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

2017-12-11 00:44杨鹏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木料雪橇因数

杨鹏

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一直是教师在思考和研究的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基于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生活即教育.新课标明确提出“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的目标.让学生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符合新课标的理念,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是让学生从物理回归社会,回归生活,并从理论到实践,学以致用,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在讲“摩擦力”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解释如下现象.在拔河比赛中,为什么选取体重较大的同学参加?下雨天为什么容易摔倒?鞋底为什么要有花纹?体操运动表演之前为什么要在手上擦镁粉?分析机场传送带运送行李的运动情况.教师要发现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与概念相悖的学习前概念.这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有的学生因为思维定式错误认为,只有运动的物体才能受到滑动摩擦力,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静摩擦力.产生这样的错误认识,源于学生在生活中看到好多滑动摩擦力产生于运动物体之间,而静摩擦力产生于静止的物体.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例子作为反例,让学生产生认知矛盾,从而破除思维定式.如,人走路,人在运动,但是人走路时脚往后蹬地,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所以地面给人一个向前的静摩擦力.借助人走路的例子,让学生明白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受到静摩擦力.另外,让学生双手掌互相摩擦,摩擦时一只手不动,另一只手来回搓动,使学生明显感受到两只手都受到摩擦力,而且两只手之间有相对滑动,它们之间的摩擦力属于滑动摩擦力.

二、设计分层作业

作业的设置关乎教学质量的高低.在传统的教学中,所有的学生都面临一模一样的作业题,使学生很难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发展需要的作业.在分层教学的体系下,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不同的作业.具体地来讲,教师一方面要设计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简单概念题;另一方面要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学生能就地取材的实验题.此外,教师还要设计一些与生活生产、科技发展相接轨的探究性习题,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例如,在讲“滑动摩擦力”后,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分层作业题.1.概念化基础题:(1)东北地区的伐木工人在冬季工作时会利用雪橇运送木料.已知某满载木料的雪橇总重力达到4.9×105N.在水平冰面上,马要施加980N的拉力才能将雪橇匀速拉动,请求解雪橇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滑雪运动是一项勇敢者的游戏.假设某滑雪运动员恰好能在倾角为θ的坡面上以恒定速度下滑,求运动员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3)如图,一根长度为l的均匀木料放在水平桌面的边缘,已知其质量为M,且其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在以一个水平外力F来推木料,当木料达到图示位置时,求其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2.设计性实验题:(1)现提供一些细沙和一把卷尺,请设计一种方案来测量沙粒之间的动摩擦力因数.(2)请运用最简单的测量工具,设计粗测木块与木板之間动摩擦因数的方案.3.探究性研究题:时代的进步,让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在生活中,我们都知道,汽车在刹车时车轮被抱住的力度是有讲究的,刹车时如果车轮停止转动,则车轮与地面之间将发生滑动摩擦;如果车轮仍在转动,那么刹车片与轮盘间将发生摩擦.那么,哪种情况可以更快、更安全地让车子停下来呢?请搜集资料,进行相关的模拟实验来解答上述问题,并总结车轮骤然停转可能给汽车安全所带来的影响.这样,能使学生将物理作业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促进他们对物理规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实施分层评价

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过分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科学的评价,能帮助学生诊断学习状态,从而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高中物理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课堂日志:教师引导学生整理课堂上所发生的事情,如学生所提出的有意义的问题和见解,哪些学生在讨论、实验、探究等环节有突出的表现.现场笔记:这主要运用于室外的参观和考查,由学生自主记录在相关活动中的表现和心得.调查访谈:教师通过与学生以及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上述手段,教师实时了解学生在分层教学中的表现,并以此为参考来调整学生的层次,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endprint

猜你喜欢
木料雪橇因数
鲁班妻子的发明
因数是11的巧算
自制雪橇
“积”和“因数”的关系
3.14惹的“获”
积的变化规律
滑雪橇
找因数与倍数有绝招
快捷方便的跑道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