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传海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科,江苏 徐州 221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通气期间高浓度吸氧对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
邢传海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科,江苏 徐州 221000)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无创通气(NIV)期间高浓度吸氧对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行无创通气治疗,依据吸氧浓度不同分成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对照组予低浓度吸氧,研究组予高浓度吸氧,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肾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PaCO2、PaO2及SaO2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cr(150.34±13.08)µmol/L、BUN(8.51±1.24)µmol/L、KIM-1(1.31±0.12)ng/dL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中,心理状态(15.87±2.09)分、工作及经济情况(13.26±2.46)分、休闲及户外活动(16.93±3.23)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COPD患者NIV期间予以高浓度吸氧治疗有助于疗效提升,且PaCO2水平未升高,安全性较高,可推广。
COPD;NIV;高浓度吸氧;PaCO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一种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且随着空气质量的下降,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该疾病患者于急性加重期将出现免疫力低下、肺功能损伤等情况,易引起各类型心脏疾病,严重时引起呼吸衰竭,临床治疗主要采取抗感染、控制性氧疗、支气管舒张剂、通气支持等治疗[1]。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采取无创通气(NIV)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呼吸性酸中毒情况,促进pH提高,使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降低[2]。为明确NIV期间予以COPD患者高浓度吸氧对于疗效与PaCO2的影响,我院针对性选取60例患者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行无创通气治疗,依据吸氧浓度不同分成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本次研究的方案经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纳入签署同意书、经影像学、肺功能、血气分析等检查确诊者;排除NIV不耐受者、需气管插管者。对照组男女比例14∶16,年龄57~83岁,平均(62.43±4.62)岁;体质量52~77 kg,平均(64.28±10.15)kg。研究组男女比例13∶17,年龄58~84岁,平均(62.51±4.75)岁;体质量51~76 kg,平均(64.33±10.21)kg。两组基线资料(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均予以祛痰、抗感染、水电解质纠正等对症常规治疗,并实行NIV治疗,采用Bipap Visionn 呼吸机,通气模式为S/T,均经口鼻面罩与呼吸机相连接,参数设置:备用支持频率15次/分钟,呼气压力为3~6 cm H2O,吸气压力10~25 cm H2O;对照组予以低浓度吸氧(33%),研究组予以高浓度吸氧(41%)。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治疗5 d后血气分析指标[PaCO2、PaO2(动脉血氧分压)、pH]、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损伤分子1(KIM-1)],对比两组吸氧3个月后生活质量,采用QOL评估方法对心理状态、工作及经济情况、休闲及户外活动等方面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3]。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以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研究组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s)
表1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s)
注:组间比较,aP<0.05
分组(n) PaCO2(mm Hg) PaO2(mm Hg) SaO2(%)对照组(n=30) 47.25±0.55 82.11±0.32 90.06±1.54研究组(n=30) 46.56±0.63a 83.64±0.57a 96.04±2.43a t 4.5190 12.8199 11.3851 aP <0.05 <0.05 <0.05
2.2 比较两组肾功能指标:研究组肾功能各项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肾功能指标(±s)
表2 两组肾功能指标(±s)
注:组间比较,aP<0.05
分组(n) Scr(µmol/L) BUN(µmol/L) KIM-1(ng/dL)对照组(n=30) 170.72±15.12 9.84±1.78 1.66±0.08研究组(n=30) 150.34±13.08a 8.51±1.24a 1.31±0.12a t 5.5834 3.3580 13.2922 aP <0.05 <0.05 <0.05
COPD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体,患者由于发生气道阻塞而伴随不同程度二氧化碳潴留情况,引起通气、血流的比例失调,导致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降低,从而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4]。目前,临床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服用以及氧疗等,从而促进患者肺功能提高,低氧血症情况减少,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有研究发现[5],在NIV治疗期间予以患者高浓度吸氧,可有助于患者治疗效果提升,预后改善。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PaCO2、PaO2、Sa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Scr、BUN、KIM-1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中,心理状态、工作及经济情况、休闲及户外活动等方面均较对照组高;此次研究结果与莫剑、李洁锋等[6]相似,表明高浓度吸氧与低浓度吸氧相比,前者可促进临床症状改善,优化血气分析指标,有助于患者肾功能改善,从而提升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机械通气常用方法包括有创、无创及无创-有创序贯通气三种,其中有创通气方法需建立人工气道,因而气道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出现率较高;无创通气治疗科促进治疗时间缩短,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于临床广泛应用[7]。在NIV治疗期间,其吸氧浓度设置具有重要意义,通常予以不同浓度氧气量将引起不同治疗效果。有研究指出[8],氧气浓度不同对于COPD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心率等均会产生不同影响,低浓度吸氧因氧流量过小将导致治疗目的无法有效达成,但吸氧浓度过高亦将导致呼吸抑制,造成呼吸衰竭情况加重。本研究采取41%吸氧浓度进行治疗,经研究结果显示,该治疗对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33%氧浓度治疗,且有助于患者KIM-1降低,肾损伤情况减少。COPD患者通常因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而产生二氧化碳潴留情况,若二氧化碳潴留出现,将对治疗效果、患者预后等产生不利影响,因而临床常予以氧疗改善通气[9]。临床采取60%浓度吸氧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水平,使得PaCO2水平降低,从而有效纠正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促进疗效提升,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临床吸氧浓度选取还应综合考虑患者耐受性、合并症及身体状况等,从而促进治疗效果改善。研究受多种因素影响,未对临床疗效作详细分析,需再行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NIV期间高浓度吸氧治疗COPD可促进PaCO2降低,临床治疗效果提升,具推广价值。
[1] 吴云,吴杨妃.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5):109-110.
[2] 高申琴.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并重度二氧化碳潴留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医学,2016,36(2):8-10.
[3] 刘开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J].内科,2014,9(3):278-280,286.
[4] 柏林.不同吸入氧浓度无创机械通气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影响的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1):73-76.
[5] 刘美红,徐咏梅.无创正压通气对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5):113-115.
[6] 莫剑,李洁锋,蒋靖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二氧化碳分压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2):1682-1683.
[7] 王金荣,高攀,郭淑芬,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通气期间高浓度吸氧对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6,15(4):329-332.
[8] 张凤蕊,平芬,韩书芝,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夜间经皮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0):5849-5851.
[9] 白巧红,钟富宽,陈福涛,等.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8):114-116.
R563.9
B
1671-8194(2017)32-00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