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骞
摘要:教学资源库建设中资源的积累是重要途径之一,如何针对不同的资源形态,采用不同的积累方式是处理资源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不同的资源提供了初始积累、自我积累和分布式虚拟代理三种处理方式,基本能够解决资源库建设中资源积累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积累,分布代理
教学资源库建设不可避免的要遇到资源的整合问题,由于计划整合的教学资源原有存在形态并没有按照教学资源来进行系统的管理,多数资源不是以静态网站的形式来管理,就是处于自然状态的文件包,也有的课程依赖平台存在。多数资源根本没有元数据信息,有的资源虽然附带了一些信息,但也并不符合相关的资源建设标准,要将这些资源纳入资源中心,必须对元数据和资源实体本身进行必要的处理。
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资源建设不可能一次完成,还需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为此,在保证资源质量的前提下,资源中心须提供多条途径积累资源。
一般采用的资源积累途径主要有初始积累、自我积累和分布虚拟代理三种模式。
1、初始积累
初始积累就是在资源中心开通时通过初始化程序将一些现成的资源直接入库[1]。
2、自我积累
自我积累方式又包括资源上传和在线制作两条途径,资源上传是指在资源中心开通后拥有资源上传权限的用户可以直接上传成熟的资源,经过管理员审核通过后就可以正式入库,所上传资源也就成为资源中心的正式资源;资源制作是计划在资源中心的子系统-标准化网络课件制作系统开发完成后将制作子系统对用户开放,系统为教师用户提供实用的在线课件制作工具,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将制作完成的资源直接入库,经过管理员审核通过后就可以成为资源中心的正式资源。
还有一种途径是设想为其他系统搭建汇集其他系统零散资源的接口,这样可以增加资源积累的途径,但是考虑到这些来源的资源质量问题,暂时没有实现这个途径的资源积累渠道,在今后的系统应用中这也是一种比较实际的途径。在资源建设规范中提到的自扩充式、开放的教育资源库系统类似,随着互联网上数据的不断膨胀,其中不乏大量有价值的教育信息。但是这类教育资源处于一种零散的分布状态,且形式、内容各异,尽管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指向目标地址,但不利于用户的直接检索和使用。开放的教育资源库不仅体现在能通过其搜索机制,将互联网上的资源地址收录到索引数据库中,更能通过录入接口,将零散、不规范的网络教育资源进行统一标识,納入到更为完整的资源体系之中,这是教育资源库的一大发展趋势。为维护版权利益,虽然资源文件本身仍处于一种零散的分布状态,但面向用户的却是一个虚拟的大型资源库。用户不必进行人为的转换,就能获取到规范的教育资源和应用指导。通过《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约束,定义资源的标准化过滤接口和导入接口,将网上优秀的教育资源的元数据信息自动提取出来,进行标准化过滤后导入到自身的数据库中,经过不断的完善与扩充以形成系统的教育信息资源。
3、分布虚拟代理
所谓分布代理是资源库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接口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软件代理,在分布式系统之间复制和检索数据[2]。
这种方式主要是用来解决分布在其他院系的现有资源或资源库,对于这样的资源或资源库,可以采用直接挂接方式,但是这样不利于资源的标准化管理,也可能不利于用户查询检索,那么采用分布代理的方式比较好。对于没有元数据信息的自然资源,可以采用虚拟链接方式将分布在别处的资源映射到资源中心的资源库,然后将元数据信息在资源中心进行入库处理。如果是现成的数据库,可以在资源中心和资源库之间建立一个数据交换接口,然后让分布的资源库中的数据转换成资源中心的标准包装方式,并在资源中心进行登记注册,实行资源元数据信息的统一索引,集中管理,便于在资源中心查询检索,使用资源。
实现分布式资源库主要有两种组织结构,一种是层次结构,一种是对等结构。
层次结构是根据我院单位管理体制,在院系分别设立资源库管理中心,院系本身的资源库管理中心还可以到上一级资源库管理中心进行注册同步共享其中所汇集的元数据信息。终端用户在资源库管理中心可以检索所在系院范围内资源库站点的资源信息。这种结构的好处是系院里的资源不是非常多的话,由于查询的元数据都存放在系院数据库管理中心,所以只用查询一个数据库,其查询速度比较快。如果系院资源非常多,由于数据量巨大,当访问用户多时常常会导致死机。
对等结构是松散耦合式的结构,每个资源库都是一个独立的、对等的系统,他们之间的功能相同。当一个用户向某个站点提交查询请求时,该站点分布式管理系统把请求发送给所有的与其相连的其他站点,其他站点收到请求后根据要求在自己资源库中进行查询,然后把查询结果返回给发出请求的站点。发出请求的站点把收集到的结果和本身查询的结果相结合返回给用户。这种结构的好处是每个站点的资源库之间不必同步元数据信息,还有就是解决了上面的难题,由于每个站点只存放自己的元数据信息,分布式管理系统把查询任务分摊给各个站点,这有效的均衡了负载。但是这对网络性能的要求比较高,如果两个站点间的网络带宽不够宽,速度不够高的话反而会降低查询效率。
所以综上所述,如果想建立一个大范围的分布式资源管理系统,理想的结构是结合这两种模式,有效的利用其优点、屏蔽其缺点。在下面层级中,由于网络性能得不到保证、数据量又不是很大,我们采用层次式结构;在上面的节点中,我们用高速网络把他们相连,采用对等结构。
参考文献:
[1] 张家贵曹哲新 高职院校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07期
[2] 赵勇 上海交通大学 远程大规模多用户并发控制及用户管理技术研究 TP311.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