为导师的指向,才有了前进的方向。感恩导师和同行的伙伴,用智慧的光彩给我们点亮思想的火炬,也照亮携手共进的前程。

猜你喜欢
梯队南通市课例
国庆70周年阅兵式空中梯队解读
航空世界(2022年9期)2022-12-19 02:24:18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少儿美术(2020年1期)2020-12-06 06:56:14
当前国企深化改革形势如何构筑人才梯队
课例
基于李代数sl(m+1,R)的多分量扰动AKNS孤子梯队
直升机梯队接受检阅
国防(2015年9期)2015-03-21 01:39:06
南通市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10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
语文知识(2014年11期)2014-02-28 22:01:10
南通市通州区粮油增产模式分析
南通市中心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