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2017-12-14 02:18张建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2期
关键词:患肢偏瘫脑梗死

张建华

(西双版纳农垦医院康复科,云南 景洪 666100)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张建华

(西双版纳农垦医院康复科,云南 景洪 666100)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9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每组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护理干预手段,研究组则使用特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通过相关指标的比较验证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患肢护理有效率(84.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研究组在Barthel指数(73.22±8.74)分、住院时长(17.01±5.98)d、健康知识掌握度(98.4%)、护理满意度(94.5%)等几项项指标显示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采用加快了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速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病后并发症的发生和致残率,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康复有了计划性的掌握,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对医院护理工作的展开具有极大的辅助作用。

临床护理路径;脑梗死偏瘫;康复护理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高发病率、致残率和复发率的脑血管疾病。该疾病是由于脑部缺血缺氧导致的局部脑组织坏死或软化。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病死率有了明显下降、然而其高发率及致残率却呈足年上升的趋势、文献报道脑卒中幸存者中病残率高达60%-80%、生活不能自理者达42%、特别是疾病发作后1~6个月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显著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后如何改善患者的预后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1]。临床实践表明,完善的医疗护理服务将有助于患者预后,我院总结2010~2015年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经验,形成了对该疾病的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9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并伴有单侧肢体瘫痪(肌力≤3)。将其按每组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50~75岁,平均(62.1±4.5)岁;研究组中男女各23例,年龄51~74岁,平均(62.4±3.9)岁。两组在性别、年龄、肌力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不存在严重智力障碍以及其他严重的疾病。本次研究方案已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我院总结过往脑梗死偏瘫患者治疗和护理的经验,整合优化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此次的研究组患者,具体护理路径如下:①构建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组内成员包括患者的主管医师、治疗师、责任护士、科主任和护士长,护理人员必需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护理具有一定的丰富经验,在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必须掌握本临床护理途径及护理注意事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等;护理人员与医师、治疗师还需以治疗团队形式将患者的病情及与家属的反馈的信息评估整合,对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及时调整,从患者的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进行系统规划,得出切合不同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②做好患者的病情评估:责任护士每日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记录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肌力和功能训练等方面的变化,形成简明的护理记录报告,同时也需标注是否出现并发症;便于交接时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并适时调整护理方案。③健康教育:责任护士按照路径表根据患者在不同阶段的需求,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脑梗死的康复知识和康复技能(发病原因、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措施、治疗时长、预后、身体安全防范措施、偏瘫体操指导、ADL能力提升训练),告知临床护理路径的具体安排,同时进行(低糖、低脂、少盐的食物并适量提高蛋白质的摄入)饮食指导。④环境及心理干预: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病房环境,仔细观察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变化,若患者出现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及时进行心理安抚和鼓励,及时取得家属和陪护的配合。⑤康复护理:患者入院后需在家属及其他陪护人员的帮助下进行患肢的康复训练,在患者早期卧床时,按路径表指导和协助家属摆放患者的良肢体;待病情稳定后,责任护士在治疗师的评订下指导家属由轻及重、由短时间到长时间循序渐进帮助患者进行患肢功能的康复训练,并视患者患肢情况由被动训练调整为主动训练。此外,根据患者的病情需求同步提升家属和陪护者的照顾能力,便于更好指导和监督患者,使患者能按路径表计划逐步达到生活自理。

1.3 观测指标:对患者护理后肌力情况进行评估,了解患者患肢的恢复情况,根据患肢肌力的变化评价护理对患肢的疗效,分为治愈(患肢功能恢复,症状消失)、显著(患肢肌力提高≥2级)、有效(患肢肌力提高1级)、无效(肌力显著变化)4个等级,并计算有效率。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能力,分值越高代表患者恢复的越好、生活自理能力越强。此外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长、患者及亲属对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度以及护理满意度三方面的差异[2]。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肢的护理疗效对比:两组患肢的护理疗效对比见表1。从表1可知,研究组的患肢护理有效率为84.8%,与对照组(67.4%)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对比见表2。从表2可知,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入院时Barthel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当出院时,研究组Barthel指数为(73.22±8.7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6.19±9.02)分(P<0.05)。

表1 两组患肢的护理疗效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对比(±s)

?

2.3 两组患者住院时长、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对比: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长、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对比见表3,从表3数据可知研究组住院时长为(17.01±5.98)d,短于对照组(21.34±6.32)d,健康知识掌握度为98.4%,高于对照组(89.5%),同时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4.5%,高于对照组87.6%,以上差距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3两组患者住院时长、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对比(±s)

表3两组患者住院时长、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对比(±s)

?

3 讨 论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缺氧缺血导致的脑部损伤。作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疾病,脑梗死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尽管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脑梗死的致死率已逐步降低,但60%~80%的脑梗死患者会出现偏瘫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因此,除降低脑梗死的病死率外,如何加快脑梗死合并偏瘫的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临床护理路径是通过组建护理小组,针对特定的疾病给予患者全方位的护理,从而提高护理效率、确保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优化管理和服务流程、和谐护患关系的医疗护理模式[3],目前在康复科患者、糖尿病患者等的护理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我院通过多年对院内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医疗护理经验,整合出适合我院并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并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该模式具有极大的护理优势。研究数据显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其住院时长由有常规的(21.34±6.32)d缩短至(17.01±5.98)d,患肢的护理有效率由67.4%提高至84.8%。Barthel指数常用于评估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能力,从数值显示,临床护理路径的使用使该数值从(56.19±9.02)分提高至(73.22±8.74)分,健康教育后,患者及亲属对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度由89.5%提高至98.4%,同时,护理满意度也从87.6%提高至94.5%。

由此可见,临床护理路径的运用加快了患者的恢复速度,缩短其住院时长,改善患者预后,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同时,也使患者及其亲属对脑梗死相关知识和康复技能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1] 刘畅,李明哲.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11):1576-1578.

[2] 杜禾芳.康复护理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肌力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11):1166-1168.

[3] 武春.我国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7(15):1-2.

R473.74

B

1671-8194(2017)32-0223-02

猜你喜欢
患肢偏瘫脑梗死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