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结课艺术

2017-12-12 19:19李中霞
考试周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艺术教学

李中霞

摘 要:明代谢榛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句话讲的虽是写作,但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同样适用。好的结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响。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结课达到“课虽终,意犹存,趣无穷”的境界呢?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介绍几种方法,以期对各位同仁有所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艺术

一、歌曲结课法

主题鲜明的歌曲,能够升华教学的主题,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课堂小结时,教师可以播放一首适合的歌曲,既巩固所学知识,又借助音乐消除学生学习疲劳,为下一节学习做好精神准备。

例如,教学完八年级上册“孝敬父母长辈”的内容后,我在课堂小结环节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歌词平实、旋律舒缓,激荡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学生的情绪很快受到感染、产生共鸣,有人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可见,学生因歌曲而鼓舞,教学因歌曲而升华。《常回家看看》的适时运用,加深了学生对孝敬父母内涵的理解,懂得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这样的小结,寓教于乐,意味深长。

二、 故事结课法

运用故事收尾,既可以松弛学生神经,化解学生疲劳,又能巩固新课,深化主题,使教学结尾再掀高潮。

例如,教学完八年级下冊“保护环境”的内容后,为让学生把对严峻环境问题的认知转化为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在课堂小结环节,我讲述了福建省古田一中江元堂校长在美国考察时看到的真实一幕:黄昏时,一个外国人带着爱犬出来散步,突然他停了下来,从口袋掏出一个袋子,捡起地上的东西后又放入自己口袋。他捡起了什么?学生说了很多答案,但没有人答对。原来,外国人捡起并放入口袋的是爱犬拉的大便。答案一出,学生哗然:“多臭呀!”而外国人当时却回答:“你自己养的狗拉的大便,你觉得臭,那凭什么把它暴露在公共场合让别人闻呢?”从他事先准备好的袋子上,可以看出这不是一个偶然行为,而是一种习惯。联系实际,想想我们周围的养狗之人,再看看教室地面上的垃圾,更促使学生深刻反思并体会保护环境的迫切性,自觉认识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三、 名言结课法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名言警句、箴言格言、诗词对联更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瑰宝,其内容深刻、意存高远、富有哲理,蕴含深刻的教育思想和价值。在结课时,名言佳句若用得恰到好处,既能使枯燥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又能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既能活跃教学气氛,又能给学生以陶冶和启迪,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形成教学的高潮。

例如,教学完八年级上册“不同身份有不同责任”的内容后,我在课尾给学生展示了这样一些名人名言:

人生须知道负责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的乐处。——梁启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责任感”是我们做人的一个安身立命的“锚”,它可以为我们在风雨中定住方位。——佚名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组织学生齐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们声音响亮,精神饱满,带有感情,由此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热爱社会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自觉履行应负的责任。

四、 留疑结课法

留疑即设置疑问、疑点、疑惑。随着课堂教学接近尾声,课前预设问题被逐一阐述与解决,新的发现、新的问题、新的思考随之出现,并成为学生互动交流后又一波新的思维冲动,层次更高,更富挑战性,学生带着疑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作新探索、新创造,从而生成新的知识和理论体系。但在日常教学中,留疑这一富有创造性的结课活动,往往被教师简单、生硬的结语所替代,难得现真身。作为教师,要珍惜、利用好留疑结课方法,多给学生创设思维升华、探究合作、实践创造的机会。留疑法结课,多用于有联系的两个内容之间,可以是即兴表达、探究作业,可以作为下节课的研究课题,独立、自由、开放、挑战是其主要特征。

例如,教学完八年级上册“合理利用资源”的内容后,我结合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在课尾留疑如下:

什么是雾霾?你对雾霾了解多少?雾霾是怎样形成的?雾霾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请行动起来,通过实地调查,用数据、图文加以说明。

再如,教学完九年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结合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在课尾留疑如下:

有人认为:“外来文化很新奇,有意思,其中有很多优秀思想,有利于我们打开思路。”有人认为:“外来文化有许多方面对我们青少年成长不利,对我国文化冲击也很大。”有人认为:“无所谓,外来文化与我无关。”

你是怎么看待外来文化的?请结合相关事例加以说明。

好奇、想象、启智、求异、创新是留疑法结课的目的所在。这类结课,有利于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好奇心,增强想象力,提升探求欲,进而疑中生奇、生趣,趣中增智、励志,最终从疑惑、好奇中探幽览胜,丰富知识,启迪智慧。留疑法结课,能自然地把学生思维延续到课后,不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为实现下节导课预埋伏笔,吊学生“胃口”,给学生留下“且听下回分解”的期待感。

五、 拓展结课法

教学拓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内容、目标,在一定范围、深度上,同外部内容密切联系,相互渗透的教学活动。思想品德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除了要求学生牢固掌握课本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能运用课本所学知识来分析现实生活的种种现象,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此,课本知识教学完以后,不应是学生学习的结束,而应把课尾作为联系实际的桥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延伸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例如,教学完九年级“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内容以后,可以做这样的结尾:请各位同学回去以后了解一下自己父母和亲戚都在什么经济形式的单位工作,自己家里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有哪些,各项收入分别来自于何种分配方式。如此结课,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归纳概括、综合分析能力,能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分析了解课外的现实,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六、 游戏表演结课法

心理学家认为游戏是人类的本能和动机之一,喜欢游戏更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机体在游戏中得到锻炼,情感在游戏中得到满足,智力在游戏中得到发展。

游戏走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二者相得益彰,既“寓教于乐”,又“寓乐于教”。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时因为一堂课的容量比较大,节奏比较快,学生的身心已很疲劳, 或者因为教材中的理论较为抽象, 学生们很难理解, 这样教学效果很难保障。此时应适当采用轻松活泼的形式结尾,如游戏表演的方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完九年级“生活处处有合作”的内容以后,我在课堂小结环节让学生三人一组,分别扮演盲人、聋哑人、瘸子,指定每组应走的路径,应到达的地点。通过课尾这样的角色游戏表演,学生既缓解了紧张的情绪,又能切身体会到残疾人的难处,还能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和可贵,进一步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总之,课堂结尾当如晚霞,只有学生留恋这一抹晚霞,他们才会留恋课堂。正如一首诗所写:“落叶很在乎自己的舞姿,流星很注重那最后一刻的光芒。”描龙画凤,贵在点睛;打造扣人心弦的思想品德结课,贵在我们一起努力!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艺术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纸的艺术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