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析+房琰沁
【摘 要】近年来,公共危机事件全面进入人们的视野,建立审计预警机制,对于消除潜在社会风险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公共危机审计预警机制利用审计机关特殊的信息网络和专业优势参与配合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可能引起危机的各种要素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危机信号和危机征兆进行严密监测,对其发展趋势、可能发生的危机类型及其危害程度作出科学、合理和专业的分析判断。
【关键词】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审计职责
目前中国的各项社会改革已进入深水期,随着社会结构转型、体制机制转轨和经济增长,累积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由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和人为等各种因素导致的公共危机频频呈现在公众视野当中。
政府审计作为重要的政治工具,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立审计预警机制,对于构建国家免疫系统,防范和减少公共危机带来的影响,促进政府为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消除潜在社会风险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从构建公共危机审计预警机制必要性、主要功能、和构建审计预警机制的切入点进行探讨交流。
一、公共危机的界定
古今中外,学术界对公共危机的定义都有不同的说法和界定。中国古代文献《说文解字》中公共危机是指"危险+机遇"。外国学者罗森塞尔等认为,公共危机是对社会的、机构的和组织的基本利益和结构所形成的严重威胁,而且基本价值和道德也会受到威胁。当前危机被普遍认为是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和对全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近年来,公共危机事件随着网络媒体等信息媒介全面进入人们的视野。后来的汶川大地震,三鹿奶粉事件,贵州瓮安事件,宜黄拆迁自焚案和河北大学校园飙车案等都属于公共危机的范畴。按引发危机的因素分类,公共危机有因不可抗拒力引起的自然灾害、人为失误造成的重大事故和人为故意因素造成的社会动乱。按主要原因及涉及的领域分类,则有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价值危机、精神危机等。然而无论何种类型的公共危机都存在突发性和紧急性的共同点。
二、公共危机审计预警机制应发挥的主要功能
公共危机的产生纵然有着许多不可确定的因素,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有征兆可寻,也符合哲学辩证法中量变到质变、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的道理。应对的意识和态度,以及应对的方式方法适当与否则直接决定着危机后来的发展方向。公共危机如果应对不当,则会对公共安全、公众利益、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重大的影响的威胁。审计预警机制的功能就是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预警,为决策提供足够的反应时间。所谓公共危机审计预警机制是指在公共危机演变的不同阶段中,审计机关利用自己特殊的信息网络和专业优势参与配合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可能引起危机的各种要素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危机信号和危机征兆进行严密监测,对其发展趋势、可能发生的危机类型及其危害程度作出科学、合理和专业的分析判断,并向有关部门发出危机警报的一套运行体系。
三、发挥政府审计职能的切入点
1、尽快建立审计预警系统。虽然各级政府应对公共危机都建立了危机应急管理系统,但几乎将审计排除在相关政府部门之外。但审计系统必须在审计署的垂直领导下,建立省、市、区、县级的,由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国外审计等多种力量参与的专门的审计危机预警机构,形成一张覆盖全国的审计预警组织网络。同时要按照管辖权,将审计预警网络主动纳入各级地方政府的危机应急管理系统,根据自身优势积极发挥作用,服务地方政府的危机应急管理,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突出公共危机预警重点。公共危机涉及的层面很多,既有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又有价值危机、精神危机等多方面的内容。审计机关不能包打天下,因为危机有突发性、特殊性和不可预知性,审计工作也有自已的工作规律和特点所以审计也不可能包打天下,而是要有所作为,有所不为。要根据审计机关的职责和特长,重点在财政金融、环境资源、政府投资项目,涉及住房、医疗、教育等民生资金上面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同时,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分出轻重缓急,分出先后顺序,找到那些对全局、对未来有根本性景响、有重大潜在危害的突破口,提出对策建议,防范危生的发生或减少危机带来的影响。
3、关注经济社会宏观层面。审计的根本目的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的目标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阶段性的目标是"推进法治,维护民主、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审计的首要任务就是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保障国家利益,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审计预警就要从目标和任务出发,围绕政府工作中心、围绕领导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围绕媒体关注的引起社会反响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来开展工作。从宏观上思考问题,把握问题,从宏观角度提出审计建议,防范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危机,保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4、善于分析研判危机信号。从个别危机来看,其发生也许是偶然的,无序的、杂乱无章的。然而,对大量发生同一类危机进行观测分析,也许就可以发现危机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因此,审计人员要善于根据以往危机案例的历史统计数据,利用专业的方法,对危机发生的概率以及由此引起的后果,进行科学的分析,为预防类似危机奠定科学的基础。同时,要高度关注新的经济体制、新的经济政策、新的社会活动等带来新的危机,要善于分析研判各类危机信号,找出其运行规律,未雨绸缪地做好应对之策。
参考文献:
[1]曾繁华、曹诗雄.国家经济安全的维度、实质及对策研究[J].财贸经济,2007(11)
[2]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审计工作全面发展[J].审计研究,2008(1)
作者简介:
吴析 女 1985.1 汉族 浙江平湖 讲师 硕士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研究方向 :财务管理、审计 。
房琰沁 女 1989/02 漢族 浙江嘉善 助教 硕士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研究方向:审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