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小莉+王海
【摘要】思维导图在阅读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思考与记忆模式,阅读者通过不断提问与作者进行对话,改变了被动阅读的状况,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它符合人的生理特点,认知与记忆规律。本次文致力研究于让学生从传统的英语阅读学习思维模式中转变,使用思维导图来完成相應的阅读任务。
【关键词】思维导图;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219-02
一、八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瓶颈
面对日益加重的英语学习任务,八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困难,首先是,面对涉及到的大量新词,学生对英语阅读兴趣逐渐减弱;随着课程安排的调整,学生学习课时变短,急功近利的课堂使得英语阅读技能训练匮乏;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教师对英语阅读课的认识还不到位,总认为阅读课文中的重点短语和句型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殊不知,一堂完整的阅读课与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技能是休戚相关的;再加上对阅读课型的认识因人而异,像阅读课前究竟是否需要学生预习尚有争议,且无定论,所以,不同教师在任务设置方面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也完全不同。
二、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思维工具,又叫心智图或者概念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而这种发散式思考的过程刚好是自主阅读的过程时不断理清文章脉络的过程。
三、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实例
根据八年级英语阅读实际授课的需要,现在以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3 I a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B 的泛读文章为例,展示思维导图在八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阅读前,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新词的预习。怎样去有效的提出问题,呈现词汇,这就需要找到这些问题的内在的联系,将词汇附着在问题上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词汇圈,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这个词汇圈呈现出来学。听过录音并跟读后,自主开展新词预习。教师在板书上示范单词之间的关联:
教师鼓励学生打破自我设限,尽可能的创造单词之间的关联,为新词的学习进行充分的预习。学生通过充分的预习,对文中的生词进行透彻的了解。学生在学习新词过程中学生利用绘图工具,体验不一样的新词学习过程,都乐在其中。
2.阅读中,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语篇分析。教师设计针对语篇的思维导图文章分析结构图,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提取的语篇信息,补充完整思维导图。
学生绘制完思维导图后,教师鼓励学展示自己的做作品,并根据绘制的结果,向师生介绍自己的而设计思路和心得。
3.阅读后,留下部分关键词让学生看着关键词以及思维导图的走向复述。这个过程既让学生去掉了繁杂的信息抓住了文章的脉络,又把词汇与短语放入一个语境之中,所有的词汇前后左右互相连接,或互为因果,或互相承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记忆的网络。从而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经过阅读前后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新词的学习及牢固又充分,学生在经过自己绘制思维导图,自发的寻找探索新知,养成了很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使用了各种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形状,改变了单调乏味的单词学习,学生对学习单词充满了期待,充分体现了我校“生本课堂”的课程改革理念;在阅读中,学生带着完成思维导图的任务去阅读,有针对性的提取有用信息,一改传统教学中盲目的阅读状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考试中做题的速度也大大提高;在阅读课之后,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回顾文章内容,复习时思路清晰,重难点把握到位,实现了高效的学习。
总之,思维导图在阅读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思考与记忆模式,阅读者通过不断提问与作者进行对话,改变了被动阅读的状况,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它符合人的生理特点,认知与记忆规律。但是要让学生从传统的英语学习思维模式中转变过来需要一定时间和长期的训练,欲速则不达,操之过急是很不科学的。
参考文献
[1]关艳辉.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思维导引教学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4,01:52.
[2]张莲英.“思维导引教学法”尝试[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3,12:38.
[3]朱燕.浅谈基于思维导引教学法的中职语文教学[J].课外语文,2014,10:74.
作者简介:
畅小莉1,女,19870605,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靖边县周河九年制学校,思维导图与英语教学,本科,中学二级。
王海2,男,198001,陕西靖边,靖边二中,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本科,中学一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