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7-12-12 00:33李发珍
考试周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自主学习能力数学课堂

李发珍

摘 要: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所得,从挖掘教材内涵,学生自主探索;提供实践机会,学生自主抉择;精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寻求答案;相互交流探讨,学生自主赏识;注重课下时段,引导自主学习等方面,总结出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若干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育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即是以学生个体积极主动的参加学习,自己作主灵活选择学习的内容及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操作者。因此,在小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努力地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验以及独立思考、探究尝试的机会,树立主体参与意识,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一、 挖掘教材内涵,学生自主探索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挖掘教材内容,凸现易于学生能够发现的知识,让学生自主探索得出结论。

如: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先让學生任意写出一个比例,然后,从众多学生写出的比例中选择几个板书在黑板上:“1∶2=3∶6”;“0.2∶0.5=0.6∶1.5”;“12∶13=14∶16”。在板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把两个外项用红色加以凸现,引导学生联想除法用乘法来验算,观察每个比例中能够找到些什么相等的关系式;鼓励学生把观察(探索)到的规律用语言表述出来。

经过这样一提问,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有的注目凝思,有的动笔演算,有的同桌交流讨论,积极性骤然高涨,不多时,小手都“哗”地举得老高老高,大多数同学都能准确地说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整节课教师教得轻松,只用了10分钟,学生学得容易,主动探索,掌握了其本质规律,避免了“灌输式”、“说教式”,激发了自主学习的浓厚兴趣,学习效果得到了大幅提升。

二、 提供实践机会,学生自主抉择

如果课堂就是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股脑地“听”,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潜能得不到发挥,枯燥乏味,久而久之,还会滋长厌学情绪。因此,要尽可能地让手脑并用,动手操作,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如笔者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对于“比较12和23的大小”这道题,笔者给每个学生发两块边长18厘米的正方形硬纸片,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它们分别剪成“12”和“23”,教师不先作暗示,而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尝试剪割,有的剪成长方形,有的剪成三角形,有的剪成锯齿形,有的甚至剪成若干小的等份,再平均分成2份或3份来加以比较……这样,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比教师单纯口头上讲通分来比较大小更易于学生接受,既深刻理解了通分,又拓展了思维,同时还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可见,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多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而不只是理论上的灌输或死记硬背,要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三、 精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寻求答案

荷兰佛赖登塔指出,学习教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在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设置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创造性”地得出答案。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时,教师出示3个导学问题:

1. 圆锥有哪几个部分?

2. 圆锥的体积计算中为什么要“×13”。

3.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能解决生活中哪些问题?

问题一公布,学生们兴趣盎然,反复摆弄,观察自制学具,动手量,并经过个人独立实验,小组合作实验,然后经过思索、领悟,尝试用语言来阐释出答案。把教材上的内容“再创造”出来,摆脱了“惟书”的束缚,这样既牢固地掌握了知识,又促进了自主学习思维和语言的发展。因此,要精设更多、更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自主寻求答案。

四、 相互交流探讨,学生自主赏识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新的理念,引导学生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变机械地学为灵活地学,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平等地成为理论的研究者,知识的探索者,问题的讨论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地落实自身的位置,体会到学生的艰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才能由衷的赞美每个学生的努力获取的些许进步,更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顺利地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到更多的知识,超越自我。

例如:六年级学了分数应用题之后,发展性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某工厂要运20吨货物,5小时运了14,几小时才能运完?

首先,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解答,不一会儿,学生都完成了。然而,教师并不马上讲评,而是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分别参与到各小组中,倾听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言,同时老师也谈自己的想法。通过交流,学生相互赏识,从而内化新知,有的组通过讨论,又找到了新的解法,每学到了一种方法,儿童就表现出那特有的溢于言表的愉悦,这也拓宽了学生自主的发展的天地。

课后,笔者问两个还久久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学生,他们说:“今天小组交流的新方法‘5÷14和5×(1÷14),我们弄懂了,觉得既简单又巧妙,我们今天真正感到了学习非常有趣,我们愿意学。”不同的学生吸纳他人的解法是不同的,在自主营造的和谐气氛中,获取到知识的兴奋感,又激发了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乐学、爱学。

五、 注重课下时段,引导自主学习

一般而言,课堂上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场所,但事实上,对于学生而言,下课放学期间也可以成为广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机会。很多时候,自主学习意识未必要放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反而在下课放学的时间段,学生在各种玩耍放松中,脑神经会变得异常兴奋和活跃,这时候也往往是灵感迸发的良好时机,例如:有些学生善于把各式的小包装盒、易拉罐、饮料瓶等,通过拼凑成各种几何形状,制作出学生心目中理想的小房子。在这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在一旁加以引导,让学生辨识各种几何形状,并回答出哪些是三角形、哪些是四边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曲线等等问题,一方面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做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作品,另一方面还能寓教于乐,让学生主动加深、固化几何学习知识,从而创造出良好的课外学习氛围。endprint

六、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自主学习热情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校而言,只有在课堂上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因此,在课堂上有必要把学生当成教学活动的主体,例如,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奇心强、有求知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列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比如让学生在教室内寻找下,哪些物品的形状是三角形?哪些物品的形状是四边形?哪些物品的形状是圆形?哪些物品的形状是正方体?等等,首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或互相讨论,让学生在活跃的发言交流中碰撞思维,充分调动课堂内的气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欲望,最后通过生活实例融入需要教学的课程内容,这样一方面可以大幅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又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激情。

结束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阵地,要以学生为阵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去发现,去操作,去质疑,去吸纳,促进学生爱好数学,会学数学,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有了自主学习能力,才会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本文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深度思考,并结合工作实践从六个方面提供了有效策略,例如:挖掘教材内涵,学生自主探索;提供实践机会,学生自主抉擇;精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寻求答案;相互交流探讨,学生自主赏识;注重课下时段,引导自主学习;营造学习氛围,激发自主学习热情,这些策略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范温洁.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c,2013(6):137.

[2] 陈露.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师版,2015(38):11.

[3] 李祥.浅谈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考试:教研版,2012(8):64.

[4] 卢婷.浅谈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161.

[5] 雷勇军.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J].成功:教育,2011(18):140.

[6] 乌仁才·其格.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J].科教文汇旬刊,2009(7):149.

[7] 朱彦文.开辟自主学习空间,激发自主探究兴趣[J].考试周刊,2016(23):31.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自主学习能力数学课堂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