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向着诗与远方

2017-12-14 06:38许昌良
江苏教育 2017年70期
关键词:无锡市江苏省学校

许昌良

·讲 述·

·人物档案·

许昌良,曾任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校长,现供职于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局。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师德模范,江苏省人民政府督导团专家组成员,无锡市名校长,无锡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无锡市社会事业领军人才。在教育管理上,他形成了“新平民教育”的办学思想,在教学上,形成了“沉静语文”的教学思想。研究成果三次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主持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5项,发表论文200余篇。

出发,向着诗与远方

许昌良

平凡的生命,顽强地拔节

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师生是可敬而又可惜的一代人,倘若读了高中,都是上重点大学的料子,但当年为了“吃饭”,只能上了师范。1982年,我以超出县中50分的优异成绩考上淮阴师范学校,附近三个乡镇就考上我一个。于是一辈子教书这一条路,就这样清晰而具体地延伸在了眼前。“好好教书,不要耽误人家小孩子!”这是身为农民的父母亲给我的最好的鼓励。工作第一年,县优质课评选获奖,以至于教研室主任王建民老师说,这个小伙子将来是块教书的好料!也许就是这一“罗森塔尔效应”的影响,我无数次憧憬自己的教育人生。乡镇学校条件十分艰苦,学校只有三间平房的大办公室,常常很晚了里面依然灯火通明,那一定是我在备课、批阅作业。同事大多是民办与合同制老师,既虚心向他们学习,又必须超越他们,这是我内心的誓言。一年之后,领导同事便对我刮目相看。我并不满足于眼前的成绩,冥冥之中似乎觉得自己应该走得更远。于是千计百寻借书来读,忙亦乐乎!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到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到孔子的《论语》,一本本大师的巨著温暖地走入怀中。在眼前无限延伸的这一条路,我为自己坚实地写下:教育是一场灿烂的花事,更是一项苦苦的修行!每到周末,别的老师都回家或是打牌娱乐,而我却抓住这些时间来搜寻资料、读书,撰写教育教学心得。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便试着向一些报纸杂志投稿。起初,只是一些“小豆腐块”,但哪怕是这样的“小豆腐块”见诸报端,也会让我欣喜。我的写作侧重于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针对性很强,慢慢地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报刊的认可,我也就越写越多,越写越深刻,一发而不可收。现在,我已经出版《孩子,你是我的神》《我看英国小学教育》《绽放心灵的花朵》《我理想中的教育》等专著15部计400多万字,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文章近200篇。2000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那年我34岁。2009年被评为教授级高级教师,这在全省初中教育界可谓凤毛麟角。

用整个的心,去实现学校的华丽转身

“教而优则仕”一直是教育界的“潜规则”。因为我的一些小小成就,不断被推上管理与领导岗位。从1989年起,我先后任教导副主任、主任、业务副校长、镇教育助理兼中心校校长。上任后,只相信“天道酬勤”的人生法则,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面对全镇数百间危房教室,我逐步丢下书生气,和村支部领导打成一片,和老农交朋友,不到三年时间,上下协调争取了近千万的经费,把全镇数百间危房校舍改造到位,一举成为“江苏省教育先进乡镇”。以至于还没有来得及再展宏图,一纸文件就把我调到全县最好的小学——县实验小学任校长。这是一所不愁办学经费、师资最为优秀、办学基础厚重的学校,但又是需要呼唤内涵发展的学校。在这里尽管只有3年多时间,但我激起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层层涟漪。也就从那个时候起,这所学校先后培养了10名特级教师,并为全县输送了一大批管理骨干。2002年11月,因为“政治任务”“被迫”参加公开竞选并赴任宿迁市实验学校校长,带着领导的期待,带着创建一流学校的重托,奔赴了一个充满挑战的新岗位。来不及沉浸于履新的喜悦,学校的现状灼痛着我的心:因为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学校亏欠巨额债务,生存困难;新学校缺乏品牌,学区优质生源纷纷在外面择校;教师来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找关系、走后门盛行;学校内部管理缺乏良好的运行机制,人心不稳……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在这里干了6年,顶层规划、建章立制、锤炼队伍、狠抓质量、提升内涵,促进一所正能量不足、沉疴有余的学校起死回生,成为当地“改薄创优”的典范学校。

新平民教育,倾听花开的声音

2008年9月,我接手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这是无锡市原北塘区重点打造的学校。但是,普通的生源、师资与政府对学校的高期待,对我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曾经苦恼好一阵子:我的学校该何去何从?那一段时间,我曾经对“教育是什么”进行过无数次追问。多少个白日,我不断地向学校班子成员、教师问计,多少个夜晚,我再次翻阅苏霍姆林斯基的文集,读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弗莱雷的《被压迫者的教育学》、雅克·马里坦的《教育的十字路口》等,努力把自己真正放到教育里,真正放到学校里,寻找属于这所学校的发展“基因”。我渐渐明白,在当下的教育生态中,良知的学校和校长应当以宁静平夷的心态做教育,当以学校“优势为本”“在对话中生成”。九年义务教育,当“放眼未来三十年,为了民族三百年”。于是我提出了“为了每一个生命的精彩”的“新平民教育”办学追求。在目标落地上,进行学校“顶层设计”,确立“新生凤翔——实力凤翔——品质凤翔”的发展路径,生成了学校内涵提升的整体框架,真正把学校当作是一个“呵护生命、敬畏生命的地方”,激发学校发展的内驱力。九年探索,筚路蓝缕,学校在“品质”的道路上奋力跋涉,一路汗水,一路欢歌。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便这样诞生了。

沉静语文,专业精华的香远益清

作为一个校长,我一直在语文教学与学校领导这两个世界中行走。当教改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台,忙得不亦乐乎时,我蓦然发现:“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也还是那座山”,返璞归真、回归本原已是语文教育偏离或远离学科规律轨道之后必然的诉求。当语文课堂不再听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样令人心驰神往的琅琅书声;当我们的学生身陷多媒体的重重围困而日益沉迷于读图,却逐渐疏远文字,乃至背离文字;当语文教学被机械的习题操练所阉割而被学生厌倦,甚至恐惧,我们还能以“语文人”自居吗?其实语文应当秉承简约主义思想:简单、简单、再简单!如此纯粹而强烈的鲜明表达,足以击溃所有的矫情和媚俗!于是我把学校管理之余的全部精力都用于潜心研究“沉静语文”。同时利用区、市创办“名师工作室”的平台,推进教学研究实践。我把这个团队定义为学习型组织,“相互学习进步,在读书中提高”,营造一种精神气氛、研究气氛,相互欣赏、相互关注、相互支持、相互研究,这种浓郁的学术氛围典型地体现在每一次的相聚、每一次的切磋、每一次的合作和每一次的进步上,而“沉静语文”的理念也正通过其学员的一次次课堂展示、课堂研究、论文竞赛评比中得以耳濡目染、发扬光大,为区域语文教师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也助推了区域语文质量的提升。原北塘区语文教研员、各校的学科组长以及骨干力量都是在这个平台上成长起来的,我们的团队也获得了“无锡市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受到市领导的表扬。

有人这样定位成功:“今天的我比昨天优秀,明天的我比今天优秀。”我深以为然,于是成功便成为了一种永恒的行走姿态。回顾自己的教育生涯,不知不觉已经年到半百,人生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停留,干着干着,你也就老了。正因为不再年轻,所以得抓紧赶路,因为教育使命永远召唤我,我的面前有诗意与远方。

猜你喜欢
无锡市江苏省学校
无锡市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清零行动”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无锡市刚柔并济治理重大事故隐患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