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梅
【关键词】 学生自主;主体责任;意识;误区;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0—0037—0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对这句话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自己教育自己的活动。这种自我教育该从娃娃抓起,该从入校起就开始培养。这种自我教育意识以及自主管理能力一旦唤醒和培养起来,对一个人一生的良性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单靠学生个人的意愿便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生较强的主体责任意识,还需要老师的放手推动作用以及家长的辅助配合作用,多管齐下方可养成。
一、增强学生的主体责任意识
“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里说的就是学生在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里的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段话很好地阐释了学生自我意识、主体意识的觉醒。学生自主管理最终的落脚点应该在学生自己身上。
每天清晨学生从进入校门就开始了他们的校园生活。在校园这个集体环境当中,他们对家长们的依赖意识迅速减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意识在不断增强。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同一个孩子在家长眼中和老师眼里不一样的根源所在。尤其是初中学生,在接受了小学六年“保姆式”的管理之后,他们迫切想进行自我管理,他们不愿听老师们啰哩啰嗦的“这不准”、“那不许”。基于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这些心理特点以及对十二三岁孩子做事能力的考虑,我决定先放手一段时间让学生自我管理,看他们究竟都有些啥表现。
学生的这些种种表现,无不彰显出他们自主意识、责任意识的增强。如何将这种意识外化成一种能力,除了老师大胆地放手,给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还需要老师做一个细腻的幕后推手。
二、老师的引导与推动作用强化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在学校生活中,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老师其实一直起着引导的作用。老师是学生成长的一个见证人,包括见证学生各种能力与习惯的培养。上述学生的种种表现,我一一直看到眼里,记在心上。在不同的场合,我会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让学生们来发表自己的见解,亮出他们的观点,像上文中提到的小新,学生们都不约而同说到这是一种主人翁思想,是一种心中有他人的美好思想。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向善、向上的意识,因势利导,学生们明白了这就是行为榜样,榜样就在他们身边,离他们并不遥远。同时,我把自己平时观察到的学生的一些良好的细微表现,适时讲给学生,并给予热情的鼓励。用美好的人与事引导学生,调动他们自主管理的积极性,这样,学生自主管理的方向更明确,他们向这个方向迈进的步子会更坚定。
三、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要跳出这几个误区
其一,自主管理不能仅限于班干部和部分学生的管理。我们倡导的自主管理是人人参与的自我管理和班级管理,每位同学都要都要在管理好自己的前提下,主动发挥自己的优势再去管理他人。这样,就逐渐形成“人人管我,我管人人”的良性发展态势。
其二,自主管理不等于紀律、卫生、三操的自主管理。这几项都是学校考评的显性指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不能单凭几个数据来验证。它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提升。
其三,自主管理绝不是老师的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学生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会出现剑走偏锋的情况,老师要有高瞻的眼力,适时拨一拨,让它走上正道即可。万不可听任学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理解就大错特错了。
最后,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家长这个帮手的作用。一提到教育,很多人想当然认为,这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与家长无关。这是极端错误的看法。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它不能将学校与家庭割裂开来,将老师与家长割裂开来。孩子自主管理能力的体现不仅表现在学校,还表现在家里。比如说,上了初中的孩子,他独立完成作业的意识很强,不需要家长陪着学,家长完全可以依照孩子的意愿,给他独立的学习空间,只是家长要承担检查作业完成情况的责任。再比如说,家长也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优秀的课外书籍对孩子进行自我教育。所以,在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家长这个帮手的作用不容小觑。
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觉醒,需要老师的适时点拨与及时鼓励,还需要家长朋友的有效引导。人人都有了责任意识,学生的自主能力才会形成并持久下去。编辑:蔡扬宗endprint