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产品在高职艺术类专业中的实践应用研究

2017-12-12 16:23韩明辉
大观 2017年9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职

摘要: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类专业以教学产品为抓手,通过研发覆盖专业教学内容与岗位核心技能的教学产品这一路径,寻找连接学校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活动的结合点,并配合课程改革,规范与整合教学资源配置。通过教学产品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应用,使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形成对接,有效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及促进专业群的建设发展。

关键词:高职;艺术类专业;教学产品;课程改革

高职教育的生产性实训,在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生产性实训既是一种职业教育的思想和理念, 更是一种创造性的方法应用[1]因此,在我国明确将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战略重点的形势下,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的几个高职艺术类专业的以教学产品为纽带的课程改革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教学产品在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来提升教学质量与带动相关专业群共同发展。

一、高职艺术类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设立文化艺术大类的高职院校逐渐增多,为文化产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一线人才。但是,通过企业调查发现,部分课程教学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出现企业招人难,毕业生找工作难,就业后还需再次培训的问题。原因有2个方面:一是高职艺术类专业教师多为应届毕业生招聘,缺少企业经历,使专业办学特色难以凸现。导致课程教学脱离生产实际或落后于企业需求,从而“暴露出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不强,理论知识与实践不匹配,不能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的问题。”[2]二是学校实践条件跟不上教学需求,校内实训设施跟不上企業生产现场的问题,及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训练手段,出现了实践教学不足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现象。

二、通过教学产品的视角,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以教学产品的新视角来审视高职艺术类专业教学,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新思路:即构建与职业标准连接的教学内容和实践体系与校内实践场所,发挥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产品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形成高职艺术类专业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色。

教学产品即是指覆盖相关专业教学,特别是实习、实训教学内容,以教学为目的,通过研究、设计、选择的特定产品。[3]因此,高职艺术类专业的教学产品具有与一般产品不同的特征:教学产品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教学需要、生产过程覆盖专业核心教学内容、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来生产。

三、教学产品在高职艺术类专业中的实践应用研究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在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影视动画、图文信息处理专业中开展以教学产品为纽带的课程改革,研发创新项目和教学产品,以学生完成覆盖教学内容和岗位技能的教学产品为任务来实践改革,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探索与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研发覆盖创新项目、教学产品

1.依托校企合作平台研发创新项目、教学产品。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类专业以校企合作平台作为基础,组建了由多家企业和院校参加的职教联盟,共同开发校企合作项目,即包含创新项目、教学产品的研发。实践证明,以承接和开发企业任务为契机来设计创新项目与教学产品是可行之路,并邀请行业专家参与其中。教学产品的生产则是控制在创新项目的大框架下进行的,而且必须是覆盖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核心技能。如此便形成了校企共担责任、共享成果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2.创新项目、教学产品的设计原则。第一,创新项目要紧密联系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及高职院校专业布局而设计;第二,每个创新项目可容纳多个教学产品;第三,由教师联合企业人员共同研发教学产品;第四,教学产品必须依附教学计划,并经过生产性分析与工艺设计;第五,教学产品必须覆盖教学内容和岗位技能。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类专业结合辽宁省区支柱性产业之一的文化产业,依据设计原则,发挥自身特点及设施条件,设计了单体包装装潢、装饰画、微电影、教学动画短片、卡通雕塑等多个创新项目以及相关教学产品。如卡通雕塑创新项目包含2种教学产品,即装饰浮雕、学院吉祥物衍生教学产品,

(二)承载教学产品的课程改革与建设研究

为适应教学产品的生产,需进一步研究与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规范课程基本资源。

1.剖析高职艺术类专业建设基础及问题。首先开展社会调研,之后在课程、师资、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社会服务六个方面对专业基础及问题进行了剖析,明确优势与不足。一些专业凸显出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工学结合体系不完善,项目导向与任务驱动内容不足,实训没有与生产相结合,缺少职场氛围,缺少信息化资源,设施有待升级等问题。

2.制定高职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行动方案,提炼核心教学内容。在调研、分析与学习的基础上,参照人社部国家职业标准、教育部艺术类专业教学标准、企业岗位招聘等文件,再次提炼专业能力指标,调整专业培养目标,确定的核心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专业核心能力、调整核心教学内容,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所要支撑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形成了职业特色鲜明、实践性突出、操作性强的人才培养行动方案。该校各专业先后制定了专业教学改革建设方案、创新项目与教学产品设计、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课程资源开发方案,调整专业教学计划等,以上规划为承载教学产品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3.实践承载教学产品的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为对接职业标准与适应教学产品的生产,该校艺术类专业采取调整课程体系与更新教学内容等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职业能力发展。

重组课程体系框架,开展课程配套资源建设。该校艺术类专业顺应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按照应用性、实践性原则,岗位能力进阶原理,制定了人才培养行动方案和调整了专业教学计划。调整后课程总数减少,并按教学产品的上下游流程进行课序调整。实行标准化管理,规范课程配套资源,使教学任务的每个阶段分别有对应的资源,以支持课程改革顺利实施。如影视动画专业历时一年完善了全部29门课程的教学基本资源建设,包括大纲、日历、教案、演示文稿、指导、作业、考核等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还启动了数字化课程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教学资源。

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增设专门的实践课程。为持续与企业技术升级、数字化生产环境相适应,所有课程在调整教学内容时均以实际岗位技能培养为重点。如素描技法课程内容由之前的写实性绘画调整为道具、角色、模型、场景设计服务的知识与技能,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和数字绘画设备开展实训,相应的教学产品为单色装饰画。结课之后,还安排了30课时的产品化表现训练。

设置独立的素质教育项目。改革注重职业素质的综合培养,不但在课程中融入素质教育内容,而且每个专业还独立设置素质教育项目,类别包括养成教育、素质教育课、证书、核心能力、社会实践。

开展登山型课程教学实践。与原有的线性式、阶梯型课程相比,“登山型课程的特征是以主题即山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不同的人,不同的小组可以选择若干不同的学习途径即登山路线。”[4]这种教学特别适合高职艺术类专业使用,以主题—经验—表达为单位组织单元,让学生通过自选路径通达目的地,不仅重视结果,而且强调过程。如装饰浮雕教学产品,经过收集资料、确定风格、设计图、完成制作与产品验收的过程,每名学生的产品规格是相同的,而造型是不同的。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体验到了探究式学习的成就感和创新性思维的作用。

(三)找准连接专业教学与生产活动的结合点,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研究

找准连接专业教学与生产活动的结合点,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有效对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要符合教学产品生产要求,整合与链接生产资源,体现地区产业特色和专业特色。“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依托学校的教学资源,在校内建设以学生训练为主,又紧跟现代管理、生产、科技、服务发展前沿的实践训练场所。”[5]该校艺术类专业建设了多个工作坊,工作坊就是一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而创新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则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骨干力量。该校艺术类专业把握打造校内实训基地生产环境、就业岗位能力分析、科学进行教學设计这3个重要环节,依据工厂模式建成的动漫设计与制作实训中心,是集教学、生产、科研、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基地现有拥有运动扑捉、集群渲染等15个实训室。目前基地的教学产品是为满足网络、电视台、手机等媒体播放的教学动画短片,微电影等。

(四)教学产品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贯穿性应用研究

教学产品在课程体系中的贯穿性应用有利于形成相互支持的课程知识与技能,促进教师重视教学效果与成果物水准,学生职业能力也随之提升。以前一门课程结课后,教师把作业评分之后即束之高阁。教学产品的全程生命链接,则是在应用对策性问题上的新思路,教学产品将在后续的课程中持续得到应用,直至实现其真正的产品价值。如影视动画专业,学生完成素描技法课程的多个任务后,能够确认自己喜爱的角色类型;在后面的角色设计课程中延续前期的关注,发展为角色设计教学产品;该角色设计可直接作为卡通雕塑课程的设计稿,制作成雕塑教学产品;在后续的三维建模课程中,再把雕塑转换为数字模型;该模型可在三维动画课程中演绎剧情了。如此,使课程接续关系更加真实,实训环节衔接更加紧密,教师更加重视教学质量,学生也真切体会到专业技能在项目与岗位中的作用。

(五)专业群课程之间的教学产品生产互动性实践研究

探索教学产品如何横贯专业群的一些专业和课程,研究在教学上如何在一个体系中完成教学与实训,促进专业间的联系与共同发展。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影视动画、图文信息处理3个艺术类专业具有相近的技术领域,反映在教学上就是各专业可以在一个体系中完成实训任务。如影视动画专业装饰浮雕完成后,广告设计专业包装设计课程以此浮雕为目标商品,设计教学产品单体包装装潢;而后它们在装潢艺术专业的展示空间设计课程中,完成商品展示制作。以上不同专业不同课程通过教学产品的互通应用,形成了一套实物校园礼品。

课题研究与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教学产品使生产活动与教学活动融为一体,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实现高职教育不可替代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功能。第二,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能够体现生产氛围与组织形态,为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了平台,有力驱动学生尝试生产创新,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第三,深化校企合作与强化教学产品研发,促使教师投身企业生产与技术培训,努力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有力带动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形成。

四、几个建议

建议开展教学产品研发及其课程改革,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这对当前的高职艺术类专业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一)核心是找准连接职业院校专业教育与企业生产活动的结合点

以教学产品为纽带的课程改革,其核心是找准连接职业院校专业教育与企业生产活动的结合点。找准这个结合点,便可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活动对接的教学条件,对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二)重点是研发特色突出的教学产品

建立教学产品研发的相应组织机构,如大师工作室、企业专家工作站等,必须依托行业专家和教师共同研究,才能设计出有特色、覆盖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的教学产品。

(三)做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五合一”

教学产品生产环境应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主,建议遵循投资多元化、机制市场化、功能多样化的原则,做到“五合一”:即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学与工作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未来,应向对接产业集群的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方向发展。

(四)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作用

由于教学产品设计与生产属于教学活动,教师必须考虑教学需求,发挥本身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将教学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总之,开展教学产品在高职艺术类专业中的实践应用研究,以覆盖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的教学产品为纽带,致力于课程体系改革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明确专业教学目标与实现路径,有利于正确处理好院校、企业、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并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使教学、生产、科研紧密结合,对于有效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具有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高职教育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斌.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应走生产性建设发展之路[J].中国成人教育,2012(24):94-95.

[2]屈善孝,黄勇.建设实训实习基地 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2(Z3):62-63.

[3]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财政厅.关于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辽宁教育科研网[EB/OL].http://www.clner.com/Html/jiaoyuguihua/tongzhigonggao/913790.html,2011-09-14.

[4]马宁.“登山型”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概念教学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8):62-64.

[5]马薇.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29):162-163.

作者简介:韩明辉(1968-),男,辽宁康平人,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雕塑专业本科,文学学士,研究方向为影视动画美术设计、美术基础教育。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