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出太极拳的内劲才是真功夫

2017-12-14 02:17张绍义
少林与太极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内气深吸气真功夫

文/张绍义

练出太极拳的内劲才是真功夫

文/张绍义

太极拳讲究内外兼修,形神俱备。“内外兼修”中“内练”的实质是什么?“内练”强调练拳术配合气功锻炼。武术界历来流传着这样的拳谚:“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练拳不练气,到老也无功。“气”是什么?是指运气的能力。这就是说练武术不仅要锻炼肌肉、骨骼、关节等运动器官,还要使人的内脏器官得到锻炼,使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得到锻炼。初学者要注意,练形体的“筋骨皮”和练“气”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全面增进健康的目的。

人体的运动不仅依靠运动器官来完成,还必须有内脏器官参与在习拳过程中,使内脏器官的机能也得到相应提高。练习太极拳的人很强调运动,要结合动作的变化来调整呼吸。如练拳强调“内三合”“外三合”,强调“气与力合”,在练习时能很好地自然呼吸运气,就能使动作更协调,发出的力便是整劲。

太极拳的内气练法是:在练拳变式过程中,过渡动作把浊气呼出去,定式动作把清气深长吸入肺。大式子要深浅呼吸配合,深吸气要配合慢动作,快动作要配合以浅呼吸,要纯任自然,不要闷气。要明确呼与腹部鼓荡是挤压关系,不要合肺就腹、执意误导假想腹式逆呼吸。

笔者体会杨式太极拳,如倒卷肱——臂抻开时拉长深吸气;云手——左云手拉长深吸气,右云手拉长深呼气;捋挤式——捋则呼,挤则吸。又如小式子,手挥琵琶——定式深吸气,闪通背——定式深吸气。如此练习,一遍十遍、一天十天,积日累月,一年、十年、二十年,再配合气功、中医基本理论的学习,对研究练“内气”至关 重要。

学会太极拳练“内气”,体现着练拳功夫的逐步提高。笔者就太极拳功夫,将其分为十成:初学拳者一至三成功夫是入门功夫,有三成功夫可称入门,不具三成功夫不能称入门;四至六成功夫谓中乘功夫,可称已登堂入室;七成功夫是中乘功夫与上乘功夫之过渡阶段,也是习练太极拳的关键性一步,常谓之炉火纯青阶段,也是中乘功夫的最后阶段;八成功夫者登峰而未造极;凡太极拳功夫具十成功夫而造极者必是出类拨萃之代表人物,屈指可数,古今不多,非数十年纯功不能达此境界。

内劲就是一种力。中医理论中的“元气”“中气”,俗称“力气”。这种力气是人生而有之的,直至生命结束才完全消失。太极拳家们将“练气”称作“练丹田气”, 丹田气即是“内气”,也可称“内劲”,是一种“整劲”。也就是说,太极拳的内劲有整体性,它是全身的肌肉协调动作所发出来的,其根在脚,劲起于脚跟,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发于脊背,由脚而腿而腰完整一体,所以这种力是超常、巨大的。而这种内劲,也具有灵活性和爆发性。在千钧一发之际,审时度势,灵活运用,掌握对方的功态变化,抓住对我有利的时机瞬间爆发击出,具有不可阻挡的摧毁力和杀伤力。这种内劲,也带有隐蔽性和穿透性。这种劲不像外劲,外劲一拳击出就会使对方脸青鼻肿,是人们能观察到的;而太极拳的内劲是隐蔽的,带有穿透力,内劲使对方受的是内伤,而不是皮肉伤。

太极拳前辈孙禄堂对他的弟子陈健侯常说:“太极拳内劲特大,受伤者往往外不露皮肉伤,而五脏六腑却会受到严重的损伤或丧命。”又如李经梧大师要求自己和徒弟们要重口德与手德,不出口伤人,不出手伤人。他告诫徒弟,像“挤劲”这类劲能打散别人的内气,也很可能会伤及对方内脏,除非万不得已不准使用,特别是在友好推手切磋时更不准发“挤劲”。正因为太极内劲可伤人命,所以李经梧就不再向下传授高深的太极功了。

当代太极拳怎样练出真功夫来?

太极拳练到一定层次,习练者一般都会产生腹鸣,指尖酸麻、发胀、针刺等感觉,中医学认为这是体内行气的现象,是经络畅通的表现,这便是练太极拳打通任、督二脉,使其产生的气感。太极拳的“缠丝运动,动贯四梢”,要求动作螺旋式走弧形,成为圆的运动,使肌肉纤维、韧带关节在均匀、连贯的反复旋转中得到无微不至的运动,调整呼吸,畅通气血,流转贯注四梢,达到固本则枝荣的健身目的。笔者以为,能使拳者得到健康,这样的功夫也可称是真功夫。笔者练拳三十多年,深深体验到了健身效果:我多年心动过缓的心脏病得到好转,自从练拳后从未复发;多年的耳鸣得到控制,并明显提高了听力,与人语言交流方便了;而且眼睛不花了,就是写文章也不用戴花镜;就是在北方冬季三九天在外练拳也不用带手套,手心还是热的。这是我多年练太极拳的结果。

(编辑/刘强)

猜你喜欢
内气深吸气真功夫
站桩练气通周天之我见
“觉”在提升太极拳境界中的妙用
你是真功夫
十月备忘录
你是真功夫
太极拳究竟是老年人强身健体的锻炼项目,还是博大精深的真功夫?
太极拳之以气行拳
健肺益寿操提高肺活量
颈、腰、膝疾病的自我运动疗法
真功夫:谁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