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会
摘要: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知识,就必须体验学习的过程,而获得体验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参与。参与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积极的意义在于这是一种生命的历程,是生活的体验。因此,教师要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终在体验中成长。
关键词:体验;新课标;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经历或虚拟地经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
—、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数学生活化。
现实生活是数学学习的丰富资源,教师应将学生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魅力。
在教学一年级“认识时间”的一节复习课上我制作了课件——《东东的一天》,当中包括了东东在学校一天的学习生活。上课伊始,我就对学生说:“孩子们,想知道咱们的好朋友东东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吗?请看大屏幕吧。”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活了。整个课件从东东早晨进校开始,以时间为线索,从上课到课间操,从午餐、休息,再到下午的学习,最后到放学回家。学生们在观看课件的同时惊奇地发现“东东的一天”居然与自己的一天是那么相似,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调动了起来。当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正浓时,我问到:“在刚才的影片中,大家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话音未落,学生们的小手早已举得高高的,纷纷发言。“老师,我看到东东在上午七时半到校,十时做课间操,中午十二时整吃午饭,下午四时放学回家。”带着几分惊喜,学生们就轻轻松松地复习了有关时间的知识,不止如此,细心的学生还发现课间操时有4名同学在踢毽子,有6名同学在做游戏,还有3名同学在跳绳。我及时追问到:“从你看到的课间操的情景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连平时最胆小,最不爱举手的小男孩明明也大胆地举起了小手,发表了自己的学习收获。“老师,我还看见了东东在数学课上拼组图形时用到了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你有一双会观察的小眼睛,让咱们把掌声送给他吧!”这时,明明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让我们帮东东这一小组的同学统计一下,他们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好吗?”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又重温了统计的知识。
一节枯燥的复习课就这样变得气氛活跃,学生愿意积极参与,主动体验了。原因就在于我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生活化。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有效的情境创设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的去参与、去体验。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创设合理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以“导”为“引”,最终达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创设表现情境,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体验。
苏霍姆林斯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便是他的不幸。”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成功的情境,让每位学生在学习中探究,使学生拥有通过主动参与而获得丰富感情的体验,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2.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体验。
小学生对新异事物总是充满兴趣,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因此,把教材中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饶有趣味的小故事,再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故事情节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
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他们对生活中的数学现实的解读。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与教程内容的结合与交互作用,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方法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再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的现象进行类比、分析、归纳,再加以总结与升华;最终丰富与发展学生的数学事实材料,逐步构建起较为规范化、系统化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4.创设交流情境,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体验。
每个学生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观念不同,这就造成了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不同的反映面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在合作探究的情境中体验。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韦恩图>”一课时,我出示了小动物参加两项体育运动的报名表,首先让学生自己边摆学具、边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讨论,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通过提供的多种算法,引导学生优化其中的算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5.创设应用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
小学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直接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因此,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实地应用的机会,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中,深切地感受到课本里学习的数学知识都是有用的。通过应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識。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在课后设计一份作业:“今天我当家”,要求把规定数量的人民币合理、巧妙的安排在一天的各项开支中,不能超支。通过这样一个开放性的活动,不仅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还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父母挣钱的不容易,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小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构建”的过程。这不仅仅是接受知识,更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体验学习”不仅仅是用脑去学习,更是用心去体会、去理解。同时,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成为孩子们的学习伙伴,和他们一起经历知识获取的过程;一起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让孩子们在体验中自然和谐地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