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产业的时代性与当代性

2017-12-12 08:05林秀琴
江淮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当代性消费社会时代性

林秀琴

摘要:当代工艺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为文化涵养的不足和对产业创新性的忽视,材料技术的创新、创意设计能力的增强、产业理念和发展思维的转变,是决定当代工艺生产转型升级的关键,而其核心则是通过对当代生活的融入实现工艺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全面复兴。因此彰显工艺生产的时代性,构建工艺文化与产业发展的当代性是十分必要与重要的。工艺产业的当代性包括了材料与工艺技术的当代性、文化内涵的当代性、艺术形态的当代性和产业思维的当代性四个面向。

关键词:创意设计;消费社会;日常生活美学;时代性;当代性

中图分类号:F26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7)06-0054-006

一、当代工艺产业的局限、机遇与挑战

工艺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构成。我国是工艺产业大国,工艺产业在文化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资料统计,2016年全国工艺美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5306个,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约10874亿元,约占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8。[1]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常态”的结构性环境下,工艺产业为推动和保障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社会新增长点贡献了重要力量,在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社会“支柱性产业”的发展進程中,工艺产业所发挥的作用也将是十分显著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当前工艺产业发展的问题,一方面,是传统工艺文化的失落和技艺传承的断裂所带来的当代工艺文化涵养的不足;另一方面,是规模化发展中重量不重质、重产值轻文化的浮躁态度所造成的对产业创新性的忽视。这两方面造成了当代工艺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不高、品牌影响力疲弱、产业市场开拓缓慢乃至停滞的普遍现象。如果不能尽快和有效地扭转这种局面,工艺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就必然是有限的,文化传承的中断、文化涵养的不足、创新精神与开拓意识的欠缺,将会使工艺产业遭受全面重创,日积月累,以至于陷入积重难返的泥淖,更遑论胜任文化创意产业排头兵的使命与担当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工艺产业的重要性还在于,在创意设计全面渗透社会发展各领域的今天,工艺产业是涵化创意创新精神的重要土壤。我国工艺发展的历史十分悠久,按《周礼·考工记》记载,在奴隶社会时期的周朝,就已有“百工之事”。《周礼·考工记》高度肯定了工艺生产的重要性:“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铄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工艺是“制造器物的精巧技艺”,工艺生产是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可以说,正是一代代的能工巧匠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也蕴育、涵养了中华民族求新求变、不懈创造的文化品格。这种创造性、创新性的民族精神在今天具有了更加迫切的现实意义。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取得飞跃性、跨越式的发展,其典型的表现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文化方面,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推进和社会文化创造力的激发;实业方面,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目标是2025年实现从全球“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跨越。这个纲领再次说明国家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迫切愿望,也说明创新发展、融合发展乃是当今时代的主流,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节能环保型社会的构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福祉的可持续性,都有赖于创新发展、融合发展这一发展理念的全面深化和有效、强力的社会实践。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国家战略,强调“互联网+”的发展创新思维,强调工匠精神的社会发展理念,发展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为核心的新经济,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发展意识的更趋成熟,也表现出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工艺产业既是文化创意产业,也是制造业的一部分,通过文化创意的加持、材料技术的创新、产业理念和发展思维的转变,加入“中国智造”的大军,显然是意义非凡的。如果说,传统的“百工”看重“如切如磋”“如雕如琢”的精进态度,那么,今天的工艺产业从业者,更应该将这一传统精神发扬光大,将创造、创新视为立业之本,建构富于现代意义的工匠精神,使工艺产业成为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范本,成为文化创新、产业创新的重要推力。

当前,工艺产业还迎来了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即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总体框架的搭建和规划布局的出台,可以预见的是,我国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地区间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的建设将更加深入,经济、文化领域的全面合作也将展开更大空间。历史上,正是以丝绸、陶瓷为代表的传统工艺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工艺不仅推动了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最早的具有国际意义的经济贸易关系的建立,工艺更是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使节,是世界了解中国的文化窗口。今天,工艺产业要借助这一时代机遇,再次绽放其所曾经拥有的历史光芒。一方面,是利用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资源、渠道等方面的力量,在与其他国家、地区的更广泛、更深入的产业交流与合作中,开辟出广阔的市场空间,扩大工艺产业的出口规模,从技术和文化创意两方面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先行军。另一方面,工艺产业要成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讲述当代中国故事,标举民族精神与时代品格,展示人民美学趣味、创造才华的文化使者;也要从与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艺术的交流碰撞中,不断学习和反思,勇于对照和借鉴,既要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又要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谦虚心态,虚怀若谷,方能更胜一筹。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一带一路”战略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主动适应全球化经济合作、文化流通的重要举措,它所倡导的是双向、多边的交流合作,是互惠互利、共享共赢的世界主义,而非垄断与国家、地方保护主义。打开国门,放眼世界,平等竞争,力争上游,工艺产业首先要主动、自觉地将自己纳入全球经济与文化发展的轨道,在保有文化传统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前提下,建立现化性的、国际化的创作观与产业观,尽快融入全球市场和抢占中国文化品牌的高地。endprint

二、工艺生产的“时代性”与对当代生活的融入

因应上述的发展语境,当前,我们有必要强调工艺的时代性这一命题。时代性是一个历史主义的概念,它反对超越历史与时代的抽象化与绝对化,时代性同时还隐含着进步主义的理念,它坚信每一时代的存在的合理性,同时坚信历史性的积累可以带来后一时代对前一时代的跨越。工艺生产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一部分,社会生产是具有时代性的。随着包括社会关系在内的生产要素的变化,社会生产的形式、形态、结构都相应地发生质变。在传统社会中,生产要素变化的速度较为缓慢,而在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信息网络社会软环境的发达、人才与资本的全球流通等,都从结构上重新塑造着社会生产的形态与内外部关系。另一方面,工艺生产还是文化生产的一部分,文化生产同样是具有时代性的。社会学家、艺术批评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提出了影响文学艺术生产的三因素说:种族、环境与时代,这三大因素构成了不同时代文化不同的精神样貌。工艺既是生活应用艺术的表现形式,又是审美情感的物化形态,同样受到不同时代文化风气、美学趣味的驱动或制约。《周礼·考工记》以“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来概括工艺形成的要素及特质,它也说明了工艺不单纯是制作器物的巧妙技艺,而是自然风土、社会人文、物质材料演变的产物,是人类沉淀生活经验、累积生活智慧和因应时代需求的结果和反映。无论是宗教情感的寄托,还是人类生活经验与智慧的物化,工艺都承载着人类历史每一时期的文化特质,是人类文化在不同时代的重要表征,因而也是我们观察人类历史与文明发展变迁的重要窗口。

可以说,时代性是工艺生产在漫长历史中得以留存且不断丰富、精进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许多传统的艺术形式随着社会更迭而中断、流失乃至消亡了。显然,工艺生产的时代性是寄寓在社会生活的时代性之中的,借助社会生活这一载体,工艺生产得以因应历史变迁而传承下来。然而,18世纪以来的工业革命和现代化、城市化运动改变了社会生活的要素与结构:在传统时代,生活用品纯粹以手工生产,所以称“手工艺”(Handcraft)、手工业;但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机器替代了手工,量化生产取消了每件产品经由日雕月琢而产生的唯一性,机械化、新材料和新技术推翻了传统的“手作”时代而进入“工业”(Industrial)时代。工业化生产对工艺生产最大的冲击在于它取代了工艺生产与社会生活的依托关系,传统的工艺产业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已经被迅猛发展的机械化、现代化的制造业所占据,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文化层面,工艺生产的地位被迅速削弱了。继工业化、现代化之后,城市化运动再次加剧了工艺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结构性溃退,城市化带来了地理空间与文化空间的重构,随着传统乡村在地理版图上的萎缩,传统的生活形态也在逐渐解体,依托于传统社会生活的工艺生产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载体与环境。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传统民俗生活的解体、工艺师徒制度的瓦解和技艺传承体系的断裂,是传统工艺文化在今天流失、中断的直接原因。

工业化、城市化极大地冲击了工艺生产并造成工艺文化“合法化”的危机,正是基于这一体认,早在19世纪后半期,英国的威廉·莫里斯等人曾发起一场影响深远的工艺美术运动,这场运动对于机械产品的粗制滥造和传统文化的失落质变,提出了抗议与超越的意见。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影响了随后的世界性的设计运动,包括德国包豪斯学校、法国新艺术,以及20世纪20年代由柳宗悦等人发起的日本民艺运动,等等,形成了世界性的文化潮流。在这股文化潮流中,工艺、民艺以工业制度及伦理的反抗者的身份被标举出来,并因此被赋予了精英文化的色彩——与工业生产奠定在机械化复制基础上的世俗化相对抗。

但是,无可置疑的是,工业化、现代化与城市化是不可逆的历史发展潮流。今天,我们更有必要思考的是,作为人类物质文明重要承载的传统工艺,是否天然地就是与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形成对抗、矛盾的关系?这时,重新强调工艺的时代性内涵就具有重要的現实意义,如果说传统工艺所依托的传统社会生活载体正在逐步消亡,那么工艺生产就要寻求与新的现代的社会生活载体相适应。工艺的时代性要求其不仅适应现代工业浪潮的冲击,还应寻求与现代工业的对话,从现代工业的成就中借力,譬如工艺技术的创新。和其他传统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生产进军一样,工艺生产也必须找到自身产业优化、转型升级的道路。工艺的时代性也要求其不仅适应城市化运动带来的生活形态的质变,还应寻求与城市化所重构的现代生活空间的互动,理解和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空间结构与生活理念,融合现代社会个体的设计意识、美学态度和消费主张,找到文化创新和美学加值的道路。

当前,重建传统工艺文化的一系列举措包括:工艺文化遗产的整理、保存,利用现代科技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技艺传承人制度的设计、实践,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和工艺文化教育的普及,艺术院校和职业教育中的工艺专业教育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立与运营,等等。这些举措从文化资产、文化教育、文化生态等方面出发,旨在解决传统工艺文化失落的现状和培植当代工艺再生的文化土壤,这当然是极其重要的。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这种静态的、固化的文化保护并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工艺生产的现实困境,工艺生产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生产,后者可以相对地游离在社会日常生活的边缘,而工艺生产则对现实社会生活有很高的依存度,一旦与现实社会生活相脱离,工艺生产就很难再有立足之地。因此,更为重要的是工艺文化在当代日常生活中的活化与复兴,是推动工艺成为当代社会现实生活的重要构成。当代社会现实生活与传统社会生活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它的现代消费主义的精神维度,换言之,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以消费主义进行定义的时代。在鲍德里亚看来,消费社会最突出的特点是“消费者与物的关系”出现了变化:“他不会再从特别用途上去看这个物,而是从它的全部意义上去看全套的物”[2]4,曾经作为“劳动产品”的物,不再显现为某种单独、具体的用途,而是显现为“意义”,商品变成了一种符号,一种文化:“无论是在符号逻辑里还是象征逻辑里,物品都彻底地与某种明确的需求或功能失去了联系。确切地说这是因为它们对应的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可以是社会逻辑,也可以是欲望逻辑——那些逻辑把它们当成了既无意识且变幻莫定的含义范畴。”[2]67消费社会的这种符号逻辑或象征逻辑体现并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种肌理之中,具体表现为商品的符号化和符号的商品化,在美学形态上,消费社会呈现为沃尔夫冈·韦尔施所说的“日常生活的美学化”。所谓“日常生活的美学化”,即“审美因素对日常生活的包装”,它包括了日常生活表层的审美化,技术、传媒对物质、社会现实的审美化,人类生活实践态度和道德方向的审美化,认识论的审美化四个层面。[3]可以说,现代消费社会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美学基础上的,而这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在当代大举兴起的内在动力。endprint

具体到工艺生产领域,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工艺产品这一对象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所被期待的角色,即消费者希望从工艺产品中获得什么。传统的工艺生产向两极发展,一是实用性,二是装饰性,强调实用功能的往往美感不足,强调装饰功能的实用性又不足,前者因缺乏美感而难以进入当代社会的消费结构,且容易为工业化的其他制品所取代,后者因实用性不足而难以广泛进入日常生活的物质消费市场。生活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脱离显然并不符合现代消费社会的精神,消费者购买一件工艺产品,是建立在营造美感生活的预期这一基础上的,他期待这一产品在实用与审美上都符合自己的需求或想象。这就意味着,现代的工艺生产不仅仅是单纯的物的生产,还是审美的生产(消费),工艺生产要在当代社会复兴,就必须站在打造美感社会的高度上,努力去构建现代社会生活的审美的器物文明体系,通过工艺美学对日常生活的渗透,来重构工艺生产在现代社会的“合法性”,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影响、重塑现代社会生活的力量。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我国台湾地区从2005年开始推出的“台湾生活工艺运动”,其理念即是“生活工艺化、工艺生活化”,追求工艺生产与社会生活在空间上的重叠,是工艺生活美学的重要实践,可以为大陆地区的工艺生产所借鉴。

三、工艺产业的当代性及四个面向

强调工艺生产的时代性,即是要求工艺产业的当代性。如前所述,当代的工艺生产要适应现代消费社会物质生产与文化生产的规律与特性,具体而言,工艺生产要自觉地启动产业与美学的双重转型。在今天,工艺产业被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一支,但无可否认的是,在工艺产业所贡献的各种显赫的产值数据中,文化创意的成分并不高,准确地说,当代工艺产业更大程度上仍然归属在文化制造业的范畴之下,甚至一些工艺生产是建立在破坏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同时,尽管企业化管理、规模化扩张已经取代了多数家庭作坊式的传统生产经营形态,但是当代工艺产业在产业思维上的创新性和开拓意识仍然严重不足。随着社会文化创意氛围的日渐浓厚和国家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鼓励、推动,近年来各种工艺创意设计工作室如雨后春笋纷纷萌芽兴起——这从历年参与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展的民间工艺家、创意手工铺即可见一斑,但是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工艺仍然是边缘化的,工艺并未全面、深刻地介入生活美学的创造。在当前,我们仍然面临着生活工艺美学的严重匮乏,我们的工艺生产亟待通过当代性的建构来开拓产业与美学的巨大空间。

工艺产业的当代性包含了四个面向:一是材料与工艺技术的当代性,二是文化内涵的当代性,三是艺术形态的当代性,四是产业思维的当代性。

材料与工艺技术的当代性,即工艺生产要重视和转向新材料、新工艺与新技术的研发,促进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模式的运用。当前,全球范围内自然资源消耗持续增长,对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平衡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而传统的工艺生产恰恰建立在资源消耗的基础上,陶瓷、木作、竹编、石雕、根艺、纺织、玻璃制品等工艺品类的发展皆以对自然资源的索取与破坏为代价。这不仅与现代社会发展理念相违背,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相冲突,就其产业自身而言也不具有发展的可持续性。新材料是通过在材料加工、物理研究方面的创新,进行人工合成的品类,比传统材料具有更加优异的性能,广泛运用于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升级。工艺产业应该在产品设计中大力借助新型材料的研发成果,譬如石墨烯、碳纤维、泡沫玻璃等。同时,在工艺技术研发中广泛借鉴纳米技术、3D打印、丝网印刷等科技创造成果,推进工艺制造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意设计竞争力的提升。

文化内涵的当代性,即工艺产品要传递现代社会个体对生活的体验、感受与认知,包括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时代关系的思考与建设,要表达现代社会的人文关怀和精神深度。工艺生产既是物的生产,又是文化的生产,如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一件工艺作品同样隐含着一个意义系统。就传统工艺而言,“百工”从事者的社会底层身分和工艺生产所寄寓的乡土社会,决定了工艺生产首先是俗民社会文化的重要构成,因而表现出浓烈活跃的宗教色彩和民俗特色,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为对神佛的信仰崇拜,或是传统伦理价值观念的教化,或是俗民社会趋吉辟邪、讨喜纳福的心理诉求。这种传统的俗民文化意义体系在今天的工艺创作中仍然有显著的表现,这是因为崇福向善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意识与心理,但当代工艺创作在借鉴、传承传统精粹的同时,要能够跳脱传统的庙宇文化中心、传统伦理价值和俗民生活色彩,构建更丰富、更现代的文化内涵的意义网络,形成与当代社会生活的对话和与当代文化艺术的互动,最终形成当代工艺文化表达的独特的意义体系。这个意义体系是否契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理念,是否传递了真善美的道德情操,是否关注现代个体的精神世界,是否关心人类命运的未来……这些都是检验当代工艺是否具有当代性的精神面向。工藝文化内涵的当代性还包含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即民族精神和国家形象的表达,当代工艺要自觉地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表征,成为当代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价值输出的重要力量。

艺术形态的当代性,即工艺产品的艺术形式与造型美学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每个时代对工“美”技“巧”的审美追求是不一样的,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性的工艺美学风格。如果说,民间世俗文化规约了传统工艺自成一统的视觉美学和艺术形式体系,形成约定俗成的美学规范,那么,城市空间对乡土空间的取代、大众文化的崛起、现代艺术教育的普及、创意设计理念的风行等,则培植出了现代社会对工艺产品的新的美学品味。而且,当代文化的多样性和美学的多元主义诉求,同样也要求工艺产品在审美趣味上的多元化,以满足现代社会个性化与阶层化的不同文化消费需求。因此,工艺创作者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融会贯通,既能够传承传统工艺表现语言的精华,又要能够超越传统工艺的表现手段,在创作中注入现代艺术的语汇,通过技术、材质、造型等视觉美学元素,建构起深刻的美学品味,塑造工艺的现代精神,并于传统与现代、技术与设计、技术与观念、形式与人文间找到独特的对话关系。

产业思维的当代性,即遵循现代消费市场的规律与逻辑,把握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的独特性,贯彻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的理念,大力开拓产业空间的广度和深度。第一,要推进工艺产业的国际化布局,在全球化时代,世界经济与文化的高速流通是主要趋势,有实力、上规模的工艺企业要通过资本运作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提升自身在全球的竞争力并带动整个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并且输出中国当代社会主流价值和树立中国文化形象。第二,要提高工艺产业的品牌创造力,工艺创作者、工艺企业要秉持工匠精神,积极精进工艺技艺水平,增进创意设计能力,以多元的文化内涵和开放的国际视野及对当代人文精神的形塑,打造富有文化影响力和产业竞争力的工艺品牌。第三,要增强工艺产业的跨界衍生力,打破产业樊篱、促进跨界合作是当代创新发展的重要形式,工艺产业要注重与旅游、动漫影视、时尚设计、休闲娱乐等产业的跨界合作,结合文化旅游发展体验经济,开发以工艺作品形象为IP的动漫影视内容产业,促进工艺创意与珠宝设计、服装设计等时尚产业相结合,等等。第四,要激活工艺产业的空间型构力,加大工艺向社会生活空间延伸的力度,特别是利用国家发展城市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经营一批工艺美术特色小镇和双创平台示范项目,规划大师工作室、创意工坊在城市空间的散布和形成工艺观光体验路线,鼓励一些历史悠久、有文化积累与人文特色的企业转型为集生产、销售、观光、体验与教学的工艺文化创意基地。等等,除了上述举措,工艺产业的思维创新还有非常多样化的路径可供选择和试验,无论哪一种举措,产业思维的当代性都旨在从经济与文化、从产值与价值两方面重构工艺产业发展的布局与格局。

参考文献:

[1]2016年全国工艺美术行业经济运行情况[EB/OL].http://www.fjcgls.cn/jt/newsmain/News_View.asp?NewsID=2129.

[2][法]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德]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M].陆扬,张岩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10,42,43.

(责任编辑 焦德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当代性消费社会时代性
时代性来源于现实的生活
强化诗词用词的时代性
诗词的时代性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电视剧《欢乐颂》与“新穷人”的思考
试论对武汉地区大学生瑜伽消费情况的研究
新工笔绘画中色彩的当代性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探析鲍德里亚思想的研究脉络
论口述体纪录片的文献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