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丹东多品种立体生态养殖模式介绍

2017-12-14 07:35王会芳李小进于守鹏
中国水产 2017年12期
关键词:海蜇放苗池水

文/王会芳 李小进 于守鹏

辽宁丹东多品种立体生态养殖模式介绍

文/王会芳 李小进 于守鹏

辽宁省丹东市海水池塘养殖经历了多轮起伏,自2000年以来,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依据“种间免疫”和“品种生态互补、互利共生”原理,建立完善了海水池塘优势多品种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目前,辽宁省丹东市13万亩海水池塘中,12万亩普遍采用了多品种立体生态养殖模式,该模式以海蜇和滤食性贝类为主养品种,搭配其它种类,每个池塘混养3个品种以上。在不增加投饵成本的前提下,充分有效利用空间和资源,依靠生态绿色增收增效。经过多年的实践和逐步完善,这种模式效益稳定,亩产值7000~12000元,减少发病,用药量降低一半,从原来的500元/亩~600元/亩降低到200元/亩~300元/亩,实现亩效益4000元-6000元,保障了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域生态安全,是海水池塘绿色养殖发展的好途径。

一、多品种立体养殖是环境稳定的前提

丹东市的海水池塘养殖方式为混养。混养的品种一般3个~5个,基本养殖种类为海蜇、对虾、缢蛏,也有少部分池塘放养文蛤、菲律宾蛤仔等埋栖性贝类1种-2种,中下层放养河豚或牙鲆、梭子蟹等,近年受鱼类市场低迷影响,鱼类的混养面积逐年减少。除人工放养的种类外,作为养殖的副产品,还可收获一定数量的脊尾白虾、蝦虎鱼等,增加部分收入。

丹东市沿海池塘养殖的几种模式:

模式1:海蜇——滤食性贝类——对虾立体养殖

模式2:海蜇——滤食性贝类——牙鲆或河豚——对虾立体养殖

模式3:海蜇——梭子蟹——滤食性贝类——对虾立体养殖

模式4:海参——海蜇混养

最普遍采用的是模式1,以海蜇、缢蛏、对虾三大主要品种为主,随潮水进入或放养脊尾白虾和鰕虎鱼亲本,各品种合理搭配,互惠互利。海蜇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可避免浮游动物过多造成浮游植物不足而影响缢蛏的生长;反之,缢蛏大量摄食浮游植物,可控制海水的肥度,有利于海蜇及浮游动物生长;对虾吃掉人工代用料的残渣,防止底质恶化,对虾和鰕虎鱼粪便能肥水,少量鰕虎鱼可吃掉病虾防止疾病传染,进而达到互为有利的生态良性循环,本模式养殖成本低,效益高,能充分发挥池塘的生产潜力,有效利用水体资源。

二、池塘工程建设是减少用药的基础

(一)晒塘

一个养殖周期结束后,排掉池水,放置一段时间,晒干底泥。整个冬季,保持池底干燥,冻晒池塘,促使池中积累的有机物、有害化学物质分解矿化,同时在紫外线和低温的双重作用下,杀灭淤泥中的病原生物,为下一年的养殖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二)清淤、修建蛏床、滩面、环沟

清除池底淤泥与修建蛏床、池埂等工作同时进行,在深秋的11月至12月或早春的2月进行。混养缢蛏的池塘,在池塘四周及池塘中沿长边走向修条形蛏床(蛏埕)(图1),蛏床高40厘米~80厘米,宽2米~3米,蛏床面积占池塘面积的10%~20%,并在蛏苗放养前翻耙、犁细、整平;混养文蛤或杂色蛤的池塘,在池塘中间修成滩面,并用旋耕机翻耙,作为放养文蛤或杂色蛤的放养场所;如果同时混养鱼类或虾蟹等的池塘,沿池塘四周,开挖深0.5米、宽2米~4米的环沟,大排水或收获贝类时,供鱼虾蟹类栖息,同时可作为养殖生物躲避春寒低温和酷夏高温的场所。

图1 蛏床

(四)消毒

蛏苗放养前15天~20天,用漂白粉、生石灰、茶籽饼、二氧化氯等药物常规方法清塘消毒,以杀灭病原菌和敌害生物,改良水质,并促进浮游生物集中萌发。如果用漂白粉消毒,加水淹没蛏床,用50毫克/升~80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生石灰清塘的效果虽然好,但是应石灰用量大,劳动强度高,采用的较少。

(五)设置进出水口围网及防搁浅网

1.进排水闸门加围网

进、排水闸门铺设围网,网目0.5厘米~1.0厘米。前期,在池塘一侧进排水闸门档网上格外加围一层20目聚乙烯网,防止虾苗出逃,待虾长大后可撤除。围网用插入池底的竹竿或木杆支撑,上端穿结塑料绳绑在网杆上,下端埋入池底20厘米以上,最好捆绑在木桩基部,拦网要挺立、牢固,不能有死角或网兜。为了进排水顺畅,受力均匀,排水时不损失养殖生物,围成圆弧形,围网面积应大些,一般不低于闸门闸口面积的60~100倍。前期进水时,使用60目~80目袖网过滤海水,避免鰕虎鱼卵、鱼苗等敌害生物大量进入养殖水体。

2.防搁浅拦网可降低海蜇机械损伤机会

养殖海蜇的池塘边滩面积较大且坡度缓,为防止海蜇与池壁、池底碰撞摩擦或大风浪将海蜇推向池边浅滩搁浅,造成伤亡,要加防护网。离岸2米~3米处沿池四周垂直设置搁浅防护网,设在最高水位时水深0.5米处;使用竹竿固定,池塘四角都铺成圆弧形;网上缘高于最高水位20厘米~30厘米,网下缘低于平时排水时30厘米,材料采用10目或20目的聚乙烯网。

(六)施肥培养饵料生物确是保养殖生物健康的关键环节

在缢蛏放苗前20天~25天,池塘中注水水0.6米~1米,施发酵好的鸡粪培养饵料生物。按每亩50kg~100kg鸡粪投入发酵池中发酵,使用其上清液肥水,可减少粪肥对池底的污染。养殖过程中根据水质情况,酌情追施生物肥水剂或经过有益菌彻底发酵的有机肥上清液培养微藻。高温季节提倡使用无机肥料肥水。缢蛏苗放养1个月后放养海蜇,这期间水保持透明度30cm~40cm。放养海蜇苗前7天~15天,有条件的养殖户,可在水中接种轮虫或卤虫,增加饵料生物量,放海蜇苗前将池水透明度调到40cm~60cm,pH值低于8.4。

三、科学放养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

根据池塘的具体条件和养殖管理水平,准确把握各种类的搭配比例、放养密度、放苗时机和放养方法,维持相对稳定的养殖生态系统,是绿色养殖的关键。

放养前要测定或了解池水的基本理化因子,如温度、盐度、pH值、溶解氧等。放养前一天进行试水,了解药物清塘后药效是否过期。选择在气象状况适宜的天气放苗,遇有大风和寒流天气要暂停进苗。苗种运到池边后,打开塑料桶、塑料袋等运苗工具置于池水中,放置10分钟~15分钟后打开运苗容器,适当地加注池水,让苗种适应5分钟左右,待运输容器内的的盐度、水温等水环境理化指标与养殖池接近(水温不超过±3℃,盐度不超过±5‰)时,再行放入。海蜇苗和对虾苗在养殖池的上风口处,将苗种徐徐放入池塘内,如有条件,最好将苗种运输到养殖池塘的中央,并将苗种缓慢地放入池塘内。

(一)缢蛏

1.放苗时间 3月下旬至4月初放苗,放苗水温5℃~15℃,大潮汛前播苗,以便播苗后能及时向池内进水。选择晴朗、无风的早晨日出前放苗。

2.苗种规格及放养密度 苗种规格4000粒/公斤~6000粒/公斤,按蛏床面积计算,每平方米放苗300粒~500粒,亩均放苗量6公斤~10公斤。

3.苗种质量鉴别 缢蛏苗规格均匀,壳长1.5厘米以上,体质肥壮结实,贝壳坚实、半透明,壳色清白,前端色黄,边呈红绿色,不含杂质,无碎壳、无臭味;手拍苗筐双壳立刻紧闭,并发出整齐而有力的“嗦嗦”响声,放入水中,立即伸出肉足,动作活跃。

4.播苗方法 苗运到养殖池边阴凉半小时左右,振动苗筐,使水管收缩,提高钻潜率。播苗时,蛏床面蓄水2厘米~3厘米,采用人在船上或下水顺着蛏床抛播,将苗均匀撒播在蛏床上,蛏床边缘要留出10厘米~15厘米的空地。播苗前,要根据放养密度、苗种规格、蛏床个数、面积、长度,详细计算好每条蛏床、每延长米所要播撒苗种的数量或每框苗需要播撒的蛏床长度,避免播撒不均造成密度差异悬殊,或有的蛏床没有播上苗,影响养殖计划的实施。忌大风大雨天和日光强烈的中午播苗。若发现大量未潜居的死苗,要及时补苗。播苗前用海水将苗洗净,除去杂质。

(二)对虾

1.放苗时间 4月下旬至6月上旬放苗,水温12℃以上。

2.放养密度 每亩放苗3000尾~8000尾。

3.虾苗质量 到严格按照育苗操作规范的育苗单位选购虾苗,确保使用健康虾苗。购苗前,应对苗源进行病毒等重要病原检疫。选择大小均匀、虾体肥壮、形态完整、无病无伤无畸形、肌肉饱满透明、虾苗弹跳灵活、对外来刺激敏捷、体色正常、游动活泼、胃肠充满食物、无外部寄生物及附着污物,全长1.0厘米以上的健康虾苗。

4.虾的种类 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金刚虾等品种。

金刚虾又称南非斑节虾,原产于非洲莫桑比克,具有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离水存活时间长等优点,可以干运。为改变丹东市的养殖对虾品种结构,2010年,东港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引进养殖金刚虾,取得了较理想的养殖效果。6月10日进虾苗,养殖到10月初全部起捕,平均体长14.7厘米,体重40.6克,最大体长16厘米,最大体重52克,最小体长13厘米。单产42公斤,仅金刚虾亩产值2520元,养殖成活率26.9%。通过活体离水试验初步观测,放置在泡沫箱中,存活9小时未出现死亡,12小时出现第一只死虾,到24小时存活率76%,金刚虾离水存活时间长,可以销售活虾,提高销售价格。

5.虾苗运输 帆布篓运输:直径80厘米的帆布篓,加水1/3,在水温20℃以下,每0.1立方米水体可装全长1厘米虾苗10万尾~15万尾左右,可经受5小时~8小时运输。帆布桶内衬大塑料袋,扎口运输,桶内装水1/2,每桶可装虾苗40万尾~50万尾。塑料袋内充氧气,运输量可增大。

尼龙袋运输:使用容量为30升的尼龙袋,装水1/3,装虾苗2万尾~3万尾,充入2/3氧气,在20℃左右可经受10小时~15小时的运输。短途运输可加大运苗量。

(三)海蜇

海蜇采取轮捕轮放的“两步多茬养成法”。“两步”就是先将育苗池中的0.5厘米的稚蜇培育成37厘米的大规格幼蜇,然后再放养的养成池中养成商品蜇;“多茬”就是从5~10月的养殖期间放养3~5茬,捕捞成蜇4~7次。关键是苗种质量,和捕捞运输及放养过程中避免受伤。

1.放养时间 5月中下旬,水温稳定在16℃数日后放第一茬苗;6月下旬放养第二茬苗,第三茬7月下旬以后放苗,依次类推,最晚的9月上旬放最后一茬苗。从养殖实践看,海蜇苗对低温的耐受力较强,13℃下也可存活。因此,放苗时间逐年提前,最早4月下旬放苗,无大的寒流,成活率较好。

2.苗种选择 选择无病无伤、体形匀称、体格健壮、活动力强、体色呈浅红色或金黄色的个体,规格5厘米左右。

3.放养密度 第一茬亩放伞径3厘米~5厘米的蛋黄苗70个~80个;第二茬亩放5厘米~7厘米的大规格蜇苗50个~60个;第三茬每亩放7厘米~10厘米的鹅蛋苗30个~50个左右。

4.蜇苗运输方法 50升塑料桶,内衬塑料袋,装水30升~40升,每桶装苗300个~500个,远途运输要充氧,封口启运。

5.缓苗放养 运到池边,测定池水及运输桶内水温、盐度、pH值等指标,将桶放入池水中,放置15分钟,然后打开桶盖及塑料袋封口,加入部分池水,放置5分钟后,慢慢将苗放入池中。

四、精细管理是预防疾病的手段

养殖收成的好坏,日常管理是手段。包括水质调节、底质改良、饵料生物培养、代用饵料投喂、疾病防治等。

(一)水质调节

水质调节的目标是保持养殖水体的理化和生物指标适宜养殖生物的生态要求,使其尽量处于最佳状态。海蜇养殖水质的理化指标要求: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5℃~28℃,最适水温18℃~26℃;适宜盐度8‰~39‰,最适盐度16‰~24‰;溶解氧不低于3毫克/升;氨氮不高于0.6毫克/升;pH值7.8~8.5;透明度30厘米~60厘米;硫化物含量小于0.2毫克/升。

1.合理换水 合理换水是保证产量和回捕率的主要技术关键之一。初次放苗水深保持0.7米左右,一周后加水,每次加水10厘米~20厘米,逐渐将水位加至最高,10天之内不换水,透明度控制在40厘米~50厘米。养殖20天后可开始换水,每天换水10%~20%。换水宜少换、勤换,缓慢进行,忌大排大灌。换水前要了解池内外水质和生物状况,池内海蜇饵料生物丰富,各项理化和生物指标都好或海区水质及生物状况不良时,不换水。随着海蜇生长发育,进入养殖中、后期(放苗20天后,个体重量达2kg以上),海蜇滤水量加大,对水质要求日趋严格。当池塘内海蜇存池量达到30个/亩以上时,日换水量小潮时换水10%~20%,大潮时达到30%~40%,保持池水清新,溶解氧含量高。

进排水的具体时间根据季节而定,春天,以白天进排水较好,夏季以晚上进排水较好。春天进排水时要保持水温不降反升,夏季进排水时要使池塘的水温不升反降,这是进排水的原则。

暴雨后,排掉上层水,即减少降盐幅度,又能保持池水其他理化及生物指标不发生激烈变化,降低养殖生物的应激反应强度。不提倡大排、大灌,以保证水质的各项指标基本稳定,避免应激反应过度。

2.适度肥水 施肥数量和次数依据池水透明度、氨氮含量和浮游生物量灵活掌握,以透明度40厘米~60厘米为标准,小于40厘米应加大换水量或泼洒生物制剂控制肥度,大于70厘米可酌情施肥。以发酵腐熟的鸡粪水或商品肥水素为佳。连续阴雨天气不施肥,高温季节不施有机肥,可适当使用化肥。施肥量和肥料种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原则上确保氮磷钾硅等植物营养素平衡。用液体氨基酸肥水剂与食用酵母粉、蜇贝饲料、鸡粪干加微生物制剂一起发酵后泼洒,不仅能肥水,可以直接被细菌、轮虫、桡足类等小型浮游动物利用,细菌絮凝物及小型浮游动物都是海蜇的优质饵料。

灵活掌握每次亩施肥量,鸡粪10公斤~20公斤。在高温季节或不适宜施入有机肥的池塘,使用专业肥水素或尿素1公斤~2公斤、过磷酸钙2公斤~4公斤,或复合肥或磷酸二铵。

3.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 是高温季节及养殖中后期,水体及底泥中胺、氨氮、亚硝酸盐及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升高,易造成危害,每月泼洒两次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群等微生态制剂,抑制有害菌群,加快有机物的降解,吸收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改善水质。根据底泥色泽及溶解氧、氨氮等理化指标判断底质状态,适当施用水质、底质改良剂。

4.调控pH值 pH值随池塘浮游植物量的增加而升高,如果池水透明度低于30厘米,又遇连续晴天,要注意pH值的变化,当pH值升高到8.8以上,采取换水、泼洒腐植酸、生物制剂等措施降低pH值。pH继续升高,用乳酸菌发酵豆粕粉碎后连续全池泼洒数日,既可为海蜇、缢蛏提供优质代用料,同时降低pH值。

5.降低有机质含量 在日常的投饵管理过程中,尽量减少残饵,在大量投饵期间,定期泼洒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将有机质分解转化为植物营养元素,加快水体的物质和能量循环,提高生产力。泼洒石灰水、硫代硫酸钠、沸石粉等絮凝、吸附剂降低水体中悬浮有机物,同时要改底。

6.确保水体溶解氧充足 采取换水、控制浮游植物丰度、投放增氧剂等措施,确保溶解氧含量在4毫克/升~10毫克/升。人工增氧主要采取化学增氧剂和机械增氧。

(二)科学投喂

海蜇主要饵料有轮虫、卤虫、桡足类、原生动物等小型浮游动物及大型硅藻、有机碎屑等;缢蛏的主要天然饵料是浮游植物、有机碎屑及少量浮游动物;对虾的天然饵料种类繁多,前期以浮游生物,如藻类,轮虫,卤虫,枝角类,摇蚊幼虫等为食,后期则逐渐过渡到以小型鱼虾、低值贝类等为食。根据各种类的生物学特性,采取不同的投饲方法。养殖前期,养殖生物存池量小,池塘内的浮游生物数量充足,可以满足养殖生物的需求,无须投饵。但池中的天然饵料生物处于变化之中,伴随养殖生物的生长,食量增大,就需投喂全价配合饲料或代用饵料。

1.海蜇 投喂活体卤虫、轮虫或桡足类,无人工培育的浮游动物活体饵料,除通过换水、施肥等手段培育浮游生物外,应投喂人工代用料。

代用饵料种类有冷冻糠虾(蜢虾)、冷冻或新鲜杂鱼、豆粕、花生粕、蜇贝配合饲料。每天每亩投喂1kg~2kg。上午8时~9时,下午13时~14时、17时~18时,每天投喂两到三次。

代用料加工 在投喂前5小时~12小时,饼粕类代用料与乳酸菌、酵母或EM菌按适当比例混合浸泡,与冷冻过的杂鱼杂虾同时粉碎,兑水全池泼洒。

投喂方法 海蜇饵料浮游动物缺乏,而浮游植物等缢蛏的饵料不缺,不要在蛏床上泼洒饵料;反之,缢蛏饵料缺乏而海蜇饵料不缺,在蛏床上方多投,其他地方不投或少投。海蜇和缢蛏的饵料都缺乏,应全池均匀泼洒。

2.缢蛏 保持池水适宜肥度是养好缢蛏等虑食性贝类的关键,海蜇还没投苗的4月,注重肥水,维持水体透明度20厘米~40厘米,在海蜇苗放养前将水调瘦,透明度保持40厘米~60厘米,以提高海蜇的放养成活率。

3.6月末7月初,对虾可达6厘米以上,根据虾的成活情况,决定是否投喂对虾饵料。投喂量一般2%~5%。

(三)定期干露促进缢蛏生长

养殖中后期,蛏床高60厘米以上,自然纳潮方便的池塘,大汛潮期,可通过排水使床面干露1小时至3小时,来潮后立即纳入新鲜海水,以便促进蛏床表面有机质分解矿化,改善缢蛏的生存环境。半个月左右一次,在早晚进行,是否干露,要根据缢蛏状况、水深、水中浮游生物饵料情况等酌情考虑。

(四)仔细巡塘

每天早晨、中午、晚上坚持巡塘,观察水色、透明度、养殖生物的生长、运动、摄食情况,是否发病,池塘坝埂、闸门是否漏水,防搁浅网是否倒塌,夜间用手电筒查看水中浮游动物数量;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在早、晚海蜇易起浮时观察海蜇的生长活动情况,若发现有被阻挡在岸边防护网外的海蜇,及时送回池塘中去。

(五)疾病防治

注重疾病预防,从苗种选优、池塘的清整、冻晒、药物清塘、科学放养、合理密度、水质调节、饵料培养、代用料投喂等各个环节着手,为养殖生物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增强其体质,提高免疫力,防止疾病的发生。一旦发生疾病,要正确诊断,找出病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蔓延。

(六)控制有害藻类

危害较大的藻类有甲藻类及刚毛藻、浒苔等大型丝状绿藻类。

1.甲藻类

甲藻类一旦形成红色水华,能分泌毒素,就会危及海蜇等养殖生物,导致养殖失败。平时要注意观察水色变化,监测藻类种类,一旦池水出现红色云状现象,就应引起注意,及时采取大换水、泼洒生物制剂等措施予以控制。

2.丝状绿藻

刚毛藻、浒苔等大型丝状绿藻是海蜇、滤食性贝类混养池、海参养殖池塘的常见有害生物,一旦大量繁殖,池水中的浮游植物很难繁殖起来,造成水体高透明度,水质清瘦,藻体衰竭,大量死亡,腐败变质,池底变黑发臭,水质恶化,引发养殖生物患病或大量死亡。

(1)杀灭种源

对以往丝状藻类易发生池塘,要在冬季或早春排干池水,冻晒池底1个月以上,在放养前25天~30天,将冻晒后的池塘纳水浸泡1天~2天,排干池水,再进水放置用3天~5天,使用常规方法进行药物(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即可以消灭病原体和敌害生物,又可杀灭池塘中的刚毛藻、浒苔等大型丝状藻类种源。

(2)适时进水、肥水

放苗前15天~20天进水,并根据池塘底质情况适当施有机肥或化肥,促使浮游生物及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尽快肥起来,降低水的透明度,限制大型丝状藻类的生存空间,不但可以避免其发生,还可为养殖生物提供充足的饵料和良好的环境条件。

(3)适时科学追肥

养殖过程中,根据池水透明度及人工代用料投喂情况,采取适时追肥,适当换水等措施,保持池水的透明度在30厘米~50厘米,透明度高于60厘米,就应适度施肥,繁殖浮游植物,降低透明度,抑制大型丝状藻类的繁生蔓延。

(4)合理的放养密度

有些养殖户为了片面追求高产,加大苗种放养密度,浮游植物被滤食消耗殆尽,造成水体透明度过高,为刚毛藻、浒苔等大型丝状藻类留下了生存空间,容易造成其大量繁殖。确定适宜的放养密度,不可盲目增加放养密度。

(5)及时杀灭

一旦发现大型丝状藻类繁生,要及时采取措施。量少可人工捞出;量大要采取撒草木灰等办法降低透明度,抑制其光合作用;泼洒生物制剂,吸收营养盐,抑制大型丝状藻类繁殖;也可根据池中养殖生物种类,选择适当的杀藻药物局部或全池泼洒,进行杀灭。杀藻后,要及时捞出丝状藻类。

作者单位:1.辽宁省东港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2.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3.辽宁省东港市水产苗种管理站

猜你喜欢
海蜇放苗池水
诗意的劳作
海蜇(zhé)
营口成为世界海蜇产业链核心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
教你区分真假海蜇丝
影响南美白对虾苗种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
지수형:신뢰는 배달에 경쟁력을 실어준다池水炯:信誉,让外卖更具竞争力
南美白对虾池塘放苗的制约因素及应对方法
真海蜇撕扯更易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