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薇
摘 要:在新课改的大潮下,“杜郎口教学模式”正以极快的发展速度席卷整个教育界。我们在认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到“杜郎口教学模式”的优点,从而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另一方面也不可一味跟风,要依据本地实际情况来实施教育。本文将通过梳理杜郎口中学的发展历程,分析其成功的因素和存在的不足,目的是给众多农村中小学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杜郎口教学模式”;成功因素;缺陷
一、 杜郎口中学的发展历程
杜郎口中学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镇,它实质上是一个农村三年制初中学校,学校占地73亩。学校于1968年11月成立,现有教职工达100多人,教学班有14个,在校生达1000余人。
在1998年以前,杜郎口中学在县里的20多所学校中每年都是倒数,一些教育界领导人甚至想要放弃这所“无可救药”的学校,可以说杜郎口中学在当时是处在了生死的边缘,并且很难看到出路。当时学校基础设施并不健全,有的只是一些勉强能用的平房,称之为校舍;不仅如此,学校的所处位置有些偏僻,很难吸纳优秀的人才,造成师资力量相对匮乏。随着教学人员年龄的攀升,教学方法也显得陈旧、故步自封,教学成果低下。这一切的转机都因为崔其升校长的出现。1997年,崔校长带领全校师生进行了大胆而有新意的改革,并坚持不懈的进行了八年的实战,终于使学校由乱而治,由治而顺,由顺而优,最终走上了一条良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杜郎口中学自改革以来,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的排名也不再是重现1998年以前的连续10年倒数第一、第二,而是一扫前绩,上升到了第十位。此后每年,学校的综合考评从未下过前三名。
二、 “杜郎口教学模式”成功的因素分析
杜郎口中学取这么突出的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功不可没的是校长崔其升,其次少不了含辛茹苦的教师日日夜夜的坚守和努力。在这十几年的课改中,杜郎口中学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教学体系,如: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以下重点阐述几个方面:
(一) 解读“10+35”的全新课堂模式
所谓“10+35”模式,是指老师在课堂上以十分钟为限去进行对学生的引导,对应得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时间不低于35分钟。实质上来说就是将课堂交给了学习的真正主体——学生,改变了教师一味地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这种模式不仅仅只体现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一种质的飞跃。在这种新课改模式下,杜郎口中学真正将学生摆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将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人,自己则通过设计导学案从而在课堂上引导、启发他们。
杜郎口中学的这种把握课堂模式,目的是为了让教师创造各种各样的有利条件,真正做到把课堂的话语权交还给学生,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积极敢说、从容会说,从而踊跃的表现自己,展现自己,通过自我探索去学习新的知识。在普遍传统的课堂上,老师是课堂的发言人,掌控者,很少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新课改强调要将话语权和发言权还给学生,杜郎口中学将其落到实处。而崔校长的妙招就是预习,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带领学生进行预习,提前了解课堂内容,预习课也成了杜郎口中学的基本课之一。另外在班级内组织学生进行合理有序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学生个人或小组精彩“展示”环节,这些都为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合作交流提供了宽广的学习互动平台。
(二) “三三六”教学模式的开创
“三三六”教学模式是杜郎口中学最基本的学习模式,第一个“三”指的是课堂自主学习的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第二个“三”指自主学习的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最后的“六”是展示课的六个环节:1预习交流2明确目标3分组合作4展示提升5穿插巩固6达标测评。
杜郎口中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采用了“三三六”模式。“三三六”模式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即预习—展示—反馈。预习:首先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商量得出学习目标,其次由教师制定预习提纲,学生通过解答预习提纲来达到预习目的,最后由小组讨论得出最终答案,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实际情况找出重难点。展示:有6个教学环节即“三三六”的“六”。反馈:针对预习课和展示课的反思与总结。
在此过程中,预习至关重要。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在展示前必须做好预习,展示是对预习结果的延伸,反馈又是对展示的进一步挖掘和复习,通过三个环节找到学生的不足,对其不足进行专攻,最后达到人人达标。
(三) 以生为本、关注生命的教育理念
以生为本、关注生命的教育理念是指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以生命为本的教育。这个理念最初是由华南师范大学的郭思乐教授提出的,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以生为本、关注生命的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要有主动学习的欲望。既要尊重学生又要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在杜郎口中学,教师真正做到了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杜郎口的课堂上,学生的正常学习模式是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将知识讲授给其他同学。通过学生之间最直接的交流来传递知识,是以学生为本体的教育理念的最直接最明显的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由性,也就包括自由式的课堂对学生心理的引导。学习本身是个自由的过程,不能太过死板,不能太过教条化。在杜郎口中学,教室里没有传统的讲桌,与此同时还刻意合并了学生的课桌,学生以后不必一直坐在课桌前学习,可以随意在课堂走动,不再单纯地接受教师教授的内容,而是要求每个人都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是开放式的直接表现,教学课堂中的五块黑板本身也是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直接体现。黑板可以用来评价学生,但更主要的作用在于鼓励学生敢说话、多说话。
三、 “杜郎口教学模式”的缺陷
随着带有改革意义的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的发起,一些质疑的声音也随之而来。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的李雪认为杜郎口中学所推崇的“对话教学”缺乏主体间性。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从表面上来看确实打破了传统教师、学生、书本之间的障碍,也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主体性,但是这种形式仍然存在很多缺陷:从教学的意义上来讲,没有做到让学生去发掘文本资源,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由原来老师的言传身教变成了如今向老师的教案或教参学习了,而文本的存在,依然作为一种独立于情景之外静候解读的客体,它的意义已经被各种各样的参考书界定好了,学生所要做的就是以各种方式恢复这种表面特征,学生和文本之间依然是一种传统模式的教学——单向式的攫取与提供的关系。并没有做到像其宣称的那样民主。
“10+35”课堂时间模式只看肤浅的表面时间分配,看似减轻了老师的任务量,在课堂上更轻松,实则加大了教师的任务。教师的备课便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备教材的难度、深度等方面需要深思熟虑,精细思考;除此之外,不仅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充分预见在讲解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哪些问题。这种看似先进的理念,在实践中其实要达到预期效果很难,或者说并不容易。
福建师范大学的教授余文森指出杜郎口中学模式并没有解决好求知欲与表现欲的关系。据观察者发现,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欲和展示欲很强,想要将自己知道的知识分享给大家,但却缺少问题意识,可以说整个课堂根本没有学生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请教一些难懂的或课外拓展性问题的。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学生通过预习提出问题并自我解决,而不是一味地只解决文本上已经存在的和老师提出的问题。显然,余教授认为发现问题的能力远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
四、 结语
“杜郎口教学模式”是一种先进而特殊的教学模式,其“三三六”教学模式敢于大胆创新,新颖实用,指导理念先进,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实现学校跨越式转变。同时也为广大农村学校提供可借鉴的实例,但其实杜郎口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其独特的支撑条件,在照搬照抄的同时切记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适当改造。并非所有学校都能适用这种模式,有些学校照搬“杜郎口模式”造成家长和学生哀声怨道,学生成绩也未提高。因此在借用这种模式时,一定要依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改造后再施行。
参考文献:
[1]安存芝.杜郎口中学新课程实施个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05).
[2]李雪.新課改背景下对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反思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1,(01):93.
[3]余文森.杜郎口模式也需完善与发展[J].中国教育报,2010,(0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