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盛资本:全球最大的期货对冲基金

2017-12-13 00:35石伟
证券市场周刊 2017年43期
关键词:对冲资本基金

石伟

1997年10月,大卫·哈丁创建了元盛资本,初始资本只有200万美元,根据《阿尔法》杂志公布的全球对冲基金管理公司,以所管理的资产规模计,元盛资本以338亿美元位居2016年全球对冲基金第6位,在全球25个国家拥有员工330人,成为全球最大的期货投资基金公司。

在全球范围内,根据管理期货基金的交易策略是否实现模拟化、系统化,可以将管理期货基金划分为系统交易商和直觉交易商,元盛资本属于典型的系统交易商。

对于系统交易商来说,计算机交易系统的搭建非常重要,因此元盛资本的研究人员占员工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些高科技人才的学术背景包括运筹学、统计学、气候学、精算学、天文学,但唯独金融专业科班出身的员工很少。

在35年的职业生涯中,哈丁经历了资本市场上太多的事件,例如1987年10月份美国股指一日暴跌20%的“黑色星期一”、1998年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20世纪初的科网泡沫破裂以及以贝尔斯登、雷曼破产为代表的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但是,哈丁仍然对投资抱有希望,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不但元盛资本开始在中国展业,哈丁本人也多次到访中国。

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哈丁本人非常谦虚和低调,“主要是我从事了一个正确的行业,如果我当初从事的是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很有可能收益率只有2%……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伟大领域中一名普通的基金经理。”

“蠢人”的两次创业

大卫·哈丁1962年出生于英国的牛津郡,1982年获得剑桥大学凯瑟琳学院物理学学士学位,之后进入著名投资银行Wood Mackenzie,当年的9月份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开业,由于对期货的浓厚兴趣,他在1983年9月跳槽至期货经纪公司Johnson Matthey & Wallace,成为一名大宗商品交易员,1985年由于Johnson Matthey & Wallace倒闭,他进入英国第一家专门采用管理期货策略交易的对冲基金Sabre。

1986年11月,哈丁离开Sabre,加入到迈克尔·亚当的家族企业Brockham证券,在这家从事原糖交易经纪的公司里,哈丁后来又遇到了另外一位重要的合伙人马丁·卢埃克。Brockham证券在咖啡、糖以及铝、铜等金属材料的交易方面采用一套交易系统对资金进行管理,三人结识之后,于1987年成立了AHL对冲基金公司,迈克尔·亚当对Brockham证券的交易系统进行了优化,且使之明显高于业界平均水平。在AHL,哈丁负责公司研究团队的管理、交易模式的开发,迈克尔·亚当负责软件开发,马丁·卢埃克负责行政及综合管理工作。

在创办之后的两年时间内,AHL迅速成长,雇佣了25名员工,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取得了与20世纪末网络公司一样的成功。但是,AHL在第三年出现亏损。对于对冲基金来说,亏损是非常严重的事件,不但原有资本会缩水,客户还会大量撤资,导致AHL所管理的资本进一步缩减,并且哈丁与亚当的关系开始变得紧张。恰在此时,英仕曼集团表示出愿意收购AHL的意愿,由于对公司未来发展方向存在严重分歧,最终三人一致同意出售51%的股份给英仕曼集团。1989年,英仕曼收购AHL的51%股权,截至1993年其所管理的资产已经由5000万美元上升至3亿美元;1994年,英仕曼收购了其余股权,AHL成为英仕曼的旗舰基金产品,而哈丁成为英仕曼量化研究部门的负责人。

在创建AHL时,哈丁就希望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股票、宏观经济、期权等其他方面,在加盟英仕曼之后,他组建了一支庞大的研究团队进行构思,但最终没有真正能够实现其所梦想的量化投资策略,因为AHL在20世纪80年代末所开发的套利系统在1992年全球汇率机制紊乱的状况下全部失灵。该部门的失败,导致英仕曼对哈丁的信心大减,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后来在英仕曼只能孤军奋战,把自己看成救世主,他们可能认为我很蠢。”

1997年,哈丁从英仕曼黯然离职,但他很快重整旗鼓创建了元盛资本。

2015年10月,在接受《阿尔法》杂志的专访时,哈丁坦承,元盛资本最初的发展速度远远低于他的预期,“我们的起步并不快,募集到第一个1000万美元花了一年多,但那一年(1998年)我们的收益超过50%……事实上我有些失望,吸引投资远比我想象中更困难。”

但他随即话锋一转,“现在看来,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发展过快,困难在早期就犯下了无法修正的错误,慢下来的好处是能为将来构建一个更强大的平台。”

投资策略及旗下产品

在谈及元盛资本的投资策略时,哈丁曾经表示,“通过计算机系统,从繁杂的市场数据中提炼出有意义的东西。我们不会假设市场应如何运作,而是以科学实验的方式进行研究,在庞大的数据中,使用先进的统计方法寻找数据出现的模式,所有投资策略的基础都是在对经验证据的分析之上。”

通过复雜的计算机交易系统,元盛资本会对期货的历史价格变动进行统计,找出其中的规律,建立基于每日价格信息来预测收益、风险的算法,在预测的基础上,由系统决定在某个期货市场上的交易品种、数量、方向和价位。

由于影响金属及农产品价格的因素千差万别,因此元盛资本的数据库庞大到令人难以置信。例如,元盛资本拥有世界上最为齐全的各地天气数据库,公司在全球近200个地点收集天气资料,每半小时收集一次,包括温度、湿度等36个数据。

元盛资本的期货商品交易顾问(CTA)业务主要包括基金和管理账户,其中基金的操作完全由公司执行,而管理账户则是由公司代理客户操作,且在相应提高收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采取一些量身定做的策略。

元盛资本的主要潜在客户是机构投资者,例如养老金、大学捐赠基金及政府公共雇员计划等,很少对个人开放。

元盛期货基金是公司运行时间最长的基金,主要采用程序化交易策略,在全球100多个期货市场进行交易,并通过在不同期货市场分散化投资降低风险,从而实现长期收益。1997年10月成立以来,元盛期货基金的总收益高达800%,年化收益大约为17%,基金规模超过百亿美元。

元盛进化基金是2005年9月发起成立的第二只基金,采用多元化的多空交易策略,而且不限制投资类别,它是元盛资本从期货市场进行多元化操作的一次尝试。

2010年,元盛资本成立全球股票基金,该基金仅进行多头操作,投资标的为标普1200指数和MSCI全球指数的成份股。

元盛在中国

几十年以来,亚洲市场高速增长,亚太地区成为大型跨国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对冲基金行业也不例外;然而,由于接连发生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一些大型基金纷纷从亚洲撤离,但元盛资本一直坚持留在亚洲,并寻机开拓中国内地的业务。

但是,元盛资本首席执行官托尼·芬纳-莱托也承认,在元盛资本所管理的资金中,只有大约15%来自于亚太地区,主要是日本和澳大利亚,亚太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业务量很少,而公司的主要重点还是在美国和欧洲。

就全球范围而言,美国是元盛资本拥有客户规模最大的金融市场,日本、澳大利亚和欧洲的投资人和市场都更为成熟,而中国则是非常具有增长前景的地区。针对不同市场的具体发展阶段,元盛资本采用了不同的战略定位发展模式。

2012年10月,元盛资本与华宝兴业基金共同成立了一只基金专户产品,但元盛资本仅仅是提供技术,截至元盛资本成为中国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的2013年9月之前的11个月,该产品的单位净值达到1.186元,即11个月的收益率为18.6%。

2013年9月,奧氏资本成为中国首批六家“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之一,QDLP制度允许合格的中国个人与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外对冲基金,另外五家境外对冲基金分别为元盛资本管理、橡树资本、城堡投资、英仕曼及Canyon合伙人公司。

芬纳指出,元盛资本为中国市场投资设定的波动率目标远远大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因为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无风险利率通常为0.5%以下,甚至为负,而中国却在2%-3%。

2017年4月27日,大卫·哈丁在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发表关于“人工智能和金融市场”的主题演讲,就人工智能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及其对投资的影响阐释了自己的观点。哈丁认为,人工智能已经存在半个世纪之久,“很多公司也像元盛资本一样在越来越多地开发此类运用计算机运算的工具和技术,但如果只用计算机来计算,并不会让人变得更聪明。”

猜你喜欢
对冲资本基金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兴业银行:定增260亿元补充资本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6个月回报前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50名
真实资本与虚拟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